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我是怎样度过人生低潮期的
文/毕淑敏
有年轻人问,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
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的定力。
面对穷凶极恶的高寒缺氧、无穷无尽的冰川雪岭,你无法抗拒人是多么渺小、生命是多么孤单这副铁枷。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
愁云惨淡畏畏缩缩的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的也是活。我盘算了一下,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取后种活法比较适宜。不单是自我感觉稍愉快,而且让他人(起码是父母)也较为安宁。就像得过了剧烈的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他又问,你对自己的才能有没有过怀疑或是绝望?
我是一个“泛才能论”者,即认为每个人都必有自己独特的才能,赞成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这才能到底是什么,没人事先向我们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细寻找加上运气。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费时一世一生;还有的人,干脆终生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终。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施展才能的领域。例如,爱好音乐,爱好写作……都是比较传统的项目;热爱电脑,热爱基因工程……则是近若干年才开发出来的新领域。有时想,擅长操纵计算机的才能,以前必定悄悄存在着,但世上没这物件时,具有此类本领潜质的人,只好委屈地干着别的行当。他若是去学画画,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成才。比尔·盖茨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寻找才能是一项相当艰巨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闲视之。
人们通常把爱好当作才能,一般说来,两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样惟妙惟肖。爱好这个东西,有时候很能迷惑人。一门心思凭它引路,也会害人不浅。有时你爱的恰好是你所不具备特长的东西,就像病人热爱健康、矮个儿渴望长高一样。因为不具备,所以,就更爱得痴迷,九死不悔。我判断人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深度的怀疑以至绝望,多半产生于这种“爱好不当”的漩涡之中。因此,在大的怀疑和绝望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评估关头,最好先安稳地睡一觉,半夜时分醒来,万籁俱寂时,摈弃世俗和金钱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充满快乐地想一想。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充满快乐地去想呢?我以为,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应该同时是我们分泌快乐的源泉。
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抓紧此时干完。
毕淑敏:你的生命,还剩下多少黄金时段? 毕淑敏:接纳自卑,感悟幸福 毕淑敏:孝心无价猜你也喜欢:听茶是一种境界(声音,听到,是一种
听茶是一种境界(声音,听到,是一种,之声,排箫) 宋代的罗大经曾写过一首茶诗云:“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第一句就是说水沸时声如松桧林中的风雨。另一首古诗则更写出了煮茶水时的天籁之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于是我试着静下心来听茶,慢慢地听到了茶音。磁炉上,烧上一壶开水,水底漾起极小的气泡时,取出一撮茶放进去。茶叶,在水中沉沉浮浮,慢慢地,听到了茶在壶中翻腾的声音:耐心等上几分钟,便会听到茶声隐隐,茶香从壶中传出来。凝神细听,仿佛能听到雨水从树枝滴落的声音,听到山坡上徐来的清风,听到林间的鸟鸣,以及种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声音。听着,听着,只觉得,听到茶叶、茶花、茶水就在这一瞬间奏乐,像春风吹过花梢一样,像阳光在空气中爆裂一样,像流星撕裂夜空一样……自己也成了那些声音中的一部分,听到心灵开花的声音,一下子让喧闹的世界退得很远。
一次到一茶馆喝茶,那里装饰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比较静。席间随着茶香响起了音乐,一开头的水声背景音效立即将聆听者带入喝茶品茗之心境。婉约清扬的女声,与空灵悠远的笙、笛、排箫。流畅的柳琴、琵琶、古筝,呼应着远方淙淙溪泉,勾勒出一幕幕深情的茶乡记事——朴实的佃农,乐天的采茶女,绿圃间欢笑嬉戏的孩童,都随着轻歌妙韵,霎时活现在眼前!古筝、胡琴、排箫等乐器将铁观音的浑厚,凤凰单丛的轻妙,大红袍的极品,白毫乌龙的滋润。一一展现,再加上鸟鸣、海风、轻浪,让人完全溶入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中,让心灵随着茶香飘飘然于更远更美好的地方。
