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2,张建声

色戒2,张建声

日期:2018-11-30 16:40:29    编辑:王旦艮    来源:互联网

一路向西:一个保安的逆袭
一路向西:一个保安的逆袭

你走的叫路

人家走的,叫丝绸之路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特别是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在领土、人口、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远远领先于世界,实际上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

但是,强大归强大,有件事却一直让汉武帝头疼,就是北方的匈奴问题。

这群野蛮人动不动就越境过来骚扰,侵占我领土,打伤我边民,抢劫我财物。

最气人的是,游牧民族机动灵活,反应迅速,打一枪换个地方,汉军过来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西域地广人稀,人家的马比你跑得快,汉军根本追不上。

派大部队去围剿,到了茫茫草原戈壁,你还真不一定打得过人家。

早在建国初期,汉高祖刘邦就曾御驾亲征,率领32万大军讨伐匈奴,结果被人家围困在白登7天7 夜,差点儿没被饿死,史称:“白登之围”。

后来汉朝专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女换和平计划”,简称“和亲政策”,不断送公主过去联姻。

是的,王昭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西汉先后有12位真真假假的公主远嫁匈奴,全靠这个,老丈人和女婿之间才维系着断断续续的表面和平,此事被汉室耿耿于怀,引以为耻。

所以,一直以来,匈奴都是汉朝的心腹大患,可以说,匈奴问题一日不解决,大汉王朝就一日不得安宁。

1
挺身而出

机会终于来了。

从前方谍报部门传来消息称,匈奴这几年四处扩张领土,有个叫大月氏的国家长期被匈奴欺负,领土被侵占,国王被杀害,政府被迫流亡西迁,大月氏人民决心奋起反抗,收复失地,但却苦于无人相助。

也就是说,匈奴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敌人,如果我大汉王朝能派个使者过去,联合大月氏同时采取军事行动,对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或可消灭匈奴,一雪国耻。

汉武帝一听,说:“好鸭好鸭,就这么办。各位爱卿,你们谁愿意辛苦一下,到大月氏国出趟差啊?”

满朝文武都低着头,谁也不吭声儿。

过去出差不比现在,飞机高铁嗖一下就过去了,两国相隔万里之遥,长路漫漫全凭骑马,辛苦倒不怕,毕竟有出差补助,关键西域乃蛮荒之地,没导航没地图,中间还要穿越漫长的敌占区,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所以根本没人愿意去。

汉武帝连着问了几遍没人搭腔,当时就不高兴了:“啥觉悟你们?说好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呢?平时作报告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咋都瘪茄子了?”

下面鸦雀无声,会议气氛凝重尴尬到了极点。

旁边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上前一步,朗声说道:“臣愿前往。”

一言既出,整个朝堂,从皇帝到大臣都长出了一口气。

说话的人姓张名骞,是宫里负责安保工作的侍从官,相当于皇帝的贴身警卫员,本来在这种会议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一看皇帝有点儿下不来台,想替领导解个围;二来也觉得这是个进步的机会,当一辈子保安能有什么出息?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去,那老子就自告奋勇,出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好啊。

张骞的举动让汉武帝深感欣慰,说还是年轻人有觉悟、有勇气、有担当啊!当场册封张骞为皇帝特使,即刻出使西域。

当时,25岁的张骞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一时冲动之举,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且,由此走出了一条影响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文明走向的非凡之路。

2
西域十三年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着国书与向导兼翻译,匈奴降将甘夫(也叫堂邑父)一起,率随从100多人,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踏上了漫漫征途。

没想到出师不利,刚进入河西走廊,就遭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全体被俘。

单于亲自审问张骞:“你们偷偷摸摸跑我们地盘儿上干啥?老实交代,是不是想偷我们的烤全羊秘方?”

张骞说:“不是不是,我们是去大月氏,途经贵国,还望行个方便,过路费我们照给。”

单于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意思这不是钱的事儿,如果我派使者从你们国土经过,去南边的越国,你们愿意吗?

