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歷史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鼎立歷史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
(3)通過對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
(4)通過對歷史事實和文藝作品中描述的情節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文藝創作的分辨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情景、角色表演、設身處地、史實辯析、講故事、討論戰爭勝敗原因、評價歷史人物、三國代表介紹本國經濟等方式,采用探究啟發式教學,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過對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它是否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3)歷史使人智慧,通過本課學習對學生進行歷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難點
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影片情境,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把學生帶入情境,在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結束后,問:知道我們今天將要學習哪一課嗎?學生響亮齊答:《三國鼎立》。那么,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是哪三國?你知道嗎?三國形成的歷史與大家所熟知的哪些歷史人物有關系呢?下面請大家猜想一下,好嗎?(生答:曹操、諸葛亮、劉備…)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我們要探究三國形成的歷史,得首先從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說起(課件顯示《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大起義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他們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彼此長期混戰。刀槍劍戟帶給人民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同時也使北方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渴望早日結束戰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誰順應歷史的潮流,是誰順應人民的愿望,結束了這種戰亂局面呢?(生答:曹操)
2、曹操能謀善斷,很有眼光,以統一天下為已任,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用詩抒發了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課件顯示曹操圖像及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懷有雄心壯志,他要統一天下。
3、(課件顯示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曹操要統一天下,必先統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軍閥中,實力最雄厚的是誰?其次是誰?(生看示意圖作答)
4、曹操要統一北方,必先擊敗實力雄厚的袁紹。那么,曹操的勢力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呢?(課件顯示曹操勢力發展壯大的錄音材料,讓生分析)
5、隨著曹操勢力的壯大,曹操與袁紹展開了決戰,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動態顯示《官渡之戰形勢圖》)問:你能根據示意圖上提示的交戰時間、地點、交戰雙方、兵力對比、交戰結果,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官渡之戰嗎?
6、一起歸納:
官渡之戰
時間
交戰雙方
戰爭特點
結果
7、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那么,曹操為什么能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呢?
請看歷史劇場:①生先自我介紹 ②師作旁白,生表演③袁紹和謀士的對話④曹操和許攸的對話(再現官渡之戰中曹操、袁紹的心態)
表演完畢后,師說:這個短劇不斷再現了歷史場面,而且再現了曹操勝利、袁紹失敗的原因。現在你能根據戰爭過程中兩人的心理素質,找出曹操勝利和袁紹失敗的原因嗎?(生答略)
8、在剛才的短劇中,曹操勝利、袁紹失敗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正可謂:(課件顯示)
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
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焉得屬曹家。
從上述表演及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袁紹的謀士許攸降曹并建議偷襲烏巢,是官渡之戰曹操取勝、袁紹失敗的關鍵。
9、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課件顯示《東漢末年的天下形勢圖》)官渡之戰以后,曹操陸續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力量,又陸續地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10、曹操統一了北方,又想乘勢統一全國。但這時南方有兩股勢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個是江南的孫權,一個是依附于荊州的劉備。割據江東的孫權,統治比較穩固。依附于荊州的劉備,自稱是東漢皇族的后裔,在軍閥混戰中,不甘寄人籬下。他聽說諸葛亮有安邦定國之策、濟世安民之術,便請他出來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生講故事)
11、設身處地:假設你是當年的諸葛亮,你會怎樣分析天下形勢?
表演對話(再現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智慧)
(請劉備、諸葛亮上臺)
12、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力量不斷地壯大。220xx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天下。孫權、劉備組成五萬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展開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請看錄像《火燒戰船,曹操逃跑》。
13、在影片中,我們看到
赤壁之戰
時間
交戰雙方
戰爭特點
結果
14、(課件顯示)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那么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于優勢的曹操為什么會失敗?(分組討論:從戰爭雙方去找原因)
15、有人說,那天晚上恰好刮東風,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導學生分析曹軍的失敗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結果,而必然性占據主導地位,是導致曹軍大敗的主要原因)
16、如果那晚沒有刮東風,曹操會失敗嗎?(在會與不會的激烈爭論中,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實際上最根本的是當時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
17、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赤壁之戰后,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18、(課件顯示《三國鼎立形勢圖》)問:是哪三國?生答后指出:三國鼎立的局面相對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局面,是實現了幾個大范圍的局部統一,因此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課件依次顯示三國成立情況)首先看魏國成立情況(一起讀)。那么蜀國呢、吳國呢?
19、下面根據三國鼎立知識一起回答:
政權名稱時間創建者都城(今名)
魏
蜀
吳
20、學以致用,史實辨析:(課件顯示)在一本連環畫上有這樣一個場面,諸葛亮領兵攻打曹操,曹操率軍迎敵。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寫著“蜀丞相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書一個“魏”字。請你說說這幅畫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如果不符合,錯在哪里?
21、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未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并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生產。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三國的治理與開發。(把學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國,分別介紹三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情況)
(特別強調:三國時哪一政權和臺灣有往來?生答后指出:這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數分子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要同這種分裂行為作斗爭。)
22、通過三國代表的介紹,我們知道在三國鼎立時期的相對穩定形勢下,各國的經濟都有所發展。所以,三國時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機的時代。這為日后的統一準備了物質條件。
三、課堂小結,承前啟后,留下懸念(屏幕顯示)
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裂只是暫時的。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最后究竟是誰獨霸天下,問鼎九州呢?我們將在下一課學習。
四、輕松闖三關(屏幕顯示)
(一)評價歷史人物(課件顯示三國歷史人物)
我們先說曹操。說起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戲曲舞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依你之見呢?
