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無形資產的運營與審計策略
無形資產的運營是指企業通過對所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各類無形資產進行運籌和謀劃,使企業實現價值增值最大化的活動。
無形資產運營策略主要包括:
1、無形資產開發策略。企業在進行無形資產開發時,要將本企業的現狀與國際競爭者或同行業的領先水平進行分析對比,研究評價本企業開發手段的先進性和競爭力。此外,也可以將競爭者或領先者的無形資產開發成就和先進經驗移植到本公司無形資產的開發管理中,使得企業保持無形資產開發的強大競爭力并保持不斷的進步。
2、無形資產延伸策略。與有形資產相比,無形資產對企業增值的最大貢獻在于其巨大的延伸價值。以實施品牌延伸戰略為例,企業可以利用現有的品牌生產其他相關的產品,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新產品順利進入市場,另一方面減少了新產品的促銷費用,同時提升了原有產品的價值。
3、無形資產融資策略。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利用不同的無形資產進行融資是一種新的融資手段。在企業初創階段,可以利用一個很好的“概念”或“方案”吸收風險投資取得創業資本;在持續經營階段,可以將無形資產進行抵押取得貸款;若是以特許經營權方式接受投資,對受資方來講前期只投入少量資金就可以取得特許方的先進管理經驗、配方、商標權等無形資產。
4、無形資產擴張策略。企業利用名牌效應、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無形資產可以盤活有形資產,通過聯合、參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實現企業擴張,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
5、無形資產分配策略。在現代企業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勞動不僅要按照他們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按勞分配,而且要把他們的勞動成果資本化,使企業的無形資產參與利潤分配。近年來,高科技企業專用人力資本參與利潤分配已成為一大趨勢。
加強無形資產的管理,降低無形資產運營中的內在風險,就必須開展無形資產運營的審計,對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確認、考察和了解無形資產運營的現狀,編寫無形資產運營狀況報告,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期使企業的無形資產運營達到最佳狀態。審計則是在無形資產運營中通過發揮監督、評價和咨詢的功能,起到事前的戰略導向作用、事中的監督糾偏作用和事后的評價預測作用。
專業判斷無形資產運營審計的基礎
(一)無形資產運營中的審計立項判斷
如何確定無形資產運營審計的審計對象是該項審計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至目前為止,對無形資產的定義尚無統一的認識。對無形資產運營審計產生直接影響的問題是,無論無形資產如何定義,無形資產在企業戰略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認可,但會計確認的內容相對狹窄。會計確認是會計核算程序的第一個階段,只有確認一項業務和事項可以進入會計運行系統,才有可能根據其特點進行計量、記錄和報告,運營審計的審計對象才可具體確定。傳統會計側重于確認和反映物質資產,無形資產在財務會計中沒有得到全面反映。據統計,經濟學中涉及的無形資產多達29項,特別是自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概念以后,經濟資源已由物質形態的“一元資源”轉變為物力和人力的“二元資源”。但會計中的資產觀念一直沒有得到突破,目前我國運用單項和整體評估的無形資產有12項,列入財務會計系統的只有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幾項,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無形資源多數沒有在無形資產會計中顯示出來,其中商譽在企業合并或向外購入時才可以作價入賬;人力資源也一直游離于財務會計之外,不能真實反映各經濟主體的資產規模,對收益的分配造成了障礙。
(二)無形資產運營審計中的價值量判斷
無形資產價值動態變化頻繁,而且其自身價值的形成與其可為企業帶來的未來超額利潤的價值量是不配等的。著名會計學家利特爾頓曾經指出:經濟學可以被視做人們創造和使用財富的許多不同且通常會有抵觸的理論中歸納綜合而產生的一套學說,它的中心是財富。而財富是以自然資源為象征的,這是由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所決定的,有用性決定了人們對它的占有欲望,而稀缺性決定了他們可用于交易的條件。自然資源構成了工業社會有形資產的主體,因此,傳統的會計模式正是建立在以有形資產計量為核心的基礎之上的,在現有的會計計量模式上主要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在企業的資產形態中,物質資產是靜態的,可以用原始憑證為依據加以計量。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會計計量方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會計重點反映的無形資產是動態變化的,增值性大,穩定性小,而這些特征以歷史成本原則是難以準確計量的。審計是對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再認定,無形資產價值量的合理判斷將直接影響無形資產運營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綜合以上兩方面的分析,能夠進行運營審計立項的無形資產可以參照以下標準進行判斷:
