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飛哥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有哪些,糖皮質激素的作用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糖皮質激素藥理作用 大劑量或高濃度時產生如下藥理作用作用。
2、 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強大而非特異性的抗炎作用。
3、對各種炎癥均有效。
4、在炎癥初期,GCS抑制毛細血管擴張,減輕滲出和水腫,又抑制白血細胞的浸潤和吞噬,而減輕炎癥癥狀。
5、在炎癥后期,抑制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的增生,延緩肉芽組織的生成。
6、而減輕疤痕和粘連等炎癥后遺癥。
7、但須注意,糖皮質激素在抑制炎癥、減輕癥狀的同時,也降低了機體的防御功能,必須同時應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藥物,以防炎癥擴散和原有病情惡化。
8、 抗炎作用機制:GCS擴散進入胞漿內,并與GR—Hsp結合。
9、同時Hsp被分離。
10、GCS和GR復合物進入細胞核,與靶基因啟動子序列的GRE結,增加抗炎細胞因子基因轉錄,與nGRE結合。
11、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轉錄,而產生抗炎作用。
12、 1) 誘導抗炎因子的合成。
13、 (1) 誘導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減少PGs和LTs的生成。
14、 (2) 誘導ACE合成,促進緩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
15、 (3) 誘導炎癥蛋白質的合成。
16、而抑制白細胞炎癥蛋白酶的生成。
17、 (4) 誘導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
18、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19、 (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20、 (2)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減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21、 (3) 基因轉錄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達。
22、 3) 誘導炎性細胞的凋亡。
23、 4) 收縮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釋放。
24、 5) 抑制單核細胞、中性白細胞和MΦ向炎癥部們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5、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促進淋巴細胞的破壞和解體,促其移出血管而減少循環中淋巴細胞數量;小劑量時主要抑制細胞免疫;大劑量時抑制漿細胞和抗體生成而抑制體液免疫功能。
26、 3、 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癥因子的產生,減輕全身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 2) 穩定溶酶體膜,減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強心肌收縮力。
27、 3) 抗毒作用,GCS本身為應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護機體渡過危險期而贏得搶救時間。
28、但對細菌外毒素無效。
29、 4)解熱作用:GCS可直接抑制體溫調節中樞,降低其對致熱原的敏感性,又能穩定溶酶體膜而減少內熱原的釋放,而對嚴重感染,如敗血癥、腦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熱和改善癥狀作用。
30、 5)降低血管對某些縮血管活性物質的敏感性,使微循環血流動力學恢復正常,改善休克。
31、 4、 其它作用 1) 與造血系統: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32、使紅細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細胞數量增多,但卻抑制其功能。
33、使單核,嗜酸性和嗜堿性細胞減少。
34、對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者。
35、可使淋巴組織萎縮。
36、減少淋巴細胞數。
37、但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
38、則促進淋巴組織增生而增加淋巴細胞數。
39、 2)CNS: GCS興奮CNS。
40、出現興奮、激動、失眠、欣快等,可誘發精神病和癲癇。
41、 3)消化系統:GCS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誘發或加重潰瘍病。
42、 4)骨骼: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引起骨質疏松。
43、 [體內過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44、藥物BPCR達90%,藥物在腫中代謝,主要為C4-5雙鍵還原為單鍵和C3酮基還原為羥基。
45、而后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經尿排泄。
46、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潑尼松需在肝進行氫化為氫化可的松和潑尼松龍(氫化潑尼松)后方能生效。
47、故肝功低下時宜直接使用氫化可的松和氫化潑尼松。
48、另外,肝藥酶誘導劑可加速GCS的代謝而減弱其作用。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