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空氣教學設計思路

空氣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空氣教學設計思路

日期:2023-02-23 15:19:5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空氣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

空氣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空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空氣教學設計

空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到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初步感受壓縮空氣有彈力。

  2、進一步提高對實驗中某一現象提出自己推測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

  3、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仔細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猜謎游戲導入,進入活動主題。

  1、猜謎引入:“看不到,摸不著,聞不到,可是人人都需要。”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興趣,激活課堂氣氛。

  2、請學生談談自己對空氣的了解以及知識的來源。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狀況。同時讓學生了解信息的來源可以是多渠道的,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二、通過活動,感知什么是壓縮空氣。

  進行“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的活動(材料準備:每個小組有一杯水,每個學生有一個注射器)。

  教師出示活動計劃:

  1、注射器中裝了水,堵住出口,活塞還能往下壓嗎?

  2、如果裝的是空氣呢?

  進行簡單的對比實驗,讓學生發現二者的不同:水不能被壓縮,而空氣可以被壓縮。

  3、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4、正式向學生介紹注射器這一生活常見的物品,因為在以后的很多探究活動中都會使用到它。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作了靈活的處理:以借助注射器感知水不能被壓縮的活動替換了教材安排的拍足球游戲,通過與隨后進行的借助注射器感知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實驗的對比,使學生在感受到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同地時能正確地認識壓縮空氣的概念,教學效果非常好。

  三、開展拍球比賽活動,引領學生做出假設。

  1、進行拍球比賽,引導失敗的學生找原因。

  2、啟發學生提出假設:球能彈起,手感受到的彈力可能是壓縮空氣作用的結果。

  設計意圖: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興趣,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四、探究活動“看誰能說服我”。

  1、教師:用你們手中的注射器說服我,被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和彈力。

  2、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活動,尋找說服老師的方法,并進行表述和記錄。

  設計意圖:號召學生想辦法來說服老師,其實是引導他們驗證壓縮空氣具有彈性和彈力。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挑戰,想要說服老師的心情使學生對探究內容更為關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

  五、匯總小結,課后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解決了對“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的疑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意義。

  反思:

  能較合理地使用教材,能大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使之更適合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把較為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更好地體會了學習的意義。

  在最后的探究活動上,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探究的工具進行了規定(注射器),從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不限制使用的器材,讓學生自由設計驗證活動(比如利用塑料袋、氣球等),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可以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方式發展呈多樣化,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寬,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

空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通過網絡收集并整理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信息

  3.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去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

  (二)能力

  1.嘗試通過網絡收集并整理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信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運用五點取樣法,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資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與周圍的空氣質量有密切的關系,愛護環境就等于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了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生物校園網網頁、檢查多媒體網絡教室。

  學生:調查當地幾種大氣污染源,查找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的資料,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以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為例,啟發學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四、了解當地的空氣污染

  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

  2.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第二課時

  1.采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2.表達與交流

  作業:實踐活動

  學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資料,關注空氣質量。

  通過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學生匯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2、路面揚塵

  13、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藥

  14、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5、復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學生交流調查結果,匯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討論解決大氣污染的防治方法。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查找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并進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發布的空氣污染物指數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學生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了解空氣受污染的程度。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

  學生根據上節課小組討論,確定采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做。及時收回樣本,本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學生分小組匯報:1、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2、本組的探究計劃

  3、本組的探究結果

  學生會環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量播報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

  組織學生查找有關信息。啟發學生發布和分析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教師板書。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后,對同學討論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肯定學生的成果,鼓勵其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師生總結大氣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綜合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布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量監測;采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后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布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境質量信息。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在采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復組。

  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介紹抽樣記數的方法:塵埃數以小方格邊線以內的記數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教學過程設計

  引言: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們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嗎?

  學生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教師: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板書: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教師組織學生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啟發學生分析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學生交流“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1.路面揚塵

  12.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藥

  13.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4.復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交流討論示例:

  1、硫的氧化物與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經凈化處理后才能向大氣排放。

  2、臭氧層受到氟氯烴,氮的氧化物等氣體的破壞。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烴等氣體能產生“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對人類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要防止臭氧層繼續遭到破壞,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節約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凈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和使用,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濕地等。

  3、廚房空氣里既有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又有煎炒食物時產生的氣體和懸浮物(油煙)。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新蓋及新裝修的居室也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

  4、吸煙危害健康,同時也污染環境。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師生討論交流大氣污染的防治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采取綜合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布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量監測;采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啟發學生思考看到這組數據有和感想?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后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布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境質量信息。

  四、了解當地的空氣污染

  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查找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并進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發布的空氣污染物指數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這幾種污染物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它們對人體的危害有一個共同之處:影響人的呼吸系統。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響是長期漸變的,在這兩種污染物濃度高的地區,較長時期后會出現某些疾病的高發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響卻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表現出來,交通高峰時人們如果正好在污染濃度高的要道邊及路口,會很快感覺到眼、口、鼻難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氣中的臭氧本來很稀少,而且起到過濾紫外線、保護人類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護臭氧層”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濃度超標,卻會迅速而強烈地刺激人體呼吸系統,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強者)疾病發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濃度怎么會超標呢?這是因為氮氧化物在陽光下與其他氣體發生化學反應,轉化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這些物質在大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就形成光化學煙霧。世界第一例光化學煙霧于1952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當時城內人們普遍感到眼睛流淚、口鼻難受、胸悶,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幾天內死亡人數就達數百人。

  2.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在采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復組。學生課下進行采樣。

