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就業指導論文2000字范文(精選11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就業指導論文2000字范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就業指導論文 篇1摘要: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高校擴張,大學生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擺在高校乃至全社會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高校應結合社會現實,學生實際,認真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該文試從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含義和現狀出發,重點闡述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認知定位,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規劃 就業指導
隨著高校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多,而近年來全球大環境下的經濟形勢變化,使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人才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因此,為增強大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高校需要認真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規劃不僅存于理論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對大學生職業性格、職業能力進行科學合理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個體差異、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個人的職業生涯進行的規劃,指對一個人的性格、興趣、技能和價值觀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結合社會各種職業需求,確定自身的職業分動目標,并為實現該目標而制定的各種安排、規劃。職業規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它對整個社會、家庭和大學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1.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在社會上也應運而生了一些專門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機構,但是由于創立時間不長,理論與實際結合不足,缺乏經驗等各種原因,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現象。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我國從事這類服務的機構和專業人員比較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服務,主要是依托高校內部的機構和部門展開的。
同時,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我國高校大多設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為大學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臨時指導,較難做到“量體裁衣、系統規劃”,有些學校缺乏專門的指導老師,通過學校行政人員進行簡單粗放式管理。從內容上來看,一些就業指導中心實際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畢業就業合同的相關問題和就業政策咨詢,很少會開設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就業起到就業管理與服務工作為主,較少指導作用。盡管近年來許多高校逐漸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但很多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各高校必須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觀念,并成為大學生教育的必備內容,而不是僅僅針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管理與服務而已。
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備階段,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未來從事某種職業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在大學期間就制定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但由于各種原因,如大學生對自身情況認識不足,實際工作中高校就業指導出現了一些定位偏頗,沒有發揮好自身引導作用的情況,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準備,使得許多大學生沒有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在面臨畢業時,迫于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而隨大流、聽家長或被迫選擇了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這是近年來出現的部分大學生在畢業較短時間內就進行了二次擇業現象的原因之一。進一步來看,大學生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這樣不僅造成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也影響了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質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2、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認知定位
大學生擇業是社會普通關注的問題,就業指導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作,需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以及外部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綜合判斷。
2.1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
大學生就業指導應當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高校在指導過程中,要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在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征、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在規劃基礎上,增強今后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能,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是根據各種主客觀因素,結合個體差異、愛好、能力等因素,指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幫助和服務學生逐步實現。
2.2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本質
大學生剛從中學期間進入大學校園,對社會充滿好奇,自我意識還不成熟,對今后職業方向還不明確,但大學時期是進入社會的預備階段,從全國范圍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后都會直接進入社會工作,然而,由于大學生職業意識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其就業指導的本質在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榮譽感,幫助大學生做好職前準備工作,使其在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前,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因此,為了更好地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結合社會職業需求實際和學生自身特征,進行有針對性地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判定自己的職業就業方向。
2.3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主要有系統性原則和整體性原則。大學生就業規劃指導是一個系統性規劃,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不僅是要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同時,大學生就業指導也是一個整體性規劃,不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畢業時的臨時指導,而是要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列入大學教育體系規劃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就業指導。比如,針對大一新生,可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或大學生涯規劃等課程,先了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進行試探性的職業規劃;針對二年級學生,可以重視拓寬專業學習領域,試探性確認職業目標;針對三年級學生,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專業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過就業能力、求職技巧提升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就業優勢及就業的社會適應性;針對四年級學生,可以通過就業政策講解、就業技巧訓練、實習調查等方式加強學生擇業指導等。
3、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水平的策略
就業指導是幫助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3.1開展終身教育,培養學生職業意識
職業規劃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作,其本質在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時,需要結合社會主客觀因素,職業需求,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礎上,幫助學生指導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發展規劃,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大學生職業規劃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高校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工作,利用大學課堂、專題講座、調查實習等方式開展個性化指導。近年來,我國經濟形勢變化,就業壓力愈發增大,因而高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幫助學生摒棄不良的職業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3.2加強職業測評,提高職業規劃的科學化水平
大學生是職業規劃的主體也是職業發展的實踐者,然而由于每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也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每個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這就要求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種職業評估方式和測評工具,借助其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各種特征,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增強高校職業指導的科學化水平。
3.3開展就業信息庫建設,提高職業規劃的社會化程度
近幾十年的教育發展,我國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導、就業咨詢服務為主要形式,校園招聘、個別就業指導為主要方式的職業就業指導模式,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已不再適應高校教育的發展。部分大學生已對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業指導機構和指導人才方面的專業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以進一步將大學生就業指導納入高校素質教育體系中來,而非零星地對部分學生進行指導,形成更加系統科學的指導模式,針對性就業指導不夠。因此,高校應結合社會職業供需實際,結合高校自身情況,在了解學生特征、職業意愿和能力等基礎上,輔以科學的測評技術和測評方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地指導和規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特點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高校需開展就業信息庫建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業信息庫,努力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同時,在信息庫內容結構上,還需包含對就業市場進行正確的預判,暢通就業信息渠道,與就業市場和各類企業建立相互銜接的就業服務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大學生職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就業技能,為大學生擇業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參考文獻
[1]胡雪飛.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職業生涯設計[J].社科縱橫,2012(4):120.
[2]羅雙平.積極行動: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J].中國青年研究,2013(8):43.
[3]茍萍,丁偉.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0(增):23.
[4]劉更生.新形勢下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點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5]羅雙平.青年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步驟[J].中國青年研究,2009(8):25.
