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學結
2012年春學期,是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學期,不僅僅是圓滿完成了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而且全程參與了工作室本學期的8次活動,主持了各次的教學研討活動,進行了工作室專題論壇1次……回顧這些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時常感到幸福與欣慰。是“文如其人”這一學習“共同體”,讓我有了更多與同行學習交流習作教學的機會,是陳文主任這位成長“領路人”,開拓著我們的思維,拓寬著我們習作教學的視野。
學習:獲得成長的持續力量
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大師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已成為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學習是力量之源,只有學習能力更強、學得更快,才能吸收得更好,才能在集體中展現個人的能力優勢。在本學期工作室有限的8次活動中,我積極響應工作室的“學習號召”:除了集中活動時一起學習,更需要自我的一種自覺學習。閱讀由干國祥老師所著的《生命中最好的語文課》一書,干老師以堅實的教育理論為經,以豐富的課堂教學案例為緯,提出語文課堂是思辨的,充滿詩意的。閱讀最適合的教育書籍,走進最好的語文課堂,感受深度語文的獨特魅力,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閱讀此書,自我感覺受益匪淺。尤其是每次學習后的閱讀交流(或沙龍活動),我們在學習后碰撞,實踐中反思,反思后總結。由于我所承擔的子課題是《基于游戲活動主題的生態作文教學研究》,所以,對涉及到“主題生活”“游戲”“體驗”“活動”等字眼的文章、書籍,總是饒有興趣。每每此時,總要學習一回,參考一番,對比一下,甚至是實踐一次……我的學習更多發生在網絡上,從朱永新到吳非,從李鎮西到竇桂梅,他們的博客是我每周必須要去的地方,我要去感知他們最前沿的思考。學習,更新著我們的習作教學觀,讓我們獲得了成長的持續力量。
研究: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工作室是以江蘇省教研室第八期規劃立項課題——“基于主題生活的生態作文教學研究”為依托,拓寬到“閱讀教學與生態作文教學的整合研究”。研究,是工作室最常規的工作。教研組內,我們上好一節節研究課:《賽一賽誰的歌聲最……》《觀察作文:春天來了》《聆聽<</span>二泉映月>》《我們的拼盤》《走近戲曲國粹》。課后,我們積極組織討論,積極改進我們的游戲活動課堂,提煉我們的游戲主題生活教學新模式。前些時候的兩篇文章《對游戲作文教學的再思考》《游戲主題生活:生態作文之源》就是在這樣的思考和討論中產生的。雖是圍繞主題作文開展研究,可我們并沒有囿于主題作文。“童漫作文”“情境作文”“個性作文”“素描作文”等也一直在我們的視野里,讓我們可以在更高的平臺上瞭望習作教學的廣闊世界。
徐志摩在《再別康橋》結尾寫道:“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愿我們這些對習作教學始終懷揣夢想的人,尋夢在教育的理想王國,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那時也定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收獲:期待中的精神成長
主題生態作文教學的有效確立讓我們的習作教學活動有了切實可行的行動方向。一學期來,我的兩篇文章《激發“真”情感,完成“真”作文》《讓孩子的語言自然生長》分別發表于《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2z1和《課程與教學》2012第一期;另兩篇文章在陳主任的推薦下已經處于待發狀態。論文《兒童游戲作文的再思考》獲得金壇市一等獎。這應該是我期待中的成長之一。但,更讓我值得驕傲的是,我所帶班級本學期的語文成績在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中均取得較好成績,且作文平均分領先;我校“立體閱讀”成果全市展示時,執教老師主動要求借我班學生上作文課,班級學生向全市老師展示了較好的習作基本功。
最后我想說,因為有了陳文主任這個成長“領路人”,因為有了“文如其人”這一學習“共同體”,我們生活學習得很幸福很快樂。
共同體學結 [篇2]
我是石門共同體眾多學生中十分平凡樸實的一位。在這個學期里,學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識,豐富了我的知識,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還交了許多新朋友,與他們一同翱翔在知識的天地,擁抱藍天。我學到的許多知識,都是同校其他同學所不知道的,如:快速排序、計數排序、動態規劃、讀寫語句……使我學習進度遠遠領先了同校的其他同學。
快速排序簡稱快排,時間復雜度遠遠簡短與其他排序,所以深受廣大信息學愛好者所喜愛。標準快速排序的原理是:以排序段的中間數為基準,再掃描一遍排序段,掃描過程中,比中間數大的數放在左邊(從小到大),比中間數小的數放在右邊,左右分開作為兩個排序段,再重復以上工作,直至排序完成為止。
但是,用快排完成題目偶爾會堆棧溢出,使我苦惱了很久。畢竟,有些題目非得用不可,否則將會超時,拿不了滿分,甚至0分。這時,我只好采用隨機化快排,不再使用中間數為基準,而是在排序段里隨機抽一個數為基準,順利解決了堆棧溢出的錯誤。
計數排序相對快排就簡單一些,卻只能給一組字母或一組整數排序,每次以下標累加一,最后循環輸出,時間復雜度也稍微長一些,但也是相當快的了,是初級信息學愛好者排序的首選。
讀寫語句是參加noip參賽者必須所掌握的,否則辛辛苦苦打出來的程序,也只能拿0分。assign是建立、讀入文件,rewrite、reset是輸入、輸出文件,close是關閉文件。(這些,都是老師要求我們背誦的)
我們一共進行了三次測試,我的成績都還不錯,我十分高興。但是,正所謂“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天外還飛著一個老神仙”,我還得繼續努力呢!
