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
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1xx區人大常委會為了搞清鄉村振興工作情況,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順利實施,區人大組織調查組,通過聽取匯報、實地察看、查閱資料、走訪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全區鄉村振興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xx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工作扎實推進,起步早,行動快,成效實。通過前期努力,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得到明顯改善,鄉村振興全域性規劃已經完成,項目融資獲得有力保障,鄉村振興制度架構已顯雛形。
(一)發展規劃初步成形。投入1000萬元用于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全區鄉村振興全域性規劃由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編制。投入300萬元,初稿已于8月底出臺。中國鄉建院規劃公司、xx文理學院鎮域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恩施州城鄉規劃設計院等10個專業設計團隊,為xx第一批示范村編制全域規劃,預計總投入700萬元。
(二)項目融資重大保障。獲得國開行xx省分行授信50億元,按照融資規劃要求,對11個鎮20年建設項目共策劃包裝1775個,其中公益性項目1678個,經營性項目97個,總投資104億元。
(三)十百工程進展順利。全區示范村村莊綠化、道路綠化、田園綠化已植樹100萬株,生態綠化環境改善明顯。“四好”農村公路已開工10處。截至目前,共召開區級專題現場會4次,即:3月26日古驛外溝村莊綠化暨環境整治現場會,5月11日朱集鎮xx區鄉村振興規劃現場會,7月20日程河喬莊鄉村振興推進現場會,9月5日黃集鎮“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推進現場會。
(四)“三鄉”工程迸發活力。邀請xx在本地創業、在外地創業成功人士、工商界人士、企業家等回鄉創業,參與鄉村振興。今年以來,全區已有91位能人回鄉創辦企業,投資額32.36億元,帶動本地農民3273人就業。新興辦家庭農場149個,流轉土地47095畝,帶動本地農民就業9300人;
創辦農家樂80家,接待游客10.49萬人,帶動本地農民就業751人。涌現出一大批發展特色農業的典型。雙溝鎮新流轉土地5000畝,龍王鎮引進潛江華山公司發展稻蝦養殖2萬畝。能人充分發揮引領帶頭作用,如:劉氏養羊、程偉福草繩、程河楊四郎等。
(五)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目前,全區已完成農戶改廁21247座,農村公廁完成27座,鎮公廁14座。龍王、程河、朱集、雙溝等4個鎮的鎮公廁完成率達到100%,雙溝、石橋、張家集等3個鎮的農村公廁完成率均超50%。自6月22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宜城)推進現場會后,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會議精神,掀起“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高潮。劃片區、分責任、明任務,廣宣傳、帶頭干、保公平、立規矩,全區發動萬人參與清潔家園。通過百日攻堅努力,村容村貌明顯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進,“廁所革命”持續推進,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全區1073處存量垃圾堆放點已清理完畢。
(六)各項制度機制建立。區“四大家”領導聯系包保制度,區直單位支持鄉村振興制度、鄉村振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工作督辦制度、財政獎補政策和考核考評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提供堅實保障。
(七)上級部門支持有力。目前,市委副書記、市長郄英才包保峪山鎮金寨村,得到市直相關部門支持60萬元;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忠運包保張家集鎮邵棚村,得到市直相關部門支持6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成立領導小組。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xx區委四屆六次全會通過區委、區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意見》,并以區委辦、區政府辦文件印發成立四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書記楊興銘擔任,區委副書記、區長黃進擔任第一副組長,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分管副主任、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組長,區人大常委會分管副主任羅興合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下設文秘組、綜合組、督辦組,并抽調14名干部專門從事鄉村振興工作。區振興辦獨立辦公。二是部門積極參與。區“四大家”領導每人聯系包保一個重點村,每個區直單位聯系一個示范村,做到任務上肩,責任到人。
(二)出臺文件,為鄉村振興明確發展方向。結合自身區情實際和中央、省、市1號文件精神,確定了xx區鄉村振興“三步走”目標任務,制定了全區鄉村振興十百工程實施方案、xx年鄉村振興專題現場會清單、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行動綱要(xx—2022年)和鄉村振興(xx-2020)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xx年資金獎勵試點實施方案和開展“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各鎮、各部門階段性目標任務。
(三)強化措施,為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動力。
一是培訓動員統一思想。2月4日、5月9日兩次召開全區區直主要負責人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工作培訓動員大會。
二是調查摸底確定示范。確定107個示范村分三年打造,重點打造兩條精品示范線、沿線37個精品村。其中,xx年重點打造第一批11個示范村。峪山鎮金寨村、張家集鎮邵棚村被xx市作為荊楚名村重點打造。
三是頂層設計科學規劃。編制鄉村振興全域發展規劃和11個示范村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同時成立xx區鄉村振興規劃評審專業委員會,已確定相關領域專家名單,對示范村規劃進行集中評審,保證了示范村規劃切實可行,能夠順利實施。
四是項目策劃定位包裝。全區鄉村振興實行項目全覆蓋,對364個村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區分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項目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化旅游、公共服務、生態宜居改造、垃圾清運、污水處理、公廁建改等,做到項目工程化、工程數字化、數字具體化。
