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職業生涯發展三張王牌
9月初,一年多以來的傳聞終于落了地,李開復親口承認自己與google緣分已盡,揮手告別,開始以創業者的身份面對大眾。
21年的職業生涯,李開復走得相當順利,甚至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盡管業界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例如媒體指責他過于做秀,注重個人品牌勝過企業品牌;指責他誠信不夠,從互為競爭對手的微軟跳入google……但卻沒有妨礙他在職業經理人的發展道路上越來越成功。
當擺脫職業經理人的身份之后,去總結李開復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中的構成基因——即李開復手中的職業“王牌”,對于正在打拼的職場人來說,在觀念上或許有非常深刻的啟示作用。
王牌一:不將“路”走到頭
面對比上一份合同報酬更高的新合同,為什么李開復卻選擇了不再續簽?
包括googleceo施密特在內,各方面透露出的信息都是正面信息,google管理層還是希望李開復能夠續簽合同。但真正決定性的因素不是老板們的態度,而是取決于簽下合同之后,下一步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軌跡究竟如何。
李開復之所以選擇離開google,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將進入個人發展的“瓶頸”階段。這也是李開復職業生涯中最值得學習的一點——任何一個職業階段,不要讓自己職業生涯的“瓶頸”產生惡果之后,再去采取對策。
個人在企業中職業發展的高度取決于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多少。對現階段的google而言,李開復這位熟悉中國情況,在中國公眾中有著極高影響力的高管自然還有著必要的價值。
但google對于李開復而言,顯然價值上不存在著對等性。從職業生涯發展角度看,google對于李開復的價值定位已經被鎖定在對中國市場的范疇之內,李開復個人在google全球的發展空間其實并不大。正如職業規劃中的“職業錨”理論,對某個職位越是精通、高度專業化,具有強烈的不可替代性,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反倒會因此產生阻礙效應——李開復對中國越熟悉,就會進一步被牢牢鎖定在這一職位上。
另外,從個人的能力角度,google未來4年的主要目標是提升中國市場份額,技術出身的李開復也清楚自己并不是此中的高手。
除去薪酬之外,google顯然已經不能夠給予李開復更多的價值。在中國,李開復已經獲得了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google平臺對于李開復提升個人品牌已經不再具有更深層次的作用。另外,google在中國的發展策略和google的企業文化一直存在悖論,正如許多業界評論家所說,李開復在google的4年非常不容易,溝通與妥協的難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應付的。
回顧李開復的職業生涯: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2年后,他之所以投身產業,顯然是看到了自身特性與專業研究人員之間的不匹配性。在教學期間,他曾被學生評為“最差的授課老師”,因為缺乏互動性,甚至學生把他的`課叫做“開復劇場”……
繼續翻看李開復在apple、sgi的任職經歷,就會發現他的每次離開都是面臨著同樣的“職業瓶頸”問題:1996年離開蘋果,恰值蘋果處于歷史的最低潮時期,整個蘋果公司的市值只有20億美元;在sgi則是他最狼狽的期間,李開復甚至不得不親自去談出售公司;微軟期間,李開復在被調回總部之后,一直處于邊緣狀態,這才有了跳槽google的事件。
繼續簽下一個4年合同,李開復個人已經無法從中獲得更多的價值回報。在個人聲譽達到頂點,市場占有率由2016年的16%回升到如今30%的良好業績背景下,離職顯然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王牌二:將個人價值最大化
個人職業價值在合適的時機主動尋求最大化的兌現,這也是李開復另外一個職業生涯發展的原則。
個人擁有的職業價值是職場人在職業生涯能夠取得成功的絕對值,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時間內,主動尋求機會使自己職業價值最大化兌現,卻是個人職業生涯成功有效性的絕對值。
1998年李開復之所以能夠加入微軟,負責在中國組建研究院,使自己的職業生涯得到一個跨越式的發展,根本上講是自身的職業價值符合當時微軟的需要:微軟已經決定要中國建設研究機構,最棘手的問題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來領導并管理。最優秀的人不了解中國的具體情況,了解具體情況的人又并非足夠優秀……而李開復的華人身份、技術人員背景出身,又擁有知名企業的管理經驗,無疑成為了最合適的人選。
但很多人都忽視了李開復在這其中的主動性。在進入微軟的過程中,李開復始終保持了主動的姿態,通過在微軟研究院工作的校友兼好友黃學東極力推薦自己。之后引來官司的加盟google事件上,李開復更是延續了這樣的思維:承認自己主動發送了求職信,并表示對設立中國辦事處很感興趣。試想如果不是李開復主動推銷自己,即使擁有組建并管理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經歷,也未必能夠得到后來出任google中國總裁的機會。
以這樣的思路來觀察李開復的離職,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緣故。
現階段,李開復的職業核心價值是什么?正是在中國青年群體中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以及跨國企業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經歷。置google千萬美元的薪酬于不顧,去創辦一家以青年創業為主的風險投資平臺,恰恰使得他的職業核心價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兌現”。
王牌三:緊握業界的浪潮
李開復的職業生涯是從遇到幾位大師級的人物開始的,也正是受他們的影響,李開復的思維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思考重點也大多放在大格局而非小技巧上,否則就很難說明為什么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每一份新工作都能夠站在it業界發展潮流的最前端。
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留校任教開始,到如今與google揮手作別,21年的職業生涯中,李開復一共換了5份工作。這一過程中,在李開復成功地實現自己從學校研究者到跨國企業高管的個人職業生涯轉變的同時,其背后似乎也有著一脈相承的思維模式——通過變換工作的企業,緊緊把握住業界發展的浪潮。
1990年,李開復離開卡內基梅隆大學進入蘋果公司,此時正值pc(個人計算機)在全球范圍內普及化的高峰階段,作為當時pc行業的領軍企業,蘋果幾乎控制著整個圖形桌面操作系統的市場。1996年,李開復轉投sgi出任網絡產品部全球副總裁,此時互聯網的熱潮開始在美國興起。1998年李開復受命組建微軟中國研究院,此時微軟憑借全新的產品windows98奠定了自己在業界的霸主地位。2016年,李開復跳槽google,搜索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空前的發展和重視。
而如今選擇離開google,去創辦一家以青年創業為主的風險投資平臺,李開復顯然也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未來的事業已經無法離開中國這個大環境,當下創業正是中國時下的另外一股熱潮。
【李開復職業生涯發展三張王牌】相關文章:
1.解讀職業生涯的三張財務報表
2.建筑類的王牌院校
3.核心員工和職業生涯發展
4.985高校王牌專業盤點2016
5.重點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6.抓住自己的生命王牌作文
7.解讀德國留學那些王牌專業
8.三張網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