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課》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春第一課》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我看了新春第一課的時候是什么內容?當然是留守兒童。我想:他們在農村里,爸爸媽媽常年不回家,他們非常想念爸爸媽媽。我再想我們,穿的那么好,吃喝方面也都很好,我覺得我們要關注他們,讓他們多學點知識,最后長大了,讓他們走出大山,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我看了他們都只有一個小小的愿望,那就是讓爸爸媽媽從工作的困擾走出來,去陪孩子多一點時間,讓他們健康成長。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他們不要任何東西,只要爸爸媽媽回來,給孩子們一絲的關愛,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我覺的留守兒童是最可憐的,因為他們沒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和陪伴,上學要走很長的路,來回至少要一個小時,有可能要把鞋子走爛。要是冬天就不好了,因為踩到鞋子里面的雪會化成冷水,會把腳凍僵。第二可憐的是爺爺奶奶,因為爸爸媽媽把希望給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壓力也很重,有時候只要不注意,就會有問題。我更覺得農村的人都很可憐,因為幾年才能買一次新衣服,在農村里買一件新衣服都非常好了。第三可憐的人就是爸爸媽媽,因為工人在工地上一不小心,就會出事,更大的是會死。
我真想對他們的爸爸媽媽說:“你們回來是孩子們最美得心愿,孩子們都要您們的關愛,你們快回來吧!快回來吧!”小朋友們:“我祝你們爸爸媽媽萬事如意,安康回家。祝你們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你們的夢想和心愿早日實現!再見!”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2今天,一如既往,我們在學校里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這次《新春第一課》講了宜昌的風景、名人、歷史和貢獻,叫《美麗的宜昌》。其中介紹了世界聞名的三峽大壩、全國聞名的葛洲壩,還有屈原祠等。宜昌,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新春第一課》里還講了周立榮、胡振浩、汪國新三個人的故事。周立榮他非常喜歡巴土文化,還為弘揚巴土文化做出了許多事。先是為巴土文化寫書,后來覺得文章不能更好地表達他對巴土文化的熱愛,于是,他開始創作關于巴土文化的歌。就是他創作出了著名的《巴土戀歌》。
胡振浩在一次下基層考察時,喜歡上了纖夫們唱的“峽江號子”,后來,他退休后,努力展示峽江號子。一到舞臺上他就精神煥發,而回到家里,坐了兩分鐘,就打起瞌睡來。
汪國新他很喜歡《三國演義》中的關公。于是,他為關公畫了很多張像。還創作了《朋友》等作品。
我還了解到,差不多三年后,宜昌將成為一個大城市。希望宜昌的建設能更快一點,讓宜昌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城市!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3在開學的第一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
今年的“新春第一課”以“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為主題。我通過觀看,了解了巴楚文化、峽江文化、三國文化三種宜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周立榮、胡振浩、汪國新三位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宜昌人先進事跡讓我后無不引以為傲,受益匪淺。
令我最為敬佩的是胡振浩老前輩,他唱的歌兒《西陵峽船工號子》令我感受到了他對自己家鄉船工的敬佩。一生酷愛船工號子,從青年唱到老年,從秭歸唱到北京,唱遍了全中國,唱響海內外。他還為了宣傳家鄉的峽江文化,走進了各個中小學,為他們講述峽江文化的故事,傳承峽江文化的精髓。用他的話來說,他就是把自己比作了一只為家鄉歌唱的夜鶯,整日不停的歌唱著家鄉船工的艱辛。他還說:“我沒幾年活頭了,在我有生之年,要把這峽江文化傳下去。”
今年的“新春第一課”讓我了解了宜昌的民族文化,我相信宜昌的文化會一直傳承下去,宜昌也會變得更加美麗!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4家是國的最小的單位,只有每一個小家幸福了,我們的國家才會繁榮昌盛。
曾幾何時,她的事跡,鼓舞了多少在抗日戰爭中為正義而戰的人們;曾幾何時,她的意志使多少人們為之震驚;曾幾何時,她的遺書感動了多少中外華人。古有武則天,今有趙一曼。也許她覺得自己不曾做過什么偉大的事,只是做了一個中國人在民族存亡時應做的事,可在我看來,她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也許,抗日戰爭已然遠去,可是不忘記,在那充滿屈辱的囚車上,那身受盡折磨的身軀,用那鮮紅的熱血,極盡一個母親,一個民族戰士,一個中國人寫給女兒的那封遺書。留下了那封遺書,一個年僅31歲的鮮活生命是逝去了,可帶不走那種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那種頂天立地、絲毫不輸男子漢的氣概。但我想,在那封遺書中,趙一曼一定是愧疚的,她沒能像其他人那般,一天一天,陪伴著自己的孩子成長;沒能拉著她的小手,一步一步,向著幸福走去;更沒能,一聲一聲,溫柔的叮嚀著自己的孩子。但我想,寧兒,她一生牽掛著的孩子,一定感受到了,那份來自偉大母親的愛意,那份愛意更濃厚,更堅實,更能長久的陪伴著她。因為她的母親用言傳身教,教會了她做人要愛國,時刻為人民服務,甚至奉獻自己的生命。
眼角有些濕潤,春天的風吹不散心中的炙熱,輕嗅芬芳,揮不散心中的躁動。
記憶中模糊的身影逐漸清晰,那在風雨中,拿著傘卻渾身濕透的人,眼神中盡是擔憂。準是我離家出走惹媽媽生氣了。小時侯的我總是認為我的媽媽沒用,沒有為我掙面子。常常和媽媽鬧矛盾。猶記得,那一次,我和媽媽吵了起來,吵的很兇。我奪門而出,留的媽媽一人,面對那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我的生日。我哭著,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我已顧不得去擦。站在奶奶房前,奶奶看著里外都打濕的我,忙詢問。我哭著,什么也不肯說。沉默著收拾好自己,躺在床上。奶奶悄悄的走進來,做在床邊。“我知道你又和你媽媽吵架了。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你生日,也是你媽媽的受難日,你竟然還和你媽媽吵架,真是太不懂事了。你媽媽為了找你都快發瘋了。算了,你快睡吧。”聽了奶奶的話,我捂著被子的手漸漸松開。昔日在我腦海中極其平常的身影,此時一一浮現,原來,媽媽是那樣的辛苦,而我是那般的不懂事。自以為是的揮霍著媽媽給我的愛。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逐漸長大,才明白,媽媽同趙一曼一樣都是我心中偉大的英雄。