  第二課時

  一、采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學生根據上節課小組討論,確定采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采樣。及時收回樣本,本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教師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介紹抽樣記數的方法:塵埃數以小方格邊線以內的記數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二、表達與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學生分小組匯報:

  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本組的探究計劃

  本組的探究結果

  演示本組記錄表

  學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問題:樓層越高塵埃粒子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1層

  20層

  2、探究問題:教室內與教室外塵埃粒子數一樣多。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室內

  室外

  3、探究問題:樹林中的塵埃粒子數比馬路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樹林中

  馬路邊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課后實踐活動:學生會環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量播報牌。

  教學后記:

空氣教學設計3

  一、 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立足課堂,采取“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啟發、誘導、探究、交流等教學方法,使課堂變為開放的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探究氛圍,為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善于協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在課堂上,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分組實驗等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案

  課題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授課人

  王麗輝

  學校

  大慶市

  第五十五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空氣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對空氣組成的探究,培養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

  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設計及操作。

  教學方法

  以學生獨立操作、觀察、歸納為探究主體,教師進行穿針引線引導學生大膽的探究、討論、猜想、嘗試、交流使學生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儀器、藥品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木板。

  藥品:紅磷、木炭、蠟燭、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出示空杯子,問:杯內有沒有物質,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物質,它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還是多種物質組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空氣的成分。

  【板書課題】

  思考、回答問題,醞釀化學思維,

  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提問】

  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樣的嗎?

  2.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物質組成呢?

  用語言進行精煉的描述,對學生進行概括思維的能力訓練。

  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演示】“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

  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強調煙和霧的區別)

  【注】

  1.實驗前,將集氣瓶容積5等分

  2.引導學生依據觀察紅磷燃燒現象的方法觀察、描述燃燒現象,觀察水面上升的情況。

  1.觀察、思考、填寫觀察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同時集氣瓶內水面逐漸 ,等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后,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了約 體積,剩余氣體約占總體積的 。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集氣瓶內,火焰 。

  2.了解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通過演示,指導學生觀察,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及實驗原理。

  【分析討論】

  ①你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

  ②紅磷燃燒是哪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③另一種物質具體來自于哪里?

  ④為什么紅磷要過量,剩余的紅磷為什么不燃燒?

  ⑤鐘罩或集氣瓶內水面為什么會上升?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想剩下的氣體具有什么性質?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分析、思考、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在實驗中不斷向學生提問,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或提出假設,體驗化學學習是以實驗為基礎,由現象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學生可自選做如下實驗: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維的意識。

  【思考】實驗中,如果進水量非常少時實驗失敗,原因你能找出來嗎?介紹給大家

  【拓展探究】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實驗中應遵照什么原則選擇藥品?能否選擇硫、鐵絲、蠟燭?如果選用蠟燭做此實驗應做如何改進?有哪些優缺點?

  2.為什么進水量接近1/5卻總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內的氣體能支持燃燒嗎?瓶內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還能繼續上升嗎?這說明了氮氣的什么性質?

  學生認真的分析,從現象到本質的剖析問題,拓展思維,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解決、探究問題的能力及細致認真的科學態度。

  【講述】學生課前已做過預習,想一想今天做的這個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是受誰的啟發而做的呢?

  (具體研究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

  【投影】拉瓦錫及其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簡介。

  【動畫展示】氧化汞受熱分解及汞在氧氣中加熱合成氧化汞的過程。

  了解空氣發現史:

  18世紀70年代,瑞典化學家舍勒、德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過實驗制得了氧氣,但他們受傳統錯誤理論的束縛,沒有繼續實驗。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重視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擺脫了傳統錯誤理論的束縛,尊重事實,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通過介紹人類對空氣認識的史話,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出示]:文字評價題,對本節課進行評估。

  [小結]:聽取學生的小結匯報;了解本節課的宏觀效應。

  [拓展]:設A、B層作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課外書籍及網站。

  競爭性搶答文字評價題。

  1.口頭小結:本節課認識了空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各物質有哪些性質?

  2.了解實驗室探究空氣成分實驗的原理及選擇藥品的依據。

  3.通過本節探究課,得到了哪些收獲?

  4.完成課堂作業,記錄準備閱讀的課外書籍,查找有關網站。

  培養自我評價的能力

  培養歸納小結及語言表達能力;拓展視野,遷移思維。

  【板書】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 氣

  一、空氣的組成

  二、空氣的發現史

  教學反思

  通過學生的親身探究、設計、動手操作實驗,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同學間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實驗、多媒體教學,生動直觀,效果好。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空氣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收集證據的能力。通過圖、文等手段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意識到空氣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群體的生存,了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激發他們為保護環境而奔走疾呼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香水的擴散”

  教師手執打開瓶蓋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讓學生聞到香水氣味就舉手站起來。引導學生觀察香水擴散的規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氣里,其他一些物質也會跑到空氣里嗎?”

  2、觀察與猜想“空氣里有什么”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廣泛交流,使學生認識到人為的眾多的空氣污染源。可結合書本上的插圖進行啟發。

  大家所說的都是真的嗎?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污染到底對我們的產生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在討論的基礎上,激發他們去實驗、調查及進一步研究的欲望。

  3、實驗或調查(“空氣里的顆粒”或“汽車尾氣的危害”)

  “空氣中的顆粒”與“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學生進行充分調查積累的基礎上,再利用課堂教學時,以研討形式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共同商討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

  5、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空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賣、氣、市、院、運、位、買、變、再”這9個生字,掌握“空氣、深山、城市、高樓、城里、醫院、新鮮、老家、老奶奶、過去、發生、變化”等詞語。認識“鼻、病、吸、治、越、店、坪”7個字。

  2、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本課內容新穎,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想象小狐貍的心理活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通過演課本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均得以提高。

  5、通過讀課文,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做起,為綠化、美化環境做貢獻。

  6、觀察圖畫,想象環境優美的城市,感受環境美給人的美的享受,人們只有在環境優美的城市里,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

  了解為什么開始人們都來買小狐貍的空氣,后來為什么不買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小狐貍賣空氣(板書),齊讀,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讓我們一齊來看看這個小故事。

  二、范讀課文。

  邊聽邊想:為什么小狐貍要來城里賣空氣?

