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谈及心目中“好男儿”的标准,称她对男人的要求很低,“只要心地善良就好。”
好男标准: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养活别人
作为中国主持界的大姐大,杨澜阅人无数,其中不乏政界、商界等各界优秀男士,但当记者问及,什么样的男人算是好男儿时,杨澜不假思索地说“其实一个男人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养活别人就可以算作好男儿了。”
杨澜解释,其实这个世界,多的是很棒的男人,只是往往很多人习惯用“现实”的框架把很多好男人的品质框死了,杨澜打了个比方,前阵子,家里装修时,一位木工师傅给杨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辈子是木工,但精于手艺,非常得意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我觉得这样的男人也很好啊,他能靠自己的双手养自己,养老婆,养一大家子。”而相比较而言,那些不负责任的男人才是最可恨的,杨澜举了个前阵子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男人席卷了家中所有的财产,抛弃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妻子。杨澜语带愤恨地说“这样的男人真的很糟糕。”
吴征非“好男”?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位优秀的女性,此话用在杨澜和丈夫吴征身上,似乎正过来反过去,都很贴切,如此的褒扬让杨澜不无得意,大笑地打趣说“那是,只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太骄傲了?”不过,谈到心中的好男人,杨澜并没有提及自己的丈夫,却一口气报了一大串的名字:“刘翔很棒,姚明也挺酷,陈道明、葛优都十分优秀,十分有个性。其实,好男儿遍地都是。”
猜你也喜欢:杨海成:ERP回归需求本源(企业,需求,发展,普及,走
杨海成:ERP回归需求本源(企业,需求,发展,普及,走向) 从ERP本身的发展来讲,已经走过一个相当长的历程,人们对于ERP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这就使得ERP在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呈现出一个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于ERP产业来讲,我认为,ERP应该在应用中走向普及,在竞争中发展提高。
中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当一部分都是靠软件厂商对技术的研发和对软件系统的实施来推动的。其实,企业应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得到充分地调动和发挥,才是落实各种管理信息化工具的关键。当然要让企业真正意识到ERP等各种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必须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提高企业对自身管理走向现代化和集约化以及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的认识,让企业用它现实和具体的需求来带动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比如说,用友的成功就在于当中国广泛需要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时候,它带动了财务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进步,进而带动了ERP的发展。所以说,不是软件厂商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是企业的需求和应用带动了信息化的发展。在这里,企业是主体,用户的现实需求是推动ERP发展的最重要的牵引力和推动力。也就是说,ERP只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中去,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在ERP的普及上,当只有一个企业应用ERP时,它是属于单项定制的,而多个企业共同的管理需求出现时,ERP就会呈现出一个产品化的形态,这时ERP就走向了一个普及化的时代。不能说中国的企业没有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关键在于ERP厂商如何去发现企业的需求,并解决他们的问题。只有ERP真正以企业为主体,能够满足企业应用需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切实为企业着想的时候,才能走向普及。
当然,越是标准化、模块化的东西越容易走向普及,所以软件技术本身也需要不断地提高。ERP要做到普及,就需要软件产品既要有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一些构件和平台,也要有面向行业的一些整体的解决方案,还要能满足个别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软件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真正的ERP软件,应该走向一个大规模定制的阶段。定制是每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需求,而规模化又是ERP软件发展的一个方向,真正把大规模定制的原则应用到软件企业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中国的ERP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国家863计划支持多家企业共同发展的手段,形成了企业间百家争鸣、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如果国家只支持一家企业,没有了市场竞争的氛围,ERP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众多管理软件厂商的加盟,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使得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和提高。所以众多的软件厂商参与竞争是使得ERP软件走向发展、成熟和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猜你更喜欢:童年的家务及其他(煤炉,烧饭,炉子,好了,蜂窝煤)
童年的家务及其他(煤炉,烧饭,炉子,好了,蜂窝煤)
小时候,父母总会要求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民以食为天,家务首先要从做饭开始,于是,经大人的指导下,开始学起了烧饭。
那时的烧饭也是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的。每天做饭前,我便扯开嗓子大叫:“今天淘几罐头米啊?”米在口袋里,用一个洗干净的铁皮罐头作为容器,于是盛多少米便是头疼的事情,家里人头经常变化,于是每次都要请示。
淘好了米,烧饭的难度也不小。现在烧饭都用电饭煲,米和水放进去就没有事也没有了,那个时候不行,烧饭是在煤炉上的,火有大小,而且人不能走开,否则饭烧滚后水会普出来,弄不好会把炉火浇灭,那是最危险的,饭烧不好不说,大人回来后少不了一顿臭骂:“笨蛋,烧个饭都不会!”于是要小心翼翼地看着,锅子里的水快要溢出时,赶快把炉门关小,并不停地转锅子,那叫“烘饭”,烘饭也有技巧,烧饭的高手会把饭烘得满屋飘香,而锅底那层锅巴(我们称为“饭薯”)却是金黄|色的。说起锅巴,开始时我们会抢着吃零食吃,后来知道木渎有道天下第一菜就是用锅巴制成的,便想着法子做,可是第一菜没有学会,渐渐的锅巴却越来越少,原来电饭锅出现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炉开始淘汰,于是烧饭放在煤气上了,尽管方便了许多,但责任心更大了,煤炉浇灭可以再生,最后挨几句骂,而煤气浇灭后泄漏煤气,那是要死人的!于是每次烧饭前大人都会关照:“看好点,生点魂灵头!”