五是資金整合集中力量。本級配套資金9700萬元,安排鎮域經濟產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安排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獎勵基金1000萬元、安排村級經濟發展專項基金1000萬元、安排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獎勵資金10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700萬元、一事一議獎補資金2500萬元,文化小康項目資金2500萬元。整合移村騰地資金5000萬元、廁所革命項目資金,通戶公路建設100公里獎補資金(每公里獎補20萬元),集中用于鄉村振興。
六是督辦現場強力推進。采取舉辦專題現場會,進行項目拉練,區“四大家”領導包鎮調研,人大、政協考察,督辦專班督查,發文通報等形式,促進工作落實,有效激發了全區上下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活力。
七是檢查考評兌現獎補。對各時間段重點工作進行督辦和通報,推進工作落實。將鎮和區直單位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年度實績考核,制定考核細則。區委、區政府對全區村莊綠化、道路綠化、田園綠化力度大的村獎補250萬元;
拿出100萬元,對“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推進快、效果好、保長久的鎮村大力褒獎。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發展不充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才能建立主要依靠產業支撐的可持續的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這次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示范村沒有特色產業,僅有少數村如朱集鎮潘灣村圍繞梨樹、桃樹,做大做強產業鏈條,帶動群眾致富奔小康。大部分示范村的產業,多數為高產水稻、起壟花生等農業種植產業,帶到力弱,抵御風險能力差。全區村集體產業項目整體薄弱,缺乏農業龍頭企業,缺乏有影響力的大品牌,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產品電商等還處于培育階段,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帶動農民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收益的辦法不多,產業發展是部分村的短板。
(二)規劃設計進度慢。規劃是行動的先導,沒有計劃的行動是盲目的。調查中發現多個鎮、村的整體規劃還沒有出來。按照區政府年初要求,今年8月底,11個先行先試村應全部完成鄉村振興全域規劃,但到10月20日,調查組調查結束時,11個示范村中,已完成1個村(朱集鎮潘灣村)有3個村正在征求鎮、村意見,計劃報規劃評審專業委員會評審,還有7個村未有實質性進展,還在等待觀望,制約了鄉村振興工作向前推進。
(三)保潔制度不完善。去年區政府把公共衛生服務平臺資金2000萬元,分配到各鎮用于保潔清運等工作,如各村聘請保潔員、清運垃圾等;
從今年開始,區政府用公共衛生服務平臺資金近6500萬,聘請兩個保潔公司,將城區內環境衛生、垃圾清運(全覆蓋),各鎮集鎮清掃和清運、各村垃圾運送打包給兩個保潔公司負責。通過近一年的運行,這次鄉村振興調查,多數鎮、村干部反映,現在保潔還沒有去年各鎮自己組織進行保潔的效果好。一是垃圾運送不及時。在雙溝鎮調查時,八里岔村干部反映:由于垃圾太滿,沒地倒,電話打到保潔公司,催促清運多次,回答不是好,就是行,但始終沒有人來清運。二是存放垃圾設施嚴重不足。調查時,多個鎮村反映,配置在各鎮、村的垃圾箱、垃圾桶,嚴重不足。黃龍鎮劉崗村負責人介紹:劉崗村有六個組,460多戶,1700多人,保潔公司一共安排三個垃圾箱,每個組分三個垃圾桶,偏遠的組有時就不放垃圾桶,而且有的垃圾箱,繡跡斑斑。三是村、組垃圾清掃和運送成了空檔。由于村沒有這項費用支出,保潔公司又只負責運送,各村、組的環境衛生沒人打掃,成了真空,保潔制度不完善。
(四)群眾參與率不高。鄉村振興,群眾是主體。調查發現很多村出現:“干部著急,群眾不急”“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是上級的要求,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系。對一些惠及自身利益的項目,政府給錢就干,不給錢不同意,甚至阻撓。如朱集鎮潘灣村干部反映:一戶姓潘的村民,本來有三間沒有住人的老房子,長年失修,不值幾個錢,但一聽說村委會要用塊地,就漫天要價,否則,不準動工,群眾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主人翁意識不強,形成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導自鄉村振興的部分工作難推進。
(五)工作作風不扎實。部分干部特別是少數村組干部作風不扎實,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遇到問題不想辦法,不動腦筋,為難情緒嚴重,干事不主動,不積極,沒有真正把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存在著“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現象,等靠要的思想嚴重。還有些干部,思想不解放,干事沒激情,遇事躲躲閃閃,不擔當,不作為,決策時怕這怕那,工作滯止不前,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慢。
(六)、支持力度不大。區直單位對接鄉村振興力度不大。有些單位能圍繞鄉村振興拿出全年及階段性扶持思路、政策,有些單位重視不夠,支持不力,無所適從。
(七)、招商力度太小。發展需要資金,資金需要籌措,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塊:地方配套、政策支持、外來資金。外來資金是拉動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的主力軍,資金不會無緣無故來,需要包裝項目,需要對外推介。
四、意見建議
1、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做強做大村組集體經濟。一是立足地緣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根據各鎮不同地理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大力推進“一鎮一業”和“一村一品”。如龍王、石橋發展稻蝦養殖,黃集、伙牌種植高產花生,古驛、朱集、程河發展綠色蔬菜,黃龍、峪山發展林果業等,讓每個鎮、村都有產業。二是加快三產融合,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實施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綜合項目,把特色產業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是推動龍頭企業與村、組,與合作社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力爭每個村、組都有主體產業項目,從而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四是積極培育農業主體。進一步激發本地能人、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投入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通過幫助解決信貸、技術、信息、土地等方面難題,努力培育一批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鄉村“能人”。
