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三傳》讀后感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巨人三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巨人三傳》讀后感1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采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于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后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于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云激蕩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么,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
我們寧愿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
《巨人三傳》讀后感2《巨人三傳》由《貝多芬傳》、《彌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個獨立的人物傳記組成。作者羅曼·羅蘭通過三位來自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度的偉大天才的傳記來探討他們共同的偉大之處。作者著力刻畫三位天才為了藝術、為了美而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跟著他們走罷,跟著那些散在各個國家各個時代,孤獨奮斗的人走罷。讓我們來摧毀時期的阻隔使英雄的種族再生。
羅曼·羅蘭總是在每位巨人出場之前先要贅述下他們的影響,他們的偉大。翻開《托爾斯泰傳》第一頁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位偉人的風采。俄羅斯偉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發著光焰的,對于我們這一代,曾經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在十九世紀終了時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撫慰青年的心魂。作者甚至用我們絕對不像今日底批評家般說:‘有兩個托爾斯泰,一是轉變以前的,一是轉變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壞的。’對于我們,只有一個托爾斯泰,我們受他整個。因為我們本能地感到在這樣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場,一切都有關連。這樣的話來表達對托爾斯泰的尊敬。
出生于貴族家庭的托爾斯泰卻有著荒漠的青年時期,他甚至不懂得失去母親的痛楚,更不用說生活的艱辛。但是優良的出身卻沒有讓托爾斯泰享受到教育的優良。他瞧不起大學教育,不愿作正當的歷史研究,為了思想底狂妄被學校處罰。在這個墮落的世界里,他接受了啟蒙思想。
俄羅斯末代的封建貴族的腐弱,讓托爾斯泰選擇了逃避,他遁入軍隊中,脫于塵俗。一八五三年十一月,俄羅斯向土耳其宣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托爾斯泰奉調參戰,殘酷的戰爭讓托爾斯泰的熱情逐漸被消磨。托爾斯泰漸漸認識到人性的驕傲和恐懼。恐怖的經歷讓托爾斯泰對生活由了清醒的認識人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人性善良深處又是多么的崇高和偉大。
當退伍后在去巴黎旅行的途中目睹劊子手在斷頭臺行刑,他的心碎了,他對現實的合理充滿懷疑。他動搖了……唯有婚姻才能讓托爾斯泰幽寂的心靈得到撫慰。《戰爭和和平》《安娜小史》等巨著威臨十九世紀全部小說界底。
他站在波濤洶涌的人間,寧靜地鼓動著并震懾著狂風暴雨。一顆最崇高的靈魂矗立著。
托爾斯泰在想著俄國的前途和命運,他在小說中卻描述著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他們的痛苦和他們在痛苦中得到的和諧。但是思想者卻是孤獨的,孤獨于自己的苦惱,苦惱于自己的孤獨。優越的出身和與生俱來的財富讓他在眾多的渺小、貧困、孱弱的靈魂里羞愧難安。啟蒙者疾呼人人生而平等,但是自己卻在不平等的上游自得的活著,難道自己要推翻自己?青年時,企圖改善農民的生活,因得不到農民的信任而失敗,讓他的同情之心被無情地抑制,他呼喊,但音囚四壁。貴族的放蕩,農民的猜疑都不是托爾斯泰所要的。托爾斯泰沒有貝多芬的肉體折磨,卻有著比貝多芬更加痛苦的精神折磨,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折磨和悲痛,但托爾斯泰并沒有放棄,一顆痛斥社會弊端,一顆為困窘的人們指引出路,一顆為黎明點燃豁亮,一顆悲天憫人的心仍跳著,他用《復活》等巨著告誡世人。他不停地掙扎……但是世俗也許不是托爾斯泰所能觸碰的,終于他厭倦了自己的生活,并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最后,他在自己幽靜的農莊里也待不下去了,耄耋之年,他選擇了出走,一代巨人抱著對社會的無比期望和空寂病死于火車小站。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羅曼·羅蘭稱這些擔大任者為英雄。英雄無需以思想或強力稱雄,靠偉大足矣。或許命運把他們的靈魂在肉體于精神的苦難中磨折,在貧窮與疾病的鐵砧上鍛煉,但他們卻用更崇高的勇氣挑起與命運抗爭的大旗,指引著前赴后繼為了幸福和美而奉獻的人們;或許他們目擊無名的羞辱與劫難把同胞陷于恥辱與困窘,而生活為之戕害,內心為之碎裂。或許傅雷的話能給我們以啟示: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桃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
金字塔終有倒塌的一天,擔金字塔留給世人的偉大記憶卻永矗不倒。英雄們所遭受的苦難也許不再,但英雄們征服苦難的氣概必將永恒。心靈的美是偉大的,也是永不褪色的。圣者已逝,留下的只有圣者的不朽。不管是貝多芬的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還是彌蓋朗基羅的愈是我所受的苦我愈歡喜,抑或是托爾斯泰的我痛苦,我哭泣。我只是欲求真理。命運的小河里激起的每朵浪花無不激勵著英雄們揚帆起航。無論是美女的歌聲還是野狗的狂吠,無論是鱷魚的眼淚,還是惡狼的號角,都不能讓堅強信念者動搖!英雄們的人生就是在平凡乃至痛苦里戰斗到底。或許你會在人生的出口。高考處撞得頭破血流,或許你會在事業的競爭中被生吞活剝,或許你會落難,或許你會沉浮,但你要知道:成功就是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一次。在希望與是失望的決斗中,如果你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著,勝利必定屬于希望!
【《巨人三傳》讀后感2篇】相關文章:
《好心眼巨人》讀后感作文01-20
名人傳讀后感-讀后感-高三01-12
水滸傳第三回讀后感01-06
《梁啟超傳》讀后感01-22
居里夫人傳讀后感范文三篇01-28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三篇01-19
水滸傳第三回讀后感900字01-25
名人傳讀后感【精】01-16
名人傳讀后感【薦】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