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 怎樣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規律

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 怎樣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規律

日期:2023-02-25 15:59:0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時間:2022-01-07 08:48:50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我要投稿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時間:2022-01-07 08:48:50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我要投稿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哪些?

  1、好的睡眠習慣

  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睡姿要正確;睡前要避免各種不良刺激、養成運動習慣,這樣入睡才更容易。按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最好晚上11點以前上床入睡。上床后要切記,床是用來睡覺的,不要思考重要、緊急的問題。不在上床入睡前玩手機、平板電腦等。

  2、早上起來后先喝一杯水

  能夠幫助大腸排毒,提高大腸的“工作效率”,而且喝水能為身體補充回流失了的水分。在人的大腸里,積聚著很多毒素,如果不及時排出來不僅影響減肥,還會使皮膚變得暗淡長痘。

  3、按時吃早餐

  早上7點至9點是胃排毒的時間,所以在這個時段吃的早餐是很有講究的,特別是要顧及到胃部,要用吃早餐來“協助”胃部的工作。另外一定要記住早餐不要飲用冰涼的飲料或者是食用冷食物,不然會給腸胃帶來刺激。

  4、勞逸結合

  起居有常生活無規律、睡眠不充足、暴飲暴食、酒色過度、勞累過度,均可降低人體對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機會。所以,日常生活中,應勞逸結合,按時作息,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與氣血調暢。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精選10篇)

  良好的習慣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對幼兒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1

  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根據幼兒的生活特點安排幼兒一天的生活,即是對幼兒主要的生活內容,如吃、睡、活動等時間和順序給以合理的安排與劃分,重復多次,大腦皮層在時間刺激的影響下,就能使幼兒形成按時飲食、按時游戲、按時睡眠的良好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條件反射。由于條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兒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適應生活環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適應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后,腦神經細胞可以付出最經濟的活動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促進幼兒良好身心健康發育的基礎,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師做好工作的條件。

  二、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要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首先,我們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者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都在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孩子。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的一些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當然,這些習慣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這就要求我們正確把握,給孩子正確的榜樣示范。教師在年幼的幼兒眼里往往勝過自己的父母,他們善于模仿,但因他們年齡小,辨別是非能力差,老是隨著教師的樣子行事,因此,作為教育者,要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做好幼兒良好習慣的榜樣。

  三、結合教學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技能

  集體教學活動中,可開展一些研討活動,讓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學會自理、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如小班幼兒生活衛生習慣欠佳,在日常活動中有些幼兒不注意衛生,經常爬地上,小手到處亂摸弄得很臟。針對這種情況,可選擇了幼兒易懂的活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中班幼兒在自理、技能方面的習慣有所形成,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獨斷,缺少同伴間的交往。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以培養幼兒的合作習慣為主,可開展爭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動,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較好地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習慣;大班幼兒在相互合作、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主動幫助別人的這些習慣還不是很明顯。可組織社會活動多去觀察,較好地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反復訓練,強化良好習慣的養成。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成的。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戲,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們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持之以恒,日復一日地進行訓練,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四、利用游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除結合教學內容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外,還抓住幼兒好玩的心理特點,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內容編成不同形式的游戲,使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活動區游戲時,孩子們不愛護玩具和游戲材料,經常把玩具和游戲材料扔滿地,游戲結束后,又不收拾。針對這一情況,可在游戲前告訴幼兒,玩具寶寶們和我們是好朋友,它們害怕摔壞身體,我們小朋友們要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千萬別把它們扔在地上,好嗎?游戲后提醒幼兒:玩具寶寶們要回家了,請小朋友們把它們送回去吧!這樣孩子們及時把玩具、活動材料擺放整齊了。

  五、結合教學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果幼兒成長與鼓勵他們自然順序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他們將變成自我激勵者,自我學習者。由于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和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對幼兒的習慣培養,對每一項要求,我們都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把握住難度,講解清楚,讓幼兒看得懂,學得會,以鼓勵表揚為主,使幼兒具有成就感。