2、因地制宜謀劃未來,打造特色的美麗鄉村。一是各鎮、村主要領導要親自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專項規劃、實施方案、關鍵路線圖等,明確具體任務和時限,穩步推進。二是規劃制定要根據鎮情、村情,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類謀劃、有序推進。要突出地域特色、鄉土風情,把本土文化融入鄉村規劃中,同時對產業發展、景觀設計和建筑風格,的規劃要符合各村發展規律,突出特色,凸顯一村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品牌。
3、加大對公司的考核力度,解決村組保潔管理真空。一是區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兩個保潔公司工作的考核力度,大對環境衛生巡查力度,根據合同的條款,嚴格執行到位,確保責任范圍內的工作按時保質完成。二要加快解決村、組保潔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和實施,多方籌集資金,徹底解決村、組保潔員的工資待遇問題,提高保潔員工作的積極性。三要加強對保潔員隊伍管理,積極探索、完善保潔長效機制建立,為鄉村振興添光加采。
4、拓寬政策宣傳渠道,促進群眾主動參與。一是加強宣傳。區政府要加大對鄉村振興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對農業農村的政策的宣傳力度,拓寬宣傳途徑,形成強大宣教陣容、宣教攻勢,對農民進行新思想新理念新作為宣傳引導。二是主動邀請。主動邀請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各種活動,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讓群眾參與社會管理,鼓勵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項目建設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廣泛支持,從而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5、壓實各級主體責任,提高部門工作效率。區政府要把鄉村振興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強領導,在實施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區政府要對有關事項、重大項目統籌協調等方面,主動作為,認真落實。二是加大督辦檢查力度。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對鄉村振興各階段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督辦檢查,把檢查結果在媒體上公布。同時對工作不負責,多次提醒仍沒有改進的干部進行問責和調整。三是落實鎮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鎮委書記、鎮長要親自抓,把任務量化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員。區直部門落實各自工作職責,提高工作效率,按時保質完成任務。四是結合此次村委會換屆,配強兩委班子,壓實兩委的主體責任,主動擔當,不等不靠,帶領全村群眾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2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業農村擺上優先發展的位置,必將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李希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xx市要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就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一、基本情況
xx市位于xx東沿海,現有23個鎮(場、區),337個村委(社區),總人口1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4萬人。全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72萬畝。xx年地區生產總值269億元,農業總產值96.05億元(增長4.5%),農業產值(種植業)44.7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1966元(增長8%),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22.97萬畝,農業主導產業有水稻、甘薯、果樹(荔枝、龍眼)、蔬菜(蘿卜)等。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3.3萬畝,總產量19.78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2.24萬畝,總產量1.9568萬噸;蔬菜種植面積43.9851萬畝,總產量64.9334萬噸(其中:蘿卜種植面積8萬畝,總產24萬噸)。水果種植22.19萬畝,總產10.74萬噸,其中荔枝16萬畝,7.18萬噸,龍眼2萬畝,1.41萬噸,菠蘿1.7萬畝。
我市已發展家庭農場527家,擁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省級4家,汕尾9家,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22家,國家級6家,省級15家,市級示范社9家。近二年來:
一是開展了水稻、甘薯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工作。水稻、甘薯、蘿卜、荔枝種植面積大,水稻39.68萬畝,甘薯19.4萬畝,蘿卜8萬畝,荔枝16萬畝。近二年來,創建水稻高產示范片4個4萬畝,創建甘薯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10個1千畝,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品種。近年來,我市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20多個,推廣新技術10多項,實現全市良種覆蓋率98%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40%以上,其中廣薯87引進推廣種植10萬畝,促進了農民增收,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噴灌、滴灌等新技術,不斷提高我市農業技術水平,主要品種和主推技術入戶率達95%以上。
三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xx年8月xx市與高明、梅縣、翁源4個縣(市)被農業部列入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經過省第三方機構驗收,xx年9月被省農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命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xx年12月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10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之一;
xx年博美鎮赤坑村蘿卜生產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四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開展了xx-xx年5個年度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面積34萬畝,獲省獎勵450畝用地指標。
二、存在問題
1、農業投入少,招商引資無突破,沒有大的農業企業落戶xx。
2、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狀況沒有改變,受天氣影響較大,容易受災,影響了生產者的積極性,有些種植大戶受臺風、霜凍、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損失慘重。
