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世约定,今生在某处幸福。你说你愿意变成一棵树为我遮风避雨,可是傻瓜,若是没你,我该怎么幸福?我在某地等你!!
我们终于还是遇见,可到底是谁遗忘了诺言?我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邂逅,却依然难以走进你。你说你在等,在等我吗?匆匆,我赶不上你飞奔的步伐,亲爱的,你要到哪里寻啊?我是你前生的另一半!!
我们是不是终会错过?隔世的诺言又如何?我读得动你眼神里的渴盼,我却不能说出我是你寻了已久的另一半。有时会庆幸自己没走进你的世界,所以你可以简单地忙碌着手边的工作,让你充满期待的胡思乱想,让你期待在某个路口可以见到今生的我,保留着哪一份简单的渴盼。可是亲爱的,我们约好的青春在这个地方幸福的诺言你还记得吗?还是我记错了地点??不合时宜的出现,相见却不能相恋!你那似曾相识的眼神,让我心好痛。
亲爱的。我们的幸福呢?到底怎样才能走进你寂寞的思念?
猜你也喜欢:文化与战略冲突 保证文化权威性和严肃性(企业,企业文化,
文化与战略冲突 保证文化权威性和严肃性(企业,企业文化,文化,战略,选择)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到底哪个为先?哪个为重?是当下企业界、管理咨询界等各方经常遇到,也是经常争论的课题。许多企业的老总和一些管理咨询顾问,对企业文化似乎总有一种“鸡肋”的情节。这一点从企业对选择企业文化咨询和战略咨询的优先次序和重视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从咨询公司的报价收费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些证明。但更多、更明确的映证,是在文化建设与战略发展发生冲突时候的选择。
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定义二者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时,还是从二者的建设过程来看,或者是就二者达成的结果而言,企业战略都应该遵从于企业文化的选择。即,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应该首先保证企业文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除非企业承认企业文化的选择是错误的)。
从源头来看
企业文化通常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哲学,是对企业如何生存、经营、发展,走向何处的最根本的回答,目的在于找到企业持续经营、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则。而战略是企业在当前条件下,面对即时的生存环境而作出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的前提可能是一两年就会发生变化的,也可能是五年、十年才会变化的,但肯定是会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变化的。所以一旦战略的选择与文化取向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必须以企业的终极目标为准绳来判断和决定我们的取舍。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企业的持续赚取合理利润。
从过程来看
一个文化氛围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文化氛围的养成需要首先得到人们的内心认同。一个新的信念能够植根于人们的内心,需要一个从信念激发情绪,由情绪推动行为,再通过环境对行动的反映而增强或削弱人们对这个信念的认识;经过多次这样的循环才可能在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中逐步形成一个文化信念,从而在人们的行动中反映出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一般的企业文化是经过深刻的思考后才提出一个理念或建设的目标,并且要求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来实践和达成,不能够经常进行大的调整,有的甚至在企业中传承数百年。而战略却是根据企业面临的不同环境与条件制定的一个相对短期的,并不断调整的一个计划。是一个相对较短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战略多则五年、十年,少则一年、两年。所以通常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而文化却刚刚扎下了浅浅的根基。因此,如果文化总是为了支持战略而作出大的改变,那恐怕任何企业也难建立起一个真正实在的文化。 猜你更喜欢:父爱随行(父亲,让我,菜地,给你,舍不得)