还有一次到一山庄古刹,禅师请我们品茶。禅师说只要用心去听,茶是会说话的。茶的声音是寂静之声,听的时候需要凝神细听。因为,那些声音是极其细微的,如同月光落地。只有当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听得到,心浮气躁的时候去听,就什么也听不到了。随书香茶韵袅袅漫起,梦里千首唐诗,万首宋词,竟也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梦里还有红墙碧瓦,楼台亭阁,曲径通幽处,李清照将“雨打芭蕉”的水溅在茶树上,茶便生出了婆娑的飒飒之声。我们飘飞的身心溶入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李煜人生沉浮的无奈;在“多情自古伤离别”中品味柳永的相思离愁;在“花自飘零水自流”中聆听李清照欲语泪先流的心语……
倾听茶的声音,也是倾听心灵的声音。听茶,是一种独处,远离喧嚣,远离世俗,远离尘埃;听茶,是一种享受,体味清静,体味快乐,体味人生;听茶是一种心态,放松心情,净化灵魂,放下情怨;听茶是一种境界、一种参悟、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快乐。
猜你更喜欢:岁月悠悠,半酣半醉(自己的,人生,
岁月悠悠,半酣半醉(自己的,人生,太多,悠悠,岁月)
悠悠岁月,醉了人,醉了心。
—————题记
夜阑人静,择一隅静好,欣赏一弯美月,陪伴一盏孤灯,细品一杯香茗,聆听一曲琴音,携上一书,浅读人生。
如梦一回,岁月易老,仅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却再也不同。回首之时,才渐渐地发现,人活着便是一种心境。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罢。一切的经历过的事就真的那么过去了,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仔细一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若能够坦坦然然,那便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曾经遇到过太多的委屈,受到多大的苦楚,若能坚持,若能选择面对,那便是对自己负了责任;不管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世事如何变迁,能够选择珍惜,便是一种愉悦之情,一种极为灵动的美。
人生如诗,优雅恬淡;人生如诗,醉意绵绵。
昨日的颓荒与成长,幽幽小园,虫儿轻鸣,激起心中万千感慨,或许,这便是古今诗人心中的一抹伤怀!虽孤寂,却是一种莫名的幸福。此时此刻,无人打搅,只有自己的心音,虫鸣。暗夜幽静,我们作了一曲无言之歌。
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份忧愁与哀凉;缅怀于“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深情与期盼;“瘦尽灯花又一宵”却也着实令人心痛伤心。不知晓是何时,渐渐地喜欢上纳兰的词,喜欢他那一份恰如薄荷一般的淡淡的忧伤。我也带着他的缕缕伤怀,读过书册,越过时光。
习惯了闲来无事之时,看看文字,写写文字,或许,文字也成了一种兴趣和消遣。时间久了,便也生了些许贪心与执念。只是征途路漫漫,希冀意萧萧。虽没有对月小酌,虽没有把酒临风,可是在这一隅之地,我却寻到了一方清静。
派一种意念去大地神往,遣一种恬淡去与流云交融,盈一份温馨与自然共觅神性。潇潇洒洒,坦坦诚诚,有着如此的默契与和谐,并非我自作多情,而是,我也在这广博宽泛的领悟中,获取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空灵。
深知此生不易,为人处事亦是如此。哭过,笑过,最后懂得潇洒走过;苦过,甜过,最后也坦然度过。或许,一切的执念,都是心魔,曾经过分看得很重的事,也会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都会烟消云散。经年之后,才发现,惟有内心深处,仅有的,与众不同的宁静是亘古不变的。
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于此一世,正是这样。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我们的生命里,才会换来仅有的一份从容,淡定。不是人生之中的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还不够开阔;不是生活的快乐太少,而且我们不懂得寻觅美意。
人生艰难,放宽心态,是否会迎来一份安然?会的我想。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将心放好。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对人,舍得做事,才会多一份平静,温暖。
人生苦短,不要负载太多的疼苦不堪,不必因世事艰辛而为难了自己。别刻意掩饰心中之伤,因为这一世,有的人,注定会懂你,掩饰又有何用呢?将心放开,情悠悠,情自然。
晚风里,好风荡尽尽凡尘的喧嚣和躁动。于此时此刻,我静静地聆听自己的心音,感知着自己的情调,诗意轻轻的涓流,我将心扉敞开,我将执念放下。
午夜梦回,千转百回,捻一袭心语,流淌成歌,心中深情自醉,朗月清风,写意出似水年华之中的风花雪月呓语。从从容容,洒脱而随性,爱如琉璃,心若无澜,碧海青天!
墨染时光,繁华落了一地,踩着碎碎的感伤,用无言的笔,刻画着未知的梦。岁月悠悠,半酣半醉,醉了我这痴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