就業指導論文 篇2摘要:大學生就業成為了社會日趨嚴峻的問題。大學生如何準確地對自己進行就業定位是就業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好大學就業就得引導好大學生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就業定位。自我定位,規劃人生,就是明確自己“我能干什么?”、“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么機會?”、“我選擇干什么?”等問題,使理想可操作化,為介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通過了解就業定位的內涵與作用,大學生能夠對自己日后的就業進行準確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前言
時間如白駒過隙般飛逝,轉眼間大三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與崔老師在大三下學期共同學習大學生就業指導這門課程。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每一位大學生都要面臨著大學畢業。畢業,就意味著我們不再屬于書聲瑯瑯的校園,不再重復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我們便進入了人生旅途的下一站,隨之而來的,就是找工作求生存的一系列問題。
我們未踏入社會,對社會的了解程度只是停留在表面,這些可能只是你隨想出來的,是否適合這職位、這行業發展是否好,要經過親身經歷才能確定。有人說,畢業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養活自己,不是職業,更不是事業,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第一份工作對于一個人的職業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們選擇工作的時候,不能抱著暫時養活自己的心態,也不能說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業,也不是職業,所以先就業才是根本,冷靜,謹慎認真的選擇才是根本。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常常缺乏定位,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為自己職業發展著想,我們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即給自我定位。使理想可操作化,為介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我們一定要有對自己的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
對于就業定位,很多人會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我們因為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職業目標的制定是需要從大學生個人價值觀進行分析考慮的問題。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非常時期,往往會有部分大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因此進行合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對畢業后的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對于第一份職業的期待,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這些選擇僅僅局限在個人理想職業目標,缺乏對現實就業情況的了解,存在理想發展方向和現實形勢不相符的問題,導致在實際選擇中的盲目、猶豫不決,不利于就業目標的實現。
大學生處于從依賴向獨立、從學生向社會角色過渡的時期,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在這種氛圍下,大學生擇業的心態趨于“現實化”,這種“現實化”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為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很少考慮自己的理想、興趣、特長、優勢、潛力等自身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這必將影響到大學生對將來職業的選擇和未來人生發展的定位。我們應該更多地從自身出發,積極尋找應對措施。首先是調整心態,在校學習期間增強興趣的廣度,善于控制和調整消極情緒情感,培養意識的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和堅韌性,正直坦率,謙虛謹慎,將擇業觀與人生目標聯系。
由于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大學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狀態。如何在就業中自我定位,就顯得很格外重要了。
意識就業中自我定位問題
(一)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
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常常缺乏定位,見到只要有公司招聘,不管自己適合不適合,都往里投簡歷,事實上,很多簡歷根本就是浪費,那些公司可能從來不看這些簡歷,原因在于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和職業意向與用人單位并不一定吻合。大學生一定要有對自己的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比如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是更擅長跟人打交道還是跟事務打交道?你是否掌握某種專業的技術?你能做什么?你看好什么行業和領域?然后再分析哪些行業和領域存在一定的機會?以及你如何才能進入這個行業?事實上,到單位應聘的時候,三個因素影響,第一個是你想做什么,第二個是你能作什么?第三個是企業通過了解,認為你能做什么?是看自己和別人怎么看你的一種眼光的聚合,當這兩種看法比較一致,那么大家的結果就比較理想。很多大學生并沒有自己的定位,這就好像一個產品一樣,你認為你可以賣給所有的企業,最后你可能很難賣出去。
(二)很多大學生不重視第一份工作,初期選擇處于混沌狀態
有人說,畢業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養活自己,不是職業,更不是事業,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第一份工作對于一個人的職業來說非常重要,除非這個人具備做高級白領和職業經理人的天才或者運氣和機遇非常好,否則一個人一旦工作之后,未來將在多大的圈子里面流動,基本上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劃圈。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為你帶來的是一種職業習慣的養成。因此,大學生選擇工作的時候,不能抱著暫時養活自己的心態,也不能說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業,也不是職業,所以先就業才是根本,冷靜,謹慎認真的選擇才是根本。
(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工作機會是不是好
很多大學生心中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認識,比如外企好,國企好等等,但是一旦找到一些合適的機會的時候,大學生又開始犯嘀咕,特別是多個機會可以選擇的時候,常常這山看著那山高,最后導致好機會溜走才后悔莫及。這說明,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深入的了解職業發展的成功因素,一個人的成功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知識結構、技能、思維和社會資本。從四個因素來看,一個好的單位先不管背景,但是必須讓一個人在四個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受益才
是一個好單位。第一,這個工作是不是有助于你拓寬你的知識結構,比如你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到很多自己所不具備的知識;第二,這個工作是不是能夠帶給你某個細分的職業技能,這個職業技能你本身不具備或者你并沒有實踐經驗,但是通過工作你可以讓你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專業人員;第三,這個單位是不是有助于形成你的思維,包括你看問題的視角,看社會的視角,看世界的視角,而這些視角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價值。第四,是不是在這個單位你可以獲得社會資源,或者提升你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廣泛的結交朋友,認識專家,或者是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如果一個單位四個價值都不能帶來,那么這樣的單位只能解決吃飯問題,但是并不能解決職業問題。
(四)大學生的職業心態欠佳
由于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大學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狀態,特別是當四處碰壁的時候。很多大學生找工作常常遵循這樣的階段,
第一階段,非常“高調”,估價過高;第二階段,非常“低調”,碰壁之后就開始變得不自信,然后就開始降低期望,或者就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值錢,甚至洗碗都覺得可以嘗試了;第三階段,開始“跑調”,在接連碰壁之后,大學生就亂了陣腳,于是就失去了方向。當然,社會很多說法也會導致大學生很難適從,比如,認為大學生一定要做白領才好,北大才子賣肉了,博士去當村長就覺得不劃算了,但是這些人不是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好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我們不能去阻止每個人都當領袖的欲望,但是大學生還是要清醒的認識一點,職業是不分貴賤的,既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也不要就碰幾次壁就失去自我了。“心態決定一切”,這是職業人生存的關鍵法則。
如何做好就業中自我定位
(一)明確自身優勢
首先是明確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分析。通過對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與機會,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干什么”的問題。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順應社會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馬到成功。要知道個體是不同的、有差異的,我們就是要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并發揚光大。定位,就是給自己亮出一個獨特的招牌,讓自己的才華更好地為招聘單位所識;對自己的認識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觀、深刻,絕不回避缺點和短處。你的優勢,即你所擁有的能力與潛力所在。
(二)發現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點。人無法避免與生俱來的弱點,必須正視,并盡量減少其對自己的影響。譬如,一個獨立性強的人會很難與他人默契合作。而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絕對難以擔當組織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說:“人性的弱點并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盡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來,多跟別人好好聊聊,尤其是與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學、朋友等交談。看看別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樣子,與你的預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這將有助于自我提高。
(2)經驗與經歷中所欠缺的方面。“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由于自我經歷的不同,環境的局限,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一些經驗上的欠缺,特別是面對招聘單位紛紛打出數年工作經驗條件的時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還沒有認識到或認識到而一味地不懂裝懂。正確的態度是:認真對待,善于發現,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三)明確選擇方向
通過以上自我分析認識,我們要明確自己該選擇什么職業方向,即解決“我選擇干什么”的問題,這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職業方向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職業方向的選擇應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自身實際來確定,即選擇自己所愛的原則(你必須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是熱愛的,從內心自發地認識到要“干一行,愛一行”。只有熱愛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績),擇己所長的原則(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才能發揮自我優勢,注意千萬別當職業的外行),擇世所需的原則(所選職業只有為社會所需要,才有自我發展的保障)和擇己所利的原則(應該本著“利己、利他、利社會”的原則,選擇對自己合適、有發展前景的職業)。
(四)用長處來經營自己
有的畢業生存在過分的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去比,因而不敢主動地推銷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功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后果肯定不會理想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故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發揮自己一技之長.首先你不要過多地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而是應該把最能發揮你個人優勢的職業作為首選,因為,你若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錢是可以慢慢積累的;經營自己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總結
大學生必須知道求職自我定位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個人的特點將問題解決,這才能使大學生求職擇業之路走得更順暢。而自我定位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自己認知不清,定位不準確。大學生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明確自己擅長什么,看好什么行業和領域,什么行業會有更多的機會,通過了解知道自己在企業中能做什么,再將自己推銷給適合自己的企業。第二,很多大學生不知道怎樣判斷一個工作機會好不好。從多方面看,這個工作是不是有助于你拓寬你的知識結構;這個工作是不是能夠帶給你某個細分的職業技能;這個工作是不是有助于形成你的思維;你是不是在單位可以獲得社會資源等。從以上的因素考慮,你可以判定什么的職業是適合自己,從而作出合理的選擇。第三,大學生對自己就業沒有信心。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的困難,我們要鍛煉自己增強信心,面對困難時要有信心,確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擇業前夕要搞好定位,必須要有正常的心理和正確的態度,要客觀、冷靜、要自信而不盲目,不怕挫折、善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隨時調整方向。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初步選定自己的擇業方向并開始付諸行動。擇業過程中的碰撞,可以而且應當逐步細化和明朗。特別在擇業初期,多方向、多層次投遞材料是允許的,但應及時總結反饋信息、調整定位和擇業方向。切忌孤注一擲、“一條道走到底”或“這山望著那山高”、優柔寡斷這兩種極端。
大學就業難,宏觀上的原因當然是僧多粥少,可微觀上是目前的我們大學生就業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導致理想與現實脫節。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地轉變就業觀念,按照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新特點,充分認識自己喜歡做什么,自己適合做什么,自己擅長做什么,自己能夠做什么,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就業定位,從而樹立正確的求職目標,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總之,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是個人理想的具體化和可操作化。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身實際,適合于自身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現代科技與社會進步,個人要隨時注意修訂職業目標,盡量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適應社會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再次感謝崔老師將近兩個月以來對我們關于就業方面的指導與教育!
