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的早餐,现在最火的早餐

最火的早餐,现在最火的早餐

日期:2018-11-30 19:53:11    编辑:吴玄卫    来源:互联网

《早餐中国》火了?论早餐,我只服上海人!最近,《早餐中国》火了!与《舌尖上的中国》的厚重不同《早餐中
《早餐中国》火了?论早餐,我只服上海人!

最近,《早餐中国》火了!

与《舌尖上的中国》的厚重不同

《早餐中国》一集只有 5 分钟

专门介绍全国各地的早餐

烟火气息更浓也更接地气

长沙的肉丝粉

凯里的酸汤粉

汕头的猪血汤

福安的水煎包

陕西西安麻花油茶

长沙的猪油渣烧麦

......

每一种都是家乡的味道


要说到早餐

上海人是出了名的讲究

什么四大金刚、生煎、小笼

其实这些对于上海早餐来说

只是冰山一角

是的,上海人从来不炫富,也不用炫富

因为只有吃一顿早餐就够了

四大金刚

其中最经典的,要数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刚”,最朴实的大饼、油条、豆浆、粢饭。

上海人对它们的执着程度由来已久,甚至已经超过了美食本身的意义,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味道回忆。

如果能吃到热乎乎的豆浆油条,魔君愿意每天都早起!

觅食指南

阿文夜市豆浆油条店

人均:21元

地址:西藏南路251号

大饼油条早餐店

人均:7元

地址:武定路132号

健康夜市大饼油条

人均:23元

地址:多家门店

嗲来兮夜市大饼油条

人均:17元

地址:共康路460号

刘飞放心无铝油条

人均:9元

地址:东江阴街129号-13号

门庭若市豆浆油条

人均:21元

地址:上丰路1742号恒生广场一楼

小馄饨

在没有高架也没有地铁的年代里,小馄饨遍地生长在我们的家门口,如今却多数搬了地方。

上海的小馄饨与福州肉燕、香港虾肉云吞、成都抄手皆不同,甚至和上海的菜肉馄饨、三鲜馄饨也完全不同。

小馄饨的皮不像大馄饨那样讲求筋道,馅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那种撮唇一吸即可入口的滑爽,以及囫囵嚼几下就敢下咽的温润,却是其他的面食所无法替代的。

觅食指南

阿麟馄饨

人均:16元

地址:延长路172号(近共和新路)

东泰祥生煎馆

人均:24元

地址:重庆北路188号

梦花街馄饨

人均:21元

地址:中华路805号(近光启南路)

103本帮烧

人均:33元

地址:兴安路137号

弄堂小馄饨食府

人均:15元

地址:威海路714号(近茂名北路)

柴板馄饨

人均:19元

地址:茅台路486号(芙蓉江路)

光明邨大酒家

人均:588号

地址:淮海中路588号

小笼馒头

小笼馒头,上海人喜欢直呼“小笼”,就像长辈喊着小孩的乳名,格外亲切。

吃小笼,是上海人每天必须要干的大事!那轮番轰炸般溢出的滚热汤汁和香气,让人不自觉就蚕吐水滴滴答~

上海人吃小笼可有讲究,不能猴急,不然汤汁会烫到你叫苦不迭,一定要遵循吃小笼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觅食指南

南翔馒头店

人均:65元

地址:福佑路豫园老街87号

富春小笼

人均:30元

地址:愚园路650号(近镇宁路)

佳家汤包

人均:37元

地址:黄河路90号(近凤阳路)

麟笼坊特色小笼包

人均:29元

地址:建国东路10号(近肇周路口)

万寿斋

人均:18元

地址:山阴路123号(近吉祥路)

屋有鲜

人均:79元

地址:召稼楼沈杜公路2073号(苏召路)

莱莱小笼

人均:46元

地址:天津路504号(近食品一店后门)

生煎馒头

上海吃客都懂的,生煎小小一口咬下去,浓浓肉汁溢满口腔,还有那脆底,合着肉汁的鲜香,一口咬下去,岂是山珍海味能带来的满足感。

外皮底部煎成金黄色,上半部撒上一点儿芝麻、香葱碎儿,闻起来格外香。

看似相同的工序与配料制成的食物,但每一家店做出的味道都有大大小小的差异。

觅食指南

东泰祥生煎馆

人均:21元

地址:多家门店

大壶春

人均:14元

地址:多家分店

沙富生煎大王

人均:8元

地址:万航渡路218号(近乌鲁木齐北路)