  六、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長自身的偏食影響,某種食物過多連續吃形成厭惡反應,或家長限制孩子吃某種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體驗并予以拒絕等。(范文網 )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特別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騙或強制性方法讓孩子吃某種食物,這是會加深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反感,不如暫時放一馬,停一餐,待他肚子餓了,情緒愉快了,再引導他進食。

  七、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學校,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心,學校的培養,更離不開家庭的熏陶。教師應樹立幼兒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大教育觀。對幼兒來說,家庭影響尤其為大。很多幼兒在學校里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樣子。有一部分家長不知道對于這么大的孩子究竟應有什么要求,在家里聽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長想要求孩子卻苦苦無法。因此,我們不但在學校里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應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在家庭中得到強化。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幼兒正確、有序、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活活動,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心理品質,為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打下扎實的基礎。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2

  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實可以很簡單地養成,不需說太多的道理。

  比如說每天去學校的時候,帶了什么,一、二、三、四點清楚了。孩子回家之前,再一、二、三、四孩子記得自己清點了。每個家長都教孩子這種方法,把雨傘、外套落在學校,把書本、本子落在家里的情況必定會少了許多。

  有一些小事,看起來很小,但只要你每天下功夫去做,真的可以成為習慣。關鍵是你有沒有堅持的態度,能不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意。

  愛和歸屬感,被人需要的感覺,這是每一個孩子在今后的人生當中是否走得平穩的基礎。一個心靈漂移不定的人是可怕的,雖然外表看過去似乎沒什么特別,但有一天或者會讓人大吃一驚。就如清華大學那個弒母的逆子。

  好像說遠了,還是談習慣吧,比如說喝水,多喝水有益健康,在飲水機上很顯眼的位置,老師家長也是一再宣傳。但多少孩子一玩起來,就忘了呢?如果每次下課的時候都可以對孩子說:下課了,請拿起水杯喝口水,再離開座位。或者:孩子們,累了一節課了,喝幾口水,再去上廁所,然后好好休息一會兒。也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喝水習慣就會好很多,讓老師不爽的上課喝水,鈴聲響過之后匆忙去廁所,這些現象會少很多吧。

  再說閱讀課外書,很多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在學校里有專門的閱讀時間,但學生不肯安心坐下來讀書。所以關于午讀:第一,安靜地坐著。第二,捧起一本書。第三,就是老師做好示范。不管怎樣,老師拿起一本書,在講臺桌前坐著,其他什么事都暫停。有學生不想讀的時候,小聲地走過去提醒他:假裝讀也可以啊。像我這樣。久而久之,他就會真的讀起來,讀進去。

  基于愛的關注,基于和善的堅持,是老師、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習慣養成時的秘訣。

  越早養成各種好的習慣越好。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更易受到大人的影響。很遺憾,現在的家長們,大多缺少耐心去關注和堅持。包括我,也是這樣的家長之一。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3

  對一年級的孩子,學校一般都會讓他們準備一個記事本,上面既記作業,又記第二天要帶的學具,還會記一些雜事。家長要經常囑咐孩子,要把老師說的內容,寫的內容都記下來,如果沒聽清楚或者沒看明白要舉手問。回家后,家長要堅持每天查看孩子的記事本,指導孩子逐一檢查自己完成的情況,教會孩子完成一項,在前面的序號上畫一個勾。

  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就“游戲和學習的區別”問題進行討論,幫助孩子明確學習不是游戲。如果孩子不會說,家長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開始。譬如,小朋友在做游戲,你想參加就可以去參加,不想參加就可以不參加,學習能這樣嗎?小朋友們做游戲的時候如果你不想玩了,你就可以不玩了,學習能中途退出嗎?你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不想玩什么就可以不玩什么,學習的內容能自己挑選嗎?通過討論逐漸讓孩子明確學習是一種責任,一種任務,一定要認真做好。您還可以囑咐孩子上課時經常看看周圍的同學在做什么,自己的行為和別的同學做的一樣就對了。這樣既減少了孩子挨批評的次數,也讓他感受同學們認真聽講的氛圍。