比賽時,有時不理解題目意思,我在其他同學那里學到了撞輸入輸出的辦法,騙了樣例的分。但是,這個只是萬不得已的辦法,能做、會做的就盡量去做。 這個方法,使我的分數有提高了一截。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里,偶受益匪淺。感謝老師辛勤的教導我們(誨人不倦),不厭其煩。感謝石門實驗學校提供的場地。感謝學習期間,同學們對我的關心。謝謝大家的關心!感謝各位的幫助!感謝父母對我愛好的支持!感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
我的學習心得就到這里了,( ^_^ )/~~拜拜!
共同體學結 [篇3]
本學期,學校教導處為了提高每一個教師的業務水平,讓我們自由組建學習共同體。我們二年級的四位語文老師積極響應學校工作安排,建立了四人小組學習共同體。由于我是二年級的語文教研組長,所以,這一學期里,我努力踐行著做為師傅所應盡的責任。盡管心中有幾許壓力,但還是感謝學校為我們教師所搭建的這個平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師傅,我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應該說我很幸運,因為我們小組中的成員,個個都是能吃苦耐勞的老師,而且上進心很強。就拿年紀較大的顧秋亞老師來說吧,為了上好共同體的公開課,總是反反復復將教案改了又改,試教了一次又一次,我被她的這種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所以,輪到自己上展示課時,也絲毫不敢馬虎。我的徒弟顧冬秀老師是一個非常聰明,又很有事業心的老師,從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剛參加工作時的自己。這一個時期的教師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階段,每天每時都會冒出或遇到數不清的困惑,渴望能被一一解答。所以從我們結對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一定竭盡全力地幫助她,在這一學期里,我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經常在一起備課,相互聽課,交流想法,尤其是冬秀老師,在備課時有什么難以解決的問題,或理不清思緒的時候,都會來征求我的意見,我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每聽完一次課我們都會在一起討論,交流:本學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以及每個單元的每個版塊如何教,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孩子更樂于接受,怎樣點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等。通過這一學期的努力,她備課的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課堂的銜接、各個細節的設計都能考慮的很周到。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上課時關注了教學設計的流程,卻不能兼顧到學生的學情與課堂紀律。但我相信,憑著她的認真與執著的精神,定能使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迅速提高。學習共同體中的另一個老師——吳亞芬老師,以前也是我的徒弟。她做事干脆利落,從不甘心落于人后,盡管她剛剛休完產假,但輪到她上課,從不拖沓,而且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她說:“我們要爭取當優秀學習共同體,因此我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所以,每次活動,我們都會拍下一些照片,由于我不會處理照片,不能上傳到學校網站,真是十分遺憾。
“學習共同體”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的諸多不足。“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實在師傅這“名”與“實”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重任,就只能努力縮小差距了。所以,在這一學期里,盡管沒有每一節課前都寫下詳盡的教案,但基本做到帶著精心的設計走進課堂。因為同伴們要去聽課,總是怕丟了自己的面子,另外也是為去聽她們三個的課能說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意見,所以我從不敢怠慢,唯有認真鉆研教材,多讀相關的理論知識。
“學習共同體”讓我明白了“教師不要獨學而無友”的道理,否則就會孤陋寡聞。感謝學校為我們搭建了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讓我們二年級的語文教師具有了一雙善于發現同伴身上的優點的眼睛,這雙眼睛將會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身上的不足,讓我們在思想上產生共鳴,相信我們會在這種共鳴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自覺地成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一如既往地鉆研教材,認真上課,積極反思,向著研究型教師努力。
共同體學結 [篇4]
回顧在工作室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們孜孜以求、勤于實踐、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到了這個集體給我帶來的歡樂與收獲。一學期來我收獲了很多,豐富了很多,成長了很多,現在就一學期的工作室學結如下:
一、學習:
1.重視讀書,提高學員教育理論素養
詞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對于日日在講臺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之人,若不常讀書,無鮮活的語言輪換,當真會是面目可憎了。年輕的學員充沛的精力,淵博的學識,開闊的視野,也常讓我嘆服,本學期我們一起閱讀了《愛和自由》(孫瑞雪著)、《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馮恩洪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等涉及各類教育范圍的書籍,結合研讀理論引領,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使學員們沐浴在國內外教育名家和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名師的陽光雨露中,從而使他們的教育理論素養和人文素養得以提升。我們預備于暑假期間舉行本年度讀書交流活動“共讀教育專著,感悟教育真諦”,在書香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2.重視習得,提高學員教育教學水平