3、xx龍頭企業少,規模偏小,省級4家,市級9家,生產規模弱而小。內湖農批市場的后遺癥,對xx發展現代農業的負面影響大。
4、深加工企業少,沒有形成農業產業鏈條,農產品附加值低,蘿卜、稻谷、花生等僅有少量粗加工企業,無深加工企業,荔枝、甘薯等無加工,導致農產品供大于求,銷路成問題,價格低,種植大戶沒有了積極性。
5、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xx農業仍以分散的小戶種植為主,沒有統籌規劃發展,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
6、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灌溉的水渠長年失修,導致很多水田丟荒。
7、農業科技落后,由于土地確權等原因,土地流轉困難,無法連片集中開發,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土地的產出效益低。
三、意見建議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因此,農業要先行一步,把提高農業經濟質量放在首位,把產業發展落實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要堅持因地制宜,尊重群眾意愿,選準選優項目,積極探索“土地入股+規模種植”“分散生產+統一經營”“大戶帶小戶、專業戶帶散戶”等發展模式,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與實力。要成立專業合作社,著力培養電商人才,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統一標準、品牌和銷售,讓農產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要狠抓人才回引、科技下鄉、金融服務、基層黨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立起有產業支撐的可持續的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農業產業,要克服等、靠、要思想,要激發農民發展生產的內生動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千方百計讓村民的心聚在一起,做到心向一處聚,力向一處使,讓“要我致富”真正轉變為“我要致富”,要在政府、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建設美麗鄉村。
1、做好基礎性改革工作,激發產業振興活力
(一)切實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土地確權是完善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前提,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基礎性和關健性的工作。我市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緩慢,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承包地承包權、經營權不清晰、不明確。一方面,承包地塊空間位置不明,農民擔心流轉出去的土地到收回時位置不準,有的寧可荒廢也不愿流轉;企業流轉到的土地不集中連片,難于規模化發展,特別是設施農業用地,有的核心區域流轉不了,嚴重阻礙項目的實施。另一方面,群眾手里沒有權益證書,手里的地在銀行不能抵押變現,想發展產業缺乏啟動資金。正在開展的土地確權工作,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將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切實做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工作。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三權分置”的核心要義是放活土地經營權,真正讓農戶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農業發展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首先要解決“地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的問題。
(三)切實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戶獲得集體資產收益分配的基礎,是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件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要抓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集體家底摸清摸準;
同時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幾年前,我市就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并建立了農村集體“三資”交易管理平臺。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集體“三資”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進行清產核資、規范農村集體產權管理。
2、積極探索xx農業產業發展新路
一是科學制定我市農業農村總體發展規劃和差別化區域發展規劃,立足資源環境承載力,選準特色產業,優化產業布局,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認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市農業產業發展定位、模式和發展能力、規模的產業振興規劃。避免沒有特色、千篇一律的`同質化發展格局。
二是堅持走出一條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特色區域化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xx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華麗轉身,由此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著力打造四大園區。即:
一是以潭西鎮、上英鎮、河西鎮、博美鎮、甲西鎮、南塘鎮、湖東鎮、內湖鎮為核心打造優質現代糧油產業園區,以水稻、蕃薯、花生為主導產業;
二是以八萬、陂洋鎮、銅鑼湖、西南、大安鎮為核心打造優質水果產業園區,以荔枝、龍眼、菠蘿、香蕉、沙糖桔、三紅柚為主導產業;
三是以大安、博美、內湖、橋沖、南塘、湖東、甲東、碣石、甲西為中心,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區。以大蒜、蘿卜、淮山、芝麻、西瓜等為主導產業;
四是以西南、大安、河西、金廂、碣石、甲東和甲西為核心打造農業休閑旅游產業園區。
