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生当如水。水,遇寒则凝成冰,越是寒冷,它越坚如钢铁。于人生,这叫百折不挠;水善而谦卑,从不参与争斗,自甘流向低洼之地;育万物却从不索取。此谓周济天下;水聚成雾,自由飘忽于天地之内,仙踪不定,无形无味亦无所求。对人生来说,此为功成身退。人生有此三种境界,便可无憾了。
有个弟子爱炫耀。师父带他到一棵树前问“树的枝头美吗?”“枝头花朵真美”“您知道树枝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叫做‘末’”师父又说“您看树根美丽吗?”“树根埋在地下看不到啊”弟子说。“但您知道树根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叫做‘本’!”师父说“招摇在树木顶端的是末节,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
猜你也喜欢:员工关系:心理契约“妙不可言”(组织,契约,心理,员工,期
员工关系:心理契约“妙不可言”(组织,契约,心理,员工,期望)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管理要满足双方的利益要求,而不能仅仅是雇主获利的工具。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管理中人的心理因素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由于竞争全球化,企业结构重组、人员精减、不断变革等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心理契约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变化,管理领域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又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心理契约的意思是说,在任一组织中,每一成员与该组织的各种管理者之间及其他人之间,总是有一套非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这些期望可以是对经济内容的要求,但心理契约的本质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望。
心理契约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员工是抱着一定的动机加入组织的,希望借助于组织来满足自己物质的和精神的多层次需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也是有特定目的的,力图最好地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个人和组织间的社会交换关系无法把双方相互责任的界定完全体现在书面的雇佣合同中,但在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对自己该为组织付出什么、付出多少,组织应该给自己回报什么、回报多少等都有明确的认识。
为更好地解释、分析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交互关系,心理契约这一术语在60年代初由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首先引入到管理领域,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心理契约是隐含的,内容因人而异,但它却是影响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感。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打破期望会产生失望的感觉,而打破义务则产生愤怒的情绪,并使人重新评价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对员工的心理契约加以引导和管理。 猜你更喜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我,的人,同袍,记得,对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我,的人,同袍,记得,对你)
最近爱上一句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因为某一个?光灿烂的午后突然那样地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这句话不期然跃进脑海,于是便喜欢了。
原本不知道你会让我想念的。那些曾经一起的日子,不去回忆便从不觉得鲜明。所以不知道,原来会这么想念的。
记得有一天,坐在红岩广场的台阶上看星星。那时候的我刚经历过一些情感的变迁,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有些小心翼翼,也有些心灰意懒。你坐在我旁边,用温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说,我刚刚许了个愿,那个全心全意对你的人很快就会出现的。我一时间恍然。
那时候我很快忘记了,那个温馨的场面,任日子沿着它本来的轨迹不断向前。可是,原来,我现在才知道,怎么可能忘记。哪怕是一瞬间的感动。所以安妮说,我们真的要很久以后,才知道我们真正会怀念的,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记得有一天,在校园的操场上散步,夜凉如水,心亦静如水。不知道是因为环境,还是因为你总是一副安静稳妥的样子,让我觉得心安。你说,有你这个朋友真好。其实我何尝不如此认为。你让我的心远离了一些忧伤纷扰,跟你在一起,可以静静地不说话,也可以很开心地笑,任何一个表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交流变得如此简单。
记得有一天,在你家做饭,正忙活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的声音稳稳从身后传来,“你是个好女孩,可是如果要你天天这样你肯定不愿意”。这个陈述句让我长时间地静默了。你是了解我的。这当中有没有无可奈何?
记得的还有很多。其实我们之间并没有很长的回忆,每个画面都很简单,可是已经足够温暖。现在,我们在相隔遥远的两座城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不过就像我曾经对你说过的,你就是我心里最后的那一个朋友,不管我在哪里,只要想起你来,想起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就心存感激。
我和你,不能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轨道偏离了可能的方向,不过这也未尝不好,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用另一句同样让我喜欢与心动的话,那就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不管有没有永远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