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優秀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優秀教案

日期:2023-03-12 07:49:5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的憤概。

  3、學會比較鑒賞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線索與作者的愛國主義感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用典

  四.教學媒體

  投影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1.作者、風格和時代

  北宋——豪放派:蘇軾

  婉約派:柳永秦觀

  南宋——豪放派:辛棄疾

  婉約派:李清照姜夔

  2.名句背誦檢查,感知婉約詞豪放詞不同風格

  1、《雨霖鈴》中詩人想象別后的羈旅生活寫出的最使人觸動離愁別恨的兩句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鵲橋仙》中體現一種崇高而曠達的愛情觀的一句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赤壁古戰場險要形勢的三句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蘇軾在詞中描寫赤壁之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當年古戰場上戰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出年華漸去、壯志難酬的感慨。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南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要了解詩歌的內容,要學會知人論世。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xx多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了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事,親率50騎兵,直逼駐有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起義軍已經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膈,他繼續堅持主戰,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的主張。

  當時的南宋與金對峙,金兵入侵肆無忌憚,南宋躲避茍安偏安一隅,議和納幣稱臣,出現戰、和的爭議。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此詩便反映了當時的狀況。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述策略,不被采納。42歲被貶鄉居,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

  20多年后,韓佗胄把持朝政,企圖用北伐中原之事來釣譽固位,起用辛棄疾,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讓他在抗金前線鎮江當知府,辛棄疾一心雪恥復國,初到鎮江就積極為北伐作準備,而韓佗胄一伙兒政治腐敗,急于事功,辛棄疾對于這種政治局面憂心忡忡,由此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有扶傾持危的責任感,有抗金救國當仁不讓的熱情,從某種意義上講,本詞可看作是他向宰相韓佗胄遞的諫書。最終,他的意見也沒有被韓佗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開禧元年(1205年)回鉛山隱居,兩年后憂憤而死。后來,韓侂胄不聽辛棄疾勸告,于開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結果大敗而歸。次年,韓侂胄被殺。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自學課文

  (1)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2)自讀課文,感受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討論:詞中總共寫了幾個歷史人物,明確歷史人物事件。

  (1)孫仲謀

  (2)寄奴:

  (3)劉義隆:

  (4)佛貍祠下:

  (5)廉頗:

  (四)、分析詞的上片:

  1、師補充孫權及劉裕事跡。

  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吳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家園。

  劉裕出身貧寒,曾經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卻討伐桓直,平定叛亂。帶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

  辛曾在<美芹十論>里,明白指出北伐應取道山東,因為山東之民勁勇,敵守備簡略。

  2、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都是能夠建立功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3、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明確:“英雄”表達了詩人對他的敬仰和向往。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即便是英雄事業的`流風余韻也已經沒有了,表達了對前人事業后繼無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統治者的昏庸無能。

  “想當年”句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小結: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1、學生講劉義隆之典故。

  師補充明確:“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確: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寫什么內容?

  明確: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4、“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學生談此句的意思。

  “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5、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師補充典故:廉頗是戰國時趙國名將。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國去。后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還能不能替趙國出力。廉頗本來也很想被趙王召見,效命疆場,擊破強秦,使趙國強盛起來。他在趙國使者面前“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但結果趙使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一飯三遺矢)。于是趙王以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明確:以廉頗自比,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7、小結下片:

  繼續寫自己報效祖國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憤。

  (六)、歸納全詩: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英雄業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七)、研討藝術特點:

  1、這首詞的寫作特點是運用典故,有人說辛棄疾的詞有掉書袋的毛病,你以為如何?

  明確:用典緊扣“京口懷古;典故與思想感情緊密聯系。情思雋永,含蓄深刻。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恰是這首詞的長處。

  2、本詞除了用典外還突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對比)

  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贊孫權力抗曹操,建風流業績,江山本應代有才人出,嘆孫權之流不再有,抒發對南宋統治者的不滿情緒)

  (2)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劉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礙他建功立業——表己抗金救國之志。其子劉義隆草率北伐,結果一敗涂地——告誡當今統治者)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金主完顏亮被嘩變的部下所殺,正是南宋反攻復國的好機會,但趙構在此后三天去議和,弄到如今異族皇帝廟前還有人祭祀,安于異族的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八)、拓展延伸: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借古喻今

  2、不同點: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襯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感慨年華漸去,壯志難酬;辛棄疾的詞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二)鑒賞辛棄疾的另一首詩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天際流。年少萬兜鍪(頭盔,指代士兵),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何處望神州?”中的“神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哪一個詞語意相同?都指什么?

  (明確:“望中猶記”中的“中”,都指中原大地)

  (2)詞中哪幾個句子是贊孫權的?

  (明確:“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生子當如孫仲謀。”)

  拓展閱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備課指要

  《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孫權十九歲繼承父兄遺業,赤壁獲勝時年方二十七歲,被稱贊“舉賢任能”(孫策)“敬賢禮士”(魯肅)。

  南朝宋武帝劉裕,出生時家境貧苦,母親更因分娩后患疾病去世,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一度打算拋棄他。后因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養育了劉裕,他才得以活下來,因此小名“寄奴”。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劉義隆雖為劉裕之子,卻無乃父雄風,他主政期間曾三次北伐,而無一成功。《資治通鑒》里記述完元嘉北伐失敗后,評價說:“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南齊書》則載:“元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元嘉北伐失敗后,此前國內潛伏的矛盾全面爆發,不久后的公元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弒殺。

  韓侂胄在匆忙之中草草北伐,結果一敗涂地。親眼目睹宋軍潰敗的程珌總結說:“無一而非辛棄疾預言于三年之先者。”

  佛貍祠在當時又被稱為“魏太武廟”。

  佛貍對應的很可能是阿爾泰語系中的“狼”。

  稼軒自南歸以后,因“歸正人”的尷尬身份和“持論勁直,不為迎合”的處世態度,受盡排擠和打壓,閑置多年,一直到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力主北伐宰相韓侂胄擢用“士大夫之好言恢復者”,辛棄疾才被重新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第二年,擢升為寶謨閣待制、并任北伐前沿軍事重鎮鎮江府的知府。寫《永遇樂》一詞時,稼軒已是位66歲高齡了,但他仍然希望能為國效力;只可惜急于求成的韓侂胄不接納他的緩進建議,又加上小人從中挑撥,這不能不使稼軒感到惆悵不已。

  一嘆英雄無覓,二嘆國運艱難,三嘆時不我待,四嘆報國無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1-24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4-08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12-17

《醉翁亭記》課后練習題與答案08-28

大班美術教案櫻桃教案03-15

中班健康教案水教案03-15

北京中考網報2月23日開始 9類非京籍可報名10-15

中班安全教案安全乘車教案04-16

中班安全教案保護牙齒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