我的家教會了我愛是迷途知返的妙音,是治療萬難的良藥,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禮物。
我的國教會了我甘于奉獻,敢于奉獻,勇于奉獻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520xx年的《新春第一課》在春意盎然的開學第一天開講啦!這回的主題為“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有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有信守承諾二十六年的轉業軍人李元成、還有現代中學生自己的家風。
每一個故事背后都體現了溫良謙讓、誠實守信、百孝為先的中華美德。其中令人感觸最深的.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她懷著一顆愛國的赤膽忠心英勇就義,不論是敵人的威逼利誘還是嚴刑拷打,她始終一聲不吭、慷慨從容。在她給兒子留下的一封遺書里沒有兒女情長,有的只是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教育兒子精忠報國的偉大胸懷“記住,媽媽是為祖國犧牲的。”這句話感動了千千萬萬人。正應了那句古話“誰說女子不如男”。充分展現了我中華大國的民族大義,愛國家風!還有自強不息的黃煉娟、老當益壯的楊啟發爺爺都以自己的家風家訓教育著現代的年青人。
通過這次的學習,給我開啟新的一面學習怎樣孝順長輩、寬厚待人、積極向上的大門,以后我一定謹遵長輩和老師的教導,勤奮努力、積極上進,爭取做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6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深深地感動了我,節目主要圍繞 “愛國、勇敢、團結、自強” 四個主題講述了一些故事,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抗日英雄閆福華的故事。
閆福華是兒童團的團長,一天和他的小戰友一起站崗放哨,為了保護小戰友,要小戰友先撤退給八路軍通風報信,而自己選擇了直接面對日本鬼子,用他的勇敢和智慧保護了八路軍,而自己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閆福華當年也不過十幾歲,和我年齡差不多,我佩服他小小年紀為革命而獻身的那份勇氣。如果是我,我敢那樣做嗎?
在戰火中,勇敢就是不怕犧牲,流血不流淚。而在今天,不怕困難,勇于擔當,就可以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勇敢是男孩的象征,也是女孩必有的品質,如果一個人不勇敢,就不能突破自己,超越自我。抗戰的精神要銘記,勇敢、堅定、自強不息,我們要用這樣的精神去學習。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使我真正懂得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用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未來是我們的時代,我要努力做一個誠實善良、陽光向上、智慧樂學,具有民族情懷的小學生!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7今天我在學校里看了20xx年【新春第一課】讓我最感動的就是袁振江,因為他只不過是一個騎著三輪車撿廢鐵的,一個月只有幾百元的工資,但他不用這些錢,而是把這些錢捐給一所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覺得很奇怪,信上面寫的人不是校長的親人,也不是校長的朋友而是一個叫高振寧的人,于是他就把這封信給了郵局查找這個人,郵局里的人苦苦尋找最終還是找到了那個人。讓郵局里的人覺得奇怪的是在這個家里只有兩位老人,當記者問老人的名字時,老人說:“自己其實不是高振寧而叫袁振江,高振寧是他的化名,因為他的女兒叫袁亞寧和他一位朋友姓高,所以他才叫高振寧。”然后記者又問:“為什么要給這所學校捐這么多錢?”老人回答道:“因為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后來老人又幾次給這所學校捐錢,校長特別感謝他,于是校長就親自去把老人接到這來。老人走進學校看到寬敞的操場和開心玩耍的同學們,老人心里高興極了。這一天老人和孩子們共同上課,共同玩耍,當老人向同學們告別時,全校同學們都站著揮手告別。這個故事讓我深深的感動著,并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8小時的她,為不能讀書而深深困擾;青年的她,為維護女性人權貢獻了一份力量;長大的她,更是將滿腔熱血投入到了革命當中。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二日,她英勇地犧牲了,但在二十一年后,她卻深深地銘刻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但在那二十一年,甚至從趙一曼的兒子——寧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對他來說,這個母親就并不稱職。趙一曼將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但她卻極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年幼時,她便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她再也無法給予孩子關愛,永遠地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而年幼時,被封建思想無情地剝奪了讀書權利的她,更是深知其殘酷。但是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她卻絲毫沒有屈服。或許,當敵人用非人的酷刑折磨她時,她忘卻了疼痛,忘卻了生命,忘卻了自己,但她卻絕不可能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她是一位母親!但為什么她能堅持下來,為什么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民族英雄呢?