  三、初讀課文。

  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標自然段,勾畫生字新詞并認讀。

  2、逐段指名讀課文,并領讀生字新詞,加深印象,區分賣和買。

  四、圖文對照,理解課文。

  1、自己讀第一段: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結合課本體會“新奇”。

  2、指名讀第二段:讀了這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3、小狐貍生了什么病?為什么會生病?讀第三段后指名回答。

  (小狐貍得了“空氣污染過敏癥”。因為城市汽車太多,草啊、樹啊相對太少,空氣污染嚴重,所以小狐貍才會生病。)

  提問:從小狐貍生病休想到了什么?(人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生病的。)

  4、齊讀第四段:仔細看這一段,你讀懂了什么?

  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

  5、讀下面幾個自然段:說說人們為什么都來買小狐貍的空氣?

  后來為什么又不買了?

  6、觀察圖畫(出示投影):你們看,城市發生了什么變化?

  城市變成了什么樣?(完整敘述圖意。)

  7、看到城市這么美,草這么綠,花這么鮮艷,你有什么感受?(對,同學們應該用熱情的雙手,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

  8、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演一演“小狐貍賣空氣”。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指名朗讀課文。

  二、鞏固生字新詞。

  出示寫有生字新詞的幻燈片。認讀一下。

  三、自己識記本課生字。

  學生自由學習本課生字,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變”上下結構,下面是“又”。

  “再”的筆順是:

  四、檢查學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

  2、把音節補充完整。

  3、談談怎樣記住“賣、院、運、位”這幾個字?

  4、板演“氣、市、再”的筆順。

  五、指導書寫。

  “賣、變、再”不要寫得太長。“市”的一橫要寬一些。“氣”的最后一筆是“”

空氣教學設計6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能力目標:培養學習能力

  教育目標: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 實驗導思法

  教學媒體: 有關實驗儀器

  教學 學生

  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活動

  復習 空氣中有哪些成分? 提問 回憶

  導課 簡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空氣的過程 演示p燃燒 觀察

  新授 一、空氣的組成:(v%)

  n2 : 78% 歸納 思考

  o2 : 21% 整理

  稀有氣體: 0.94% 結論

  co2 : 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

  二、空氣是一種資源

  1、 氧氣: 指導學生閱讀 通讀

  2、 氮氣: p24~26內容 討論

  3、 稀有氣體: (主要是用途) 交流

  三、保護空氣:

  1、污染空氣的有害物質: 給出討論提綱 討論

  氣體: co no2 so2

  (來源于礦物燃燒和工業廢氣) 歸納

  粉塵: 沙塵 煙塵

  (來源于水土流失和工業排放 )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回答

  (1)禁止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

  (2)處理汽車尾氣

  (3)嚴禁燃燒散煤

  (4)使用無鉛汽油

  (5)不焚燒垃圾

  (6)使用清潔燃料

  (7)種樹、造林、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煙花爆竹

  開放性問題討論: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特點:

空氣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本章的第一節,是學生探究本章內容的基礎,特別是呼吸系統的組成,這部分內容是貫穿本章的主體,同時對學生探究呼吸系統衛生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呼吸道的作用這部分內容,教材安排的資料分析和討論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行探究,學生可以自主活動意識到生活中的衛生保健,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安排合理,能達到《課標》的標準要求。

  2、學生分析:學生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一是知道人的生命與呼吸息息相關,且在作劇烈運動時,呼吸會更加急促;二是大體知道呼吸系統的組成。但是學生對呼吸與生命活動的本質聯系認識不清,各呼吸器官的實際結構與功能了解不深。另外,通過上學期新課程標準與本課題研究的實驗,學生對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礎,班級已具備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是人體生命活動和體溫恒定的能量來源;了解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2、通過分析有關資料,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從而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呼吸道的作用。

  難點:呼吸道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四、課前準備:課堂學習卷、人體呼吸系統結構模型、本節內容PPT。

  五、教學過程:

  引言:出示“嬰兒出生時啼哭”和“人體呼吸”的圖片,說明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引出呼吸與生命息息相關。究竟有什么關系?

  新課:

  (一)、探究人體呼吸作用與生命活動的關系

  請同學們根據下面兩段資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資料1:長跑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不僅四肢和全身在活動,而且胸腹起伏劇烈,嘴張開,呼吸急促。

  資料2:一個人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測得體溫是37℃

  討論題: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維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量從哪里來?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作適當提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討論結束,選擇部分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

  大屏幕展示并要求學生作筆記:呼吸作用的概念:人體每個細胞利用氧氣將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義:細胞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動各種生命活動,另一部分用于維持體溫的恒定。

  (過渡)通過上述分析,如果人停止呼吸,則人體一切生命活動都將停止,體溫也不能保持恒定,則人的生命也就終止。那么人體依靠哪些器官來進行與外界氣體交換的呢?