不由分说,人员全部扣押。这一扣,就是10年。

这期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为匈奴效力,甚至在当地给张骞找了个老婆,俩人还生了个儿子,又养了一大群羊,在草原上过着与匈奴人一样的游牧生活。

时间一长,看守放松了警惕,张骞瞅了个机会,带着甘夫和部分随从逃了出来。

往哪儿逃?回家是不可能的,领导交办的任务还没完成,怎能半途而返?!张骞果断决定,继续向大月氏国方向进发。

因为在匈奴生活了10年,所以张骞轻车熟路,顺利通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到达大月氏国的领地。

万万没想到,10年来,西域形势早已发生沧桑巨变,大月氏国已经被一个叫乌孙的国家占领,月氏人于数年前继续西迁,在遥远的中西亚一带另建了家园。

怎么办?来都来了,天涯海角也得到大月氏啊,张骞一行继续向西,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跨过帕米尔高原,途径大宛国和康居国,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得到了几匹汗血宝马,在沿线各国政府的帮助下,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抵达大月氏国。

看到不远万里而来的大汉使者,月氏国王非常感动,盛情款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天天请张骞喝酒。

经过两次迁徙,新的大月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比原来那个地方不知好到哪里去了,百姓安居乐业,全国上下根本无心复仇。

张骞说:“啥意思,到底打还是不打?”

月氏国王说:“冤冤相报何时了?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遗留问题,共建新时代月匈睦邻友好关系。”

张骞说:“月氏大片国土沦丧,人民背井离乡,先王的头颅曾被匈奴单于砍下来挖空盛酒,国仇家恨罄竹难书,难道就这么算了?”

月氏国王说:“咳咳,喝酒,喝酒。”

张骞最终也没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

但是,在大月氏国逗留了的一年多时间里,张骞可没闲着,作为汉使,他在西域各国游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等,或亲自到访,或派人打探,一面考察当地情况,一面宣扬大汉帝国的威名,对中西亚各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公元前128年,张骞决定,启程回国。

3
东归长安

归国途中,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舍近求远,沿昆仑山北麓的塔里木盆地南,经新疆和田进入羌人地区,准备从这里南下返回长安。

以为这样安全,没想到,这几年匈奴势力范围越来越大,羌人地区也已沦为匈奴的领地,张骞一行再次被俘,又被扣留了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和甘夫趁机第二次逃离。

这回,张骞把自己的匈奴老婆也一起带上了,三人骑着汗血宝马,满载西域特产,东归长安。

此时,距离当年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

汉武帝都快把这事儿给忘了,见了张骞,喜出望外:“还以为你牺牲了呢,咋去这么长时间,路上堵车了?咋还带个女人回来?任务完成的咋样啊?”

张骞说:“有负领导重托,任务没有完成,但是,这一趟收获巨大,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汉武帝说:“啥收获?不就娶了个匈奴老婆嘛。”

张骞说:“老婆是放羊送的,不值一提,重点是这十几年,微臣已经把匈奴乃至整个西域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比如,西域都有哪些国家?距离我大汉有多远?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交通状况怎样?政治形态经济实力如何?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是啥?有哪些稀罕物件是我们这儿没有的?比如这个串串果,您尝尝,好吃吧?这个叫葡萄,您再尝尝这个红豆豆,甜不甜?这个叫石榴,您再尝尝这个,咬不动是吧?这个叫核桃……

当时把汉武帝和满朝文武都给听傻了,不光是奇特的异域风情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张骞对匈奴的情况了如指掌。

匈奴平时怎样练兵?部队如何布防?军事上有那些弱点?骑兵为什么骁勇善战?因为西域马的品种比我们的好,速度快,耐力强,日行一千,夜行八百,唯一的缺点是,流的汗是红色的,容易把裤子弄脏,这叫汗血宝马,我们骑回来的就是,想办法多搞一点来跟我大汉战马杂交,必将极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吧啦吧啦一通演讲,汉武帝听罢龙颜大悦,说这趟差出得好,值了。

为表彰张骞13年坚守信念的敬业精神和特殊贡献,加封张骞为太中大夫(从四品),命其将这十几年来的西域见闻写成文字备用,后来,张骞的报告成为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和班固《汉书.西域传》的主要资料来源。

4
丝绸之路

几年后,汉军实力大增,大将军卫青和李广先后数次出兵讨伐匈奴,张骞均以校尉身份随军出征。

由于张骞了解地理,熟知敌情,汉军屡获胜利,匈奴被迫向西北退却,张骞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中郎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张骞率300名随员,携带丝绸等物品,第二次出使西域,遍访诸国,前后历时4年,进一步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力。

自此,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西域的宝马、葡萄、核桃、石榴、苜蓿、胡萝卜、香料、地毯、珠宝等,沿着张骞开辟的线路陆续传入中国,汉朝的丝绸、陶瓷、铁器等也源源不断流向西域,昔日渺无人烟的黄沙古道上,出现了“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

