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構建
一、商學院大學生畢業流向的特點
(一)以就業為主,注重行業準入資格
對國內高校經管類專業畢業生流向的統計調查表明,這類專業的本科生在畢業時絕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就業,而不是升學深造,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工作來鍛煉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在畢業若干年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再去繼續學習。學生在讀期間更加注重考取各類職業準入資格,例如:證券從業資格、特許金融分析師、注冊會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為未來在行業內更好地發展積累條件,獲取更多的認可。
(二)行業集中度較高,就業與行業接軌
相對于基礎學科而言,商學院的畢業生所從事的行業相對集中在銀行、保險、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等財富管理行業,在就業時所尋求的職業通常與專業的相關度較高,就業與行業密切接軌,這需要學生對相關的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
(三)注重畢業生實習實踐的經歷以及專業素養
在求職的過程中,學生們發現用人單位非常注重實習實踐的經歷,有實習經歷的畢業生相對更加有優勢。在進入面試之前一般需要經過嚴格的有關專業知識的筆試考核,對學生的專業熟悉程度以及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二、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目標和原則
(一)把握認知信息的特點——系統性、互動性與前瞻性相結合
設計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要遵循學生認知信息的規律和特點,在內容上要具有系統性、前瞻性。表現在內容上要完整,涵蓋從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再到評估決策和執行加工的全過程[3]。另外,在信息認知和加工的過程中特別要注重個體與環境的互動,注重個體對信息的反饋,對于認知的信息要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更新、調整和預測,這樣才能給予學生全方位和更為準確的指導。
(二)拓寬認知信息的途徑——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根據上述特點,在課程設計中需要幫助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去認知信息,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中除了教師的講授以外,更需要學生在課外通過實習和社會實踐來不斷認知自我和認知職業。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通過設計不同的互動內容來幫助學生加深體驗,對于認知的信息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在課外還可設計閱讀、訪談、參觀、討論等不同的行動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各種認知的信息;幫助學生養成多途徑獲得職業信息的習慣;幫助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將在第一課堂學習的研究技能運用于個人的職業生涯和決策制定中。
(三)豐富認知信息的內容——多樣化的師資組合與教學素材
職業規劃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學人員除了需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否則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會有一定的隨意性。在課程設計中,除理論模塊外,還可以根據不同職業發展路徑或不同行業選擇設計專題講座和工作坊,聘請業界人士或資深校友擔任兼職導師,組成多樣化的教學師資隊伍,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現實,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素材,豐富認知信息的內容。
三、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
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應在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
(一)推行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全程化
大學生職業規劃不等同于單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大部分學生認為到畢業時再接受就業指導為時過晚,因此盡早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更早更準確地使學生了解自己,明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應從大一起開設該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大一、大二教學內容側重職業規劃,主要包括大學生涯規劃、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等;大三側重就業指導,包括求職技巧、就業政策、就業環境等。課堂教學模塊集中在大一至大三,四年級則設立職業咨詢工作坊,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咨詢活動。
(二)規范并強化課外教學模塊的內容
結合各年級特點,精心設計課外教學內容,例如在大學一年級新生中開設素質拓展訓練營,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游戲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針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設計生涯人物訪談,通過對校友、業界知名人士的訪談等幫助學生強化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在大學三年級時可以通過組織模擬面試、開設簡歷修改工作坊等幫助學生進行求職技巧的運用和提升;在大學四年級可以開設職業咨詢工作坊,為學生提供決策咨詢。另外,在各年級的寒暑假應安排社會實踐或專業實習等內容,使學生能夠通過充分的實習實踐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了解職業和行業,增強競爭力。
(三)增設有關實習與實踐的課堂教學內容
實習和實踐對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認識和了解相關的行業和崗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學生在實習和實踐時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而導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職業規劃課的課堂教學中可增加有關實習和實踐的培訓內容,例如“如何進行社會實踐”、“實踐項目設計”、“社會調查方法與報告撰寫”等,引導學生較早接觸社會和行業,并教授學生相應的方法,提高學生實習、實踐的質量和水平。
(四)在職業認知課堂教學中根據專業特點設計不同專題內容
還可以根據學生未來在學術研究、出國深造、求職就業等不同發展方向的需求開設專題講座,在求職就業方面可細分到不同的行業,例如金融、會計、管理咨詢等行業對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等,以專題的形式向學生講授,同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有關行業認知的競賽,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調研來完成有關行業認知的報告書,增進學生對行業的了解和認知。
(五)增設創業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企業家精神,讓商學院真正成為未來企業家的搖籃。在課程設計中應增加創業啟蒙認知的內容,介紹現代社會創業的基礎知識,了解企業的成長等,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結合綜合性大學的特點,還可以在課外鼓勵學生跨院系組成創業團隊,進行創業模擬和實踐,參加創業比賽,激發學生創業的沖動和對創業機會的識別開發。
(六)實現職業輔導、學業輔導和心理輔導一體化
在大學期間,很多學生產生學業或心理方面的困惑,緣于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定位不清晰,目標不明確,因此大學生的職業輔導應與學業輔導和心理輔導相結合,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更好地厘清個人發展定位。對于商學院的大學生而言,在經濟和管理兩個大的專業學科門類下,如何細化金融、會計、營銷等專業方向的選擇,與未來職業的選擇也密切相關。幫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的同時,也是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應推行一體化輔導。
參考文獻:
[1]葛長波,孫鵬燕,楊蕊.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J].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6).
[2]劉長江,尤揚.認知信息加工理論及其輔導實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王本賢,姜南.認知信息加工理論領域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