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落實創新型的企業文化
曾參加過央視“冠軍來自中國"的論壇,那場論壇聚集了來自各行各業的龍頭老大或”隱性冠軍",我有幸被邀請參加。主持人白巖松請到場的部分嘉賓介紹自己企業成功的基因或成為冠軍的訣竅。我就介紹我的創業基因就是“開拓者的基因",開拓者就是最大的創新,無中生有的創新,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我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缺什么補什么". 在十幾年前,太陽能產業沒有資金也沒有政策支持,公眾對這個產業的認知度極低,可以說99.9%的人不知道太陽能如何應用,一切需要創新。我們企業文化中有這么一條,雅一點的叫“完全創新、集成創新",俗一點的叫”什么都沒有".太陽能行業不像汽車、家電或者IT業,在國外發展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已經形成了工業體系,直接引進就可以大規模生產。而太陽能行業恰恰是什么也沒有,一開始從技術理論到產品,從工藝到設備,從標準到質量檢測系統,從實驗室到最后的配件,從上游產業鏈到原材料,從生產到終端建設,這整個一套系統都是空白,都是零,內無參照、外無引進。
記得有一篇采訪松下幸之助的報道,有記者問他成功的關鍵是什么,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松下說沒有,記者一直追問,松下就說:我這兒有一點體會。記者一聽特別興奮,趕緊打開錄音機,拿出紙筆準備記錄。松下說很簡單,不用記,就是“下雨打傘".我能理解一個產業的初創者他不明白自己要走哪條路,不走哪條路,但是有一點是非常明白的,他要生存,他要發展,他不能以侵犯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他們得考慮”怎樣去滿足消費者,怎樣讓消費者忠誠地永遠支持你".當我們發現太陽能熱水器不能滿足冬天用的時候我們開發冬天能用的;當我們發現因配件影響消費者使用的.時候,我們來抓配件質量;當我們發現客戶對熱水的需求量大量的時候,我們就開發大規格產品;當我們發現客戶需要功能化智能化的時候,我們就研發新的產品以供求……
所以我們就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基本上就是缺什么補什么,補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發現自己短缺的過程就是找創新課題的過程。客戶的需求越來越高,我們就按照實際需求超前一步去做,木桶原理最根本的是什么?不能有短板,或是板粘不結實,漏了,其它板再高也不行。補技術研發,補質量標準,補質量控制系統,補在線檢測,補服務,補配件,補產業鏈,把一塊塊“桶板"補起來。皇明按實踐標準來補的”桶"已經很高了,但別的企業還是照著國家的標準做,甚至檢測比國家標準還低,這就是最大的差別。所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沒有那么復雜,我們就像堆土一樣,以一個軸心堆土,時間長了就會堆出高山來;但如果沒有一個軸心,這里堆一堆那里也堆一堆,就是一群丘陵了,永遠堆不出高山。所以我想得非常清楚,以后我們企業的路很簡單,就是在已經積累的高山上繼續堅持、繼續提升。
【腳踏實地落實創新型的企業文化】相關文章:
如何才能落實企業文化11-08
創業先創企業文化07-17
創新型企業文化建設研究12-06
6S是落實企業文化的有效工具10-14
企業文化推進落實情況匯報04-27
如何打造出新型的企業文化12-27
企業文化建設落實情況總結范文08-15
中創軟件企業文化面面觀高處的暖流09-05
從行為心理學探究創新型企業文化的培育方式的論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