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寧死賞析
一次演講點燃一場戰火
——《不自由,毋寧死》賞析
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多半是由少數人秘密發動的。而在民主體制下,這種“政治斗爭的最高形式”,往往是跟一定范圍(如議會)的民主投票分不開的,是由民意代表直接決定的;而票數的多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又往往取決于演講廳上的激情演講和激烈辯論。由“激進派”推動而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就屬于后一種情況。
這場戰爭,對于北美殖民地人民來說,應該說是正義的。正義的戰爭,需要當時的弗吉尼亞州議會正式批準,需要正義的程序來推動。然而,溫和派、保守派在議會中占有明顯的優勢。在此情況下,主張不惜以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取獨立權利的“激進派”人物之一的帕特里克亨利,義無反顧,登臺發表了著名的演講《不自由,毋寧死》。據說,當亨利的演講結束后,會場群情激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聲響徹議會大廳。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一次演講,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憤懣,點燃了這場獨立戰爭之火。那么,一次短暫的演講,何以會有如此大的力量?其成功奧秘何在?
一、攻其心。對方只是政見不同,同是被剝削者、被奴役者,所以他對他們的'愛國精神和見識也表示欽敬,一開始就用委婉、舒緩的語調肯定他們的良善用心。這種求同存異的做法,為爭取眾多的擁護者奠定了基礎。然后,他集中剖析了這些人的共同心理:“沉湎于希望的幻覺”、“不愿正視痛苦現實”,此之謂幻想;認為“力量太單薄”、不能與強敵“抗衡”,此之謂畏懼。沒有這種對他們心理傾向的準確把握,是很難軟化對方,轉化對方立場的。
二、啟其智。針對一部分人的幻想心理,他詳盡陳述(北美殖民地)求和的歷史事實與(英帝國)大兵壓境的嚴峻現實,逐層批駁和解妥協的錯誤想法,啟發他們從對經驗的回顧中“判斷未來”,指出“惟一出路只有訴諸武力”。針對另一部分人的畏懼心理,他又分三層展開說理:靠等待是強大不起來的;我們有有利的條件;戰爭想避免也避免不了。這種逐層推進的方法,粉碎了妥協者的幻想心理,打消了自卑者的畏懼心理。
三、奮其情。針對兩種錯誤的心理,亨利的說理無疑是十分有力的,但并不等于就非常有效。要有效,就必須增強演講的感染力,要能激奮他們的情感和意志。為了拉近心理距離,消除立場分歧,爭取廣泛支持,他在人稱上的使用上很講藝術性,少用、慎用“您”,而基本上以“我們”來稱對方。為了加強感人效果和說服力量,他還大量采用修辭手法,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設問和反問(據統計,全文大約有27個問號),如:“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上了,我們為什么還要站在這里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么?想要達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貴?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連珠炮似的發問,大氣磅礴,咄咄逼人,容不得幻想者幻想、畏懼者畏懼,從而激起了他們的“革命斗志”。除了設問和反問,他還使用了不少排比和對比,如:“我們請愿過了,我們抗議過了,我們哀求過了,我們也拜倒在英國國王的寶座下……可我們的請愿受到侮辱,我們的抗議招致了新的暴力,我們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們被人家輕蔑地一腳從御座前踢開了。”這里,字字氣勢非凡,句句鮮明有力,強調了形勢的緊迫,表明了己方努力的無效與英國政府的殘暴,極大地激起了妥協者的羞恥和憤慨之心。另外,比喻、反復、呼告等手法,也為這次鼓動性、感染性極強的演講增色不少。修辭的泥石流,不斷沖毀著妥協者心中的幻想、畏懼;當演講者堅定、高亢、勇敢地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時,他們心中的些許幻想、些許畏懼能不被打消嗎?
于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演講者之一帕特里克亨利,看到了議會席上的人們都情不能已站起來,聽到他們發出了堅定的怒吼聲:“拿起武器!拿起武器!”。三個星期后,美國獨立戰斗爆發了。
【不自由毋寧死賞析】相關文章:
不自由毋寧死經典散文11-16
不自由毋寧死教案參考12-05
無題賞析翻譯賞析02-23
賞析《乙亥雜詩》賞析06-05
賞析賞析:《調張籍》07-01
吳宮注釋及賞析賞析03-13
城南舊事賞析好句賞析02-25
關于賞析紅梅賞析和翻譯07-08
《棠棣》賞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