就業指導論文 篇3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聯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發奮。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應對就業卻眉頭緊皺。以2006—2007年大學生就業狀況為例,2006年中國大學畢業生30%沒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萬大學生在離校時還沒有就業,2007年有100萬左右畢業生未實現就業,加以中國數以萬計的民工和下崗再就業人員,即便政府每年帶給900萬的就業機會,還是不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總的來說,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于人口高峰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0世紀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萬人預計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能夠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必須影響。”[1]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短短幾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到達280萬,2005年將超過300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2]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帶給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于失業狀態也不愿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超多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布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取上:選取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占總人數的63%,而選取鄉鎮企業、大中學校、群眾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取上,選取大城市的有20。8%,而選取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3]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潛質差,難以貼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質,加之語言表達潛質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個性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著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于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后,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貼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說,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十分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4]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于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務必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發奮。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發奮。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閑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還能夠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煉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取策略,從現實出發選取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潛質、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必須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帶給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并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僅局限于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于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資料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潛質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范就業市場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范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采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煉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范疇,并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堅信透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發奮,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必須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必須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就業指導論文 篇4論文摘要: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具有的普遍意義,還有有利于學生成才,有利于高職教育發展的獨特意義。因此,對就業指導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育,重就業指導,輕創業教育,機構及隊伍不夠健全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就業指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給要求就業者傳遞信息,幫助其求職與擇業。廣義的就業指導包括給要求就業者選擇職業,準備就業以及如何在職業中求發展、求進步等提供知識、經驗、心理、技巧等方面的指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無論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還具有一些獨特意義。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獨特意義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除了有直接的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的作用外,對社會、學校、學生還有著其獨特的功能與作用。充分認識這些作用,能夠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1、有利于學生成才和可持續發展
俗話說,人怕入錯行。能否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成才的職業,是青年學生人生關鍵的一步。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是用在工作上的,如果所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能力相符、專業相適、優勢一致,人就能熱愛工作,容易出成果,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如果職業選擇不好,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前程和發展,處理不好,還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現波折。
高職畢業生社會經驗不足,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容易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往往好高騖遠,或只顧眼前利益,或膽怯焦急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就業指導中的理論指導、實踐指導等環節,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擇業素質,更能使學生得到關于對自身、對社會、對職業等各方面問題的正確、成熟的認識,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良好基礎。
在阜新高等專科學校,一項針對畢業生所做的對本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意見調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反映,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實踐工作使其糾正了在擇業、對自身認識等方面的偏頗,促使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由幼稚走向成熟,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2、有利于深化改革,促進高職教育發展
就業指導是學校與社會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它可以使學校了解社會,也讓社會了解學校,從而使學校及時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就業指導,學校可以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趨勢,尤其是本地區經濟結構的組成與調整,對人才數量、質量、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這樣學校在培養人才上更有針對性。同時學校根據用人單位對學生使用情況的反饋信息,及時做到調整專業結構,對接社會需求;強化實踐教學,鍛煉職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推進課程改革;實行靈活的辦學模式等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無疑將推動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另外,就業指導綜合分析現代企業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包括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心理素質、個性特征等方面,這對學校制定新的教育目標、教育計劃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近年來,阜新高等專科學校根據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信息匯總和分析報告,適時地調整專業設置,把就業前景好的汽車修理、動漫設計與制作等專業做大做強,擴大招生數量。同時,根據就業市場需要新開設了市場營銷、導游等專業,其招生情況火熱。此外,把一些近年學生就業情況不太理想的專業縮減招生或暫停招生。另外,學校還根據就業指導工作中搜集到的人才市場信息中所反映對人才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例如,全校性增設禮儀課程,文秘專業增設汽車駕駛課程等,使學校不斷獲得新的增長點,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二、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就業工作是個比較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就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來說,雖然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1、就業指導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目前,有些學校把就業指導課納入了教學計劃,按時授課。《就業指導》、《擇業寶典》、《就業準備》、《職業生涯設計》等幾十種教材紛紛涌現。但僅限于課堂教學和理論研究,課堂上教師侃侃而談,就業心理準備、求職擇業技巧、如何應對面試等,系統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師從講授理論出發,學生接受理論為止,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有紙上談兵、隔靴搔癢的問題,就業指導效果不理想。
