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張愛玲作品》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張愛玲作品》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什么是愛?張愛玲從來沒有為之下過定義。如若細細品讀她曾送給胡蘭成的照片后附上的那行詩,便了然命中注定的那份荒蕪。無法救贖。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是張愛玲的情詩。
男人向來只顧原諒自己,不愿委屈自己。
那時她清高冷僻,她遇見了胡蘭成。她以為他是最懂她的,她以為他是可以為她駐足的,她以為他可以給予自己現時的安穩,想要塵埃落定的奢望讓她不顧一切地向他狂奔去,即使他已有妻室,即使他是一個文化漢奸,即使知道他本涼薄,但她還是一心一意地希望他能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等著他,不管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總有那么一個人。
世景荒涼,已無安穩。
胡蘭成的每一次拈花,張縱使酸楚,不也只是慈悲一笑。最后,立在濤濤江邊,她凄涼地笑著對他說:“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為什么會愛上這樣的一個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每每看到這句張寫下的話時,我便會想起佛祖拈花一笑的佛典。如來拈花,眾生茫然,唯達摩微笑。胡蘭成和張愛玲何曾不是這樣,女人的愛大概也是佛法無邊吧。
胡蘭成自有辯護。他說他待愛玲如待自己,寧可委屈愛玲,也不委屈小周,如像克己待客一樣。視妻為己,視情人為客,兩相沖突時而“克己待客”,這本是某些喜歡拈花惹草而道德感未徹底喪失的男子的通性,只能看做男人移情別戀、推諉責任的不實之辭。
天公應離情。
誠如張在《多少恨》里所提:“我對于通俗小說一直有一直難言的愛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釋的人物,她們的悲歡離合。如果說是太淺薄,不夠深入,那么,浮雕也是一種藝術呀。但我覺得實在很難寫。這一篇恐怕是我能力所及的最通俗小說的了,因此我是這樣地戀戀于這故事。”
是的,我是這樣地戀戀于這故事。白流蘇。張筆下的女子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低聲咀嚼,婉轉細膩。她有著東方女性獨有的氣質“低頭的溫柔”,這正是他愛她的原因吧。
然而,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她們的世界就過于擁擠,推著,擠著,踩著,背著,抱著,馱著,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在張的筆下,白流蘇是一個成功走向婚姻殿堂的女性。但她是否得到真愛?無人知曉。有人說她不過是為生而愛,最后終于得到生活的依附,穩固的經濟——婚姻。
只是更喜歡從一而終的故事。所以固執地執迷于范柳原曾傾訴的點點滴滴。所以選擇相信。我只是不能明白,同是張筆下的她們,王佳芝一句“快走”讓我明白了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在生命的抉擇下,女人選擇愛。我仿佛明白張想要訴說的,女人的世界,惟情感是尊,惟情感是大。這是女人的特點,也是女人的悲劇。而白流蘇卻太過精刮,算盤打得太仔細,始終不肯冒失。不過還好,故事的最后,她明白了他曾念給她聽的那句“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回首半生如夢。時間為你我證明了什么。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情,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一生一世。曾聽到友人這般敘述到:“你知道嗎?我愛了你一個曾經。”霎時間很是感動。
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老病死,而是生命的旅途中橫生出的枝椏從此橫亙在你我之間,充斥著永恒的孤寂;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永恒的孤寂,而是明明看見溫暖與生機,我卻無能為力;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無能為力,而是即使物已非,人卻依舊,再多的撕心裂肺的只有“我們回不去了”。她們不得不擦肩而過,在各自宿命式的既定的人生軌道上過著沒有彼此卻深埋心中的悵然若失的日子。
向來緣淺,奈何情深。那一端是年少時的恣意相快,這一端已是滄海桑田后的沉靜苦楚。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君本多變,儂乃癡情。
【最新《張愛玲作品》讀后感】相關文章:
張愛玲傷感愛情語錄最新集錦08-28
魯迅作品讀后感01-08
文學作品讀后感12-26
張愛玲名言11-19
張愛玲語錄05-30
2017年最新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08-19
哲學作品《道德經》讀后感300字12-27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06-05
張愛玲經典散文鑒賞02-27
張愛玲經典語錄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