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作業的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孩子們能在課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要讓孩子們通過自讀自悟理解本課的主題——愛護花草樹木,與大自然做朋友,進而感悟春天的美、語言文字的美、人性的美。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走進生活,激發興趣。
在上《特別的作業》一課前,我帶領孩子們舉行了一次登山活動。同學們在登山過程當中不時發出感慨。有的說:“咦,怎么風吹到臉上暖暖的?好舒服呀!”我說:“對……”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另一個孩子搶著說:“因為春天來了唄!”有的說:“哎呀!你們看,樹開始發芽了。”“瞧那邊,有紫色、白色的、黃色的、藍色的花好漂亮呀!”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發現、想象、陶醉,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當孩子們登上山頂時,我說:“明天、后天休息,老師布置一項作業:下星期一,咱們把春天帶到學校里……”在學習課文之前,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現實世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愿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促進想象,感悟語言。
星期一有的孩子帶來了嫩嫩的柳條;有的帶來了五顏六色的花;有的帶來了新鮮的蔬菜……教室里好不熱鬧。上課了,我說:“瞧,你們把春天帶到我們教室里,給我們課堂帶來了生機。有一個班上的同學們跟咱們一樣,也把春天帶到了教室里,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孩子們打開書,開始饒有興趣地閱讀,邊讀邊說:“跟我帶的一樣……”學生經過幾次朗讀后,我說:“把你們帶來的春天給大家介紹介紹吧!”有的學生說:“我帶來了嫩嫩的柳條,微風一吹像女孩子的長發。好美麗!”有的說:“我帶來了粉紅色的櫻花,聽說它是日本的國花。”有的說:“我帶來了青青的韭菜,用它來包餃子可香呢!”有一個學生兩手空空站起來大聲說:“我走進動物園,看到黃燦燦的迎春花張開了笑臉,好像在對我說:春天來了;我走到鏡子似的小河邊,看到遠處有一對雪白的天鵝在河里快樂地游來游去,真漂亮!”我說:“是嗎?這個星期天我也要去看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再加以想象,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我在學生說的過程當中加以適當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三、善于發現,尋找新的教學生長點。
當孩子們熱火朝天地說著自己的感受時,我說:“我跟你們一樣也被春天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用照相機把它拍了下來。你們看!”(老師把拍的照片一一貼在黑板上,學生不時發出贊嘆聲:哇!紅紅的.桃花,嫩嫩的桑葉,細細的柳枝,青青的小草。)接著我說:“誰來幫我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很有創意地進行了表達。我又說:“看到春天美麗的景色,你想對它說些什么?”我有意請剛才兩手空空走上講臺的同學說自己的感受。接著我問:“你怎么什么東西也沒帶到教室來?”他說:“因為花是有生命的,再說公園的花是給大家看的,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把自己看到的說給大家聽。”“老師,他跟課文中小麗的做法差不多。”學生開始議論。于是我說:“那咱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吧!”
我沒有生硬的提問,也沒有說教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而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相互對比,在自我感悟中體會到要愛護花草樹木,與大自然做朋友,體會人性的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使之成為新的教學生長點。在這樣的“對話”場景中,學生從各種束縛中超越出來,充分展開思想的碰撞,心靈的接納,在這里,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思想的發展和心靈的愉悅。在這里,創生著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創生著一種“人性”的自然流淌與思維的伸展和開放。
評析:
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李老師根據本課的特點,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在上這課前她帶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親自去感受春天的氣息。老師善于捕捉學生的發現,及時給予鼓勵。如:“咦,怎么風吹到臉上暖暖的,好舒服呀!”“樹開始發芽了!”“瞧,那邊,有紫色的、白色的、黃色的、藍色的花,好漂亮呀!”等,為上好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這一課書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上成思想品德課。李老師從學生的已有資源入手,善于“點燃起那些學生心目中未被發現的天才的內心火焰”(艾里克森語),通過自讀、感悟、對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人性的美,在學習過程當中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一個孩子兩手空空地走上講臺說……”老師在眾多的學生發言中發現了他,并抓住這個典型,說:“你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多么美的畫面。你想對她(指春天)說些什么?瞧你說得多好,那你為什么兩手空空?”他說:“因為花是有生命的,再說公園的花是給大家看的,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把自己看到的說給大家聽。”多么令人感動的話語。這就是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情感來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在互動中煥發他們的創造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培育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水到渠成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這堂課中,李老師始終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如:“我跟你們一樣也被春天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用照相機把它拍了下來。你們看!”(老師把拍的照片一一貼在黑板上,學生不時發出贊嘆聲:哇!紅紅的桃花,嫩嫩的桑葉,細細的柳枝,青青的小草。)教師就是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活動,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學生。
我們不難看出,老師在努力實現這樣的教學氛圍;課堂是學生生機勃勃的生命和智慧活動的廣闊天地,是浮想聯翩、精神馳騁和創意生成的沃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別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納,自己的經驗被別人的意見所喚起,不同的觀點在碰撞中相互融合,于是每個人的經驗都進行了重組和改造,每個人都獲得新意識的生成與創造,從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溝通—生成—發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特別的作業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清明的教學設計04-02
英語的教學設計12-30
《關雎》的教學設計03-24
《絕招》的教學設計11-18
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設計11-21
貝的故事教學設計04-29
生物的啟示教學設計04-29
0的認識教學設計04-24
《范仲淹的故事》教學設計04-18
《生命的意義》教學設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