1、無形資產取得的交易渠道具有可辨認性。即無形資產的交易渠道可以是單獨獲得的,也可以是作為企業合并的一部分或以政府補助的形式獲得。
2、無形資產的交易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按照國際慣例,對無形資產應以初始成本進行計量,且對該成本能夠進行可靠的計量。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格(包含進口稅不能退還購進稅)、可直接歸屬于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支出,如支付的法律費等。在進行具體的審計判斷時應認定:內部形成的無形資產成本是否要包括可直接歸屬或以合理、一致為基礎分攤于該資產,并使其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所有支出,如形成該資產時使用或消耗的材料及勞務費支出,直接參與無形資產生成的人員的薪金,直接歸屬于該資產的注冊費,固定資產折舊、保險費和租金的分攤和利息等。但不能直接歸屬于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其他一般性間接費用,以及可清晰辨認的無效和初始運作損失不得構成無形資產的成本。
3、研究開發中的無形資產。處于研究開發階段的無形資產必須符合以下幾項標準才能作為審計項目予以確認,第一,雖然處于開發階段,但目的是為了使用、銷售,且在技術上已經有保證,企業持有輸出或銷售該種資產的證據;第二,有能夠證明企業內部使用的有用性的證據;第三,有能夠表明該項資產已經得到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保證與支持的證據。
除具備上述條件的無形資產外,企業內部產生的商譽、與商譽相同的企業內部生成商標、客戶名單和銷售網等項目,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運營審計的審計項目。
分析評價尋求進一步提高業績的可能
無形資產的運營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欲對其進行監督和評價,審計方法必須有所創新。無形資產運營的審計重視的是無形資產的價值潛力和創造過程,即從市場、法律、經濟、技術等多角度開展審計工作。所適用的審計程序是根據審計目標,制定審計計劃,借助于預定的審計評價標準,分析評價無形資產運營活動的'合理性、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風險性,以及有關無形資產運營的內部控制系統的適當性。
針對所掌握的數據、信息等資料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比較分析、比率分析、系統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確定無形資產運營中各環節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通過要點評價、綜合評價、系統評價等方法,對無形資產運營效益的實現程度進行確認,并尋求可能進一步提高業績的途徑和方法。分析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
1、合作協議的分析和評價。如果開發知識產權的目的是通過授權其他企業或組織進行經營來獲取收益的話,那么這些協議的執行就必須受到審計監督,同時必須發現和消除“信任鴻溝”。在實踐中,必須讓第三方在授權者所在之處審計所有的協議、檢查核對所有的文件,而不只是銷售數額。除此之外,為了避免被授權的公司擅自改變協議內容,超越協議規定的權限進行經營,就必須對協議的執行進行定期核查。
2、投資回報的分析和評價。無形資產的投資回報或價值實現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交換使其價值得以實現,另一種是無形資產通過向有形資產的轉換,使其價值得以實現。不同情況下,確定無形資產的投資回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專利的投資回報相對會比較直接,而商標所帶來的收益則主要是額外收益。
3、法律費用的分析和評價。保護知識產權的費用往往是非常昂貴的,特別是要在全球范圍內注冊和保護專利時更是如此。管理知識產權一般由注冊和保護專利的部門負責,這是一類非常專門化的法律。在某些企業,負責使知識產權產生收益和負責保護專利的部門是分開設置和運作的。該部分的審計評價主要是從法律費用的投資回報角度來審查知識產權運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