四是實施特色農業產業強農戰略。要積極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業”,按照體現地方特色、選準產業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優勢,建設一批具有長效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基地。要圍繞“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總體要求,打造一批獨具一格的特色小鎮,發展紅色旅游、濱海旅游、宗教旅游、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旅游,使之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3、狠抓科技培訓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技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建立完善“專家+農業技術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鞏固推進落實“專家聯點聯系、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的工作機制。建立市、鎮、村三級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網絡,推廣、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全面實施農業技術進村入戶,提高農業技術指導的到位率,不斷提升農民的生產技能和農業產業經濟效益。
4、強化質量監管實現農業產業持續發展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理念,積極推進“五位一體”、“水肥一體化”等農業項目,引導種植大戶轉型升級,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全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引導農民發展反季節、有機果蔬和特色種養,指導農業企業、組織進行標準化生產和規范使用農業投入品,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進行農產品抽樣檢測;
要堅持綠色導向,大力推進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打通種養循環通道,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讓群眾消費放心,促進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5、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切實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完善農業支撐體系,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大農業品牌創建力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促進農村綠色產業發展,積極拓展大蒜、蘿卜、沙糖桔、蕃薯、芝麻、魷魚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鏈條,建設一批相對穩定的專業特色種養帶,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農村產業興旺,讓農業真正成為有錢可賺的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6、拓寬流通渠道助力產業發展
致力培育和扶持營銷大戶,建設農產品物流中心。電子商務無疑是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手段之一,農村電子商務切實解決了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等、農產品銷售等多種傳統農業生產在對接市場時產生的問題,互聯網不僅帶來了資金、客戶,更會反過來調優農業生產結構,集約化、規模化的訂單式農業生產和與市場的緊密對接,搞活農產品的流通渠道,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農民收入增加。
7、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助力產業振興
要主動作為,積極爭取農業大項目落戶我市,助力xx農業產業發展;
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以企帶農,促進農業發展,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積極與社會資本對接,與發達地區、先進企業對接,承接產業,努力推動產業發展新突破;
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優化服務,吸引更多的農業企業落戶xx,以招商引資為基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旅結合為紐帶,以精深加工為突破,采取外引內聯、扶大壯優等措施,吸引社會資金投資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引進綠色大項目,打造產業大集群,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產業化發展新路。
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事業成敗,關鍵在人。為進一步摸清我市鄉村人才隊伍數量、構成及存在的問題,推進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市人才辦選取平橋區、xx縣、潢川縣、息縣、新縣以及所轄的部分鄉鎮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這幾個縣區及所轄鄉鎮在地理地貌、區域經濟等方面各具特色,能夠總體反應我市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概貌,在人才的開發、引進、使用及面臨問題等方面在全市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一、縣、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在同步小康和國家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振興鄉村、實現城鄉統籌均衡發展,成為中國發展的迫切任務。實現鄉村振興,縣域協調發展是關鍵。因此,我們主要調研的是縣、鄉、村三級的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縣區層面
1.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情況。截止xx年底,調研的平橋區、xx縣、潢川縣、新縣等四個縣區的人才總量為35.4萬人,有副高以上職稱人才6203名,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13名,省管專家2名,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5名;
省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12名;
市縣級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560名,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4752人。
人才規模總量小,人才總量、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比例、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等衡量人才發展主要指標,都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2.服務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從統計數據看,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等系統中,專技人員僅有918人,占總人數4048人的22.7%,大量的崗位被非專業人員占據;
高職稱、高學歷人員少、占比低,服務水平不高。潢川縣水產局共30名工作人員,沒有一名是全日制專業院校畢業生。隊伍出現老化,35歲以下人員占比為24%,36歲至50歲占比為37%,51歲以上占比為39%,近三年專技人才處于凈減少狀態,使用新技術、新設備的能力不足,工作積極性大幅度下降。潢川縣農業局系統專業技術人員306人,40歲以下的僅有8人。