  (二)呼吸系統的組成

  出示人體呼吸系統結構模型,讓學生進行指認。然后每個學生在課本P43的呼吸系統的組成圖上進行填空,然后答案在PPT上展示。

  (過渡)大家已經知道呼吸系統有兩部分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空氣的通道,肺是人體組織細胞與外界氣體進行交換的場所。那么呼吸道是不是僅僅是空氣的通道?它還有其他作用嗎?

  (三)呼吸道的作用

  請同學們根據呼吸道各個器官的結構特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推測它們具有什么功能?

  展示:1、呼吸道都有骨或軟骨作支架。(討論得出:保證氣流暢通。)

  2、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內表面的黏膜, 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還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 管。(討論得出:鼻毛和黏液吸附空氣中的塵粒,鼻腔溫暖和濕潤空氣。)

  3、氣管和支氣管樹的構造:纖毛、黏液、腺細胞等。(討論得出:腺細胞分泌黏液,可使氣管內濕潤并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纖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擺動,把外來的塵粒、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過咳嗽排出體外。支氣管在肺葉中一再分支,成為各級支氣管,越分越細,越分管壁越薄,可以增加外界空氣與肺組織細胞的接觸面,增加氣體交換量。)

  討論結束,選擇部分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

  概括呼吸道的作用:1、氣體進出的通道。

  2、具有溫暖、濕潤、清潔空氣的作用。

  小結與環境教育:人體呼吸系統有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呼吸道不僅是空氣的通道,而且對吸入的空氣進行溫暖、濕潤和清潔等處理。但是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 (不能) 我們在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時,仍然可能得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展示:例子)說明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保持環境中空氣的新鮮清潔(如不要隨地吐痰等),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空氣教學設計8

  《找空氣》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三單元《空氣》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屬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在探究技能的培養方面,繼續強調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征,一年級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知道空氣的存在,但對于空氣這種物質,尤其是空氣的基本特征還缺乏明確的認識。本課從簡單易行又生動有趣的“找空氣”這個游戲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帶領學生充分感知空氣的存在,初步認識空氣的特征,體會空氣的重要性。學生與家人合作,引導學生感知我們周圍有空氣,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讓學生了解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憋氣活動及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者,從而從心底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有明顯的隨意性和情緒性,缺乏目的性,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他們對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具體、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實現。他們雖然也知道空氣的存在,但是對于空氣這種物質,他們腦海中概念還是模糊的,尤其是對于我們的周圍存在著空氣這種現象缺乏認識,《找空氣》這一課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的開門課。其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空氣形成科學的認識。讓學生感知空氣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憋氣活動讓學生理解了生命離不開空氣,了解空氣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體驗中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現我們周圍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2.通過將袋子里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3.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教學重點: 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PPT、相關視頻

  學生分組材料: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其它發聲的小玩具)、水槽、抹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科學課堂。(PPT出示兩個同樣外形的透明塑料袋:一個裝滿空氣,一個壓扁)請同學仔細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猜猜袋子里究竟有什么?

  (學生自由猜測,引導學生去發現袋子里裝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

  師談話:那你能讓這樣一個癟癟的袋子也能像旁邊的袋子一樣鼓起來嗎?同學們試一試吧.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是不是像老師這樣(示范操作):用手撐開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緊袋口,再擰轉幾圈,這樣袋子就鼓起來了。(強調擰緊袋口,目的在于增強袋子的封閉性,提高實驗的科學性)師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發現我們很輕松的就將書桌旁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裝進袋子里,使袋子變得鼓鼓的,那除了我們的書桌旁,我們還能在家里的哪些地方找到它們呢?大家趕緊拿起袋子找一找、裝一裝吧!

  二、空氣無處不在

  師:同學們找到了嗎?通過尋找,我們發現(PPT出示家庭里不同的地方)在客廳里、廚房里、書桌上、甚至柜子里……家里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它就在我們的周圍。

  師:除了我們的家里有這種東西,那你們覺得這些地方呢?(PPT出示戶外一些場所)猜猜看,也會有嗎?(學生思考回答)是的,也會有,現在同學們肯定知道這種東西是什么了吧!沒錯,它就是空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借助袋子找到它。這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課要學習的內容《找空氣》(板書)。

  三、利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

  1.師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袋子里的空氣慢慢放出來,你有什么辦法讓你身邊的小伙伴或者家人感受到這個空氣的存在呢?(學生思考回答。)

  2.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做以下活動:

  師:很多的小朋友可能會這樣做(PPT出示小朋友對著臉頰松開袋口),臉頰有什么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由于袋口比較大可能有的同學感覺不是太明顯,你也可以這樣做(示范操作):用安全圖釘給袋子扎一個小孔,再將小孔對著臉頰擠壓袋子感受空氣的流出。同學們也試著動手做一做吧!(提醒用釘子時要注意安全。)操作結束學生談談感受(涼涼的,好像有風吹過。)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通過皮膚的感覺,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現在能不能讓我們的眼睛也“看”到空氣呢?當然我們需要借助一些材料(PPT出示水槽,安全圖釘,塑料袋),如果給你這些材料,你有辦法“看”到空氣“跑”出來嗎?你準備怎樣做呢?跟小伙伴或者家人說說你的想法吧!你們的想法究竟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你們“看”到空氣了嗎?塑料袋有什么變化呢?是的,我們看到有許多的氣泡從水里冒出來,袋子變小了,這些氣泡其實就是袋子里的空氣跑進去了。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呀,(提醒學生使用釘子注意安全,扎孔的位置在袋子的下方,小孔的位置要沒入水中),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吧。學生動手操作并觀察實驗現象:有大量氣泡冒出。

  通過以上剛才的活動我們分別借助我們的皮膚和眼睛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你們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的耳朵也“聽”到空氣呢?(學生思考)師:這次你們準備借助什么工具呢?老師也想到一個好辦法,工具很簡單,一個會發出聲響的哨子和一個塑料袋就行了,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沒有口哨也可以用其它發出聲響的物品替代)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同學們聽到口哨發出的聲音了嗎?是什么讓它發出聲音的呢?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是袋子里的空氣使口哨發出了聲響,你們會了嗎?大家也來做一做吧!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聽”的方式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幾個活動我們發現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借助不同的物體通過不同的方法“看到”“聽到”“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地動手動腦,表現非常棒,老師為你們點個大大的贊。

  四、空氣的重要性

  1.師談話: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它,那我們人類能不能離開空氣呢?