2015年4月,福建省教科室教研員、省級名師羅鳴亮,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校長、特級教師戴曙光,浙江省金華市環城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俞正強三位名師分別執教數學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分數的意義》和《筆算除法》,羅鳴亮老師還以自身的成長程歷和教壇感悟作了《思考,一直在路上……》的專題講座。名師簡約而靈動、簡單而高效、樸實而大氣的課堂和智慧而獨到的點評,為與會老師呈現了一場視聽盛筵;同課異構不同的教材解讀,多變的教學方法、別樣的教學風格,讓人耳目一新,激蕩思維,撞擊心靈,更加激起了對“優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深層思考
我們工作室緊扣“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真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主題,借鑒名師課堂教學理念與成功經驗,促進教師加強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提升專業素質的深層探索,從而實現真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育目標。
3、與“網絡”對話,沉淀我們的思想。
我們工作室的又一特色是利用網絡提供的電子平臺——博客、進行教育教學的交流。如寫論文、教案、學習心得、反思等文章,讓大家分享交流。這是我們“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的過程。每次打開工作室的博客,感到特別親切,這里有大家的集體智慧,有我們努力后的收獲,這里是一方見證我們成長的沃土。
二、實踐:
課堂永遠是教師的主陣地。所以本工作室聚焦新課程,打造高效課堂,引領學員們不斷提煉教學風格,在集體備課中,提高教學水平。
2015年11月20日;形式,試課,同課異構;地點,潯中中心小學;課題《雞兔同籠》;執教者:黃彩虹。
2015年11月20日;形式,試課,同課異構;地點,潯中中心小學;課題《雞兔同籠》;執教者:陳文仲。
2015年11月20日;形式,試課,同課異構;地點,潯中中心小學;課題《雞兔同籠》;執教者:鄭秋香。
2015年12月13日;形式,比賽,同課異構;地點,潯中中心小學;課題《筆算除法》;執教者:鄭秋香獲一等獎。
2015年11月27日,潯中中心小學,德育工作研討會,陳文仲《做文明顧客》;
2015年2月28日,潯中中心小學,縣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黃彩虹《搭屋頂》;
2015年4月20日,潯中中心小學,工作室觀課議課活動,徐東升《小數加減法》;
2015年5月,蒲坂小學,示范課《小數加減法》。
每一次上課,對學員來說都是一次磨礪,是一次煎熬,也是一次提升。如一位學員所說“累并痛并快樂著”。另外我們特別安排了觀課議課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要求學員是觀課議課,并非簡單的評課。二者的區別,我以為觀課議課更具體、更細致、更全面、更客觀,且參與觀課的人須有自己建設性意見,即如我來上這一課或是這一部分,我會如何處理,這樣使每一位觀課者參與性更強些,不可能置身事外。從觀課議課活動來看,對我們最大的啟發是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課前教學設計的有序性,特別是教學環節的有序構建、教學內容的有序安排和學生思維的有序調動,其次要善于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并及時付諸實踐,最后要通過與他人交流與分享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成效:
工作室一年來不僅展開了聽課、評課、交流學習活動,學員還積極參加各項工作,使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素質快速提高。參加工作室的教師無論從教學水平、教學策略,還是教學成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縣名教師黃彩虹在5月份送教于第三實驗小學和尚思小學,執教五年級數學《搭屋頂》于2月28日舉行縣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全新的理念、精心的設計、生動的課堂向與會者展示了名師的風采;參加縣小學2015春“同課異構”數學教學競賽榮獲第一名,參加鎮教育敘事、教學設計和片斷教學榮獲一、二等獎。
工作室成員徐東升、陳文仲老師5月份分別為中心校展示一節數學課,徐東升老師還送一節示范課到蒲坂小學,都得到與會教師的好評;工作室成員鄭秋香撰寫的論文獲省級三等獎,教學設計獲鎮三等獎,片斷教學獲鎮二等獎,教育敘事獲鎮二等獎,所任教班級被評為鎮級先進班集體;工作室成員張翠香榮獲縣小學2015年春“同課異構”數學教學競賽二等獎。工作室的老師在指導學生方面也是碩果累累,總計三十六人次。
四、展望:
1、繼續探索特色高效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增強數學課堂對學生的課堂效率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力爭每一位學員都能各有特色,各具風格。保持每個人的個性,發揮他的特長,才能使數學課堂百花爭艷。
3、加強對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習探討,繼續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落實”、“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自主探索”、“關注合作過程”等進行探究,力爭推出一些課題成果。
在潯小教育這片肥沃而深情的熱土上,在領導支持明媚而燦爛的陽光中,我們工作室的全體成員會滋養在這珍貴的陽光雨露中,慧心思考,不倦追求,厚積方可薄發,在潤物細無聲中,定會聽到拔節的生長聲!
