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教案教學設計范文
《小麻雀》是人民藝術家老舍的一篇散文。描繪了小麻雀的受傷形象以及被貓咬的經過,重在描寫。小麻雀如何設計教案?下面是的小麻雀教案資料,歡迎閱讀。
小麻雀教案篇1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小麻雀外形、動作、神態的描述。
2.學習課文記敘與抒情緊密結合的寫法,懂得散文寫“物”最終還是為了寫“人”的特點。
3.體會作者對弱小者的關心、同情。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文章寓意深刻、含蓄,應引導學生從分析具體形象入手,得出恰如其分的結論。
3.依據“美是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審美觀點,力求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對于課文描繪的兩個形象——“小麻雀”與“我”的特征獲得較深感受。這一點,在指導朗讀和組織討論、啟發思考、扼要講解中滲透。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小麻雀的悲慘形象,“我”對小麻雀的同情。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板書課題)小麻雀在田野,在麥場,在房頂,在樹梢,嘰嘰喳喳,蹦蹦跳跳,十分活躍可愛。不過,老舍先生筆下的小麻雀可不是這樣,它是一只受了傷、正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可憐的小麻雀。那么,老舍先生為什么要描繪這樣一只小麻雀呢?在小麻雀身上,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讓我們打開課本,到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去尋找答案吧!
2.教師范讀全篇課文。
3.要求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然后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在這段課文中,作者對小麻雀的外形、動作、神態作了怎樣的描寫?
明確:
外形:剛長全了羽毛。左翅的幾根長翎擰在一處,有一根特別的長,似乎要脫落下來。
動作:它在院里跳,有時飛一下,不過是由地上飛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飛下來。它并不會飛得再高一些。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著我。
神態:小黑豆似的眼睛帶著點要親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氣。它的眼睛現出進退為難的神情。它的舉動和表情露出了十分委屈和為難的樣子。
(2)作者為什么兩次描寫小麻雀跳跳、停停、看著我的動作?從作者對小麻雀的各種描寫中推想出它有什么樣的心理活動?
明確:
說明小麻雀想親近我,又怕再次受到傷害,對人心有余悸;表現了小麻雀失去了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但還懷著活下去的欲望。
(3)“我正想把貓趕走,貓已經發現了小鳥,一撲把它擒住了。”作者描寫貓捉小麻雀的動作,用了“撲”和“擒”兩個動詞,這兩個動詞用得怎么樣?對于表現貓和小麻雀有什么作用?
明確:
一方面突出了貓抓小麻雀時的出擊快,動作迅猛敏捷,一方面也反襯了小麻雀的嬌小無力,在貓的進攻面前毫無反抗能力。
(4)讀完第1自然段后,你從中看到“我”對小麻雀有著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明確:
“我”對小麻雀非常同情和關心。
文章中有的地方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直抒我的這種感情,如“我想到了,這是一只養熟的鳥……想到這里,我覺得很難過”;有的地方通過寫“我”的行動,如“我想拿幾顆飯粒誘它前來,可是又不敢離開它,怕小貓要來撲它。……我很快跑進廚房……我急忙向外院追去……”等來表現出“我”對小麻雀的同情和關心。
4.要求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并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么這段課文反反復復描寫小麻雀的眼睛?
明確: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文學作品里描寫人物的眼睛往往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心情。這里描寫小麻雀的眼睛,也是為了表現小麻雀的心情。小麻雀是弱者的化身。作者反復描寫小麻雀的眼睛,表現出“我”對小麻雀命運的擔心。
(2)“那兩顆小黑豆似的眼珠一徑在我心里睜著呢”“一徑”在課文中作何解釋?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明確:
“一徑”,一直。這句話表明“我”一直掛記著小麻雀的命運。
5.朗讀第3、4自然段,并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貓口余生的小麻雀,從外形到神態起了怎樣的變化?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明確:
貓口余生的小麻雀已經奄奄一息了,它的樣子已經使“我”難過到不忍再看第二眼。它已站不起來了,胸部幾乎貼著地,像人肚痛極了蹲在地上的樣子。身子蜷做一團,非常的矮。頭低著,小嘴碰著地,眼睛愣著,只有那么一點活氣。它已經不像是清醒的,只還有那么一點模模糊糊的希望,使它一動不動地等著生或等著死。
(2)“兩顆黑眼珠比以前更大更黑了,像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頂黑頂大地愣著”,這段描寫中的“愣”字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說明了小麻雀的什么心理?這個“愣”字與課文前面的“我愣了一會兒,又趕緊地追了去”中的“愣”字含義一樣嗎?
明確:
描寫小麻雀的眼神“愣著”,是呆呆的,失神的樣子,表明小麻雀毫無反抗能力,只能任憑命運的安排。前面描寫“我”“愣”了一會,是“停”了一會兒的意思。
(3)小麻雀被貓咬傷后,“已經站不起來,胸部幾乎貼著地,像人肚痛極了蹲在地上的樣子”“身子蜷做一團,非常的矮。”而“我”又說它“身上沒有血”“確是沒有受了多大的傷”。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如果不是,又怎樣解釋呢?
明確:
不矛盾。這樣寫,是為了突出小麻雀精神上受到的摧殘,被嚇得奄奄一息的。
(4)第4自然段中哪些話表現了小麻雀的精神狀態與先前有所不同?怎樣理解這些話的含義?