  2.游戲:憋氣30秒(講解規則,提醒學生感到不適時及時停止游戲)讓學生談談在憋氣活動中的感受,師:我們憋氣短短30秒就感覺很難受,假如我們憋氣一分鐘、五分鐘甚至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又會怎樣呢?引導學生了解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3.師:空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長期在水中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們,他們在運動時又是如何呼吸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吧!請仔細觀察運動員的頭部和嘴巴(播放游泳運動員水中游泳視頻)談談運動員為什么要將頭露出水面嘴巴張開?(為了大口呼吸空氣)

  4.除了游泳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情況下可以讓我們知道人是離不開空氣的?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視頻播放宇航員和潛水員工作場景)不管是日常的工作,還是一些特殊的行業,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

  5.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同學們有下面這些行為習慣嗎?PPT出示圖片(小朋友用被子蒙頭睡覺,躲在封閉的汽車里……)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做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學生自由討論,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視頻播放不良行為的危害性)

  6.小結:通過視頻我們發現,人類如果長時間離開空氣,我們的生命就會面臨危險。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要長時間藏在空氣不流通的狹小空間里.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

  五、課外延伸

  師:這節科學課小朋友們有哪些收獲呢?是的,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就是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但是它一直在我們的周圍,不僅我們人類離不開它,動物植物也需要它。想不想把我們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小伙伴呢?由于期間小朋友出不了門,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通過畫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你的新朋友,再讓家人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分享給大家吧!

空氣教學設計9

  1.結合生活經驗,了解空氣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2.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并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并能用所知一些知識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議。

  難點: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并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擴散:取一些白酒于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開瓶蓋,讓酒精擴散。一聞到酒味學生就舉手,引導學生觀察酒精擴散的規律,由此引出問題:“酒精能擴散到空氣中,其他的東西也會么?”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表達交流

  1.提出問題:既然一些物質分子能夠擴散到空氣中,那么空氣就不是純凈的。結合生活經驗,針對空氣中含有哪些常見成分談談各自的見解。

  2.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表達各自的猜想,并向組員闡明猜想的依據。

  3.表達交流:選派代表,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匯總報告。教師依據匯報結果給予適當評價,引導,總結,并將學生所匯報的成分進行歸類。

  三、實驗與調查

  “空氣中的顆粒”與“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實驗“空氣中的顆粒”可以用雙面膠粘在紙板上,放在灰塵較多的地方,間隔一段時間觀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氣雜質,引導學生粗略統計一下灰塵的種類和來源。也可以通過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段的實驗觀察,分析一天中空氣質量的變化規律,如什么時間段灰塵較多,什么時間段灰塵相對較少,還可以進行交通路口、工廠附近、教室內外、樹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氣顆粒對比分析。對于觀察數據的記錄,精確要求不能太高,建議用點的密集度來大略表示。

  關于汽車尾氣的調查,教材并沒有把調查的內容作統一確定。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關于廢氣成分、尾氣排放量、各種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尾氣危害與防治等方面的調查。這些調查既可以是上網查閱的數據,也可以是調查采訪來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馬路統計車流量等。

  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調查或研究的內容,只要是與空氣質量、呼吸健康有關的,都可以用來補充甚至替代書本中的.這兩項研究內容。如近幾年呼吸道疾病的調查與分析等。

  四、討論

  空氣污染物會到哪里去?怎樣才能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空氣?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9—20頁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認識如何防止空氣污染物侵害人體呼吸系統。

  五、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空氣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本教學內容是小學自然第七學期第九單元《熱脹冷縮》中的第一課時。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加熱和傳熱的知識。第二課時要學習固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這一單元主要讓學生初步知道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初步知道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讓學生動手制作簡單的溫度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3、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

  4、科學探究目標

  5、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6、通過設計實驗,探究和感受空氣受熱體積會脹大,遇冷體積會縮小的變化。

  7、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知道液態的水一般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知道氣態的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

  3、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4、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的知識已經有了不少了解,所以教學重點不放在這個知識上,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來進一步驗證和感知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現象,培養學生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四、教學策略

  通過范例教學水會熱脹冷縮的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提出的這個實驗設計比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略高一些,讓學生既感到實驗設計的難度,又感到自己還是有能力來完成這個設計的,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迫切需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著對未知知識領域探究的欲望,但是否會化為這個人的行動,這完全取決于這人對自己現有能力的估判,如果能力有可能完成任務,那才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行動。在這個行動過程中,越是接近完成,越是會具有行動的迫切需要性。由于有了成功的范例,學生對這個知識的初步了解,所以會感到這個實驗設計還是可以做到的。這樣學生就會對設計實驗的內容產生興趣,設計實驗也就成為學生自己興趣的需要。興趣是學習和其它一切相關行為的重要起因,也會成為行為的一個持久動力。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當然就變得至關重要了,這個設計實驗的內容本身就已經吸引了學生,因為有大量的實驗用材料(塑料袋、針筒、氣球、玻璃杯、乒乓球……),通過豐富的材料讓學生產生興趣。