A:曹操能謀善斷,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亂世之奸賊”
C: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D:曹操戎馬一生,兼并群雄,統一北方,發展生產,功勞不可低估。
接下來我們再來評價一下諸葛亮。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達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誠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諸葛近妖”的說法。你該怎樣看待諸葛亮?
A: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B: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C: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D:他幫劉備統一了西南地區,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區得到開發。
E:他是人,不是神。
師:從剛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很全面,對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這里,老師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客觀公正,樹立科學的評價方法,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
(二)看圖分析
課件顯示(1、諸葛亮與周瑜作品中像。2、史書記載: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年。)問:①從畫像上看,二人誰的年齡大?實際上呢?②文藝作品中的諸葛亮、周瑜與歷史上的諸葛亮、周瑜一樣嗎?為什么?
(三)歷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學習三國歷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①從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得到啟示:戰爭帶給人民的是災難、是痛苦。我們要反對戰爭,熱愛和平。
②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一勝一敗的不同結局中,我得到啟示:驕兵必敗;兵力的多少并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③從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中,我得到啟示: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相對于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局面,是實現了幾個大范圍的局部統一,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④從三國經濟的發展中,我得到啟示:三國時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機的時代。穩定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⑤從三國時吳國船隊到達過臺灣,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數分子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要同這種分裂行為作斗爭。
⑥從三國歷史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裂只是暫時的。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⑦從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中,我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客觀公正,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
⑧從對文藝作品中的諸葛亮、周瑜與歷史上的諸葛亮、周瑜的比較中,我認識到:歷史上的人物是歷史的真實,而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虛構的成分。
五、課外實踐活動
1、游覽三國名勝古跡──隆中、赤壁,尋覓歷史足跡,開發三國歷史文化。
2、小組合作設計三國鼎立示意圖。
3、舉辦三國歷史故事會。
附學生活動:
1、歷史劇場(再現官渡之戰中曹操、袁紹的心態)
(袁紹、袁紹的一個謀士、許攸、曹操)(劃線為旁白部分)
兩軍交戰,相持不下,袁紹的一個謀士勸袁紹說:“袁將軍,烏巢乃屯糧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勸將軍派一支部隊駐扎在屯糧處外側,以防曹軍偷襲。”
袁紹傲慢地說:“我籌策已定,你休操心!”
這時,另一謀士許攸拿著搜獲來的.曹操催糧書信,徑直來見袁紹說:“袁將軍,曹操主力屯兵官渡,與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虛。現在,若分一軍,星夜偷襲許昌,不但可把許昌連根拔起,而且還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袁紹說:“曹操詭計極多,此書乃誘敵之計也。”
許攸氣憤地出來,恨恨地說:“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
許攸見袁紹驕傲輕敵,注定失敗,就去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來了,高興得連鞋都來不及穿,就光著腳跑出來迎接,還拍著手笑道:“您遠道而來,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請先生教我破紹良策。”
許攸說:“攸有一策,不過三日,使袁紹百萬之眾,不戰自破。”曹操高興地說:“愿聞良策。”許攸說:“袁紹軍糧輜重,盡積在烏巢。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蔣奇領兵到彼護糧,乘機燒其糧草輜重,則紹軍不出三日,將不戰自亂。”
曹操大喜。隨后,曹操率5000騎兵,襲擊袁軍屯糧處烏巢,火燒全部糧草,袁軍軍心動搖,曹操趁勢進攻,大敗袁軍。
2、設身處地
假設你是當年的諸葛亮,你會怎樣為備分析天下形勢?
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
備:“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備欲伸大義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教備治國安邦之策、濟世安民之術。”
亮:“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競能克紹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
備拱手謝:“先生之言,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
亮:“將軍既不相棄,愿效犬馬之勞。”
《三國鼎立》反思1
1、本課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點比較多,在上課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比較、列表的形式掌握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赤壁之戰過程中,對曹操的軍事失利的原因分析不是很全面,后經過教師提示,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在學習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時,認為這兩個重要的戰役發生在三國時期,因此,我講授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后,就強調這兩個重要的戰役是發生在東漢末年,因為這兩個重要的戰役發生時,三國并未產生。
4、在上課過程中運用圖片、視頻等直觀素材,采用探究、啟發式教學,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5、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用在瀏覽“三顧茅廬“等故事、熟悉和表演歷史劇場、討論問題用去了多一點的時間,導致教師講述第四個問題“三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很倉促,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我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熟悉“三顧茅廬”等故事,課前提前通知幾個學生熟悉歷史劇場并揣摩怎樣表演,這樣上課時就不用花更多的時間去熟悉,并讓學生花比較少的時間去討論問題。這樣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講解本課中第四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做一些課內練習,教師進行小結。
6、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通過本課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學習三國時期吳國跟臺灣聯系時,對學學生說明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等,培養學生形成抵制分子分裂祖國的行經的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7、學習魏國建立時,要向學生說明曹操為魏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在世時沒有廢漢稱帝。他的兒子曹丕廢漢稱帝,才是魏國的建立者。
《三國鼎立》反思2
《三國鼎立》是人民教育出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十八課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兩次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我把這兩個問題確立為本課的重點。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說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①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②通過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歷史作用。通過對曹操等歷史人物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復述故事。上完課之后,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
(1)由于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于《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
(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
(3)最后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通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么,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于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后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三國鼎立歷史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1.《春曉》音樂教案及反思
2.《父母的心》教案及反思
3.《唱臉譜》音樂教案及反思
4.考試的質量分析及反思
5.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磁鐵》
6.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賽車》
7.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柳樹姑娘》
8.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奇妙的蛋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