阿三生煎

人均:10元

地址:多家门店

金彪生煎王

人均:14元

地址:乍浦路336号(近海宁路)

丰裕生煎

人均:16元

地址:瑞金二路41号(近南昌路)

无名生煎

人均:15元

地址:昌里东路516号(近南码头路)

晓燕生煎

人均:15元

地址:定西路1226号(安化路与定西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东)

光头生煎

人均:15元

地址:山阴路139号(近吉祥路)

阿德生煎

人均:16元

地址:龙华西路219号(近龙吴线终点站)

锅贴

没有哪个上海人不爱锅贴,肉馅和皮子浑然一体,嗲嗲的让人欲罢不能!

出炉的锅贴咬一口,一包汤水,鲜得来!底板焦脆,肉馅软嫩,蘸上辣酱油,解腻又好吃。

上海人吃锅贴还讲究,一定要趁热吃,趁着刚出锅的那口热劲儿,烫口了也不松口。

觅食指南

胖阿姨锅贴

人均:10元

地址:祥德路64号

和乐点心店

人均:17元

地址:襄阳北路52号

为民点心店

人均:13元

地址:惠民路62号

宏玉坊

人均:22元

地址:肇周路395号

水丰特色锅贴

人均:16元

地址:延吉东路557-7号

大王锅贴

人均:11元

地址:东安路424号

葱油饼

没有葱油饼的上海,就跟没有煎饼果子的天津、没豆汁儿的北京是一个道理,美食不单单为了裹腹,更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款经典的“国民小吃”,承载着阿拉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刚出炉的葱油饼,还微微烫,顺手掰开,嘎嘣嘎嘣的脆裂感,耳朵能听得见!里面是一层层的,间隔着香葱段,不油不腻,一瞬间的功夫就消灭了!

觅食指南

阿婆葱油饼

人均:4元

地址:徐汇区襄阳南路578弄口(近肇嘉浜路)

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一号

人均:6元

地址:昆明路297号

阿大葱油饼

人均:13元

地址:瑞金二路120号-4号(近永嘉路口)

顾寿刚老上海葱油饼

人均:7元

地址:定西路1321号

王记葱油饼

人均:5元

地址:愚园路666号(近镇宁路)

汤团

上海人为了把汤团吃出味道,吃出花头,又变出了很多“花样经”:放黑洋酥、豆沙做成甜的,放鲜肉呢,就做成咸的,到底哪一种味道更好吃呢?

汤团的甜咸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估计以后还会继续。鲜肉馅的又大又多汁,咬一口一包汤,吃4个就能吃饱啦!

而黑洋酥的,咬下去芝麻全倾而出,滑糯软烫,爆浆的一瞬间,简直不要太幸福!

觅食指南

七宝老街汤团店

总店地址:七宝镇南大街26号

盛兴点心店

人均:11元

地址:顺昌路528号(多家门店)

王家沙点心店

总店地址:南京西路805号

美新点心店

地址: 陕西北路105号

宁波汤团店

人均:25元

地址:豫园路110号(靠近九曲桥及绿波廊)

糯勿糯八宝饭年糕汤团

人均:26元

地址:丽园路25号

成昌园子店

人均:16元

地址:云南南路87号

四新食苑

人均:21元

地址:四川北路1908号

利达汤圆馄饨

人均:15元

地址:川公路8号

鸡蛋饼

鸡蛋饼是多少人小时候读书时的早餐?有没有人和魔君一样,总是很想念小时候吃的鸡蛋饼味道。

称得上是魔都最接地气的美食之一,往往在最隐秘的街边,才能发现它的存在。有的开在居民楼里,有的是路边小摊。

鸡蛋饼里有油条、脆饼、火腿肠等等,热气腾腾的拿到手一口咬下去,绝对泪流满面!

觅食指南

鸡蛋饼摊

人均:9元

地址:华阳路172弄门口

延吉东路鸡蛋饼

人均:9元

地址:杨浦区延吉东路557弄内2号(小四川饭店门口)

定兴路鸡蛋饼摊

人均:7元

地址:定兴路6号

老上海鸡蛋饼

人均:7元

地址:乍浦路430弄

文建中学蛋饼摊

人均:9元

地址:蓝村路470弄61号(近铁门,近东方路)

粢饭团

粢饭是最受上海人欢迎的早点品种之一,用粢饭包热油条捏紧,或可加其他配料。

以血糯米作为主材,咬一口咸蛋黄口味的粢饭团,软而有嚼劲的糯米跟肉松和脆脆的油条碎带来的幸福满足感席卷而来。

边吃边捏,别具风味。爱吃粢饭团的也分甜咸二派,你是哪一派呢?

