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完美
文/刘墉
我有一个朋友,单身半辈子,快五十岁时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窃窃私语:“那女人以前是个演员,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现在不红了,由他捡了个剩货。”
不知道是不是话传到了他耳里。有一天,他跟我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开奔驰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了辆三手车。”
他开的确实是辆老奔驰。我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啊!”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四川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讲句实在话,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
我说:“别人不说,我真看不出她竟然是当年的那位艳星。”
“是啊!”他拍着方向盘,“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经历了这些,所以都成熟,都知道让,都知道忍。这不完美?这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我们老了,锈了,千疮百孔,隔一阵子就需要去看医生,来修补我们残破的身躯,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呢?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啊!
猜你也喜欢:中华老字号还能“再婚”吗(老字号,情感,品牌,消费者
中华老字号还能“再婚”吗(老字号,情感,品牌,消费者,观念) 说到老字号,也是品牌。中国有那么多的老字号,现在大多都撑不下去了。大家都觉得老字号的品牌就这么没落了很可惜,于是就说要振兴老字号,让它们重新焕发品牌的活力……一部分忧国忧民的老百姓对老字号表示惋惜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品牌专家也在说这样的话,我就觉得有点不理解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品牌是什么?中国发展这么快,以前中国才几家饭馆呀?现在可遍地都是了,到处都有新概念的饭馆。北京的“沸腾鱼乡”、“麻辣诱惑”等这些餐馆以前是不可能有的,后来有人发明了水煮鱼,一下子就火起来了,盖过了老北京的餐饮文化,这完全是现实的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因为消费者是新的,他接受新的观念。现在你说要让老字号发扬光大,等于不让消费者接受新的观念,而让他接受老字号的观念,那除非老字号换上新的观念,这不可能。就比如你要让现下的年轻人不去听周杰伦的歌,而强制他们喜欢王昆或者郭兰英的歌,这可能吗?不可能。老字号也是情感认同的东西(品牌是需要情感认同的),新时代这拨人的情感在哪儿?不在老字号身上。要想把老字号维持下去,除非放弃它的很多理念,完全迎合新一代的人。但实际上它迎合不了,所谓老字号就一定有老的理念,而这种理念我们往往要到四五十岁怀旧的时候,才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恋,这时会去逛逛古玩市场,看一点有文化底蕴的东西……所以老字号一定要展现老字号的风味,跟我们去旅游观光似的,一定要让人看到这个,你才能维持。
比如北京的炸酱面馆,里面弄几个小二,把一手提板往肩上一撩,一有人进来就喊“哎——来了您呢!”有人走了就喊“哎——走了您呢!您走好呢!”“哎——吃好了您呢!”……全是这些,其实它就是在做一种文化。但我们现在希望老字号做什么呢?是从营销方法上去创新,去争取现在年轻的消费者。老字号做的不是这些,它做的是文化。很多人包括所谓的专家希望老字号跟现在新兴的企业来竞争,但是你的口味就是你的口味,年轻人不一定愿意购买或者体验,首先你的产品不适合现在的主流群体,产品不一定对位,情感上已经完全不对接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老字号不能“再婚”了,因为它跟这拨消费者“离婚”了,等于是情感不行了,那你硬是要把他们拉在一起,“拉郎配”是不行的。 猜你更喜欢:一颗烦躁的心,让我忧愁(的人,让我,也会,一颗,忧愁
一颗烦躁的心,让我忧愁(的人,让我,也会,一颗,忧愁)
它承载不了夜的黑暗,
你顾及不了风的吹嗦;
再精明的人也会迷失,
再坚强的人也会蜷缩;
有欲望的人可歌可敬,
若急功近利速成坠快;
你能静心思虑回是岸,
也不枉我辗转又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