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心开始 李子勋,幸福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幸福从心开始 李子勋,幸福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日期:2018-11-30 22:24:01    编辑:蔡校铄    来源:互联网

幸福是从心开始的(只为,累了,累得,曾为,俗世)凡尘俗世中,总有许多不甘寂寞的心,会抱怨生活的平淡无
幸福是从心开始的(只为,累了,累得,曾为,俗世) 凡尘俗世中,总有许多不甘寂寞的心,会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日子的索然无味。于是灯红酒绿中,多了些买醉的身影,麻痹了的心灵生不出诗情画意的风花雪月,曾经的美好被沧桑替代。
  
  记得曾经年少,一段轻狂岁月中:
  
  曾为春天里的一棵小草,而感叹生命的强韧
  
  曾为秋日里的一片落荫,而稀嘘岁月的无情
  
  可以在夏日的细雨中,一任雨丝洒落,就只为雨巷深处丁香的清幽
  
  可以在冬日的风雪中,徜徉一夜不归,就只为小院人家腊梅的芬芳
  
  而今,在现实与忙碌中,思绪不再飞扬,情怀不再美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打拼,人累了,心也累了,累得装不下一轮月亮,累得容不下一片落叶。
  
  老大说:幸福是从心开始的。
  
  于是在匆忙的旅途中,偶尔停下脚步,聆听一下心的声音,让心在自然中感受一下万物的轮回与四季的交替;让心在俗世中作一次清新的飞舞,洗去铅华尘封,还原一份明净。这样的时候,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追逐的不过是可以轻轻挥洒的浮尘。
猜你也喜欢:尚明:新中国金融史的活化石(解放区,泰斗,中国人民
尚明:新中国金融史的活化石(解放区,泰斗,中国人民银行,延安,金融)

“人民币是大事,是国家的大事。我一生感觉最幸福、最难忘的,就是直接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工作。”一个老人自豪地对《时代人物周报》说。

  能说这种话的没有几个人,尚明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这位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老人已经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2004年8月6日,尚明刚从北戴河及怀柔疗养回京。他身穿黄汗衫、黑长裤,坐在条布蒙面的沙发里,双脚搁在专为他制备的棉绒覆面的矮凳上,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丝毫看不出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

  以他在新中国金融界的巨大贡献和地位,有权威人士把他称为“中国金融泰斗”。对此说法,他连连摆手:“我不是泰斗,我不是泰斗。”

  老人觉得他的经历很正常,其实,他眼中正常的事情,在世人眼里,俱是传奇。

  金融路:曲折前半程

  尚明本姓王,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岗王乡济渎池村,身为清末秀才、后为私塾教员的父亲给他取名“登云”,期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成大事的人。1938年2月初春节刚过,23岁的王登云就与一个同学一道,乘火车抵达西安,继而坐牛车赶到云阳。次年3月,他乘坐八路军115师留守处的军车,辗转800里,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并改名为尚明,取崇尚光明之意。

  尚明进入金融领域工作,还颇费了一番周折。1941年,他进入西北财经办事处,首次接触财经工作。翌年1月,他参加了中央农村经济调查团,全面了解了晋西北解放区的农村经济政策和边币情况。1944年,他进入中央财政经济部金融财政科,主要研究国统区货币和解放区边币,第一次与货币亲密接触。

  自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的金融事业紧紧地融为一体。

  抗战胜利后,在延安解放区经济干部工作团工作的尚明被转入晋察冀边区银行,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边区银行总行业务部部长。 猜你更喜欢:故事里外的事(故事,国舅,儿子,的是,补助款)
故事里外的事(故事,国舅,儿子,的是,补助款)

故事里外的事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首歌《故事里的事》。那是一首轻快的歌,诉说着模棱两可的现实。可那的确是事实。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这是一个关于“孝”的古代故事。

我的邻居大妈三个儿子。她是个要强能干之人。年轻时竭尽全力为三个儿子娶妻、建房、带孙子……那都是自己年轻健康之时,儿子们不用负担她的生活费,不用照顾她的起居。可谁又能够永远不老不病呢?前几天中午,下着雨,我出门刚好碰到她大包小包的往两年没住过的、无电无水的老屋方向走。我拦住她,她便老泪纵横。因中过风,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去意坚决,我没拦住!

我给她的儿子打电话。他们的回答是:“随她去,让她吃吃苦头也好!”我无语,七十多岁的她吃的苦还少?傍晚,我和老妈去看了下她。没有路,我们踏着半人高的草。时刻担心着会不会有蛇从中窜出。七十年代的泥土房剩下一两间没倒下。电线早被电力公司剪掉了。她就那么蜷缩在空空荡荡的房间角落。汗味、霉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味。我和老妈劝了她半天,她也不愿回到儿子身边。天黑了,我们也只好回去。

第二天,我听妈说,大妈中午时才被儿子接走。也许是一天没吃饭,也许是那冷冰冰、黑漆漆地坡坡里让她害怕。又或许是无奈。妈摇着头说,这次她没怎么反抗,就被儿孙们骂回去了。我想说的是,故事里那千古流传的“孝字”终究是走样了些。

包拯是千古流传下来的忠臣。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脏枉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是他的最爱。包大人要为民除害,把国舅抓了起来,押回府第。国舅一吓、二闹,三受贿。终究敌不过包拯“做官只为民,不为财”这八个字。看过那么多的电视剧,包公的廉洁恐怕无人不知。

可今天的日子好是好了。可那些弱势群体,恐怕是再难找到一个包青天了。我舅舅是个三无人员。因住的危房,而去年又听说政府对危房改造有一定的补助。于是,去年便向政府审请了建房。今年正月到现在,我们这些亲戚朋友便帮他把房子建好了。等这时舅舅找到村上了解补助款时。他们一致的回答是:“现在政策有变!补助款没有了!”

舅舅开始急了,到处托关系都无济于事。干部们不是说不知道,就是说我不管。一个六十岁,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真是欲哭无泪。还能怎么样呢?出去打工呗!不然建房子的款怎么还得完?

穿越到宋朝,我们还能去开封府告一状。可如今官官相护。好人坏人我们即便分得清,可现在又流行说强者弱者了。

本还想说说那寒窑苦守十八载的王宝钏的故事。那是一个对爱情、对婚姻绝对忠诚的女子。可却又害怕对比现代的爱情故事。那么容易分,那么容易放弃!我也怕比下去。但愿流传下来的美德还残留那么一点点……

也许我记住的是故事里的好,却揭露了故事外的坏。若是换个角度,或许会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