  隨著課改的推進,我們都關注起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但一味強調自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容易造成學生不知所從或盲目探究的情況。教師要把活動或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適應學生具體思維的特點。另外,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設想也需要老師幫助整理、選擇,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問題需要老師幫助分析、解決,引導學生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學生的自主發揮,又避免學生的探究停頓、受阻,使學生獲得更好發展。當然,指導還要因人而異,對學生熟悉的、身邊常見的,較簡單清楚的內容可少講少指導一些,對一些較抽象,學生平時接觸了解較少的,影響因素較多較復雜的內容,則應多作一些指導。在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會熱脹冷縮前,教師先幫助學生分析這個實驗的難點,教師提出:“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它若是變大了或是縮小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呢?”的問題,以點明實驗設計中的難點問題。然后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將空氣裝在密閉的容器中,這個容器的容量可變大變小,這樣空氣的變大變小可以通過觀察容器形狀的變化而得知。進而引出也可以在某些容器口裝上“門”,觀察“門”的開關情況以了解空氣體積變化的情況。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思維大大活躍起來,找出了許多可以幫助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容器,再配以各種加熱或冷卻的方法,便設計出了許多實驗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水會熱脹冷縮

  1、教師出示投影片,然后問“為什么水會溢出水壺呢?”

  2、教師啟發學生:加熱前,水壺里裝的是滿滿的一壺水,但沒有溢出,為什么加熱后同樣多的水會溢出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對于學生的假設,教師不要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復,可以問學生有什么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要求學生設計實驗。

  3、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設計思想,逐步引導他們想到事先準備的實驗方法上。如向學生介紹實驗裝置的名稱和作用時,要告訴學生為了便于觀察,教師在瓶子里裝的是紅色的水,并在玻璃細管液面處作上記號。然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玻璃細管內液面的高度是否變化(上升),并想一想“為什么”?

  4、在排除水量多的假設基礎上,告訴學生:水受熱后體積比原來大,即體積膨脹了,燒瓶里容納不下,就順著玻璃細管上升了。

  5、教師請學生解釋“爐子上被加熱的水壺水為什么會溢出?”

  6、教師提出:“如果水壺里的水沒有裝滿,加熱后會怎樣?”

  7、教師提出:“水受熱體積會脹大,如果水受冷,體積又會怎樣呢?”

  學生觀看投影片,由學生發現水溢出的現象。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把學生講的幾種可能逐一提出來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學習興趣。

  在教師的幫助、啟發下,學生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來研究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

  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會回答燒瓶里的水比原來“多”了。這時,教師讓學生回憶實驗過程并指出:實驗中沒有往瓶中加過水。

  學生可以得出結論:一般情況下,水受熱體積會脹大。

  學生解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明白:由于水受熱會膨脹,水面會上升。

  學生討論。

  學生根據實驗的結果,概括出科學結論:水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和冷縮的性質。

  活動二: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會熱脹冷縮

  1、教師問:“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其他物體是否也有這樣的性質呢?例如我們周圍的空氣?”

  2、由于空氣是無色透明的,不能直接觀察,這一點上,教師應該啟發學生如何觀察空氣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將空氣裝在密閉的可形變的透明容器內來幫助觀察。分析各種加熱或冷卻的方法。

  3、教師就可以提供大量有結構的材料(塑料瓶、大針筒、保溫瓶、氣球、塑料袋等),讓學生選用。

  4、實驗時教師加強巡視指導。

  5、教師小結,并重點指出空氣的熱脹冷縮比水大的多。

  6、教師進行倒噴泉實驗。充分利用這個實驗,積極引導學生人人參與推理,鞏固已經學過的科學知識。教師出示倒噴泉實驗裝置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推測該怎么做,會發生什么現象。教師實驗,驗證學生推測的結論。

  學生自己推測,讓他們模仿剛才的實驗去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

  設計實驗。

  學生模仿研究水的熱脹冷縮的方法進行空氣是否有冷縮性質的實驗,驗證自己推測的結論。

  學生實驗以后,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共同議論得出結論: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學生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推測實驗結果。

空氣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利用感官來初步感知空氣的性質。

  2、能夠利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周圍、各種物體中都存在著空氣,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愿意合作、科學交流的實驗常規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利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周圍、各種物體中都存在著空氣,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

  教學方法:實驗法

  教學準備:

  水槽、礦泉水瓶、方便袋、粉筆、海綿、玻璃杯、紙、氣球、硬紙板、乒乓球、肥皂水、紙筒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談話: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小謎語,請大家來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動物植物都需要”

  2、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嗎?(板書課題:空氣在哪里) 就讓我們先來一起找一找吧!

  二、尋找空氣

  1、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方便袋、硬紙板、書、飲料瓶、粉筆……誰能利用身邊的東西幫老師找到空氣呢?

  2、學生借助各種媒介尋找空氣

  3、巡視。幫助學生實驗。

  4、交流反饋,總結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感知空氣的真實存在。

  5、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 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同學們真聰明,利用各種方法找到了空氣,那誰能說一下空氣到底在哪里呢?(板書:到處有)

  三、認識空氣

  1、觀察認識空氣的特點

  談話:通過剛才的實驗,同學們發現我們身邊處處有空氣,那么同學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眼前的空氣,有什么樣的特點?(跟水的特點比較)板書: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

  2、認識什么是氣體、感受空氣會流動,流動的方向的向著四面八方的

  (1)跟固體、液體比較

  談話:我們知道,像木塊、橡皮這樣不會流動的物體,我們叫它固體,像水、牛奶這樣會流動的物體,我們叫它液體,那氣體會流動嗎?