3.保障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占2.9%,本科學歷占35.6%;
過去轉正的民師在近幾年集中退休,近三年四縣共引進教師2338名,減少3668名,隊伍處于凈減少狀態。
衛生系統人員分布呈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城區醫院編制不夠用,自聘大量工作人員,鄉鎮醫院普遍編制未滿。
(二)鄉鎮層面(以新縣千斤鄉、xx縣金剛臺鎮、潢川縣付店鎮為例)
1.黨政人才隊伍。三個鄉鎮機構主要有黨委、政府等行政機構以及其他事業單位。編制共230名,其中在編在崗199人,空編31人。各鄉鎮具體情況如下表:
三個鄉鎮35名黨政領導中,研究生學歷1人,大學本科24人。30歲以下7人,30~50歲23人,50歲以上5人,平均年齡在42歲以上。
總的來看,黨政人才空編較多,政府部門運轉較為緊張。
2.教育系統
付店鎮近三年教師退休16人。千斤鄉近三年教師因病不能上班3人、退休19人,借調到縣城12人,xx年調出4人。金剛臺鎮近三年教師因病不能上班2人、退休25人,xx年調出5人。
三鄉鎮教師隊伍中,高學歷教師少,中專和大專學歷占48.6%,30歲以下占32%,31—49歲占40%,50歲以上占28%。有省級骨干教師3人,占0.5%,市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27人,占5.3%,縣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39人,占7.6%。年齡結構老化,中老年教師數量多且知識陳舊,不能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從調查情況看,入學兒童減少,很多邊遠山區村小學生數不足30人。現行教職工配置標準是按照教職工與學生比,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但是,山區村小學學生少,需要開足規定的課程,教師的需求大大超過正常標準,導致各地現有教師總數雖然超編卻依然緊缺,很多教學點需聘請代課教師才能維持教學,一名教師教4-6門課程,甚至包班、全天候教學。同時,鄉村學校普遍缺乏體、音、美、藝類教師,限制了素質教育的開展。xx縣金剛臺鎮中心學校,上級配備的2臺鋼琴等設備長期閑置。
近年來鄉村小學合并,三鄉鎮43個村共有村小13個。付店鎮4個村小,最遠的學生上學為4.3千米。千斤鄉2個村小,最遠的學生上學為6.3千米。金剛臺鎮20名學生以下的村小有3個,最遠的上學為3.5千米。走讀生每日6點就得起床,冬季放學回家天色已晚,需要家長一日四接送;
三個鄉鎮小學有住校生57名,不利于小學生健康成長。
3.醫療衛生系統
三個鄉鎮醫療衛生系統中,本科學歷的有3人,大專學歷54人,中專學歷51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86人。受凡進必考所限,存在一定的空編,很多工作靠自聘人員解決,但自聘人員良莠不齊,大多數從事輔助工作。人才培養周期長,成長后容易流失,導致衛生院培養后備人才的意愿弱。村衛生室人員多為中專學歷,大多是家族傳承,年齡40~65周歲居多,醫療水平低下,大多只能勝任農村醫療保健等基礎工作,且處于后繼無人的狀態。
4.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實用人才總數僅為1374人,占人口比例為2.9%;
初中及以下1267人,高中及中專512人,專科及以上108人。普遍學歷低、職稱低;
30歲以下165人,30~50歲805人,50歲以上917人,
5.村干部情況。三鄉鎮48個村(街)共有村干部206,其中,支部書記、村委主任65人。
從調查情況看,村干部絕大多數都是高中或初中學歷,對新思想的接受能力、新技能的學習能力不強,村支部書記中懂電腦操作的僅有6人,其他村干部中也是屈指可數。
二、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所調查縣、鄉黨委、政府在促進人才隊伍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分析各類數據,可以看出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縣級涉農部門技術人員服務鄉村無動力、缺辦法
1.工作無動力。由于種種原因,農業科技專門經費投入不足,農技人員從事專業工作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撐,開展專業服務沒有經費、沒有交通工具。農技推廣需要下村到組到戶,種糧大戶的科技需求不分節假日,這讓專業技術人員覺得付出與所得相差太遠。同時,服務鄉村沒有剛性的制度約束和鼓勵,導致很多人寧可在辦公室閑著也不下鄉村服務,呈現出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費同時存在的現象。潢川縣農業局在崗人員576人,其中全供27人,差供549人,財政供給部分僅夠繳納各種險金,很多人上班只是露一下臉而已。
2.服務能力弱。由于近些年政策性安置的壓力下移,大學生很少能進入縣級涉農部門,造成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只出不進、青黃不接,專業服務水平極弱。一些地區為了農產品安全配備了一些先進檢測設備,卻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設備成了擺設。同時,群眾包產到戶后到對農業科技的需求大大降低,導致涉農專業技術人員找不到服務的切入點,沒有職業成就感。
(二)鄉、村干部組織力不強
1.鄉鎮黨政人才組織力不強。一是自顧不暇。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干部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業務工作,還要參與扶貧、環保、信訪、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可以說沒有節假日、全天候工作,對鄉村振興的長遠性、復雜性認識不足,對如何引才、留才、用才無心思考。
2.鄉鎮事業單位人才不忘初心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現有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過少。同時,有限的工作人員還經常被抽到各扶貧、環保、信訪、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中去。xx縣金剛臺鎮農業服務中心10個編制,實有人員10名,只有2名專業技術人員,且都屬于專科學歷,服務水平不適應發展需要。
3.村干部能力不足現象突出。一是年齡老化嚴重。調查的村干部平均年齡55.7歲,年齡最大的支部書記71歲,40周歲以下僅有11名,年齡偏大、斷層現象突出;
二是新老更替的通道堵塞。長期以來,村干部很少主動離職。同時,待遇低對年輕人無吸引力,老干部難免,新干部難選,整個隊伍新老更替緩慢。三是能力不足。隊伍學歷普遍偏低,加上長期從事事無巨細的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行為和思維固化,在鄉村振興中難以發揮引領作用。
(三)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當前,優秀的鄉村教師、醫生大都被城里單位“吸”走,留在鄉村的教師、醫生老齡化嚴重,且普遍學歷低、職稱低、專業水平低。現有鄉村教育、衛生人才總量短缺,中學教師人均周工作量12節,小學教師16節,教學點教師包班、復式教學,還有繁重的備課、批改、輔導及管理任務。鄉鎮衛生院一人多崗,導致鄉村教育、醫療質量大大落后于城市,農村人才認為鄉村沒有前途,紛紛向城鎮轉移。xx年1月4日,潢川縣張集鄉平樓村的孕婦龔長繪因就近的張集鄉、傘陂鎮等四個鄉鎮衛生院都沒有接生條件,只好在在暴雪中歷時12小時、穿越4個鄉鎮,通過公安、急救中心的配合,最后由縣婦幼保健院派出專家趕赴沒有接生條件的衛生院接生。
(四)引才難題尚未破解
近三年,我市考入專科以上院校14.8萬人,但回來就業創業的不足2.2萬人,處于嚴重失血狀態。
