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家月平均收入在11000元左右,除去各种生活费用,每月剩余七八千元。拥有两套房子,一套房改房自住,一套按揭房出租,按揭房已于年初还清全部贷款。为实现资本增值计划,我和老公将攒下的钱分散投资,大抵上是银行存款占10%,货币市场基金占20%,短期债券占20%。美元以前拿了一些,后来又换了一部分欧元,外汇资产占了10%左右。剩下的是5%的股票。此外,为确保理财组合平衡及家庭财务安全,我家还购买了一部分商业保险。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今年7月份, 考虑到保值增值的需要,以及房价不断上涨的因素,我家又购置了一套新居,此新居位于某花园小区,小区环境优雅,房型也挺新潮。有三房一厅两卫和两个朝南的阳台,而且每一间都不显局促,这套新房每平方米近5000元,除了首付,10年按揭贷款每月还款3800多元。我和老公算过账,老房子出租,每月收入千余元,再加上原来出租的那套房子,还款应该没问题。
还贷无忧,我和老公同时想到了买车,老公觉得工作忙碌买部车有利于展开工作,而我假日喜欢旅游。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通过拍卖会“淘”得一部靓车。虽然,做私家车一族,时刻不敢放松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紧箍咒”,但毕竟家有爱车,其乐融融。说到此,我想给年轻夫妇提个建议:买东西要有个计划。我和老公每次计划好买一样东西后就会齐心合力地攒钱,所以家里的每一个物件都很亲切,这样还可以增加夫妻双方的感情呢。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在做好上述投资的同时,我和老公还特别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开辟财源。老公是电脑专业的高才生,业余时间他经常揽一些私活,比如为别人设计个人主页和做程序设计等。而我,则利用自己的专长努力写稿,踊跃参加一些有奖征文活动,到今日为止已挣出近万元稿费,绝对不是吹牛哦!
就这样,2004年我家顺利实现了买房、购车、发小财等一大串大大小小的目标,家庭资产呈稳步上涨趋势,收获喜人。展望2005年,我家理财将在实现家庭财富自由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家庭成员的“幸福体验”,如通过特有的家庭理财账户实现孝敬父母、子女教育等功能,实现人性化的家庭财产管理和增值。
猜你也喜欢:企业培训主管:企业的营养师(企业,人才,学习型,变革,企业培训)
美
企业培训主管:企业的营养师(企业,人才,学习型,变革,企业培训)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作为现代管理教科书,曾经风靡一时。在《第五项修炼》书中,圣吉大师提出了建立学习型企业,同时也中国的企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关注,一时间大批企业开始注重学习,提出建立学习型企业,培训工作已经逐渐地纳入到企业重要日程当中。
二十一世纪是智力角逐的时代,当前,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占领了人才的制高点,企业才有可能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那么,如何保证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的质量呢?只有通过强有力地培训,才能解决人才质量需求的问题,这也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必经之路。建设一个学习型企业,不仅需要一大批有真才实学并对企业无比忠诚的优秀员工。同时,也需要企业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回馈那些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必须靠企业不断地培训、不断地提高来最终实现。
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在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这样“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当企业引入了HR这个理念以后,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概念的理解之上,只是将原来的企业人事部只是换了一个称谓罢了。
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变革,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革。目前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把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的人力资本,这需要HR从业者付出多少艰辛地努力。