  建立獎懲制度是必要的。這個制度主要由家長來構建,建立起來之后要和孩子交代清楚,也可以聽取孩子的一些意見。當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認可這個獎懲制度的時候,雙方可以簽字已示正規。要以獎勵為主,懲罰為輔。可以做成一張大的表格,貼在家里的墻上,上面是落實的內容,左邊是日期(最好以一個星期為限)。如果孩子完成了落實的內容,家長就在表格相應的地方貼上一種小貼畫;如果孩子對于落實的內容完成得很好,家長就在相應的地方貼上另一種小貼畫;如果孩子沒有完成落實的內容,家長就不貼貼畫。

  到了周末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一總結,完成得好,家長就要履行承諾的獎勵,比如帶他出游一次或者帶他看一場電影等。沒有完成,家長首先要和孩子分析出他哪些內容沒有完成,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完成它。孩子清楚了這些之后家長要鼓勵孩子在下一周努力做到。最后,家長要堅決而溫和地履行懲罰制度,比如這個周末不能下樓玩,不能看動畫片等。

  注意事項:

  可以求老師每天放學前檢查孩子的記錄本,看他是不是把所有的內容都記下來了,也可以由老師幫助孩子記錄一段時間。

  對于一些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做口算,讀課文,背唐詩等,家長可以把具體要做的內容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墻上,每天讓孩子念一遍,然后照著紙上去執行。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4

  在生活中,家長注意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是否做好了,有沒有湊合的跡象,如果出現了,家長要讓他重新把事情做好。比如,孩子在擦桌子的時候留下了一條沒有擦,家長就要讓他把桌子重新擦一遍。孩子回家后把鞋一蹬就走了,沒有擺在鞋架上,家長就要讓他回來把鞋擺好。這些事情看似雖小,但是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就容易養成做事湊合的習慣,很難說不會遷移到學習上。

  在家里,家長也可以經常會給孩子布置一些任務。說話時的語速要減慢,態度要認真,眼睛看著孩子,區別于平時說話。也要要求孩子在聽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家長,手里的東西要放下。家長說完后要要求孩子重復一遍。如果孩子重復的很好,家長要表揚孩子聽話聽得認真,如果不全面或者不準確,家長要再認真地說一遍,要求孩子再次重復,直到孩子能夠準確、全面的重復出來為止。

  剛上學的孩子,家長可以適當陪讀一段時間,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督促孩子認真完成所有的作業。比如老師留的是讀書的作業,家長就要看著書聽孩子讀,有丟字加字的現象,要及時訂正。如果孩子把課文讀得嗑磕巴巴,家長要讓孩子重新讀一遍,注意剛才讀錯的地方,直到孩子把課文比較流利地讀準確才能算完成了讀書的作業。寫字的作業,家長就要要求孩子只要是寫字就要寫正確,寫工整。

  開始的時候孩子會為了把字寫工整,經常用橡皮擦,家長要教育孩子不和橡皮交朋友,那么該怎么做呢?首先讓孩子把要寫的字看清楚,想清楚,再落筆,寫得不是很滿意,也不要輕易用橡皮擦,寫下一個字的時候注意就行了。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5

  小學生的家務勞動,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這事不能小看,我國的孩子每日家務勞動時間少,看來,與年輕家長認為“現在孩子小,等他長大了自己會勞動”不無關系。其實,從小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歲的孩子進幼兒園后,他就慢慢懂得了怎樣講衛生、愛清潔、怎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樣幫助小朋友和從事一些掃掃地、擦桌椅等公益勞動等等。這些自小養成的勞動習慣,對孩子來說,是會受用終身的。

  一些家長會說,“現在孩子學習負擔重、回家作業多,沒有時間做家務”。說實在的,眼下的小學生學習任務確實繁重,他們一回家就忙于作業,這也是事實,但他們并沒忙得一天就抽不出一些做家務的時間。一些明白的家長把子女從事家務勞動,看作是孩子勤勞節儉品德的培養,每天固定一些家務讓孩子作為任務來完成。孩子一有明確的任務,在忙完作業后,就認真去完成家長每天規定的家務事。例如掃地、洗碗、擦鞋子等等,好逐步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國外一些有識之士也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務勞動,美國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勵孩子從小學會家務勞動,還以部分零用錢作為對孩子從事家務勞動的獎勵,例如擦雙皮鞋五分錢等等,使孩子一空下來就搶著做家務,從小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對培養孩子的優良人格是不無好處的。