与此同时,针对匈奴对丝路商旅的劫掠骚扰,大将军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最远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

匈奴溃败向西逃遁,后一分为二,南匈奴降汉,北匈奴单于被大将军陈汤斩杀,在发给朝廷的战报中,陈汤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豪言壮语。

到了东汉时期,北匈奴西逃至欧洲,困扰汉朝多年的匈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东西方各国相互隔绝互无往来,许多国家之前甚至不知道汉朝的存在,比我们县城大不了多少的一个叫夜郎的小国国王甚至好奇地问:“汉朝和夜郎相比谁大?”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使者和商旅的足迹遍布中西南亚地区,最远到达了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地区。

汉宣帝时期,西域正式归属中国,大汉王朝由此开拓了“北绝大漠,西逾葱岭,东越朝鲜,南至大海”的广袤国土,奠定了现今的中华版图。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他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后世中国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张骞的特殊贡献,他本人从一个普通侍卫官,升职为太中大夫、中郎将,后又被封为博望侯,位列九卿。

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被后世尊为伟大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司马迁盛赞出使西域为“凿空”之举,“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梁启超称其为“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5
众志成城

当然,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汉武大帝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整个出使团队的精诚合作。

在这里,我要特别表扬两位同志。

一个是张骞的翻译兼向导甘夫,也就是堂邑父。

在出使西域两次被扣押的13年间,甘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张骞保持一致,同进退,共荣辱,对张骞不离不弃,为大汉王朝的外交事业和丝绸之路的最终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副手,甘夫政治过硬,思想成熟,能够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与领导争名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表现了一个优秀大汉使臣的高风亮节,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另一位是张骞的西域夫人。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匈奴人,张夫人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自我牺牲精神,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张骞第一次逃跑,单于派人问张骞的去向,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张夫人以超凡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斩钉截铁地说:“难道我会把我丈夫回国的事告诉你们吗,休想!”直接把追兵引入了歧途。

张骞第二次逃跑,张夫人以汉为家,毅然离开自己的祖国和孩子,追随张骞到长安,表现了一个伟大妻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堪称全国妇女的楷模。

可以说,正是由于甘夫、张夫人等一大批幕后英雄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才成就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千古伟业。

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享年50岁,死后归葬汉中故里。

在陕西城固县城西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墓至今犹在,墓前有楹联:

兴王业古今无二主

凿丝路中外第一人

6
起点之争

最后再说一点。

古丝绸之路源于西汉,以长安为东起点,西至罗马帝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又说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洛阳呢?

因为张骞开创的丝绸之路,事实上,到王莽执政西汉灭亡以后就中断了。直到刘秀推翻王莽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后,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关系问题重新又提上议事日程。

公元73年,汉明帝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中断近半个世纪的丝绸之路才得以恢复。

也就是说,从东汉开始,洛阳取代长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后的曹魏、西晋、北魏,皆以洛阳为都城,隋唐时期,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全国物资首先集中到洛阳,然后再转运其它城市。

千百年来,大量丝绸、瓷器等商品,都是从洛阳出发,通过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西域乃至欧洲的香料、珠宝等也由此源源不断输入长安和洛阳。

公元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遗迹,同时入选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洛阳才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论断做了最有力的注解。

对此,西安人表示不服。

起点究竟应该从哪儿算起?史学界至今存在争议,两地也为此打了多年的嘴仗。

所以,目前的标准答案是,如果你在西安,你就说丝路的起点是长安;如果你在洛阳,你就说丝路的起点是洛阳;如果你在西安和洛阳之外的其它城市,你就说,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长安和洛阳。

基本上这样你就不会被扣分,而且,自已的人身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其实,西安也好,洛阳也罢,这都不重要,丝路的荣光并不是哪一座城市所能承载的,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沟通最早的纽带和桥梁,泽被后世,惠及天下,是人类文明与发展划时代的篇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透过漫漫黄沙,古老的丝绸之路,时至今日,依旧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HZmrLhHcUUt3MHk0fu8-A
猜你也喜欢:销售高手3个年薪60万的习
销售高手3个年薪60万的习惯(客户,态度,业主,腿勤,说得)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比良好的技能更重要!一位销售高手总结了三个做业务的关键词:嘴勤、腿勤、手勤。

1、嘴勤

嘴勤是指做业务要主动去问客户,要有一个基本的沟通能力,这个沟通能力在我们出发前,站在客户的角度,提出20个客户经常问的问题,写在笔记本,完后去网上搜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把这些答案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最好是对着镜子练习,贴上一张你喜欢的美女照片练也行,最后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销售话术。

