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教案設計 《登高》的教案怎么寫

登高的教案設計 《登高》的教案怎么寫

日期:2023-03-08 20:45:2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登高》的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登高

《登高》的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登高》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登高》的教案

  《登高》的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3、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

  (1)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鑒賞技巧;

  (二)教學重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三)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四)教法學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讀指導、提問法、鑒賞指導、聯想觸發等。

  2、學法:想象法、美讀法、思考探究法、能力遷移訓練等。

  (五)教學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

  請大家想象老師講的故事的畫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著,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滾滾翻騰,刷刷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孤鳥在盤旋,猿在哀鳴——這時,一個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艱難,跌跌撞撞……。這位老人,曾經豪情萬丈,志在報國;這位老人,曾經渴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位老人,才華橫溢,“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位老人,無論窮達,都不忘兼濟天下。然而蒼天弄人,他一生數起數落,郁郁不得志。重陽節,本是登高祈壽家人團聚的節日,而年過半百,滿身疾病的他卻面對處在戰亂之中的國家,面對萬里之遙的故鄉,面對漫天飄灑的落葉,面對滾滾翻騰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聲高吟……。大家應該猜到,這位老人是誰吧?

  二、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1)請同學們回憶初中曾經學過的杜甫的作品,介紹杜甫的生平。

  (《春望》、《望月》、《春夜喜雨》、《絕句》)

  (2)老師補充介紹杜甫的生平經歷及寫作特點:

  (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現實主義詩人;一生窮困潦倒,飽經憂患。詩歌全面、真實地反映安史之亂前后廣闊的社會生活和民生疾苦——“詩史”、“詩圣”;詩風:沉郁頓挫。)

  2、背景交代

  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是一片混亂。在這種情勢下,他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在“何日是歸年”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的艱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云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為了排遣郁悶抱病登臺。

  三、聯系解題

  聯系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義——重陽節,登高祈壽,懷念親人,思念家鄉,抒發感情。

  四、誦讀感悟

  1、美美地聽——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同學們美美地聽,注意: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2)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

  2、美美地讀——訓練語感,把握情感。

  (1)第一次讀: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請學生跟著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老師范讀,作節奏、輕重音指導,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抓住頸聯的“悲秋”的“悲”字,然后學生自主朗讀,醞釀感情。

  (3)第三次讀:全班齊讀,注意節奏舒緩,讀出詩歌的感情。

  3、朗讀方法小結

  (1)讀準字音;

  (3)注意輕重;

  (2)把握節奏;

  (4)讀出感情。

  五、賞析詩歌

  1、了解句意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嘗試用自己的話語描述詩句的意思。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細品內涵

  (1)名詞解釋

  意象:詩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剛剛學過的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

  意境: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和諧統一。如王維《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達了詩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無比喜悅、閑適的意境。

  (2)思考探究

  在自主鑒賞本詩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本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分析這些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系。

  (3)細品內涵

  ①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寫了哪些意象?它們有什么特點?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本聯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既雄渾高遠,又肅殺凄涼的意境;

  寫作特點:語言精煉,對仗工整。)

  ②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寫了哪些意象?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如果你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滾滾長江,你的心情如何?

  (無邊無際的紛紛落葉,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

  本題較開放,答案允許多樣性:既感到人生短暫而渺小,歷史悠遠而不可逆轉,因壯志未酬而產生惆悵;也會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

  ③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找一找,本聯共寫了詩人多少層愁苦,你能領悟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離鄉萬里、時值悲秋、漂泊他鄉、常年在外、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登上高處,詩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獨,身世凄涼,十分眷念家鄉和親人,也為國家多難憂心忡忡。)

  ④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從“艱難”一詞中分析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前兩聯主要是寫景,后兩聯主要是什么?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艱難”一詞雙關:既因為個人生活艱辛,遭遇坎坷,也因為國家連年戰亂,后兩聯主要是抒情,抒發作者孤獨凄涼,貧病交加,憂國傷時,消愁無門的思想感情。)

  3、板書小結

  4、方法小結

  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鑒賞方法——

  (1)找出詩歌意象;(2)分析意象特點;

  (3)分析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系。

  5、個人體悟

  (1)個性化閱讀

  說說你認為詩中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想象聯想

  老師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請同學們閉目凝神,假設自己就是詩人杜甫,通過想象詩中秋風蕭瑟、猿啼悲哀、孤鳥盤旋、落葉飄零、江水奔騰等意象,感受杜甫身處肅殺凄厲、沉郁悲涼的意境,以及內心孤獨凄涼、傷時憂國、消愁無門的境界。假如你身處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會聯想到什么?