  從孩子自身的特點來說,由于他們好動,往往都很樂意自己動手干點什么。如果因勢利導,讓孩子參加些力所能及的輕微勞動,看來猶如在進行一場特別有趣的游戲,但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勞動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艱辛,得到意志的磨煉,使他們從小萌發靠自己的勞動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必須熱愛勞動、善于勞動,所以要培養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勤勞肯干的品質。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可以從三方面進行。

  首先要教育孩子熱愛和尊敬勞動者,讓他們認識各行各業勞動的社會價值,并從小立志做個光榮的勞動者。

  其次,要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果實。要讓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輩們勞動的結果,因而要珍惜。家長應該要求孩子:吃飯不掉飯菜;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護圖書;對家里的各種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襪等要愛惜。要讓孩子懂得這些用品、物件是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才制得的,不能隨意浪費。

  最后,要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小就有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的觀念和勤勞儉樸的品質。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6

  1.自我服務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教給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系帶,自己鋪床疊被,自己吃飯,自己洗臉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學一件,都要先由家長示范,爾后讓孩子在家長指導下練習,直到孩子學會自己做。

  一般說來,從二三歲開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學做自己的事情,五六歲,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還能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進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和發展,使孩子(尤其獨生子女)能及早擺脫對大人的過分依賴,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

  2.做家務

  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可讓他們幫助提東西,拿肥皂、條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開飯時可讓他們幫著搬凳子、擺碗筷,飯后讓他們幫收拾碗筷;可讓他們和家長一起打掃居室衛生,如掃地、擦桌椅柜櫥;可以讓他們幫家長一起刮土豆皮、擇菜、洗菜;還可以讓他們到不遠的副食店去買醋、買醬油等。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樂,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幫助爸爸、媽媽干事情了。

  3.參加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7

  一,身教重于言教

  人的一生部處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家務,并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員,當孩子參加了一些家務勞動后,對家的感情就不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常常不會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這個菜燒得不好吃,那個湯調得不鮮美,有時飯菜備得晚了還耍脾氣呢。可是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后,他們則會更多地諒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這個“家”不易。

  二,制訂適當的家規

  家規作為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生活規范和行為準則,常常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潛在的強大教育力量。制訂明確、合理、可行的家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它可以約束、幫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勞動是家規的內容之一。家規的條理應一清二楚,寫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家規也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作改變。聰明的父母總是讓孩子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擔當責任,履行職責,讓他們在與困難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來。

  三,及時進行鼓勵

  許多家長曾說,孩子剛會走路,就想拿著掃把掃地,就要洗菜,就要幫奶奶洗衣服。這說明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應正確引導,培養他的興趣。對孩子做的家務活,要及時肯定,并給予表揚。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孩子,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后,可稱贊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么干凈。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

  四,放手讓孩子參加勞動

  我曾作過一次調查,表明孩子不參加勞動并非他們不愿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讓孩子參加勞動,連拖個地也以為孩子拖不干凈,稍重一點的活就怕孩子累壞了身體,稍花些時間的活又以為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更不愿讓孩子參與。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訣卻在于:使孩子的身體鍛煉、思想鍛煉、能力鍛煉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培養,孩子才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8

  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能促進他們的生長發育,更好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孩子今后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培養良好習慣應該從點滴生活小事做起。兒童正處于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處于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將一輩子受用不盡。

  一、培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意義及重要性

  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經過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教育的訓練所形成的穩定的行為方式或行為傾向。行為習慣包括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陳鶴琴先生指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時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好習慣將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一個良好的習慣由為重要”。習慣養得好,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

  二、當前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心理學家認為:遺傳與生理的成熟是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客觀條件,而環境與教育則是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幼兒的各種不良行為表現來看,這些并不是在進入幼兒園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們來園前就有了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與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家長的撫養教育方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關系。