而趙一曼臨行前在囚車中寫的家書,一封遲到了二十一年才重見光明的家書,替她解釋了一切。作為一名母親,她在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給予孩子教育。原來,她最想教給孩子的就是她最寶貴的財富——堅定不渝的意志與頑強不屈的品質。盡管她無法像普通母親一樣伴隨孩子成長,但她的一言一行,卻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教科書。
“身教大于言教”,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或許很多人都明白,但真的有太多人都從未實踐過。父母、老師、教育工作者,也許很多人都在為孩子的教育而苦惱。但殊不知,言語的力量有時真的比不過行動。一萬句金玉良言或許會換來一萬聲反駁,但一個正確的動作卻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請挺直腰背,虎父無犬子,但犬父卻注定沒有虎子,你要證明的,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實踐!
最后,請讓我對偉大的母親——趙一曼致敬!愿您不屈而堅貞的靈魂在熊熊烈火中永存!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9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在舉行完開學典禮后,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新春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觀看完后我的感觸頗多。
家風家訓家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培育好家風、恪守好家訓、踐行好家規,對于我們健全人格、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視頻的開頭,首先講到的是趙一曼家書蘊含的愛國情懷。在這封留給兒子的信中,一個身騎白馬、肩披紅衣,馳騁于林間,成天與日寇周旋的女漢子不見了,轉而成為一位留戀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親。她的悲痛、不舍、內疚和囑托,一字一句融入進這封百字家書中,讓我感到母愛的偉大和趙一曼的愛國。
在這段視頻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元成信守承諾,照顧已故戰友父母26年的故事。他是一位軍人,上前線時與戰友有個約定:如果誰犧牲了,活著的那個就代為照顧對方的父母。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前線安然無恙,戰友卻在后方因公犧牲了。為履行自己對戰友的承諾,他28年默默贍養戰友的父母,把戰友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用一個軍人的血性和忠誠,在西陵峽畔鑄造了一座愛心豐碑。 此外,楊啟發家庭培育的敬業家風、羅必炎一家踐行的友善家訓,四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學生代表事跡也讓我感動。
我們家里也有家風與家訓。我們家的家訓非常簡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媽媽告訴我:“人必須學會平靜的生活,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顆如止水一般的心。遇事泰然自若,寵辱不驚。大詩人蘇東坡就為自己譜寫了精彩而平靜的一生,宦海沉浮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真實寫照,即使在他事業的最低谷,他仍在為自己率意書寫著人生。即使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他仍平靜的接受,淡然的處之。”所以,我學會了去平靜對待身邊的事,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新春第一課”的觀看,使我們再次潛移默化地受到“誠實、孝道、勤儉、誠懇”等優秀品質的熏陶。這一條條家訓,一篇篇家教故事,無不承載著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的思想延續、文明教育,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文化。我們深知,中華家訓文化及其優良傳統,是新時代少年學習的目標,良好的家風、家訓必將成就我們未來的輝煌。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0看了《新春第一課》,我的感觸很深。
今年的新春第一課講的是一些偏遠山區的孩子們由于家庭原因,而不得不放棄去大學校讀書的夢想,但他們身邊依舊有好心人在幫助實現愿望。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愿望。
最使我感動的是余文灝哥哥,他是一個性格很內向、安靜的男孩,他的夢想是當一名學校主持人。但是第一次上臺卻說不出一句話,雖然他并沒有忘記臺詞,但卻磕磕巴巴,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最終還是落選了,他就再也不敢上臺了。老師鼓勵他繼續加油,他自己也不斷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還是當上了學校的主持人,無論在什么大型比賽中都有他的身影。
看了《新春第一課》,我知道了自己生活很幸福,要珍惜這種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父母和老師,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這么幸福。我還想呼吁大家,讓我們一起幫助這些山區的孩子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07-04
【薦】《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2-28
小學《新春第一課》觀后感07-13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功夫不負有心人04-19
第一課觀后感05-29
新春的賀詞01-06
新春的寄語07-08
新春致辭10-30
新春致詞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