就業指導不應是紙上談兵,而更應該是實戰演練。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就業指導理論。另一方面,要用理論指導實踐,豐富多彩地開展就業實踐活動。通過到用人單位參觀學習、實習,到人才市場親身體驗和在校內舉行用人洽談會等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擇業能力,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來進行。諸如,通過課堂講授和講座來進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類學科中滲透;通過社會、企業、家庭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人才中心、勞務市場等機構,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而且也是就業指導最生動的課堂;學生到企業、工廠實習,也是就業指導的有效形式。上述這些途徑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對學生就業與成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就業指導,輕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高職就業指導工作中,重視就業指導,教學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去適應社會組織的要求與挑選的觀念占主導地位,較少有創業教育的觀念。創業并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專利,適合高職生創業的領域很多很多。只要有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一樣可以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職院校以前的就業指導普遍存在忽視創業教育現象,導致全體學生千軍萬馬擁擠在擇業的獨木橋上,而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由于缺乏強有力的指導,沒有形成很強的創業意識、創業觀念,對身為高職生進行創業缺乏信心,在創業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因此,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加強創業教育。其實,就業與創業是密切聯系又有顯著區別的。創業本身也是就業,是一種新的就業方式,它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青年自身成才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和指導實踐中不能只顧學生的眼前利益,盯著現有崗位,還要從創業這個高起點上想問題、謀發展。注重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心理、創業能力等方面施加影響,可以使學生改變被動侯選的擇業思路,主動開創自己的事業,實現更好的就業。當然,本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故事,更是培養學生創業觀念的良好素材。
3、機構及隊伍不夠健全的問題與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政策有所改動,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越來越豐富,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和一支專業的隊伍來開展此項工作。但各學校獨立設置機構的還不多,其職能隸屬學生處、教務處、德育教研室、招生辦等部門,這些做法都不利于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而獨立設置就業工作機構,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這個機構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等部門一樣,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門,為學校的教育目標服務。機構應由學校領導掛帥,隊伍應由專、兼職教師組成,還應吸收企業、用人單位的主管及家長代表參加。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自從2007年初設立獨立的`就業指導中心以來,就業信息搜集、就業培訓、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就業指導中心除了對學生進行就業理論指導,更采取信息發布會、供需見面會、就業洽談會等各種有效措施對外宣傳、介紹、推薦人才,推進就業基地建設等就業指導工作新項目。可見,健全的機構和隊伍,是保證此項工作更好開展的重要方面。
就業指導論文 篇5【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來順應廣大畢業生就業形勢的需要,這也使得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變得越來越重要。文章通過對新時期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分析,找出了影響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構建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
一、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來順應廣大畢業生就業形勢的需要,這也使得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就業競爭的激烈,全國很多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越來越重視,不斷進行完善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和就業指導中心的設立,地方政府部門也都出臺了各種規范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雖然有政策的支持,高校也在不斷地改進就業指導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很多高校尚未真正落實學校制定的政策,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也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進行指導,更不用說構建科學規范的就業指導課程,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必須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者或者教師,構建出具有創新理念的課程,才能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對就業指導課程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有較強的隨意性和臨時性。很多高校并未將就業指導課程列為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對該課程缺乏明確的認識,學校對開設改課程沒有統一的規范和要求,因此,開設改課程的隨意性較大,比如,開設在晚上,很多學生晚上都有自己的安排,沒有時間去上就業指導課,而且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
第二,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缺乏系統性,且指導的方式單一。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基本是針對畢業生的,因此課程體系沒有做到全程性。在指導方式的選擇上,由于課程內容以及就業形勢的原因,大多以商業性的內容為指導,比如面試應聘技巧、求職包裝等,忽略了學生應該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再者,就業指導課程的形式極為不規范,大多以講座的形式存在,過于臨時和零散。
第三,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缺乏專業的訓練,講授的課程重理論缺乏實踐。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一批批的就業指導輔導員也隨之擴招,多渠道招聘的輔導員使得就業指導的質量和專業性失去了保障,因此,解決教師隊伍素質的專業化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二、影響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構建的主要因素
(一)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由于新時期大學生與以往大學生所處的成長環境不同,因此,新時期的大學生在自我意識以及思維能力方面顯示出更加成熟的特點,但也有一些大學生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心理特點。首先,新時期的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較強但是不成熟。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在身心發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大學的生活環境為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尚未成熟和定型,因此,大學生對社會的經驗不足,也缺乏對自己客觀的認識。其次,新時期大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但是思維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再次,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可以體驗豐富的生活,也會產生豐富的情感,對生活、對國家、對朋友的感情等,但是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波動比較大,經常處于矛盾中不能自拔。最后,大學生具有較為堅強的意志力,但是缺乏長久的穩定性和平衡性,容易盲從,缺乏果斷的心理。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對自我的認識,也影響了就業指導課程的發展方向。
(二)用人單位的需求。新時期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一方面要考慮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必須要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求職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一般來講,用人單位比較青睞具備以下特點的畢業生:
第一,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認同所應聘單位的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和支柱,只有員工認同了企業的文化,才能與企業共同成長。因此,有的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會直接表示認同企業文化是招聘的原則之一。第二,能夠忠誠與企業。據調查顯示,很多國企,外企以及民企的人力資源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寧可招聘能力差一點,但是具有忠誠心的員工,也不愿意招聘具有高能力但朝三暮四的員工。第三,具備敬業精神的專業的技術能力于職業素養。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體現的是人的情商和心理素質的高低,而專業技能主要是考查畢業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因此,大學生要想在當今的就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重視對以上三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構建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對策
首先,明確新時期就業指導的理念,重視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很多高校目前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頂多算是出謀劃策,而非真正培養大學生的生存技能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新時期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中,應該彌補對大學生生存技能的訓練,幫助大學生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
其次,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應該建立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系,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提供實踐的平臺,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價值。新時期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要以國家的就業指導內容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聯合企事業單位,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最后,高校需要將就業指導課程歸入學習的總體教學計劃之中。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需求以及達到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新時期我國高校應該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各個高校的總體教學計劃中,開設為必修課程,每個年級以不同的內容和重點有層次地遞進,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這是每一位從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2] 程緒彪.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池州師專學報,
[3] 王玉江,顏彬,段善利,于德華.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
就業指導論文 篇6摘要:
針對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文章在闡述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內涵特征的基礎上,論述了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實現途徑,以期對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具有必須的借鑒好處。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
大學生就業難是目前高校就業工作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表現為社會對人才的有效需求與高校無效供給、社會有限需求與高校過多供給的矛盾。實踐證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業等單方面的發奮來解決這一矛盾,幾乎是不可能的。務必建立高校、政府、企業聯動的大學生就業機制,實現高校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促進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一、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內涵
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是指高校、政府、企業等主體以共同利益與制度約束為基礎,以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現大學生供需平衡為導向,共同承擔職責,加強優勢整合,實現互利共贏的一種合作過程和方式。其內涵包涵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益共同體的重構。在此構架下,高校、政府、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目標一致、職責共擔、利益共享。二是就業工作實現高校、政府、企業一體化整合,充分加強和發揮政府的橋梁、激勵與導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與職責的有效聯接。三是透過聯動實現大學生就業平衡。高校根據社會的需求,主動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不斷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社會用心吸納大學生。