学会烧饭只是第一步,还要做生煤炉。那时候没有煤气,一切都需要煤炉。煤炉也在循序渐进,从煤球到蜂窝煤,形状也不断变化着。煤炉可以封的,晚上先加上一块蜂窝煤,关好炉门,再在蜂窝煤上压一块铁板,这些说说容易,如何掌握要凭经验。如果封得好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打开炉门,拿掉铁板,炉子一会就会窜出火来,这时还可以烧上一壶水。如果封得不好,第二天炉子就冷了,这时一个严峻的任务摆在面前——生炉子。
生炉子一点不比烧饭简单,如何用最少的柴禾在最短的时间把炉子生好,也有着许多讲究的。先取烧过的蜂窝煤一块垫底,把柴禾劈小,点燃一张废纸,迅速放入炉中,再投入少量柴禾,待柴禾点燃,即可加上蜂窝煤了。这时浓烟滚滚,你要及时给煤炉戴上“高帽子”,这个高帽子是铁皮做的,放在炉子上面可以起到拔风的作用。当然只戴帽子还是不够的,需要用扇子对准炉门“煽风点火”,这样下推上拉综合作用,炉子很快生好了。生炉子也需要灵感,顺利时几分钟就完一事了,不顺利时可能半天也生不好,却把自己烟得泪流满面。
炉子生好了,饭也烧好了,大人回家后自然少不了奖励你,但你别指望有什么物质奖励,钞票是更不可能的,在夏天,大人们网开一面,允许你去豁个冷浴。接到这个尚方宝剑,自己骨头也要轻了许多,赶紧拿条一毛一巾,直冲河滩,这时大人们在身后“小心点,早点回来”关照已经成为耳旁风了。
豁冷浴在夏天是一桩非常开心的事情,当你一步一步地走下河滩,随着河水渐渐浸一湿短裤,然后水漫腰际,会用一毛一巾象征性是洗一下澡,不等身上湿一透,便把一毛一巾往岸上一扔,便潜入河底。那时,打“白头公”是我的拿手活。河面不宽,常常可以一个猛子下去,此岸下去,彼岸上来,只因河水不深,自己又太贴近河底了,河底的玻璃会把肚皮划出许多口子,上岸后阵阵发疼。那时候河里还有船只经过,尤其是那种机帆船,每次开过时河岸会掀起阵阵波浪,有些胆大的孩子会拉住船舷,跟着行上一段。而船的人则不住大骂,还挥舞篙子以示抗议。还有更调皮的孩子则把河水撒向船民,闹得船上船下好不热闹。
多少年过去了,烘饭、生煤炉和豁冷浴的日子渐行渐远,成了十分奢侈的事情,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省力,享受着高科技的丰硕成果,而孩子们也早已成了笼中鸟,既被关注,更被关住,没有了自一由,也没有了乐趣,没有了朋友,也没有了天真。回想起来我们那个时候是那么的开心,好想再烘一下“饭薯”,好想再生一次煤炉,好想再豁一趟冷浴,可是,有谁愿意陪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