  (3)拓展延伸

  “秋”往往與“愁”關聯:有人見秋霜而悲白發,有人睹殘花而傷紅顏,有人望歸鴻而思親人,有人聞寒蟬而嘆余生,有人拂秋風而覺蕭瑟,有人觸秋雨而感悲涼……,古詩詞中常見的3種“悲秋”情懷有:

  1、抒發離別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2、表現處境悲涼,命運多舛。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駱賓王《在獄詠蟬》)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3、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劉徹《秋風辭》)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不過,由于作者的處境、心情、視角不同,秋天的色調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稻麥成熟、瓜果飄香,層林盡染,絢麗多姿……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悅的情感: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4)熟讀成誦

  學生在個人體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本詩,盡可能地背誦本詩。

  六、全詩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總結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

  1、知人論世5、分析技巧

  2、誦讀感悟6、想象聯想

  3、了解句意7、熟讀成誦

  4、細品內涵

  七、能力遷移

  根據《登高》中學到的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方法,鑒賞下面這首詩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說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寫了哪幾個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風;

  特點:“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寂寞;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

  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地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八、作業

  1、背誦本詩;

  2、背誦杜甫的《江漢》。

  《登高》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1.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2.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等手法的運用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春天,人們喜歡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而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們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詩圣”杜甫一首關于“登高”的詩,詩的題目就是《登高》。

  二、詩人生平和背景介紹

  我們常說要“知人論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詩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一)、杜甫生平

  杜甫是唐王朝由興到衰的見證者。

  1.年輕的時候,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

  2.曾有“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處處潛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經歷

  3.曾有舉家吃草度日,幼兒因餓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就是“安史之亂”,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軍扣留9個月受盡侮辱的經歷

  曾有從叛軍營里逃出,由于直諫而被貶的經歷

  6.晚年,杜甫在成都憑借很難遮風擋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鄉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濟

  7.58歲時,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55歲,這年秋天,詩人來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遠,面對蒼茫的秋景和滾滾的長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萬千,詩人抑制不住內心的詩意,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三、朗讀

  1.聽教者朗讀

  2.自由朗讀

  3.個別學生朗讀

  4.聽錄音朗讀

  5.集體朗讀

  四、賞析

  在聽錄音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已經被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想這不僅是因為別人朗讀的好,還因為這首詩寫得好。

  其實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很高,明代胡應麟曾評此詩“古今七律第一”!現在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

  (一)前兩聯

  本詩是詩人登高之作,請大家找一找,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從這些景物中可以體會出詩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

  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明確:

  1.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鳥飛、落木、長江

  四句八景,語言凝練

  2.情感:悲涼、悲壯

  ①風急:秋氣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時使人心里感到凄涼

  ②天高:在廣闊的天地間,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獨

  ③猿嘯哀:為景物蒙上了一層悲愴、凄涼的色彩

  由“兩岸原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可知,猿聲無所謂哀與不哀,只是詩人的內心哀傷,所以猿聲聽起來才哀傷

  ④渚清沙白:顏色上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⑤鳥飛回:為何是盤旋著的鳥?

  可能因為風大,風的猛烈,其實詩人的處境與在急風中低徊盤旋的鳥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詩中的鳥是一只還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鳥正好是詩人的化身;一群,鳥的一群正好反襯詩人的孤單

  (詩人后來在《旅夜抒懷》中有一句詩:“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老病孤獨的詩人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⑥落木蕭蕭下:落木即落葉。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而紛紛飄落的葉子讓人感覺似乎所有的樹木都進入了生命的秋季,這肅殺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詩人想到自己的處境,自己的人生也進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暫啊!

  在動蕩的社會中,詩人就像這飄零的落葉,四處漂泊,而黃葉飄落,落葉歸根,可是詩人卻在他鄉,年老了卻沒有回鄉,這更添了一層悲涼之情!

  ⑦不盡長江滾滾來:落葉給人生命短暫之感,那么長江呢?

  這亙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給人時間無窮之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在無窮、永恒的時間前,更顯得詩人的渺小!

  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有聲有色有形,上下聯相互照應(一三山景、二四江景)

  (二)朗讀

  因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們在朗讀時,需要帶著情感讀這些景物。

  請大家一起朗讀前兩聯!