共同體學結 [篇5]
2015年11月26日早上,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上海華東師大。雖然只是過客,但仍激動不已。而今,上海之行已成為記憶,各位教授的諄諄教誨仍在耳畔,但翻開這濃墨重彩的一頁時,最先迸出腦海的是:九陽神功。看到這個詞語,你會以為我是在給你講<倚天屠龍記>,的確不錯,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練功的確能給我們啟示。在與魔教的斗爭中,張無忌沒有用自己擅長的`九陽神功和乾坤在挪移,可照樣打敗玄冥二老。這是為什么?師-父張三豐一語道破天機:“只重其意,不重其招,忘記所有的招數,你就練成了太極神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有了九陽神功在先。我國正在進行新課改,各種模式、流派層出不窮,將來也必將經歷其他的課改,我們如何在這樣的改革中立穩腳跟?那就要練好我們的九陽神功。“人生就是修煉,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位修煉。教師就是修煉教育智慧的人。”“心在哪兒,智慧就在哪兒。”那么,我們應該把心放到哪兒,從哪些方面修煉,從而讓智慧的火花迸射呢?
一、修煉自身
修煉自己的學生觀
曾有人這樣對比我們我們和英國的老師:“在中國老師眼里,學生是石頭,老師手拿雕刀,把學生雕刻、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樣。在英國老師眼里,學生是種子,只要給他合適的溫度、濕度、陽光,他就能主動自覺地生長,誰也代替不了他。”多么形象啊!其實,我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就是學生觀的問題。“一個有教育智慧的老師是把自己當學生,把學生當自己,把學生當學生,把自己當自己。”聽起來是比較拗口,但是卻傳達出一個教育的核心問題:教師要有什么樣的學生觀。從這幾天的專家講座中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生觀的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重心下移,站在學生的立場、用兒童的眼光去看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這真是一種需要修煉的技能。
修煉自己的學習觀
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愛學習、會學習、有現場學習力的人。他說:“老師要帶好兩個東西:一是釘子,要牢牢釘住教師的思想流和話語流;二是鉤子,把信息資源鉤住,鉤到我的教學中去。”釘子是學習目標的問題,你要釘住的是什么?釘優秀教師的思想和他是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的,也就是不僅要學習表面的語言,更要透過語言去學習學理念。鉤子是運用的問題,要善于把學到的東西靈活運用。這就是教師的學習能力。
修煉自己實踐觀
李教授說:“教師要把聽到的上出來,做出來,實踐出來,還要把做出來的說出來,說出來的寫出來。”我們許多老師課上好了,但是為什么上好了,心里并不清楚;課上的不好,也不知道為什么上的不好。用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去引領我們的教學,能夠說出自己教學的支撐點,并把它們都總結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實踐。這里強調-教師的寫作能力,其實這也是對自己教學的一種梳理,一種提升。如果能夠做到有理念支撐的教學和基于教學實踐的研究,那么我們就真正走向了學習型、專家型的專業發展之路。
修煉自己的反思觀
“三年反思成就一個名師。”曾經這句話被我們無數次地提起,但我們也有這樣的困惑,我們反思了,但為什么現在還沒有成為名師?關鍵在于我們的反思是否有質量?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1、畫一個實踐的地球儀
通常我們身處教學之中,對它只是籠統地把握,模糊地認識,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同樣,我們在地球上,對地球的認識也不夠清晰全面,我們想認識地球,就畫個地球儀,在上面標出線呀、點呀、畫出城市、村莊等,對它做出解釋。我們要想對教學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把握,應該這樣,也必需跳出教學,用旁觀者的身份去審視教學,并對教學實踐中的各種現象、結果進行分析,盡力解釋為什么這樣、這樣好不好、還可以怎樣等問題。
2、找一面真實的“鏡子”