  (2)香水實驗,認識氣體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動

  老師灑一下香水,問學生:同學們聞到了什么?剛才我們聞到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現在怎么有的香水的氣味?我只灑在這兒,那兒的同學怎么聞到了?(板書:會流動)其他同學聞到了嗎?你覺得空氣流動的方向是怎樣的?(板書:四面八方)

  (3)教師小結,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叫做氣體,而空氣就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它會流動、而且流動的方向是向著四面八方的。

  四、空氣占據空間

  談話:同學們覺得空氣占據空間嗎?

  實驗一:

  1、出示裝紙的杯子:杯子里有什么?(紙、空氣)把杯子倒過來,現在杯子里有什么?(紙、空氣)如果我把杯子直直地插入水中,杯子中的紙可能會怎樣?如果濕了說明了什么,如果不濕又說明了什么?

  2、學生實驗(強調直直插入,直直提起,杯子不要傾斜)

  3、學生匯報(紙沒濕是因為空氣占據的空間)

  4、如果把杯子傾斜,你會發現什么?

  實驗二:

  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拿一空玻璃罩在上面,問學生:如果老師,往下摁水杯,乒乓球會原地不動,還是也被摁了下去?為什么?

  2、老師演示實驗

  3、學生解釋現象

  實驗三:

  1、談話:同學們喜歡吹泡泡嗎? 誰能不吹就制造出泡泡來呢?

  2、學生實驗并說出理由

  四、談收獲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

  關于空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我們四周到處有空氣,那月球上有空氣嗎?水里有空氣嗎?空氣有重量嗎?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在課下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習更多關于空氣的知識。

空氣教學設計12

  空氣占據空間嗎整個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理解兩個科學概念: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而恰恰這也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明白空氣與其它物質一樣是能夠占據空間,但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也是一種物質。

  要實現這一目標這節課主要安排: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達到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針對這節課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一、空氣占據空間嗎?二、杯中的紙會濕嗎?三、空氣占據空間有變化嗎?三個環節都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驗證,動口解釋。

  一、空氣占據空間嗎?

  用同學們都熟悉的童話故事“烏鴉喝水”引入,通過操作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讓學生利用桌上的材料進行充分的實驗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來?

  同時還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么?

  分組實驗完成后,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空氣占據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老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實驗,交流實驗情況重點讓學生解釋: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進一步明確空氣占據空間。

  學生有了這兩個充分實驗對空氣也象水、石頭一樣是占據空間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個問題:空氣占據空間有變化嗎?

  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對比實驗法,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得到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充分的材料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想、去做;充足的時間能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說。在給學生機會的同時,豐富了他們的腦、靈活了他們的手,鍛煉了他們的口,這樣的實驗學生越“玩”越愛“玩”,在玩中求樂,樂中求知,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無限科學知識的向往。

空氣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和大氣壓的應用。其中大氣壓的存在及大氣壓的大小是教學重點,大氣壓應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是教學難點。由于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覺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因此本節課采用學生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及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使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并能說出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強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大氣壓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學難點: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學用具:

  汽水兩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熱水、玻璃杯、硬紙片、水、廣口瓶、浸過酒精的棉球、細砂、煮熟剝殼雞蛋一個、吸盤掛鉤多個;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課件演示、分析討論

  六、課前實施內容:教師先熟悉實驗,并充分考慮到各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實驗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七、媒體設計思路:

  本課課件設計主要用于輔助實驗教學,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越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該課件在設計時本著在一定程度上對研究問題、分析實驗現象,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等方面進行設計。

  八、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一)新課引入:(實驗引入法)

  比賽吸汽水,看誰吸得快?

  道具:兩瓶飲料,一瓶帶橡皮塞,一瓶不帶塞。

  (從生活中常見事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課講授:(實驗探究法)

  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引導學生做好兩個實驗,教師做好兩個演示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塑料瓶為什么會變形?

  2、是誰托住了紙片(覆杯實驗)?

  3、是誰把小試管推上去的?(小試管上升)

  4、雞蛋為什么會掉下來?(瓶吞雞蛋實驗)

  學生討論后教師對每個實驗進行分析引導,最后得出結論:以上幾個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證明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

  2、大氣壓的大小:

  A、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大小

  器材:兩個掛鉤吸盤

  (讓學生參與此活動,調動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并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大氣壓是很大的。)

  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課件演示)

  結論:馬德堡半球實驗和學生體驗,充分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威力。

  (質疑:大氣壓有多大呢?)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課件演示)

  (提醒學生注意管內水銀液面高度的變化)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⑴、實驗操作過程中,為什么要在管內灌滿水銀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銀槽內?(使管內沒有空氣)

  ⑵、松手后,管內水銀柱下降,管內水銀面上方有沒有空氣?(沒有)

  管內水銀面上方有沒有大氣壓?(沒有)

  結論:管內上方為真空,沒有大氣壓強,管外的大氣壓支持著760mm高的水銀柱。也就是說大氣壓強與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1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高=1.01×105帕

  D、介紹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

  3、大氣壓的應用:

  圖片演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讓學生觀察后得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的規律。

  課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機及工作原理.