  當今優越的生活環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兒的生活學習,但另一方面無形中也隔絕了幼兒與外界的接觸,家庭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既表現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更表現在家長的情感態度、個性、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作為教育者,不僅要注重幼兒軀體的、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兒精神的、心理的健康,積極地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對挫折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在幼兒園集體環境中得到有效的矯正并健康成長。

  三、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一些有效措施

  心理學研究證明: 學齡前的兒童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自控能力較差,是非觀念尚未形成。由于缺乏成人的正確指導等多種原因,許多幼兒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導致他們的身心發展不健康。而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就顯得特別重要。那么,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明辨是非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前提

  首先讓幼兒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為什么做。在提出培養要求的同時要讓幼兒懂得這樣做的好處,對于幼兒的`積極表現要給予及時肯定的評價,反之,對幼兒的不良行為要及時的批評糾正。在明辨是非的過程中,使幼兒逐漸形成是非標準。我們利用多種有趣的形式來吸引幼兒注意,引起幼兒積極的思考,如聽故事、參與情境表演,做游戲等活動,使他們身臨其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加以鼓勵也是非常有效的。雖然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就這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并不容易,很多人鼓勵孩子不講方法,往往結果適得其反,助長了孩子的不良欲望,最終使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健康良好行為習慣工作中,要講究方法,鼓勵就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是催化劑,更是源泉。

  (二)家長的言行是幼兒能否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旦發現孩子的問題,都免不了一通數落甚至責打。然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在孩子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生的事情不介意,得過且過,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另外,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見了準備離婚的父母之間的戰爭,感到很害怕,會變得非常膽小。也有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其他小朋友。所以,孩子身上發現的心理問題,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為不當之處。

  (三)家園合作是影響幼兒習慣形成的重要因素

  今天培養孩子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于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通過家園信箱、家長會、家長講座等,向家長傳遞教育信息和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長的認識。其次,要密切與家長聯系。通過面對面交流、打電話、家訪、寫便條等不同形式與家長勾通, 對幼兒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培養; 對行為習慣差的幼兒,了解造成不良行為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四、結論

  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我們始終用一顆愛心,去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捕捉任何一次教育契機,不失時機的給予真摯的幫助和鼓勵,使幼兒積極接受教育,這將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積極的作用,這樣才能發揮教育的良好效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礎工程。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離不開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只有三方面統一起來,形成合力, 才能塑造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幼兒。同時,只有讓孩子做到在任何地方都一個樣,才能體現出我們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真正意義。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9

  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發展智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寒假正是孩子大量閱讀的絕佳時期,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讀書、會讀書。

  老師建議:

  1. 選好閱讀題材,可以和孩子的興趣相結合,也可以讓孩子廣泛涉獵各種題材,包括故事、傳記、詩歌、名著、散文等。

  2. 幫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等。

  3. 引導孩子學會做摘抄和寫讀書心得,嘗試理解和鑒賞書籍,通過獨立思考和情感體驗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孩子看書的時候在旁邊玩手機、看電視,使孩子分心,提倡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

  5. 注意孩子看書時的'光線,以及孩子的坐姿,謹防近視風險。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10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此話道出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是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幼兒極易接受外界刺激,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所以,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應從日常小事抓起,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我一直在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的方面進行嘗試、探索,發現從一日生活的細節入手對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作用。

  一、用優美的詩歌、故事去感化和影響孩子

  朗朗上口的兒歌,生動形象、不斷變化的故事,是幼兒所喜歡的活動之一,適合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利用多種形式來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在培養幼兒的進餐常規時,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兒歌、故事等,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為了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吃飯不掉飯粒的良好習慣。我先讓幼兒欣賞韻味十足的古詩《憫農》,并通過圖片讓他們了解了古詩的含義,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得來的,不能浪費。針對個別幼兒吃飯掉飯粒的不良習慣,我還向他們講述了《奇怪的洞洞》的故事,并組織幼兒展開討論:“你們知道為什么奇奇有個奇怪的洞洞?怎樣做到吃飯不掉飯粒呢?”通過積極的討論,孩子們知道了該怎樣做,增強了愛惜糧食的意識。現在孩子們吃飯掉米粒的現象不見了。此外,我還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樣樣飯菜吃得香》教育幼 兒樣樣食物都要吃,身體才能長的棒。通過利用文學作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