那么,培训作为HR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怎样理解企业培训,企业培训主管在企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说,企业如同人一样,那么,企业的领导者就是企业的保健医生,他随时根据企业的状况,检查和检测出“企业”的病症,及时对症下药,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培训主管就是企业的营养师,他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体质状况,及时合理为企业制定“营养套餐”,帮助企业补充营养不足的成分。使企业在接受了他的营养套餐之后,能够吸收足够的营养成分,不仅使企业增强了体质,同时还增强了对外来“病菌”的抵抗力。
猜你更喜欢:北京,很难让我说爱你(成功,北京,梦想,的是,是因为)
元宵夜
北京,很难让我说爱你(成功,北京,梦想,的是,是因为)
元宵夜晚,明天即将踏上回京的路程。
关掉了灯,听着旁边闹钟滴答的声音,我不由得心生对时间飞逝、聚散离合的感慨,还有明天北行的情绪酝酿和曾经初归来时经历种种的浮想联翩。
在家乡的一个假期,让我似懂非懂地发现自己和北方文化的格格不入。
自然气候,南暖北冷,文化气候似乎也正是如此。并非说北方人冷漠无情,而是说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行为表达方式,其行为初衷或许都是一样的。人是感官动物,不可能直读内心,行为的不同有时候在观者看来就是不同的感情。
或许是因为北京市是文化中心,人们知识境界高,所以个性意识相对比较强。每个人极力想表现出自己不卑不亢、顶天立地的独立形象。可惜的是,这种境界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源自人来人往中对渺小自己的一种恐惧。恐惧就会战战兢兢、如履如临,甚至草木皆兵。时间久了,也就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狭长的隔阂。
为什么说是“狭长”,一则是因为所有这些源自人心本性的狭小,二则是因为北京人群簇拥,看似紧密相连的形体,身处其中却感到与同行者之间彷佛有一道消不掉的屏障。
北京是这样一座“冷漠”的城市,大部分时间似乎人们都是工作流上的行尸走肉。这不是我认可的文化,也不是我喜欢的氛围,所以北京着实是一座我无法去爱的城市。
虽然如此说,自己也长期处于是否留京的疑虑之中。
在意图留京的观点之中,自己最放不下的是“这是一座可以追寻梦想的城市”。这个理由让自己无数次否决了离开北京的想法。这是一个多么崇高和浪漫主义的理由,他在极力说服我“虽然会变成行尸走肉,但是这是为了实现梦想,是一种充满人性的选择”。就这一个理由,否决了无数的反面依据,这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堪称完美的理由。
后来,我渐渐发现,自己被自己骗了。
是谁告诉你,你的梦想在北京?
广阔的舞台、无数的机会和远大的发展前景,这些就等于梦想吗?
一直以来,是俞敏洪、马云的故事在向我们灌输“梦想”,渐渐地,人们把成功等同于梦想,并且是那种实现在别人身上,看似光芒万丈的成功。许多人幻想着留在北京,成为马云,成为俞敏洪。可惜的是,这到底是源自本心的追求,还是对成功的崇拜,有时候连自己都分不清楚。
我们看见刘德华、周星驰、梁朝伟成功,大多数人并不会去追寻他们的足迹。我们看见马云、俞敏洪成功,却群情汹涌地向往着这个目标。因为,这个目标,看起来离我们很近很近,看起来我们也可以到达,所以如此的诱人,加上成功人士的事迹和话语一渲染,大部分人开始心动了,开始有了“梦想”。
这里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取得那种成功,而是说到底我们的本心是否追求着这种成功。是自己本心的热爱而产生动力去追寻,还是它看似近在咫尺的诱人让自己被动地努力?
再者,这种近距离的诱人感到底有几分真假尚待商榷。北京的舞台是很大,但是留给自己的轨道或许很狭小,有时候就是单位、宿舍与那趟不变的公交。
据此,我开始发现以前那个以梦想为名的完美理由的伪装。
我的确渴望成功,但成功有很多种,马云和俞敏洪的故事让我们把成功的定义变的狭窄了很多。再者,我的梦想不仅仅是成功,更重要的是让父母一生安康幸福,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幸福平安。所以我要竭尽所能让这些梦想都能齐头并进。而不是所谓的先苦后甜,挣很多很多钱,然后再来回报那些爱我的人,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念头。
有人说,有舍才有得,我提的想法未免过于贪得无厌,最后说不定一事无成。
我没有贪得无厌,我舍弃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你不愿舍弃的。那就是北京的繁华,舞台的繁华、机会的繁华、文化与物质的繁华,甚至使人身处其中就好像能沾染其繁华气息而变得与别地人不同。我舍弃这些,并不是放弃追求梦想,而是不想让别人来定义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