觅食指南

真圆粢饭团

人均:7元

地址:多家门店


传承饭团

人均:8元

地址:茂名南路133号(永新大厦对面)

粽子

上海人非常爱吃粽子,尤其是肉粽!

端午吃粽子,这一习俗已经纵横中国古今,源远流长了几千年。但即使在平常日子里,上海的街头巷尾也可以随处可见粽子的身影。

现在还是有很多小店做的手工棕很好吃,很多人的早餐依旧是买一个香香的粽子,然后一上午都不会饿~

觅食指南

广利粽子

人均:16元

地址:泗泾江川北路155号(泗泾公园正门对面)

璐坊粽王

人均:19元

地址:复兴中路488路

小阿姨小脚粽

人均:88元

地址:永和路601号门口小铁门旁边

上海口味粽王

地址:复兴中路488号

人均:12元

五芳斋

人均:20元

地址:多家门店

缪氏粽子专卖店

人均:20元

地址:杨浦区平凉路2058号(近隆昌路)

永茂昌粽子店

人均:12元

地址:沈社公路召稼楼古镇平西街20号

金太粽

人均:30元

地址:淮海中路584弄1号1楼(金桂小吃店旁)

包子

包子绝对是人见人爱的美食之一,丰富的馅料,百搭的味道。

无论是街边小摊还是知名老店,都各有各的特色,平民又亲切。

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馒头,肉包会叫做肉馒头,菜包叫做菜馒头,而小笼包,则叫做小笼馒头。每天来上一个菜馒头,外加一份豆浆,妥妥的心头爱啊~

觅食指南

北万新

人均:10元

地址:淮海中路462号(近重庆南路)

包仔菜包

人均:8元

地址:云南中路266号

阿炳汤包

人均:6元

地址:苗圃路220号

大眼包子

人均:6元

地址:多家分店

小浦东包子

人均:8元

地址:鞍山路88号

好泳包子

人均:9元

地址:江场路1398号6铺

葱油拌面

如果你问老上海人,他们记忆里最香的味道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葱油拌面!葱白经过油炸会有特殊的香气,搭配面条味道简直完美!

年糕团

开遍全上海的虹口糕团厂可是无数虹口小囡心中的第一块牌子,一份“全家福”管饱!咸菜、肉丝、芝麻糖粉每样放一点,再包上一根烤得酥脆的油条,又糯又香又脆。

各种糕团

当然,还有沈大成的各种糕团,双酿团、条头糕、糯米糍……甜甜糯糯,都是上海人的最爱。

老虎脚爪

老上海人最深刻的记忆了,颜色金黄,微焦的碳香配上砂糖的甜香,外脆里嫩~

牛肉煎包

包子外皮金黄香脆,内里却蓬松柔软,肉芯子超级大块,实打实的牛肉,带着浓郁的咖喱香。

麻球

麻球色泽金黄,皮薄香脆,甜糯适口,咬开来,里面是芝麻的超好吃,除了一般的早餐店,魔君强推白玉兰食品,好吃又实惠~

海棠糕

海棠糕历史可谓悠久,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后逐渐成为上海一代汉族糕类小吃之一。香甜可口,趁热吃太美味!

麻油馓子

小时候经常能看到大饼摊师傅做麻油馓子,把面团用劲揉透,甩打结实,搓成细长匀称的面条,然后盘成环状或栅状的饼,放进油锅,任其自由翻滚,不一会儿,香气四散飘逸,令人垂涎。

油墩子

弄堂口永远少不了油墩子,散发着萝卜与葱花香气的油墩子,借着刚出锅的热乎劲儿咬上一口,脆脆的,油而不腻,香!

米饭饼

米饭饼是很多上海人读书时的回忆,父母那一辈,早餐是离不开米饭饼的。清甜软糯的米饭饼,底面金黄,略甜中带点酸,趁着热气咬一口,淡淡的米香弥漫在舌间。

鲜肉月饼

身为一个上海小囡,应该没有不喜欢吃鲜肉月饼的吧~用手轻轻一掰,满满的酥皮就“哗啦啦”的掉了下来,这个鲜肉中的肉汁更是直接盈了出来,超级过瘾哒!

豆腐花

色泽洁白,滑嫩爽口,鲜咸微甜,还加了不少紫菜虾仁榨菜等作料,自己动手拌一拌,好吃!