  二、善于抓住時機,注重隨機教育

  每日的入廁和洗手,有許多小朋友有講話和玩水的現象,為了讓這一活動井然有序,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和制定了“入廁和洗手的活動常規”。讓他們理解制定常規的原因和遵守常規的好處。如:在討論幼兒入廁和盥洗的規則時,小朋友通過討論后認為:入廁不能唧唧喳喳地講話,不推擠;洗手的時間不能太長;不能玩水,要節約用水;洗手時不可以吵鬧;要認真洗手,搓肥皂等。通過討論后,很多幼兒都能自覺地遵守,而對于調皮的幼兒,也有了一定的約束能力。由于規則是孩子們討論制定的,如果有幼兒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兒進行提醒、監督,及時讓該幼兒進行改正。對一直入廁常規好的幼兒給予獎勵,樹立榜樣,讓其他幼兒模仿學習,以形成良好的入廁和盥洗習慣。

  三、使用策略讓孩子睡的更香

  小班下學期由于天氣漸熱,不少幼兒有煩燥和難以安靜入睡的現象,剛開始我也覺得很頭疼,常常大聲呵斥加以制止,安靜了幾天,可是效果沒多久就失效了。睡眠能使機體、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保證孩子精神活潑、食欲好,還促進孩子的'生長與發育;增強孩子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能力。那么,怎樣才能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呢?我利用幼兒愛玩游戲的天性,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告訴幼兒每張小嘴都是一把“鎖”,入睡前,每個孩子都要鎖好自己的“鎖”然后進臥室,如果有個別幼兒有講話現象,說明他的“鎖”壞了,先提醒他自己修好,必要時老師再給予“幫助”,以這種形式訓練幼兒的午睡習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我抓住幼兒好玩的心理特點,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內容編成不同形式的游戲,使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活動中,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芭芘娃娃》的游戲教幼兒學習有序地穿脫衣服。我請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自己喜愛的芭芘娃娃,為他們準備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褲子等,我和孩子們一起玩芭芘娃娃穿衣服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他們知道了衣服各部位的名稱,如衣領、衣袖、褲腿、鈕扣等。經過反復練習,他們很快掌握了每一部位的穿法,這時候我再讓他們自己穿衣服。為了讓孩子們穿的又好又快,我們還開展了“小班自理能力競賽”,利用《穿衣比賽》的游戲,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孩子們為了爭第一,都在認真的練習,通過這次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鼓勵與表揚中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學上指出:愉快的情緒能促使大腦皮層建立一個興奮灶,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悅,從而使好的行為習慣繼續保持。針對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班上設置了《我是最棒的》紅花評比欄,對于按時入園,獨立進餐,安靜入眠等表現好的幼兒,及時的鼓勵并獎勵他小紅花。針對個別特殊的幼兒, 對于他的點滴進步老師都能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鼓勵。例如:我班的帆帆小朋友,自理能力特別差。每天午睡他總是最后一個起床,我沒有批評他,只是要求他:每天要比前一天快一點,并告訴他一個小“秘密”:要經常對自己說:“快點!趕上別的小朋友。”這種方法果真奏效,第二天他真的比前一天快了點,我表揚了他。以后他起床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一個月下來,居然趕上了別的小朋友。于是,我向他提出了另一個要求:吃飯能快點嗎?他自信地點了點頭,就這樣他的自理能力逐漸增強了。

  總之,幼兒良好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從一日生活中各種細節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因為“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命運”,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每一個細節培養都力求能轉化為孩子的自主行為,讓他們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為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相關文章: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文(3篇)12-20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文3篇12-20

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8

如何讓孩子具有強大的作文細節描寫力12-02

如何讓孩子喜歡寫作文的方法介紹09-11

如何養成早起的好習慣07-28

教育孩子養成正確唱歌姿勢的注意要點09-26

作文讓孩子自由成長09-09

讓孩子聽話的妙招教師隨筆06-28

父母讓孩子獨立的英語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