二、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實現
(一)加強三大主體整合
1、構成校企聯盟
企業透過設立大學生獎助學金、創新基金,以及開展與高校合作辦學,加大對人才培養的介入力度,增強大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匹配性;透過建立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接收大學生到企業實習,激活企業學習創新的氛圍,為選拔所需的人才帶給機會。高校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改善辦學條件,調整培養模式,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2、加強高校與政府合作
政府應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強化對大學生創業、就業的職能,完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扶持政策。高校應善于將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轉化為自身的辦學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優勢為政府排憂解難,保障政府重點工程、基礎工程、創新工程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用心推進高校、政府、企業三方聯動
高校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條件,確定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企業應及時向高校反饋人才需求與要求,用心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并在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應根據區域特點和發展規劃,對高校和企業進行人才的聯合培養與使用帶給科學化的推薦與制度化的扶持。
(二)優化資源配置,創造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的條件
1、拓寬辦學主體來源
普通高校應立足當地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扎根區域經濟與地域文化,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能夠引領社會發展的高層次精英人才推動高等教育發展。要拓寬辦學途徑,以地方為主,社會與企業參與,爭取海內外各界支持,鼓勵有資質的個人或民間團體興辦各級各類學校。
2、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應開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實驗和研究中心,引導和鼓勵具備相應規模和條件的企業興建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或者與高校共建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用心吸納大學生參與就業前培訓和實踐鍛煉。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業以及其他方面的專家、領導、企業家、知名人士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課程建設,加強創業教育,建立創新創業基地,帶給創新創業條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3、調動各方面的社會力量
應建立社會化的高效就業人才市場和人才測評機構,完善就業預警機制,發揮市場機制在就業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加強信息共享、政策發布、網上招聘、遠程面試、指導咨詢五位一體的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在全社會樹立“人才為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創造人盡其才的環境和機制,推進就業觀念的轉變,營造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改善制度環境,強化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的保障體系
1、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進大學生就業聯動長效機制的法律制度體系。要在《就業促進法》的基礎上,出臺針對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法規,明確高校、政府、企業在高校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就業中的權利和義務,并根據財力狀況確定各自的資源投入強度與方式。二是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聯動實施狀況的執法力度。要完善大學生就業聯動的執法依據,明確執法目標,強化執法程序,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執法中的重要職能作用,切實推動高校、政府、企業各自職責與功能的依法發揮。建立由高校、政府、企業代表組成的大學生就業聯動爭議仲裁機構,主動協調三方責、權、利的不平衡、不對等現象,用心處理各種利益糾紛與矛盾。三是增強法律意識。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作為一種新的職責、利益協調機制,有關方面應加緊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與制定。高校、政府、企業就應統一思想,轉變觀念,自覺增強大學生就業聯動的法制意識。
2、健全政策保障體系
政府應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調控優勢,發揮在大學生就業聯動中的推動作用,促進高校與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的合作。政府應將企業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實習基地的建設納入統一的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體系,撥劃專項經費給予支持。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實習基地的確立與建設要采取項目申報制和評估制,對考核合格的基地,給予建設企業稅收減免、項目支持、貸款擔保等優惠配套政策。同時,用心開展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估,實現資源投入與大學生就業掛鉤。加強對創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營造相對寬松的創業氛圍。為到基層就業的優秀畢業生落實待遇,增加柔性發展機會。
就業指導論文 篇7論文關鍵詞:
職業教育;就業指導
論文摘要:
根據目前國內就業形勢的需要及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的現狀,高職教育就業指導應做到:辦學定位準確,合理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形成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突破“短期培訓”的模式;改變現有的指導方式,加強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加強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就業信息,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高職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則關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進程,關系到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整個高職教育過程中,就業指導應該是處于核心地位的。本文擬就高職院校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就業指導的內涵及現狀
就業指導是幫助學生成功地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手段,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就業服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幫助學生尋求職業而進行的以方法性和技巧性為主的指導,包括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制作以及面試技巧、交際禮儀等各方面的指導;廣義的就業指導除了包含狹義的內容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社會需要出發,對學生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身心修養、業務知識、文化藝術素養,以及學習、組織、管理、創新、協調、交流、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指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狹義的就業指導主要在學生臨近畢業時進行,而廣義的就業指導則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由此可見,從學生進入校園伊始,指導他們從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全面職業素質,為走向社會和創造未來打好基礎、積蓄力量,是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要求。
就業指導最早起源于歐美。在20世紀初期的一些美國學校中,就業指導培訓的最初課程主要建立在簡單邏輯和常識的基礎上,而且主要依賴于觀察及資料收集技能。
如今在國外,就業指導在高校中往往處于中心地位。它以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和大學生作為就業指導的主體,以“市場就業制度”或“自由就業制度”為基礎,配備專職人員在大學生中開展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方法先進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就業市場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定向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和就業方法。國外高校就業指導的形式主要有講座、報告、咨詢服務、模擬實驗和心理測試等,并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來收集整理并提供就業信息。
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基本不存在就業指導的問題。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轉變,各大學相繼設立就業指導中心,初步開展了就業教育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就業指導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畢業生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離。我國現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存在教材指導性不強、信息來源不夠、就業指導工作流于形式、從業人員經驗欠缺等問題,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投入經費和人員配備、硬件設施與國外同等大學相比較仍明顯不足。
二、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針對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現狀,筆者認為,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水平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1、辦學定位準確,合理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就業為國計民生之本。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公開申明“以就業為導向”,就足以說明高職教育在其根本屬性上就是一種以國計民生為本的教育。為此也就產生了一種更本質的判斷——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所以高職院校一定要定位準確、目標明確、腳踏實地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增加實踐課的教學時數,減少純理論課的教學時數,本著理論夠用的原則,按照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對人才的要求,逆向思維來設置課程。高職院校在教學理念上要轉變觀念,不要跟在普通高校的后面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拓寬知識面、動手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學校要把技能鑒定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分層次教學把實驗、實習等內容和相關工種職業技能的鑒定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實踐性環節,突出能力培養;把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融為一體,根據不同對象(工種)和班級,實行不同的培訓方式,突出外語、計算機、營銷、法律等知識的學習。
2、形成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突破“短期培訓”的模式