1.鄉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才引進難。受凡進必考和“缺三補一”的限制,鄉鎮公務員長期配備不齊,有編無人,并且由于考試方法單一,專業型、技能型人才很難入圍,隊伍中管理型人才多、技術型人才少,結構不合理。鄉鎮事業單位由于機構改革遺留的存量以及復退軍人的政策性安置,長期處于滿員狀態,難以補充新鮮血液、改善人員結構。
2.教育、衛生人才引進難。按照要求,新補充的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分別以研究生、本科為主,但實際上只能降格以求,最能留得住的本縣、本鄉人才沒有加分因素。平橋區二高屬重點高中,xx年到鄭州大學等三所高校只引進了4名教師,更不用說鄉村的學校了。鄉鎮衛生院只能招到專科、中專學歷的。xx年,我市實施的引進基層教育、衛生人才“雙千工程”,衛生系統共引進841名,沒有一名本科生。潢川縣城區醫院引不進人才,就從鄉鎮衛生院借調、遴選,兩年共“吸”走95人,導致鄉鎮成熟的人才留不住,新人才引不來。目前,鄉村教師中50歲以上的占34.75%,村醫中30歲以下的沒有一人。
(五)留才措施尚待完善
1.人才待遇偏低。鄉村體制內年輕人才收入普遍在2000-3500元,縣城房價在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鄉鎮在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成家立業、贍養老人、撫養子女比較困難。偏遠山村工作的人才生活、出行成本更高,課余生活單調,導致人心不穩,特別是外地籍人才更不穩定,“在崗不在狀態”。鄉村教師還存在“高級后職業倦怠”現象,評聘高級職稱后就沒有動力,不愿在一線教學,屬于隱性流失。同時,鄉村教師性別以女性為主,xx年“雙千工程”招聘的教師性別比為11:89,女教師婚戀難問題突出。
2.人才投入不足。縣、鄉鎮都是“吃飯財政”,村級靠轉移支付,對人才投入偏低,很多工作靠感情、靠情懷。xx縣鄢崗鎮把鄉賢能人、外出成功人士和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選聘為“名譽村長”,幫助開展鄉村治理,這些人沒有任何報酬,就是靠感情、靠情懷。
3.人才容量偏小。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導致鄉村的勞動力短缺、創新力下降,市場越來越小、產業越來越單一,人才容量也越來越小。同時,鄉村人口流失也伴隨著資金、資源流失,加上金融機構熱衷于扶持“高大上”的項目,鄉村創業被冷落,導致鄉村創業艱難、創業人才留不住。
三、對策和建議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振興,更是現代農民在職業技能和職業身份上的再提升。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順應城鎮化潮流,通過定政策、建機制,打造宜居宜業的新鄉村,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形成人才匯聚、環境優化、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更高質量的城鄉融合、鄉村振興。
(一)抓關鍵,選優建強鄉村干部隊伍
1.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一是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堅持“從一線選拔”的用人導向,優先考慮長期在鄉鎮工作、政治素質好、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形成老xx相結合的合理年齡結構。二是堅持按編制員額及時補充人員,在全縣區鄉鎮范圍內對鄉鎮編制實行動態管理、調劑使用。新招錄人員時注重結構優化,可以設置專業限制,實現由重管理型人才向管理型和技術型并重的轉變。對艱苦邊遠鄉鎮可降低進入門檻。三是建立關愛激勵機制,關注鄉鎮干部的成長進步,落實職務與職級并行,建立交通、通訊補貼,使他們在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甜頭、工作上有干頭。
2.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一是選好帶頭人。采取下派、外引、內育等方式,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和鄉賢等群體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二是建強后備隊。拓寬選拔渠道,注重從致富能手、村民小組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和退伍軍人等群體中選拔村級后備干部。三是加強教育培訓,提升村干部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的能力;
精準選派第一書記,把精兵強將選出來、派下去。打造一支經得起事業考驗、能得到老百姓信賴、讓組織放心的農村干部隊伍。
(二)興產業,積極培育致富帶頭人
1.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興。
一是發展三產融合產業。圍繞xx毛尖、油茶等特色產業和境內自然風光,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集自然、風情、歷史、人文于一體的“可游、可養、可居、可業”的鄉村景觀綜合體、多彩田園綜合體,形成“農業+文化+旅游+教育+康養+互聯網”的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讓人們在鄉村體驗農事耕作之趣、感受景區之美,最后還買走各種深加工的特色農產品。
二是創新“互聯網+鄉村”模式。借助“互聯網+”將鄉村產業進行改造,實現“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通道。
2.大力實施“頭雁工程”。
一是實施信商回歸工程。建立在外人才庫,通過“項目、親情、政策”吸引信商回歸創業,吸引在外就業的大學生、外出人員、退休機關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等回鄉村發展。
二是實施鄉賢治理工程。把鄉賢能人、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和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戶長選聘為鄉賢委員會成員,解決基層組織解決不了的“難”事和公益建設中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困”事,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同時,對政治素質好、有突出貢獻的鄉村人才優先推薦為地方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三)聚人氣,建好保障型人才隊伍
加強鄉村教育、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衛生事業質量,是鄉村引得進、留得住人才的重要保障。
1.建好醫療人才隊伍。落實高校畢業生到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特崗計劃;
每年在高校畢業生畢業之際,主動組團到高等院校聯系引進鄉村急需專業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
定期組織鄉村醫療人才提供到縣級以上衛生醫療機構學習實訓,提高他們的醫療水平。同時,強化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鄉村衛生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衛生醫療硬件環境。解決村醫的養老、醫療保險。
2.建好教育人才隊伍。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鄉村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特崗計劃;
