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豬滿圈散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散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肥豬滿圈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在農村,豬,是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幾乎每座農家小院兒都要在庭院一角兒辟出一塊地兒,搭上個棚蓋個豬圈。院子實在太窄的,也有的在院兒外尋個空地方給豬壘個窩。
“一頭肥豬,半塊光景。”大部分人家,每年都會養上一兩頭豬,一來為了打發日常家里的殘湯剩飯,二來是為了多積肥,三來就是臘月里賣掉換錢。條件好的就殺掉,把肉煮好腌起來,一年到頭都有肉葷吃,飯菜有滋有味,日子也過得有勁兒。條件差點的也有把好肉賣掉,自己留著吃豬頭豬腳和下水的。那個年代,更多的莊戶人家都舍不得殺肉,而是賣到公社收購站,賺點兒錢貼補家用外,還能得生產隊的一些工分或糧食獎勵。
每年一開春,幾乎家家戶戶的當家的,都會集上去買一只“豬秧兒”,提回來撒到豬圈里。我父親也是趁著去公社里趕集的功夫,也會挑上一只看起來健康、品相好的豬秧子,回來悉心地喂養。這,是一家人一年的指望啊!
養不了多久,就該劁豬了。春天里,常常會有劁豬匠挑著擔子或者推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帶著工具來村子里吆喝:“劁豬哩、騸羊嘞!”
劁豬騸羊,自古就是一個行當。據說明朝皇帝朱元璋還給劁豬匠寫過一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騸羊就是用利刃切開公羊的陰囊摘掉蛋蛋,斷了它的塵根完事。公羊,你就一門心思長身體長肉吧。母羊一般不會挨這一刀。但豬就不一樣,只要不是留做種豬的,公母不論,都得挨這一刀。否則豬長到四個月后,就不好好吃食,成天發騷——吱吱嚀嚀亂拱亂叫。豬不劁身子長不好不說,它的肉吃起來還有股子去不掉的騷味。所以,想讓豬長肉,育肥的豬不劁不行。
騸羊的沒見過,劁豬的還真見過。有的'手藝高超,一刀兩蛋的事也有過。一般都是主人幫忙抓了豬,摁倒在地。劁豬匠,一條腿屈膝半跪在豬身上,另一只腳用力支撐地面,拿出劁豬刀用嘴叼著,雙手抓住公豬襠下的一對豬卵捏住,騰出一只手拿劁豬刀的利刃尖頭,劃開豬皮切去兩只蛋蛋,簡單縫合一下就萬事大吉。如果是母豬,就得用劁豬刀后面的把末端那個彎鉤,鉤出豬肚里的“花花腸子”(子宮、卵巢等)用刀截下,手術即告完成,叫做“挑花”。也有挑出花花腸子結扎的。熟練的劁豬匠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即可完成。
劁豬一般在小豬長到兩個月齡大的時候。當小豬足月出了窩,就被一只只從養老海豬的人家抓回來。第一頓食要喂細食,用開水燙好的麩皮,再加點面湯什么的,有點油腥更好。過去有專養老海膛(我們當地對母豬的稱呼)的人家。一般鄰村四首的,誰家“老海”哪天產崽兒了,幾公幾母,不用幾天便在方圓十里八村傳開了。預備抓養的人家,早早就過去下號了,到了出窩那一天,一窩小豬十幾只,幾乎一天全部被抓光。
記得生產隊里也養過豬。隊里牲口圈的圍墻上還粉刷著大標語:“豬多肥多糧食多”。這是很有道理的。豬,除了吃睡,整天不停地在圈里拱來拱去,來回翻騰,加上豬糞尿跟墊進去的柴草、泥土,漚制、發酵,一圈糞不出一個月就會漚透。
過去很少用化肥,講究發動群眾大量積肥。各家各戶漚好的糞出上來,隊里會派會計和社員過來給排個方,驗級。圈里養著豬的,漚得黑,漚得透的是一級糞,一方好糞能頂壯勞力好幾天的工。一圈糞一般能出個八九方,能折不少工分呢。那時我們兄弟倆能給家里干活兒后,幾乎每天給豬割草,一早一晚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墊豬圈。豬也喜歡有人給墊圈,鋪一層干草,再扔上幾鍬干土,豬在圈里高興得直撒歡兒,“哼哼、哼哼”地歡叫,轉著圈兒亂拱。那種人勤豬歡的場景,令人記憶猶新。