  課堂小結:

  1、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并能通過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九、板書設計:

  空氣的力量

  一、大氣壓的存在

  二、大氣壓的大小

  三、大氣壓的應用

空氣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興趣

  三、課時安排 一節課

  四、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 投影器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針對空氣,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與同學有爭論的問題,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關空氣的科普知識小故事。由班長組織進行根據學生興趣進行投票,選出幾個得票高作為同學們學習的課題。課題提出者作為組長,自行組成小組。

  2.課堂情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想想為什么風會動?植物為什么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會長得更快?

  看圖思考

  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見空氣無時不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那它們究竟是一種什么物質呢?以下我們就來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請同學們看課本。板書

  板書,看書,思考

  切入主題

  上一堂課已經要求大家去準備了,那現在由各個小組推選一個人起來談談你們討論的結果

  根據自己找出的資料,各自談談了他們最想知道的和最有興趣的,并且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

  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個空間去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東西

  肯定學生的結果,重點講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和有疑問的。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化學家是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裝置圖,課本圖2-2

  找圖,看圖

  進一步引進內容

  由拉瓦錫得出的結論是: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占1/5;后來陸續發現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

  觀看空氣成分示意圖

  那你們想不想來親眼看一下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

  齊聲叫好,期待實驗

  初次接觸實驗,增強興趣

  教師介紹實驗儀器,操作實驗并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變化

  細心觀看,跟著老師的操作思考

  讓學生初識儀器,有利于以后做實驗,增強學生的有意識認知

  提問:實驗現象有什么變化?

  學生舉手發言

  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聽課

  解釋現象:瓶內增加水約瓶的1/5,說明消耗了氧氣。板書: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加熱)重點

  提出疑問,為什么只消耗氧氣而不消耗氮氣?

  肯定學生的觀察仔細,善于思考。現在證明氧氣和氮氣的性質:取一瓶氧氣一瓶氮氣,讓學生觀察其顏色,聞起味道,然后示范操作的規則,請兩位同學上來自己操作。取兩根帶火星的火柴,分別伸進瓶中,發現氧氣能支持燃燒,氮氣不能

  觀察實驗現象

  讓學生親眼去觀察,以利于學生從實驗中去解答的自己所產生的疑問

  空氣是一種寶貴資源,所包含的氧氣,氮氣和稀有氣體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學生自由發言

  給學生一片天地,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

  先由圖片引出,用以來證明前面的學生的回答的正確與還可以補充他們想不到的或沒有見過的。讓學生自己去想各種空氣成分的作用

  看圖思考,記筆記

  通過生動的圖片講解,有利于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1、氧氣用途:潛水、醫療 ;煉鋼、氣焊; 化工生產 ; 宇宙航行

  2、氮氣 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入燈泡、食品防腐); 醫療、麻醉; 超導材料 性質 無色、無味、性質不活潑 3、稀有氣體 : 保護氣(焊接金屬、充燈泡);各種用途的電光源;激光技術 ;制造低溫環境 (氦); 醫療麻醉 (氙)

  學生認真做筆記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用途,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保護空氣:分小組討論,讓學生自由討論5分鐘,環境的變化,例如談談郊區的空氣與市區空氣的不同

  通過討論,由小組推選一個人回答

  關注環境 保護環境 養成環保意識 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投影圖片,形成對比

  解釋圖片。

  回憶自己身邊的環境與圖片中哪個比較相近

  形成對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電影片段

  通過片段,讓學生懂得如果環境遭到破壞,受害的始終是我們人類。

  緩解壓力

  3.

  課后作業:學生自行分組,設計研究方案,采取調查、采訪、實驗、統計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區的空氣情況,并完成調查報告。

空氣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污染指數是衡量空氣質量的標準,并明白大氣污染指數、空氣級別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2、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大氣環境問題,增強環保意識;

  3、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會污染大氣,被污染了的大氣又會反過來危害人類;并能夠說出防治大氣污染的一些措施;

  二、教學重點:

  1、大氣污染指數;

  2、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等參與式;

  四、教學手段:

  cai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及說明:

  (一)課前播放關于環境保護的歌曲《讓綠色聽得見》,烘托氣氛。

  (二)教學過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來──“方舟計劃”:使學生認識如果人類再不停止對自然的破壞,人類將失去自己的家園,強化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關注和興趣,同時也使長期以來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學生的關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個題目一步步將話題引向主題,同時從大處著眼,使學生明白目前人類面臨的嚴峻局勢;

  3、兩次著名的大氣污染事件(錄像):創設情境,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氣污染指數的教學;

  4、大氣污染指數:通過讀圖及圖例了解大氣污染指數的含義及怎樣閱讀空氣質量預報(總結規律以便記憶),了解不同質量的空氣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同時通過讀圖了解我國各城市某一天空氣質量情況,認識到南北方空氣質量不同,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指導學生讀圖──找規律──分析、查資料──寫論文;

  5、我國污染現狀:學生合理推理后,老師用材料引出,引起學生生成對我國大氣質量的了解和憂慮;

  6、活動:根據課下收集到的資料,按老師提供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使全體學生明白大氣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時增強演員學生對收集資料的處理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

  7、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發散思維,各抒己見,提出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最后通過觀看錄像總結措施,培養學生通過資料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培養學生總結自己所學知識的能力;

  (四)作業:

  任選其一:

  1、繪制宣傳畫:以“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為主題,繪制一幅廣告宣傳畫,呼吁人們行動起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將課堂所學發展到課外;

  2、分析我國南北方空氣質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論文,培養學生查找資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

【空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冰燈》教學設計04-22

《秋思》教學設計04-12

長城教學設計04-04

賣炭翁教學設計03-17

麋鹿教學設計03-17

gkh教學設計03-16

《小蝦》教學設計03-15

精品教學設計02-28

體育教學設計02-25

《海燕》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