就業指導作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和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的手段,不能僅局限于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提供幫助。目前,在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時,一些高校任課教師只注重對畢業班學生進行求職擇業技巧性短期促銷的模式指導,如如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如何依托各種關系收集處理就業信息、如何制作有份量的自薦材料、如何應對面試和筆試、如何把握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等,而并沒有重視對學生整體的職業素質的教育,缺乏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的理念。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只為畢業班開設,作一些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制作以及面試技巧、交際禮儀等技巧方面的知識講座。這樣就容易把學生引向一個誤區:就業指導的內容是技巧性的、片面性的,可以通過突擊掌握,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要逐步建立全程就業指導體系。具體講,從學生入學起就使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認清自己的發展道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全方位的規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主體,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與目標,開設各具特色的就業指導課,適當引導非畢業班進行階段性的實踐活動,比如暑期社會實踐、平時的兼職等;同時,就業指導課的內容還可再具體化,針對某種具體職業,進行具體的指導。
3、改變現有的指導方式,加強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
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不能僅僅重視就業指導的理論教育,而忽略了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目前,國內各高校就業指導教育主要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很少組織學生到用人單位及人才市場參觀學習并進行必要的案例分析。所以就業指導普遍顯得單調,缺乏生氣與活力。其實,就業指導應該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或者邀請一些專業人士給學生開講座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興趣,加強指導效果。學校還應該針對學生個體提供相關的細化服務。首先,就業指導應逐步向個性化發展,建立學生心理、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評體系和檔案,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與評價自己,并參照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指導,不斷調適其心理狀態,調整其發展目標;其次,就業指導應從低年級起,緊密結合實際,針對不同的學生提高其不同的職業素質,使之對將來的選擇有所準備。
4、加強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
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了職業指導師資格認證考證制度,但是這個制度還很年輕。教育部只是要求各個高校必須按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并沒有真正嚴格執行從業資格的準入制度。從發達國家的就業指導來看,從事就業指導與培訓工作的人員,大多數都接受過廣泛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培訓,并且是在比較成熟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因此,我國各高職院校要搞好就業指導工作,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培訓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建立一支合格的就業指導隊伍。
5、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就業信息,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美國、加拿大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就業指導,很早就形成了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家庭網絡化格局。日本的職業前途教育、蘇聯的職業定向教育、德國的職業咨詢也均形成了網絡化指導格局。我國應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搞好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信息是畢業生選擇職業的基礎,獲取足夠的信息是求職的先決條件。收集信息、擴大信息渠道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服務是最重要的服務,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手段。首先,要加快就業信息網站建設,建立信息短信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網絡查找用人單位的最新需求信息,通過網絡宣傳學校,推薦畢業生,向畢業生介紹就業政策,進行就業指導;另外,要多渠道聯系用人單位,廣泛收集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同時要對畢業生進行信息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全面收集信息,判斷信息,選擇信息,反饋信息。可以預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網絡求職,應當是今后擇業和就業的首選方式。
綜上,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就業指導在高職教育過程中顯得日益重要。高職教育就業指導工作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教育方式,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以及擴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空,滿足社會和人才發展的需要。
就業指導論文 篇8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基本問題,進而探究了輔導員在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中的作用,指出了輔導員應當針對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生,開展全程化、個性化、數字化的就業指導工作。
關鍵詞: 輔導員 全程化 就業指導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770萬,比2015年增加21萬多人,再次創下畢業生人數的新高,社會就業競爭更激烈,同時也為大學生增加就業心理壓力。輔導員應做好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發揮重要作用。
一、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的內涵
就業指導全程化是指從大學一年級開始,依據雙向選擇,人職匹配的職業指導理論和大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以職業生涯設計、學業指導、擇業指導、創業指導為主要指導體系,結合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分年級、分階段進行指導,并使之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需求和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掌握職業基本技能,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二、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處于增長放緩的經濟新常態。作為就業重點群體的大學生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輔導員開展全程化就業指導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實施階段缺乏連貫性
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是貫穿于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很多學校對新生的入學教育和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比較重視,往往存在重兩頭輕中間的趨勢。某些學校在大一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希望大學生在課程中進行人職匹配,確定職業錨。實際上,大一學生剛開始專業學習,缺乏足夠的社會實踐,同時,某些學生可能是被調劑入校的,缺乏專業認同。他們的職業興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價值觀在變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對于大四同學的就業指導,更多局限于就業信息的發布、簡歷的修改、就業禮儀、各類面試技巧等方面的指導。對于其他年級的就業指導則缺乏相應的引導和監督。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多大二大三階段的學生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實踐經歷有限、傳統就業觀念的制約,對不同途徑的就業類型和具體職位要求并不明確,只有簡單刻板印象。因此,這些學生不注意學業規劃和能力規劃,不積極參與各種鍛煉,對職業素養和技能缺乏重視,對自我的就業能力要求不高,錯過就業技能提高的關鍵時期。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實施對象沒有突出個體性
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應突出個性化。因為大學生在擇業和就業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個體傾向。當前,多數高校實施就業指導都以院系、年級、專業、班級等集體為單位進行就業指導,缺乏對個體有針對性的指導。就業指導課程限于班級人數和課程課時,往往組織大班授課。學校或者學院組織宣講就業政策、傳授就業技巧的講座,一般針對特定年級或者特定專業。但是每位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以及需要解決的就業問題是不一樣的,需要個性化的指導。針對大學生開展的職業規劃大賽、簡歷大賽、職業訪談等就業類的比賽,能夠使部分積極參與的學生從中受益,但對不少缺乏獨立意識參與性,不足學生的就業指導效果不明顯,尤其對存在學習困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學生中,某些學生因學業困難、家庭經濟困難、網絡成癮、身體殘疾、因違紀受到處分及心理異常等狀況,在就業時自信心不足,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個性化的就業指導使其適應激烈的就業環境。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實施方式缺乏系統性
(1)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是全員育人的就業指導。在辦學方法上,涉及專業設置與學科建設;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專門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又需要把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的教學之中,更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就業咨詢和指導;在師資隊伍方面,既要求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教育,又要求從事就業服務工作的人員參與教學活動,使就業教育具有全員化的性質;在理念教育方面,應主動與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工作聯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貫穿就業指導教育。
(2)目前,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思政部、招生就業處、教務處、心理咨詢中心、學工處等各個部門在就業課程的開展、就業信息的搜集、發布、專場招聘會的組織、就業心理調適等方面的重要性。但從整體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門的工作缺乏系統性,缺少對同一個學生大學四年各個方面信息的整合并發揮全員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和就業積極性受家庭影響較大。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生活、心理情況,進而開展實踐活動、學業情況督促、專業技能提高、心理狀態調整等方面的工作,幫助學生提高能力、正確定位、認知社會。
三、輔導員在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中的作用
輔導員工作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就業思想,與學校各個部門有緊密的工作聯系,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據不同階段實施全程化就業指導
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針對大一學生,大二、大三學生及大四學生。在大一階段,輔導員應從專業教育中合理切入就業指導,啟發學生認識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今后就業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階段,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側重能力培養和職業定向指導。通過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苦練基本功,多掌握復合型技能,提高求職能力;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進行專業社會實踐,通過在不同類型的平臺實習,讓學生了解職業、行業的動態,促使學生認清自己、明確定位;根據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問題,結合職業規劃課程和已經畢業學生的親身經歷,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就業途徑真實的就業情況,讓大學生樹立多渠道就業、理性就業、競爭就業的觀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計劃和安排。學生進入大四后,輔導員在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及時對大學生的優勢及劣勢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科學的求職計劃;通過講座、小組活動等方式開展簡歷、面試、模擬招聘等專題化的就業技巧指導,為每位同學指導簡歷設計、指導面試要點、調研目標企業等,幫助學生做好應聘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建立移動新媒體和社交平臺為途徑的就業平臺,不定期發布就業信息進行就業指導,滿足大學生碎片化和動態化的信息接收習慣。學生就業后,輔導員要做好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反饋工作,及時了解他們的就業去向、工作情況,聽取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意見,建立并維護支持學生探索、校友成長的就業資源共享平臺,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就業工作。
