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怎么寫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研究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怎么寫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研究

日期:2023-03-20 15:47:2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  現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很多學生覺得高中物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

  現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

  很多學生覺得高中物理較初中物理,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上都存在著較大跨度。許多孩子在初中時物理成績很好,而到了高中成績卻很一般。其實,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不僅是教學內容上有較大拓寬和延伸,更多的是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容易出現初、高中物理教學上的脫節。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學習特點和教學特點,是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應該注意以下五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變化

  初中教材難度小,趣味性濃,物理現象一般都是從實驗或生產、生活中來,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大多屬于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數據的淺顯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物理概念和原理進行深層次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初中物理主要通過習題的重復訓練來加深學生對一些簡單自然現象的認識和物理規律的掌握,且要求學生以解說物理現象為主,要求學生進行深入思維活動的習題較少。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物理現象和過程都比較復雜,并且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不是很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從而解決問題;高中物理要求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于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推理、類比分析和演澤推理等多種物理思想認識方法,著重培養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教材強調直觀性,重感性認知;而在高中,學生面臨著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型問題,如質點、輕繩、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氣體、絕緣材料、點電荷、電場線、磁感線、等勢面模型等。初中針對的是一些要學習的“認知”,而高中針對的是很多學習知識的“工具”。

  初中矢量的問題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層次。進入高中,矢量的問題就成了物理內容的一個體系問題,要分析、要運算。例如,合力問題,合功問題,可先求力的矢量和再求合功,也可先求各個力的分功再代數和求合功;以至于力、速度、位移、加速度、動量、沖量等都用到矢量,矢量已成為高中物理知識中的一大專題。

  2.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

  在初中,物理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高一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得不到教師的及時鼓勵和幫助,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批評,便開始對物理學科產生反感(尤其是女生),產生自卑感和畏難情緒。經調查發現,學生在進入高中文理分科之間,認為“物理難學”的學生占60%以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熱愛學生,親近學生,給學生尤其是物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力求讓學生在高中銜接期不斷嘗試“成功”的樂趣,這樣既促使學生產生進步滿足的愿望,又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同時又融洽了師生關系,為建立良好的物理教學環境鋪平了道路。

  3.教學中降低學生的`思維臺階,注意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

  高中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這樣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學習臺階。例如,在學習“力的合成”時,應先復習初中學過的“在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的知識,再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進而提出“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從而引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淅進,這是我們課堂教學中應堅持的原則。

  4.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濃厚的興趣將是學生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做好物理實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盡量多安排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一個完整的實驗,包括提出問題、設計操作、數據分析和理論解釋四個階段。在整個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學習方法,如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推理、歸納、演繹等。教學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探索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去領會科學家研究問題的物理方法,并轉化為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用物理方法主動探求新知識、研究新問題的習慣和能力。例如,在新教材中“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方法去解決“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的導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真正體會探究式學習的全過程,即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和進行實驗、數據處理、分析和推理的過程。當我們最終得出彈性勢能的表達式后,學生才真實地感受到探究式學習既坎坷又有趣,這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對其他物理規律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應針對演示、分組、課外實驗及考核進行教、練、用、考四種方式進行物理學法的教育:演示實驗中教師應從方法上給予啟發、引導、示范;分組實驗中學生學習觀察實驗、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的方法;課外實驗中讓學生運用物理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和創造;實驗考核中則從知識、能力、思維和表達等方面考查學生應用物理學方法的水平。

  5.加強物理概念和規律講解,逐步滲透物理思想方法

  首先,要講清講透概念和規律。物理概念、規律是方法的載體,脫離了概念、規律,物理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樓閣。物理概念是從大量同類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中抽象出來的,是客觀事物的共同性質和本質特征,是構成物理理論的細胞。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就是應用物理科學方法思維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概念教學中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教會學生形成概念的物理學方法。在概念教學中,教會學生形成概念的一般方法,即從提出問題到經過觀察、實驗(直接感官)、分析、比較(抽象思維),最后演繹出概念。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物理方法的教育因素,抓住概念、規律與方法的結合點,以具體教學內容為依托,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時點拔,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運用等,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不同的物理方法。

  其次,要重視學生物理思想與物理方法的逐步形成。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抽象出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例如,處理動態平衡問題是要求學生在正確理解問題內容前提下抽象出一般的物理模型,再利用一些基本物理方法來解決。講解習題時要盡可能放慢速度,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上,讓學生學會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并逐步滲透中學物理中常用的等效法、對稱法、假設法、極值法、控制變量法等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在銜接期的學生沒有能力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攻克這一難關。如在學習合力與分力關系時,有些學生認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在教學中可引入三角形定則,使學生認識到矢量三角形中的三條邊分別表示合力和分力,這樣學生就自然理解了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系。

  以上是筆者從高中物理教學方面進行的一些分析和思考,而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不僅是物理教學的任務,也應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起足夠重視。在以后教學實踐中,筆者希望能通過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來有效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初高中物理的臺階問題02-27

2014初高中銜接語文試題10-05

初中物理教學應注意的問題物理教學反思11-05

物理小論文:關于燈泡的問題08-11

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模式現狀調查論文08-13

物理相遇問題教學總結03-29

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02-22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論文05-22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的論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