通過考核招聘等方式主動到高等院校引進鄉村教育所需的全科教師和外語、藝術類教師。落實鄉村教師享受鄉鎮工作補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并適當提高補助標準。深化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編制。將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
(四)建機制,鼓勵人才積極服務鄉村振興
1.增強縣級涉農人才服務鄉村的動力。
一是優化人員結構。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2006]30號)文件要求,嚴把人員進入關,確保在一線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不低于縣區農業技術人員總編制的2/3,專業農業技術人員占總編制的比例不低于80%。
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增加涉農部門經費投入,讓農技人員有錢從事專業工作。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對農技推廣實行合同制管理,根據承擔任務的情況以及后期評估的成效給予專門資助。允許農技人員針對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開展培訓、授課、技術指導時收取適當的費用。同時,建立農技人員服務鄉村目標責任制,每年服務鄉村必須達到一定的次數和效果,對業績突出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給予處罰。
2.從制度上體現基層導向。
一是從職稱上體現。對鄉村人才評定專業技術職務放寬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限制,評審時以實際業績為主,放寬論文、論著、成果等條件要求。堅持評聘分離,保持職稱的持續激勵作用。
二是從發展上體現。市、縣部門補充新人原則上面向鄉村有三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遴選,讓鄉村人才看到希望。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定期為鄉村人才提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級對口單位學習實訓的機會,結合專項短訓、學術交流、派出深造等方式,促使他們知識常新、成果常有,提升職業成就感。
3.實施鄉村人才專項計劃。
一是整合人社、教育、農口、商務等部門培訓資源,實施鄉村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培育一批種養殖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遺傳承人、電商物流經營人才,實現特色農業干起來、群眾帶起來、鄉村富起來的目標。
二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員到鄉村兼職掛職、技術指導、項目合作、基地共建和離崗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支持專家教授、企業家、技能人才等為鄉村提供精準服務。
三是開展教育、衛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鄉,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三區人才計劃,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行動計劃,促進人才向鄉村、向艱苦地區流動。
4.解決鄉村人才的實際困難。加大投入,改善鄉村生活、工作條件。建設人才周轉房,適當發放交通補貼、生活補貼,幫助鄉村人才降低生活、工作成本。提高評先評優指標分配比例,增加鄉村人才評先評優機會。評選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等人才計劃時,優先選拔扎根鄉村的人才。建立市、縣、鄉領導聯系鄉村人才制度,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困難,讓其增強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
(五)定政策,優化引才留才環境
像“xx英才計劃”激勵產業人才一樣,建議出臺《關于促進xx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對鄉村人才編制、安居、流動、激勵和創業資助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構建人才安心鄉村、扎根鄉村的長效機制。
1.完善引才政策。
一是設立人才專項編制,按照“實名編制、人走編收”方式,用于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對專業性強的崗位,可以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建立穩定的人才補充渠道,邊遠山區的可以考慮戶籍、性別限制。
二是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對縣、鄉醫院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備案制管理,推行“四自”管理辦法:自主設置內設機構和下屬機構、自主設定崗位結構比例和崗位聘用、自主選人用人、自主薪酬分配。
三是建立專業技術崗位購買制度,通過政府購崗方式,從在外人才中聘用一批真正懂農業的亟需專業技術型人才,補齊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短板。
2.完善留才政策。
一是重視小食堂、小浴室、小閱覽室、小活動室建設,安裝寬帶網絡,定期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營造“家”的氛圍,讓鄉村人才安心。
二是建立鄉村創業孵化組織,完善扶持政策,通過多元化融資支持、創新激勵、創業場租補貼等方式,為鄉村人才創業提供覆蓋初創期、成長期的支持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提供擔保貸款及貼息,對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就業和林下經濟創業的,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
三是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形成重能力、重業績、重品德,按勞分配為主,按效率、按貢獻分配共存的多元分配方式;允許企業采用股權、期權、分紅、績效獎勵等激勵手段,讓鄉村人才名利雙收。
四是抓好優秀鄉村人才的評選表彰,宣傳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事跡,為鄉村人才的成長進步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鄉村振興存在問題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振興考察調研報告(通用6篇)02-25
個人鄉村振興調研報告(通用5篇)02-24
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調研報告(通用5篇)02-24
大學生鄉村文化振興調研報告(通用6篇)02-24
鄉村振興戰略情況報告02-24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2
鄉村衛生調研報告02-23
2022大學生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報告(精選6篇)02-24
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實施情況報告02-24
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情況報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