  (過渡)詩人的這四句詩向我們描繪一幅蒼涼而壯闊的秋日圖,在這幅圖里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

  (三)后兩聯

  可是詩人悲什么?(請從詩歌中找一找,用筆畫一畫,最好在每句詩中找出兩個,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交流交流)

  1.離家多年,有家難歸

  “作客”:寄居別處,漂泊他鄉(區別于“做客”:訪問別人,自己做客人)

  “常”:(時間上)說明詩人經常漂泊他鄉,多年漂泊他鄉

  “萬里”:(空間上)離家萬里,有家難歸(交通不發達,詩人的潦倒處境)

  “悲秋”:季節上給人悲涼的感覺

  2.晚年多病,孤苦無依

  “百年”即暮年,此時詩人已經55歲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詩人身患肺病等多種疾病

  “登臺”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帶上親朋好友,而此時詩人卻是獨自一人!詩人的朋友高適、救濟他的朋友嚴武等都已經離開人世,詩人此時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詩人僅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國事艱難,壯志難酬

  “艱難”國事艱難,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艱難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四年,可是國家仍然動蕩不安,這對于杜甫來說是一件極其悲痛的事情!

  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人,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輕的時候,杜甫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是無論如何窮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為國家擔心!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自己連住的房子都沒有了,卻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接著又嘆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樣忠于國家,心憂天下!

  俄國別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

  而杜甫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詩人!當他看到國家仍然動蕩不安,內心是何等的悲痛啊啊!

  “苦恨”是非常恨,詩人恨什么?

  恨國家仍然動蕩不安,恨自己已經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啊!

  這種苦恨使自己的兩鬢白發都增多了,“繁霜鬢”的“繁”即:使……增多

  4.人生潦倒,銷愁無途

  “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嘗不是國事艱難所賜呢!

  國難家愁一齊堆積在詩人胸中無法釋懷,詩人該怎么辦?

  喝酒解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但是人卻“新停濁酒杯”,“新停”,剛剛停,為何呢?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窮困潦倒,此時詩人孤苦無依,無朋友的救濟,喝酒的錢都沒有了。

  那么這種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積心頭!

  (四)朗讀

  因此我們朗讀的時候應緩慢一點,把這種悲苦之情讀出來。

  齊讀!

  (五)整體小結

  1.本詩借悲秋之景抒發悲秋之情,請大家讀一讀,“悲秋”二字在詩中有幾層含義?

  三層:季節之秋

  人生之秋

  國事之秋

  2.小結

  律詩的特點是頷聯和頸聯對仗,可是杜甫在本詩中卻是每聯都對仗,句句照應,可見杜甫詩歌寫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詩也被稱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對杜甫詩歌的評價之所以這么高,不僅有技巧,還有情感的感人!正如本版塊的標題“詩從肺腑出”!詩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國事之悲,帶著作者的這些悲情再來讀一讀品一品詩歌,詩歌將別有一番滋味:

  在蒼茫的天地之間,秋風猛烈地吹向一個登上高處的孤苦老人,兩岸的猿似乎要將詩人郁積在心頭的悲涼之情全部啼嘯出來,急風中的飛鳥低徊尋找著落腳點,這又多么像流浪他鄉的詩人的化身啊!此時詩人郁積在心頭的悲苦又像這落葉和江水一般,難排不盡,驅趕不絕,此情此景達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詩人又為何如此悲苦?因為國難家愁,因為詩人對國家、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3.朗讀

  ①現在請大家帶著對本詩的理解,再次齊讀《登高》!

  ②自由朗讀,爭取能背誦!

  ③一齊有感情地背誦本詩!

  (六)作業

  1、收集杜甫詩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積累起來.

  2、課外收集并賞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選擇詩句中你最喜歡的一句,用散文話的語言描述出詩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板書:登高

  所寫之景:風、天、猿嘯、渚、沙、鳥飛

  落木長江悲涼

  離家多年有家難歸

  所抒之情:晚年多病孤苦無依悲苦

  國事艱難壯志難酬

  人生潦倒銷愁無依

【《登高》的教案】相關文章:

《過秦論》的教案11-03

元旦的禮物的教案12-27

有關春分的教案03-08

春分的由來教案03-08

《昆明的雨》教案02-24

中班的除夕教案01-12

《金錢的魔力》教案01-06

認識元旦的教案12-27

愛的禮物教案11-29

《祖父的園子》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