就業指導論文 篇9摘要:
由于大學不斷擴招,現在的本科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因此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是考研還是就業面對著兩難的選擇我們應該怎么做?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考研 綜合能力
時間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來到大學已經三年多了,正面對在考驗還是就業的十字街頭,是考研,還是就業,我們都很迷茫,不過這個學期,有幸的是老師給我們大四學生安排就業指導課,學時雖然不多,但是感覺受益匪淺。回憶這幾次課程,每一節課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里面里面實際上蘊含著大學問,大道理。
“就業還是考研”難取舍。由于大學不斷擴招,現在的本科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因此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如果現在選擇就業,單單一個本科學歷含金量實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開意向的用人單位的大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都考慮到了用考研的方式來減少和規避就業風險。一份初步意向統計表明:在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經考慮過要考研。就業指導專家他們解釋道,雖然從2000年起,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也不斷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長不可能滿足更快增長速度的考研隊伍,因為我國現有的研究生教育畢竟是高級別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義務教育。①這就意味著必定會有一部分一門心思想通過考研的大學生最終無法考上,從而也就錯過了就業的機會。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兩三年以后他們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式與現在一樣嗎?事物總在千變萬化,這種變化誰也不可能很準確地預料到。第三,研究生畢業后即使起點高了,但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與已經就業數年的同行比起來,必定會顯得單薄些,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利于就業。因此我們不能以考研為幌子來逃避就業壓力。
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532萬人,全國平均就業率為70%。而2009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10萬人,再加上100多萬歷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加之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發展失利,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中國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著不同以往的難題,而去年不期而遇的經濟危機使得原本就困難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今年全國經濟雖然好轉,但是再加上去年的待業人員,就業形勢還是很困難的。
②中國社會調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莊、鄭州、成都、沈陽、武漢、廈門、哈爾濱、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應屆大學生進行調查顯示,10年大學生就業率整75%,調查樣本顯示,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為近三成八,有三成五的人認為工作一般,僅有約二成七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系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七成一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于“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五成六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焦慮。樣本顯示,最理想職業中,二成八的大學生選擇國家機關,之后是國有企業、科研單位、學校這些較穩定的企事業單位;還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放棄繼續求職碰壁,選擇職業技能再培訓。選擇民營私企、自主創業的學生最少。
③面對這么兩難的境地,不少專家稱,“先就業再考研”也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較好就業機會的條件下就先就業,經過幾年的職場歷練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場所需,市場缺什么樣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不至于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且此時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不用太擔心考研而帶來的經濟壓力。究竟是選擇考研好還是就業好呢,就業指導專家指出這一點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學習、身體和經濟等方面的條件都是不同的,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而考研是否利于就業,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選擇就業還選擇考研,都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認清自己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點的結果。
④因此我們不管是考研還是還是就業都應該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過對于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要有目的的選擇應該提高的自己的哪方面的能力。
為了能夠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在了解大量的成功人士后,將以后人生的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總結出來,希望自己能夠時刻注意,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具備綜合素質的人,也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天,我們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那些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迅速作出有效決斷的人行情將持續升溫。
二、專業技能。現在,技術已經進入了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工程、通訊、汽車、交通、航空航天領域需要大量能夠對電力、電子和機械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和修理的專業人員,特別的是我們城市規劃專業,只有擁有豐厚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三、溝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臨內部雇員如何相處的問題。一個公司的成功很多時候取決于全體職員能否團結協作,城市規劃的設計與創作都是一個團體的合作,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再能在整個團隊中很好的承擔起自己的作用。
四、計算機技能。如果你能夠利用計算機滿足某個公司的特定需要,那么你獲得工作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因此,在現在計算機成為辦公必備工具的時候,能夠掌握良好的計算機能力,將使你擁有更多的機會。
五、培訓技能。現代社會一天產生和搜集到的數據比古代社會一年的還要多。因此,能夠在教育、社區服務、管理協調和商業方面進行培訓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理財能力。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都必須仔細審核自己的投資計劃以保證舒適的生活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來源。
七、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是信息時代經濟系統的基礎,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絕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必須的。
八、外語交際能力。現在全球的大量信息都是有英語進行印刷和保存的,因此想要更快更好的了解世界新的知識,必須掌握外語,工作后的與人談判有時候也需要外語,因此掌握一門外語將有助于你得到工作的機會。
九、商業管理能力。生意就是生意,掌握成功運作一個公司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這方面最核心的技能一方面是人員管理、系統管理、資源管理和融資的能
力;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客戶的需要并迅速將這些需要轉化為商機。
總的歸納起來,我們要對自己練習兩點:1、練內功策略:2、練外功策略試想如果你在面試時,外在的長相容貌端正,服飾打扮整潔,言談舉止優雅和待人接物溫文爾雅,內在的包括知識修養非常高,思想品質端正,心理狀態很好和工作能力突出,面對一個談吐穩重、穿著得體、舉止大方、沉著老練、謙虛謹慎、文明禮貌的畢業生,求職能不要嘛。同時,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考研應該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因此,不管是先就業在考研還是先考研再就業,先儲備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是最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不管事就業還是考研,前途都將一片光明現在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參考文獻:
①大學生全程就業指導 王新文 南京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7月1日)
②中國教育報.大學生就業現狀面面觀. 丁義浩 劉玉,2008
③聯合日報 大學生就業:觀念決定前途. 王東升2005(2005-07-20)④大學生就業指導 葛海燕 高橋 清華大學出版社;第2版 (2009年4月1日)
⑤中國人事報 大學生怎樣提高就業能力 云飛揚,2005.
就業指導論文 篇10論文摘要:當前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成為當務之急,必須深該認識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和內容,大力加強和改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論文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就是在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指導下,幫助大學生正確地分析和評價個人的智力、才能、興趣、愛好、志向和特性,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合理調整就業期望,愉快地走上既符合社會需要,又能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工作崗位。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及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廣大高校畢業生將直接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畢業生就業工作日益成為各級政府、各個學校一個新的工作重點和熱點。如何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引導畢業生順利就業,已經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意義
其一,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適應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就業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教育體制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已經由過去“統包統分”和“包當干部”的計劃分配模式,過渡到在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畢業生通過與用人單位在一定范圍內“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辦法。新的就業制度、就業方法客觀上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盡快更新觀念,轉變職能,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為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上來。
其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僅給高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而且使學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畢業生作為高校特別的“產品”,其就業狀況將直接反映出該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影響到高校的招生,甚至影響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科學、有效地開展就業指導,引導畢業生順利就業,已經成為高校面對競爭的必然選擇和必然要求。