2、腿勤

在小区拉客户要多走动,不能只待在一个地方等业主,看到业主时脚步要比别人快。为什么要脚步快呢?因为每天在小区所能接触到的业主数量是有限的,有时候一天连一个客户也碰不上,所以,当业主出现时我们就要抓住机会,第一个冲上去,形成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

3、手勤

手勤是指随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和业主的聊天重点,客户交待的事情,客户的五官面貌特征,客户的穿着等细节都可以做记录,等下次再见客户的时候,把本子掏出来温习,找机会就夸奖客户上次穿的那套衣服如何有品,把人家说得心花怒放,笑脸盈盈。客户不笨也不傻,印象不深刻谁能说得那么准?有个好话题暖场,后面就好谈了,上次没说完的话题可以继续说,上次没有回答好的问题可以继续回答,用心交往,自然会被客户高看一眼,咱们与客户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拉近了。

上面的三点是很重要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业务员还要有热爱公司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以及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态度。无论如何,千万不要麻木对待每一次的销售,多体验一下销售过程中的感觉,把话说得漂亮是一种能力,但是把事情做好才是一种本事。 猜你更喜欢:霜痕漫语(气脉,庄稼,霜降
霜痕漫语(气脉,庄稼,霜降,老农,秋菜)

霜痕漫语

寒霜,漫上了台阶,为冬的来临传递着无声的讯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古人的清丽的诗句。可不记得是哪位今人了,把露珠比做秋月的泪滴;霜呢,竞被拟为枯冷了的泪痕笔意也未免过于凄苦了。其实呢,春雨,夏云,秋霜,冬雪,这历来是诗人们笔下的题材;而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则是田老乡民们手上的活计,心里的事儿。

前些天,病愈不久;趁个清早儿,信步来到黄寺以北的田陌上,本想探寻那“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遗址,看看那寒烟中的老树,古墟;不觉间,在一所家舍门前歇了脚。只见一位老农,正蹲在自留园子里侍弄着几畦秋菜。老人手中一把小薅锄,轻轻敲着畦埂背阴处的一层薄薄的冰凌儿,笑了。略一抬头,见我正望着他,就招呼着:

“今儿个‘霜降’,真见冰碴儿了——好兆头儿。”

“好兆头儿?可这菜”我顺口搭着话儿。

“熟成了,不怕。”老人掂掂小锄,答着言。

“大秋过了,家里怎么就您自己?”听院门里鸦默雀静,我又随口问了句。

“可不,场光了,囤满了,秋果儿也摘了;孩子上学去了,大人开会去了——说是要‘总’什么‘结’哪。”

我刚“嗯”了声,一抬头,见墙里那棵梨树,果子摘净了,叶儿也稀了,蔫了,就说,“霜打的吧”

“按节气见霜,就不算‘打’,是‘封’。”老人见我不解的样子,索性起身,舒展一下腰腿,笑了笑,“树木,庄稼,跟咱人似的,都有心血,气脉——人,不能劳伤;这梨树,那麦田,也不能亏损。要是到了节令就见霜,这霜就是让这果木、麦苗儿歇心、养血、缓气脉,‘封’住它的长势,让它休息一冬——就说麦子吧,‘今年个霜降见冰喳儿,明年个麦收过小年儿’。老言古语,不蒙人。”

“这霜,要有个提早赶晚的呢?”

“老辈人还说,‘霜早赛刀,霜晚赛烧’。早了,那害是明的;晚了,好比人发高烧,熬心血,耗气脉,没个不受暗伤的。要是天时正,地力足,咱汗珠子落地,那庄稼果木,才见出息呢一嘿,这节令,庄稼,人情,世道,一个理儿:冒了,不行;误了,也不行。是不是,您哪?”正说着,麦地那头儿传来了扩音喇叭的话音:“全体党政技术干部,快到大队部儿开总结会儿啦!”

霜降了,噢,快立冬了。秋,是收获的季节;冬呢,该是总结的时令了吧。可不,无论是自然或社会,农事或世事,庄稼的丰与歉,道理的是与非,乃至人的功与过,要总结,不也都要适其时宜,应其机运么。

举目凝望那老农,回味着他方才那番田家闲话儿,竞觉得有如经了霜的秋果儿、秋菜,甸句都那么沉甸甸、凉丝丝的——充实,冷峻,而又余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