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沉沉的昨夜,梦半醒的凌晨,旧梦初醒的此时。依然有人在沉睡,半拉身子不知弯道何处,总归是能睡着,虽然时而伴着车体的抖动,会震醒几个浅睡的人,依然有人在交谈,一如昨日,交谈些个目的地,工作,生活,经历,诸如此类,也没什么好听的,听来听去,总归还是要别离的。虽说还是有些用的。沉睡与交谈的人只是早晚换了班啦。依然站着躺着或者倚着的人,还是待在过道、洗漱池,亦或车间衔接间。总是会被行走的货品和乘客,添上些许疲倦……
猜你也喜欢: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面对管理时尚(变革
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面对管理时尚(变革,管理,时尚,管理者,而不是) 纵观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管理时尚(managementfashion)时代。各种管理时尚已经很难像“管理丛林”那样进行流派的划分,它们之间的对立性、相似性与快速更替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管理者无法回避各种管理时尚的冲击,要么在这股浪潮中随波逐流,要么在漫漫的丛林中发现突围的道路。
无奈的变革
米勒和哈特威克(MillerHartwick)研究发现大部分管理时尚具有以下的特征:简洁(易于记忆,便于通过简单的词汇传播)、操作性强(具体指导管理者应该做什么)、虚伪地鼓励(承诺结果,如效率、业绩等)、以偏概全(万能药,在任何情况下似乎都能应用)、易于分割(可以片面地应用,某些功能可以嫁接到生产过程中去)、符合潮流(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做管理领域的基本问题)、表面新颖(将旧思想重新包装成新思想)、被权威承认(从管理权威及其信徒而非事实那里获得支持)。这些特征使得那些迫切希望提升企业绩效(最终为了提高自身回报)、并且有点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管理者极容易将管理时尚视作灵丹妙药。但是所有管理时尚又具有一个所有管理者不喜欢的特点,那就是要求组织进行变革。
笔者曾经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得出在某种新颖的管理时尚出现之初,众企业一哄而上、争先恐后地对其加以应用是最合理、最无奈(未必最优)的选择。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检验管理时尚的效果,管理者不得不按照管理时尚的要求进行管理变革。
目前众多的管理者将“创造性破坏”(creativedestruction)作为座右铭,他们的口号是“要么变革,要么死亡”(changeorperish),他们用“变革总是有代价的”(nopain,nochange)来为自己寻找借口以及安抚那些受到伤害的员工。最后导致为了变革而变革,破坏日益增多,创新却越来越少。企业患上了“变革综合症”:人人自危而不是朝气蓬勃、人心涣散而不是团结一致、加速变革而不是平稳变革。 猜你更喜欢:生与死,相遇?记清明(黄纸,回望,的人
生与死,相遇?记清明(黄纸,回望,的人,珍惜,永远)
今天,是清明。去八宝山等地去祭奠的人群络绎不绝。在北京的我们没有亲戚,也就没有什么活动。外面车水马龙,而我静坐在自己房间里,看着外面阴霾的天,想着沉重的事,心情不由得加重了几分。
我闭着眼,想到自己已故的外公与太婆,他们与我早已阴阳相隔,卧在那片黄土下永远沉睡。逝世那天,他们听不到亲人的哀嚎,看不到那一堆堆黄纸燃烧腾起的黑灰。留下悲伤的人们,结束了人世的苦难与幸福,结束了病痛的折磨,穿着一身素衣,随着棺材的钉死,永远沉默了。
我,没有看到他们最后一面,至今心里带着一丝侥幸。因为不愿看到他们因病痛折磨下扭曲的枯槁的身体,不愿看到他们永远合上沉重经历沧桑的浑浊的疲惫双眸。哦!请原谅我这么做。今日,又是一年清明时,我虽没有亲自奔赴去为俩位异地老人的老冢祭奠,但在心里,这一份独特却又普通的纪念与哀悼早已化为黄纸与香烛为他们燃起。愿灵魂安息!愿灵魂永存!
我默默的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想着逝去的他们,不一会,隐约听见来自他们灵魂深处发出的一声声至亲的呼唤;“珍惜,珍惜!!回望,回望!!”声音逐渐销匿,却在我心中余音不绝。
珍惜?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世间每天都有人在忏悔自己失去的,苦苦追寻自己未得到的,却未曾想过已拥有的,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回望?再清晰不过的字眼,可又有多少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留下不断追赶名利的步伐,忘记自己的感情,忘记了过去,对已失去的事,已逝去的人竟不肯挤点时间去真正发自内心的缅怀。说真的,我们无法阻碍时代的发展。因为社会事物的更替,推陈出新永远不是停滞不前,我们被生活无形的鞭子所逼迫,被生存所逼迫。但,这不是我们无法去珍惜,回望的理由。
亲爱的,愿我们今日能拾起过去,追念逝去的人,想起现在陪伴在自己身旁的,目前拥有的人与事。想想那片花,那片草,想想那栋陈迹斑驳的老屋与旧邻,想想这片蓝天,还有依旧散发光和温暖的太阳。希望我和你能够在忙碌一天的工作与学习后,踱着夕阳的余晖,邂逅在那朵火烧云下。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天,没有雨纷纷,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