明確:
“它不預備反抗了,可是并非全無勇氣,因為它敢在貓的面前一動也不動呢!”這表明小麻雀的精神狀態與先前有所不同了,它在無力反抗的情形下,似乎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這樣的描寫,透露出“我”對小麻雀的希望,希望它最終能勇敢起來。
6.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小麻雀這時的形態又有了些什么變化?
明確:
它愣了半天,忽然頭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動了。可是現在它的身子長出來一些,頭掛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點什么了。
(2)“身子長出來一些”,是針對前面哪句話說的?表明了什么?
明確:
是針對“身子蜷做一團,非常矮”一句說的,它說明小麻雀被救以后,心情得到放松。
(3)“頭掛得更低”中的“掛”是什么含義?這句話(“頭掛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點什么”)描寫了小麻雀怎樣的神態?表明了什么?
明確:
掛——垂。
可以理解為描寫了小麻雀沉思的神態,說明小麻雀歷經危難之后開始了思索。
(4)“似乎明白了一點什么了”,小麻雀到底明白了什么?“明白”前面為什么用“似乎”?
明確:
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答案不一定追求一致。可參考以下幾種:
①明白了弱小者是無法安排自己命運的。
②明白了眼前這個人是可以信賴的,但是不能只依靠別人的援救。
③明白了只有奮起抗爭,才是一條求生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
“似乎”在這里表示一種不確定的語氣,因為“明白了一點什么了”是“我”從觀察中得來的印象,不能十分確定,所以在“明白”之前用了“似乎”一詞。
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分析了作者對小麻雀外形、動作、神態的描寫,了解到小麻雀是個弱者,它是一個不幸者的悲慘形象。我們知道,散文中描寫“物”最終還是為了寫人。那么,小麻雀代表了哪類人呢?作者在小麻雀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請同學思索這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塑造小麻雀形象的深刻意義,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1.朗誦全文。
2.討論問題。
(1)小麻雀代表了哪類人呢?作者為什么要塑造小麻雀形象呢?
明確:
小麻雀代表了舊社會被損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內心活動,與剝削制度下受壓迫、受損害的人們在無法抗拒的災難中的心理狀態極為相似。在舊中國,不是有許許多多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小者”嗎?他們遭人欺凌,無力反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希望別人照顧,又不能獲得實益。作者看到了小麻雀的遭際后,“浮想聯翩”由“物”及“人”,見物生情,因而寫物寫人。
這篇文章寫于30年代。作者自己曾這樣說過:“因為自幼受過苦,受過壓迫,愿意借題發揮,把心中怨氣發泄出來。……我只寫出我對他們(指受壓迫者)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給他們指出出路。”《小麻雀》所要表達的就是作者同情弱小,關心被損害者的思想感情。
(2)怎樣給全文劃分段落?
明確:
①寫一只帶傷的小麻雀不幸被貓擒住的凄慘情景。(第1自然段)
②寫“我”追貓救雀。(第2自然段)
③寫小麻雀意外脫險后的凄慘情景。(第3、4自然段)
④寫小麻雀似乎有點醒悟。(最末一自然段)
(3)怎樣歸納課文的中心思想?
明確:文章寫了一只帶傷的小麻雀又被貓咬傷的經過,抒發了作者同情弱小,關心愛護遭受災難的小生命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愿弱小者盡快覺醒,勇敢地站立起來,做自己命運主人的熱切期望。
(4)這篇課文為什么如此感人?在寫作方法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明確:
①細密入微的客觀描寫。
作者仔細觀察了已受傷后的小麻雀,準確地把握了它的特征,并通過一系列的形態描寫將它可憐的形象描繪出來,引發了讀者的同情心理。
②將主觀情感滲透到客觀形象的描寫之中。
在整個描述的過程中,作者流露著憐憫、同情心理,這種主觀情感的抒發,滲透在對小麻雀形象的描繪之中,作品寫的雖是小麻雀,卻細致入微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情感。
3.要求學生各自朗讀課文。進一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及寫作上的優點。
布置作業
1.文中反復描寫小麻雀的眼神,將這些句子摘錄出來,體會各自表現了小麻雀怎樣的心情?
2.小作文。
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然后描寫它的外形、動作、神態等,可以用擬人的手法,最好能含有寓意。
小麻雀教案篇2活動目標:
會雙腳行進跳和四散躲閃跑。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老鷹頭飾3個。
2、環境創設:在操場四角創設小麻雀的家,在操場中間放一些小石子當小麻雀的食物。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引導語:我們都是稻草人,把來吃糧食的麻雀都趕跑吧。
2、引導幼兒模仿稻草人,做揮、拍、搖等驅趕麻雀的動作。
二、介紹玩法。
選2~3名幼兒扮老鷹,其余幼兒扮小麻雀。"小麻雀"一邊念兒歌"小麻雀"喳喳叫,能飛能跳真靈巧,來到草地把食找,老鷹來了快快跑,一邊跳到草地上找食。當念到"快快跑"時,"老鷹"去捉"小麻雀","小麻雀"四散躲閃跑回家。待老鷹抓到4~5只"小麻雀"后,游戲重新開始。
三、交代規則。
"小麻雀"應邊念兒歌邊雙腳跳。
四、放松活動。
"稻草人"自由表演,慶祝趕跑了麻雀,保護了糧食。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