烧麦

烧卖,简单到只是一张面皮、里面一团米饭的美食,但却精致到“内有乾坤”。有韧劲儿的皮子里,包上酱油糯米、香菇、猪肉碎,别提有多满足!

各种浇头面

辣肉面、大肠面、大排面、黄鱼面、牛蛙面、鳝丝面……一碗最简单不过的面,浇头确是千千万,每一款都是上海人的至爱。一餐换一种浇头,至少一周不重样,怎么吃都不厌!

上海人的早饭远不止这些!

一个月不重样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美食

都不及上海的一顿早餐丰富

你最爱的又是什么呢?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5yUqw0_gtoq5HqGL05PLhQ
猜你也喜欢:魔都的想念(太多,的人,见面,看着,上海)
魔都的想念(太多,的人,见面,看着,上海)

一个月没有来到这个属于你我的空间,其实有点想念,不过有太多的?远。

现在的自己身处中国的魔都--上海,看见了上海的繁华,体会到上海的魅力,可我依旧没有太多的喜欢,对于这里本身没有很多的向往。

看着高楼大厦,此起彼伏,看着同行的伙伴,不知道大家的未来会怎么样,但依旧会有所期待。

今天是2017。7。14的下午18点37,六分钟前猪老大给我发了消息,我回了,但他没有立马回给我,我知道他在忙,本来不用的生气,可自己还是默默地恨了他好多遍,三个月零三天,我们没有见面,最近视频的次数很少,可我想念猪老大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我都会在想,一个仅仅见面五六天的人,认识六个月的人,为什么感觉会认识很久,感觉熟悉很多,前几天我发脾气了,之前总是小心翼翼的圈紧着自己的不愿意,那天我没有想太多,做了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知道他不会生气还是觉得他会哄自己?没有想太多,对家人会有的一面给了猪老大,我很开心我会这样做。

不知道是不是许久没有见面的原因,本该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脑海里都是猪老大的脸,一直在想,知道想不清长什么样子,我有时候在想,下次见面的时候会不会有点尴尬,是不是有点措敛,或许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些但愿没有。

现在只想你在北京的每一天都收放自如。

爱你,念你。

猪老二!

猜你更喜欢:饭间小谈随笔(俗语,文化,又有,艺术,自己
饭间小谈随笔(俗语,文化,又有,艺术,自己的)

今天,吃饭时无意间听到妈妈说了一句以前从没听过的俗语,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就追问是什么意思,后来联系起来仔细一想,俗语里似乎还真透着那么一点儿意思,比起普通话来也更加贴切。中华语言真是博大精深哪!且不论那些古籍善本,也不论唐诗宋词、散文篇章,单是这些方言、俗语就够我们感叹的了。有的时候书面语形容的似乎并不是那么贴切,偏要用上那么几句俗语,才显得透彻直白,如果引经据典,反而会被别人笑说文邹邹的了。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今日我对于自己的好奇心置之不理的话,那么这句俗语是不是就会从我的耳边流走,也不会在我的心上激起这一层层的涟漪呢?试想又有多少老人口口相传的文化就这样付诸空气?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民俗文化也就这样在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不见。现如今,虽然大家都知道北京方言,知道“北京片子话”,可是,试问那些从小到大土生土长于四九城中的人,又有几个精通这地道的家乡话?所以,从细微之处,我们遗忘的东西不只一星半点。民俗也是一门文化,也是一门艺术。可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只追随“日韩风尚”,却忘记了养育自己的民族最根本的艺术文化,让那些民俗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中介绍的沿海地区世代相传的高跷捕鱼技术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由于青年人都外出打工,致使古老的技术无人问津,现在全中国也只剩下最后五个会这种捕鱼技术的老人了,又一个带有中国地方特色的艺术即将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涌而消失不见。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其实中国的文化远比那些没有营养的潮流文化有趣的多,去听那些嘻哈、Dj之类的歌曲,还不如多听两遍《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这样古典,又有韵味的古曲,这些古代艺术的精华远比现代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作品来得珍贵。新的作品每天都在产生,而旧的文化产物却一天比一天少。我们更应该注重古代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真正担起我们的责任,虽不至于抵制潮流文化,但那些盲目跟风的行为也并不可取。因为有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去追随和喜欢,也许只是为了和朋友谈及时能显得自己在潮流时尚的前沿,是时尚达人,仔细想想真是不值得自己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