多少
父爱随行(父亲,让我,菜地,给你,舍不得)
多少年来,我常常对父亲总有一种敬畏,一种感激,一种愧疚。
父亲这么多年,脾气总不大好,总唠里唠叨个不停,以至于,常常和母亲吵嘴,以至于让他的孙子总是疏远着爷爷,在我心里,有时候,总觉得,特烦人。无论做什么,他都会觉得那也不对,这也不对。
于是,很多年来,我总不爱和父亲过多的说话,有时候,真想和父亲一亲密无间地促膝长谈,谈谈工作,谈谈想法,可每次,话到嘴边,因怕唠叨,欲言又止。
有时候,想想父亲,也挺可怜的,花甲之年,儿孙见长,却难得其乐融融。有时候,就为几一毛一钱,让儿孙子和他“反目成仇”。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父亲,也曾是六十年代的中专生,也曾是国家干部,可是朴素、勤俭是他的本色。一身布衣,终年四季,缝缝补补,洗了再洗,总也舍不得买件新衣,你买件给他,总会招来一顿浪费、不会过日子云云之类的训斥。退休后,按理说辛苦了大半辈子,是该享受生活了,可是,谁曾想,他却一个人竟然在河边的沙滩地上开出偌大的一块菜地,每天清晨,扛上自制的农具,翻地播种,每天傍晚,浇水施肥,全家人都劝他别那么累,他总说菜价这样贵,种点菜多好,不用你们瞎操心。就这样,春种秋收,早出晚归,本该和许多老人一样,清晨健身锻炼,傍晚散步休闲的时光,父亲却扛着锄头,挑着水桶,忙活在菜地里。春去秋来,父亲的菜地竟也收获很多,清鲜的韭菜,翠绿的油菜,长长的豇豆,散着花香的黄花菜,葫芦花,嫩一嫩的黄瓜,饱一胀的玉米,崩裂的豆子,一块菜地,一年四季,比父亲还忙碌。每天父亲都能采摘到新鲜的小菜,总也忘不了要给我们一些,有时候,嚼着父亲的劳动所得,心里总不是滋味,我居然愧疚到在菜地里没有留下一个脚印,有时候,真想去帮帮他,帮他也在夕阳下挑一桶水,翻一块地。可是,总也觉得忙忙碌碌,居然没有时间。
这么多年以来,父亲就是这样在生活上苦了自己,苦了母亲,节衣缩食,勤勤俭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多开一盏灯,舍不得多用一滴水,舍不得让孙子多花零花钱。而他却舍得感冒了,不去吃药,那疼了,舍不得去就医。
记得刚参加工作,自己想要一辆摩托车,父亲态度坚决的拒绝了,说是不安全;然而,时隔几天,父亲却突然叫我去买摩托车,他只是淡淡的说,骑慢点,要小心。那年,孩子出生,并无多少积蓄的我,面对昂贵的手术费,父亲替一我交了大多半。那年,孩子生病住院,已经负债累累的我,还在为药费发愁,是父亲,坐车百里,送钱给我,让孩子得以康复。那年,家里装修房子,自己工作忙,无暇照看,是父亲,日夜守候在家里,买东西,搬东西,装修费还是父亲替一我付了。微薄的收入,飞涨的物价,妻子下岗,这么多年,生活拮据,举步维艰,父亲大半辈子,用他的省吃俭用,买下两处房子,大的给我们,小的留给自己,而我,时常为父亲的救济而深感汗颜,两次购房,我却仅有几万元,也就只凑了个零头。不幸的人,总是祸不单行,福不双至,今年,我住的地方要进行供暖改造,昂贵的接口费,让我再度陷入困境,父亲说,还缺多少,剩下的我给你。不曾得病的我,居然还在这个时候被查出身体患病,一下子,我想了好多,该怎么办,繁重劳心的工作,年迈苍老的父母,持家辛劳的妻子,年幼再长的孩子,父亲说,怕啥,有病咱治病,又不是什么难治之病。好在治疗服药,效果明显,遇上今年无休止的加班,常常腰酸背疼,是父亲,听说后,不顾天黑路远和母亲总要来看我,拿着止痛膏非得让我贴上,不止一次的,买饼干、奶粉让我加强营养,我吃的药,父亲竟然一次买了三百多块钱的,总说,让我去请假,回家休息。要知道,这么多年,父亲生病,自己舍不得买药,自己未曾买过饼干、未曾喝过奶粉,然而,为了我,父亲就像我生命里的一座巍峨高山,就像一只大手,总在我困难的时候,推我一把。我常常看着他日渐消瘦、看着他两鬓斑白,眼圈发一热。
这就是父亲,我有时候真的读不懂父亲,但我至少懂得,父亲总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不计代价的人,给你力量,给你信心,给你关爱的人。
爱有多种方式,在父亲看来,唠叨批评,是爱的教育,节俭平淡,是爱的生活。可我,却有时候,不懂得这些,想想,父亲就是父亲,总给我那么多,让我一次次,走出困境,树立信心。
如今,父亲依然唠叨,依然种菜,依然让人敬畏不已,但我知道,有父爱随行的日子,生活再苦再累再艰难不堪,其实,就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