价格战是寡头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价格战模型
价格战是寡头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价格战模型
日期:2018-11-30 12:27:23 编辑:毛落莹 来源:互联网
不打非理性的价格战(价格战,寡头,企业,这就,市场)正当国美和苏宁在南京的价格战难分胜负时,以研究价
挑起价格战的一方采用掠夺式定价的方式,目的是以低价格把对方挤出市场。价格战通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某个行业按其生产技术特点而言应该是寡头市场,即每个企业规模都相当大,又以实现平均成本最低。这种行业只要有几个寡头企业就可以。但现实中这种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当多,达不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标准。这时实力相对强大的企业发动价格战,迫使达不到规模经济的中小企业破产或被兼并。这种价格战是行业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可避免。强者在价格战中胜出,实现了企业做大做强,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价格战非打不可,打的有理。20世纪初美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前些年我国家电行业的价格战都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在寡头市场上,每家寡头企业都力争扩大产量,但市场需求有限,这就形成供大于求的格局。各个企业竞相降价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就形成价格战。这种价格战往往是供大于求逼出来的,不得不为之。从全世界的汽车市场来看,已经是寡头市场,但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0万辆,而需求仅为6000万辆,这就迫使汽车寡头们不得不打价格战,并不断推出自己有特色的产品。
价格战并不是寡头市场的常态,也不会一直打下去。按博弈论的分析,如果一直打下去,价格降至成本以下,结果只能共同灭亡。因此,理性的企业会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在第一种情况下,当企业兼并大体完成,剩下几个力量相当的寡头时,价格战就停止了。当年美国汽车市场剩下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家实力相当的公司时,以兼并集中为目标的价格战就结束了。在第二种情况下,当价格接近于平均成本时,利润微薄时,价格战也会结束,各企业实现默契的妥协。
猜你也喜欢:中国企业抉择:价值链“争上游”运动(战略,市场,中国,
中国企业抉择:价值链“争上游”运动(战略,市场,中国,国家,波特) 战略突围:后发制人的切口
《21世纪》:我们如何认识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在世界经济的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国家战略?
朴胜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新兴市场战略中心主任):中国很多地方在学习美国。美国个人主义盛行,市场机制非常强大。强大的市场机制使每一个处在市场中的公司都尽可能地去找到最好的战略;市场机制和企业个体的战略又帮助塑造出了一个国家的战略,这种战略的形成是从下而上的。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一开始就是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的。企业不需要自己的职责和战略。但是,中国要建立新的市场机制,这些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在中国,计划和市场机制兼在,这有利有弊。一方面,政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来确定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并且为中小型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发展创造了环境,另一方面,本土企业躲在保护主义下不可能取得成功。波特理论中,有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模型,整个大背景是在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之下的,并不适合新兴市场国家。我个人相信对中国最好的例子应该是一些韩国公司。
项保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教授):我们在讨论战略国家和企业战略的时候,始终有个经济层面和管理层面。我们把波特在经济层面的战略分析,用于指导企业制定战略。这样在企业那里就有了误区。波特在讨论国家竞争优势时,是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提升企业生产力的。所以关注的重点在于,政府应该注意些什么东西,可以使一国的生产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丁海英(AT科尔尼董事):国家战略上需要清楚整个国家该做什么。我们本身输出很多的原料、劳动力,在产业链上处于比较前端。但是其实我们也很“后端”,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世界产业链中,看起来我们像是个加工厂,但如果跨国公司不来的话,水平不能提高,更不可能走出去。从更长远来说,水平会慢慢提高,就可能走出去,作为一个全球的竞争者。中国的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我们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不必别人进来了我们也要去他们的市场,因为就算是国际的参与者,也要按照市场的吸引力来衡量发展重点在哪个市场。在现在,衡量下来还是在中国市场。 猜你更喜欢:七绝(二十六)??仓央嘉措(木兰,马头,心如,向人,回
七绝(二十六)??仓央嘉措(木兰,马头,心如,向人,回首) 木兰桨动去无情,马头犹得向人横。
掉臂终不回首望,郎心如铁冷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