其三,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是大學生求職擇業、謀求個人發展的需要。新的就業形勢將高校畢業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場,畢業生面對巨大壓力和激烈競爭。這使得涉世不深、經驗不足的畢業生茫然失措,加之一些畢業生缺乏對自己的全面認識和對當前就業形勢的準確把握,對就業盲目樂觀或過于沮喪,對順利擇業失去信心。而有的同學則因為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白白失掉很多就業機會。所有這些都使得廣大畢業生對獲得就業指導有著強烈的愿望。學校加強就業指導,必然會受到廣大畢業生的歡迎。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內容
1、及時的職業指導。學生在中學階段對職業并不十分清楚,對大學的專業設置也不十分了解,參加高考填報志愿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給以后的職業選擇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因此,向學生介紹一些職業的基本常識,幫助他們科學地處理所學專業與職業的關系,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充分考慮社會需要,科學地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就業指導的中心環節。
2、合理的思想指導。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畢業生正確處理社會需要與個人成才、環境與成才、成才與發財、事業與生活、集體與個人、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擇業時將自身的素質與特長和社會的實際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調整擇業期望值,遵守擇業道德規范,在人職相配的原則下選擇自己適合的職業。"
3、適當的政策指導。畢業生就業政策是國家為宏觀調控和安置畢業生就業而制定的行為準則,是畢業生就業的權利運用和約束條件的結合。是擇業行為規范的法規性要求。我們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就業體制,使畢業生準確理解和掌握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明確自己在擇業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擇業渠道和就業范圍,根據政策規定和自己的具體情況很好地權衡自我,少走彎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順利就業。
4、廣泛的信息指導。就業信息是求職的基礎。在擇業過程中,誰能夠及時獲得就業信息,誰就獲得了就業的主動權;獲得的信息越廣泛,求職的視野就越寬闊;所獲得的就業信息質量越高,求職的把握性就越大。從哪些地方搜集就業信息,如何搜集就業信息,對搜集到的信息如何處理,都是困擾畢業生的問題。作為學校的就業部門,應當廣泛地搜集各方面的就業信息,整理、匯總后及時向廣大畢業生公布,指導畢業生了解就業程序,掌握搜集、篩選、分析、處理就業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為學生擇業提供服務。
5、科學的心理指導。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情緒很不穩定,充滿著矛盾與沖突,從眾、攀比、自負、自卑等心理障礙非常明顯。這些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排除和調適,將對其身心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作為就業指導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隨時發現和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幫助學生正確面對現實,及時做好心理調適,排除心理障礙,以健康的心態參與競爭,迎接挑戰。
6、有效的技巧指導。求職技巧是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一直在校學習,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不多,面對職業選擇,往往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給擇業帶來障礙。我們應當加強對學生求職技巧的傳授與指導,使畢業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能力確定符合自己心愿的職業目標,掌握自薦、面試的有關禮儀,掌握與人交談時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的正確運用辦法,幫助他們分析在擇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其擇業時的應變能力,提高其擇業成功率。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措施
在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各個學校都在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但從實際的操作過程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正確認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1、提高認識建立就業指導體系。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建立起包括職業指導、信息服務和求職咨詢為主要功能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領導要充分認識就業的重要性,給就業指導工作以支持和幫助。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也要改變以往管理學生、分配學生的觀念,強化服務意識,將為廣大畢業生擇業做好服務作為我們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盡可能地為畢業生擇業提供方便。
2、健全機構,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領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并不是學生臨近畢業時的階段性工作,而是一種日常性的工作,從學生一入校,就業指導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如招生規模和專業的調整需要參考畢業生就業反饋的信息,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也要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斷改進。各個學校都要盡快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專門機構,擔負起就業指導的各項任務。
3、認清形勢,好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服務性工作,只有那些有熱情、肯奉獻,熟悉不同的職業和學生特點,同時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知識的綜合素質比較高的人員才可以勝任。學校要加強對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培訓和交流,不斷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整個隊伍的管理水平。
4、加大投入,完善畢業生就業網絡建設。畢業生就業工作參與人數多、時間集中、涉及面廣,加快信息的獲取和流通成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建設,為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架起信息的橋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的課題。
總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就業指導,對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謀職擇業和主動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求職擇業這一重大社會問題,還有待我們更進一步地深入思考、研究和實踐。
就業指導論文 篇11【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服務行業面臨著更多的壓力,醫生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他們來自于患方、醫院、社會。一些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思想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因此工作愉悅度低,有消極的工作情緒,甚至采取了選擇離開醫生工作崗位的行為。因此,尋找出問題的癥結和醫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以便緩解醫務人員壓力,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
【關鍵字】
壓力;競爭;快樂;溝通;學習
現在人們已普遍認為醫生是一個充滿壓力的職業。工作負荷過大,工作重復性較高,疾病感染的危險,醫療設備、技術的更新對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醫療風險等都可能使醫生體驗到較大的職業壓力。輕度的壓力能促人奮進,提高工作效率。過度的壓力會導致職業倦怠,對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威脅。職業壓力已經成為影響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醫生如何舒緩職業壓力迫在眉睫。
醫生的職業壓力到底來源自哪里呢?
1、醫療競爭激烈,休息時間短,得不到社會和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2、社會輿論導向不良,沒有尊嚴,收入與地位不符。
3、高風險,高負荷,高壓力。
4、醫患關系緊張,醫療費用高,工作環境差,醫療管理體制不健全,醫生之間缺乏真誠與合作。
5、形式化考試不斷,學習壓力大。
6、醫療機構關系,人事關系壓力大。醫生一旦面臨著這些壓力,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
7、出現“職業倦怠”。
8、醫生逐漸成為一個高死亡率群體
9、為搞好人際關系,逐漸喪失身為醫生的天職,
10、完全為形式化考試而考試,自身醫療技能下降,自身素質降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馬渝根教授:醫護人員的心理調節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他們心里健康對自身有益;另一方面,醫護人員是幫病人解除病痛的,如果他們自身心理和身體不健康,如何幫助別人?
因此,如果舒緩醫生的職業壓力,成為促進和諧醫療環境的重要內容
1、醫生要意識到亞健康的危害,做到快樂的工作。
醫院這種工作量不可控的單位,要意識到被動工作、工作量太大會增加人們的心理壓力,醫院在管理上要適當增員。單位內部要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組織輕松的活動來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個人來講,要放的下,以陽光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如果意識到自己有心理或身體上的問題,應該及時就醫,防治悲劇發生。
2、增加與家人,朋友,自然的溝通。
“其實醫生也是人,也需要宣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好的解壓藥。”馬渝根教授指出,醫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醫生健康的任何和心理不僅能使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復,所以醫生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個自己減壓,工作安排適度,不要漫不經心的工作,也不要成為不善休息的工作狂。目標不要制定的過高,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多和周圍的人交流。
3、行風建設不可少。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如果醫患之間關系緊張的話,最后受損的還是患者。”衛生部殷大奎對醫患關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醫院,醫護人員成為眾矢之的,出現了政府不滿意,社會不滿意,醫院自身不滿意的現象。現在不少醫務人員非常壓抑,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最后受損害的還是患者。“醫護人員一定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增加群眾的信任感,和諧醫患關系。
4、要不斷學習,提高能力。
在這個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的社會里,誰能更好的在崗位上立足,在于個人能力的高低。醫生也不例外,醫生要密切關注醫療技術的發展,學習基本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社會及醫院也要滿足員工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學習和深造的機會,關心他們的職業發展,激發他們的敬業精神,對醫生的勞動價值給予合理的評價,以增強他們對職業的忠誠度。
5、不為名利沖昏頭腦
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要對其充滿熱愛,醫生治病救人是幸福的,看到自己的病人痊愈是高興的,聽到病人家屬感謝是快樂的。既然立志成醫,就要有心理準備,不為金錢和名譽所動搖,要享受助人為樂的快感,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干一行,要愛一行。”希望所有醫生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面對壓力,懂得舒緩,做一個快樂的醫生。
【關于就業指導論文2000字范文(精選11篇)】相關文章:
就業指導論文精選05-30
關于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論文07-05
就業指導的論文05-22
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范文06-27
就業指導論文參考06-05
就業指導的論文參考05-10
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論文07-02
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06-15
就業指導范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