豬也有淘氣的時候,經常把圈墻上的磚拱倒,拱到糞坑里。有時還會出逃,讓主人滿村子找自家的豬。有時還會跳出來把院子里種的蔬菜、花卉拱得亂七八糟,有時還會把主人家養的小雛雞給吃掉,也很氣人。
進了臘月,尤其快到年根兒起的時候,豬育好肥了。公社收購站的人就經常都來村里轉悠著收豬。誰家要想賣豬,先請收豬的人下到豬圈里量量豬的身架子,摸摸豬的膘情、如果太瘦,人家還瞧不上眼。如果看上了,就招呼幾個人下圈捉豬,捆綁,上秤,結賬。然后在大肥豬“吱——吱——”的嚎叫聲與掙扎中,被人們合力將拖上排子車或者拖拉機拉走。
每次賣完豬,豬圈里空落落的,聽不見豬的哼哼聲,我們反而不習慣了,心里面也會空落落的。尤其是母親,會暗自難過,真舍不得那頭豬啊,一瓢食一瓢湯水地一天天喂養大的啊。將近一年的時間,操心它不好好吃,操心它會不會患病,夏天怕渴著,冬天怕凍著,能沒有感情嗎?一旦豬患了病就不好好吃,就得趕緊請獸醫來診治,打上一針,配點藥摻和到豬食里讓豬吃掉。豬長了皮癬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要經常給它涂抹藥水,往往要持續觀察好久……而現在一天到晚,聽不到圈里的豬哼哼,心里空得慌。
交完豬,生產隊里還會獎勵與豬斤稱一樣多的糧食,再獎一些工分。這時,母親才慢慢平復了失落的情緒。那頭被賣了的豬,也算是我們家的一個功臣啊。
家里喂著豬的,人們從地里收工回來,就不會空著手兒。會隨手在路邊拔一些豬愛吃的青草青菜回來,扔到豬圈里,蹲在豬圈沿兒上看著豬甩動著小尾巴,津津有味地吃,滿心歡喜。
村里有的老人,早上起來先要蹲在豬圈沿兒上看一會兒自家的豬,抽一袋子煙,才去干別的活兒。有時吃飯也要端著大碗蹲在豬圈沿兒上吃,全然不管豬圈里的臟和味兒。
那時喂豬舍不得喂糧食,主要靠吃泔水,再和進去一些草面、紅薯、胡蘿卜,還有麩皮、谷糠和少許高粱面什么的。等春天野外有了綠色,就是我們背著糞筐四處尋找著豬草的時候。放了學去拔,放了假去割,這是很多孩子的一項重要的家庭作業。春夏拔嫩草,拔回來就手扔到圈里喂給豬吃。入了秋,地里、路邊的草就開始打籽兒了,人們就開始割草曬干后垛起來。入冬后就把這些干草用鍘刀鍘成一兩寸長的短圪節兒,再用粉碎機磨成草面,儲存起來,就是豬冬天的“口糧”。喂的時候要摻一些麩子或棒子面,否則豬不愛吃。花生秧子、豆棵子、山藥蔓兒、蘿卜纓子、白菜幫子什么的,也能曬干了磨成面喂豬。
為了喂豬,我們還曾拉著小排子車兒,步行去三十多里地外的巨鹿水仙花酒廠拉酒糟和酒泥兒,順便拉點廠里的泔水、食堂下腳料。這些都是豬喜歡吃的東西。那時候物資緊缺,這樣的機會并不多,隊上的人家排著隊,輪到誰家誰才能去拉上一趟。
趕上好年景,會殺豬慶賀。殺豬,也要請把式。先是準備好一大鐵鍋開水,放完豬血就要用開水褪豬毛。豬血,要及時用開水制成血豆腐塊。褪完豬毛,就是開膛破肚了。之后,分門別類,肉歸肉,下水歸下水,豬皮歸豬皮,骨頭剔凈了肉再噸大骨頭喝湯。誰家殺了豬,誰家就能過一個豐盛的年了,就連好鄰居也能吃上點下水。豬頭是要上供的,叫豬頭大供。豬尾巴,據說誰家孩子愛流口水,吃一根豬尾巴就能治流口水的毛病。就連豬肚子里的雪白腥油,也被完整地割下來,放到冷屋子里。每頓炒菜,都會去割一點下來,放到熱鐵鍋里一煎就出油了。然后放進去切好的大白菜,翻炒,一鍋有肉腥味的白菜吃起來比干炒白菜香多了。記得那時候,我們幾個孩子都搶著吃菜里的“腥油縮兒”,香!
鄉下,每年的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貼紅紅的對子迎接農歷新年——春節的到來,圖個喜慶。門口貼這些大對子的時候,總要裁出一張細長條兒的紅紙,寫上“肥豬滿圈”四個字,工工整整地貼在豬圈上,寄托著農家對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期盼與渴望。
【肥豬滿圈散文】相關文章:
初夏滿星優美散文05-27
茶藝、茶文化飄香滿校園散文04-13
勇敢的小肥豬勵志故事06-03
愿得滿窗月抒情散文06-12
花椒繁茂香滿樹散文隨筆08-27
淺夏如煙薔薇滿枝優美散文05-30
夏日碧荷滿池舞抒情散文06-14
詩情未了蝶滿飛散文隨筆08-25
貴金屬的貴圈散文隨筆08-27
媽媽的朋友圈散文隨筆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