我們都知道,唐朝魏征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人人都想有一面在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中,怎樣才能有一面可以知己、正已的“鏡子”呢?王教授已明確給我們提出,用聽課(現場感受)并錄相,根據錄相觀議課的方式進行。其實,我們平時用的方法也很可行,如上次名教師選拔活動中我們采用的是錄用音筆將課錄下來再進行實錄整理的方法,這也是很不錯的“鏡子”。別人的課也是自己的鏡子。我們聽課時覺得人家講的好,通常是跟自己做比,自己在這方面肯定不怎么好;覺得人家講的不好的時候通常也是跟自己對比,自己平時在這方面做的一定比這個好。比我們時對很多課感覺很一般,聽不出什么好,也聽不出什么不好,其實,正是因為我們上的課也是這樣的。所以,拿別人的課做鏡子,做的好的方面繼續堅持,做的不好的地方進行分析,創造出替代性的行動方案,這樣不就可以進步了嗎?
二、修煉課堂
高效課堂永遠是我們的追求。什么樣的課堂才算是好的課堂呢?黃忠敬教授認為好課有要五個維度:達成度、參與度、清晰度、開放度、生成度。好的教學是促進學生成長的教學,是有效率、效果、效益的教學,是學生主體的教學,是具有反思性的教學,是動態生成的教學。李政濤教授認為好課是開放的(開放時間、開放空間、開放權利)、扎實的(清晰、生成、細節、停頓、運用、寫練)、溫暖的。吳亞萍教授認為好課要考慮知識之間的整體聯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樣的課堂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呢?
1、目標定位準的課堂
周彬教授的話乍一聽讓人覺得很不以為然,但是卻值得你細細思考。他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理論只有你在實踐中慢慢琢磨,才能領會。他說,教什么是科學,怎么教是藝術;科學有辦法學,藝術靠天賦。我們如果一味地去研究怎么教是很難提高教學效果的。回來后,想想確實是這樣。為什么古文我覺得會教,而許多現代文卻不知道該如何教呢?就是因為文言文自己知道教什么,而現代文卻不知道該教些什么。所以,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重要。目標才是課堂的靈魂,目標定位準的課堂才是一節好課。
2、重心下移的課堂
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態,已有經驗,學習困難,還要充分考慮學生潛在的狀態和個體差異,相信學生有發展的潛能,學生中可以生成教學的生成性資源。同時,不能用教師的思維訓練來代替學生的過程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時“重心下移”,從學生的角度去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3、重視思維的課堂
他教授這么說:“能夠運用的才是真正的積累。不要讓知識沉睡在積累本上。”周彬教授這么說:“學習成績不等于儲存率。儲存了多少不等于就能提取多少。不愛學習的往往是那些積累了許多們,知識卻考不出成績的孩子。”所以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思維方式。教師不僅要知道知識是這個樣的,更要知道知識是如何形成的,教學過程就要還原知識形成的過程,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習得知識,發展思維,這樣在教學中才不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教學也會少走許多彎路。如果教師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那就會成為知識的搬運工,知識在學生的腦海里也只是一堆僵死的符號。回想起蘇老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里也曾經對知識和運用進行過的論述,建議是讓知識活起來。而周彬教授主張教學中要有基于提取取向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取比幫助學生積累更重要,具體的建議是別為了學科的專業性去壓制學生的興趣。
4、開放、互動、生成的課堂
真開放的開放式既有大問題設計,重心下移,資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與反饋。教師要把提問權、質疑權、評價權向每一個學生開放,避免向少數明星學生開放;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選擇性多樣性開放;是由書本世界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向體驗和經驗開放!課堂生成的動態資源具有隨機性和偶發性,即在每個人身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敏銳的發現、捕捉、利用這些資源,從點狀生成到整體生成(織網);從個體生成到全體生成(滾雪球)——把一個人的亮點成為全班的亮點;從淺層生成到深層生成(刨坑);從錯誤生成到有益生成(扭轉)。當課堂上出現動態教學資源信息時,教師應該及時捕捉資源,聯系目標,促使生成,將之融入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學識和靈活的教育機智,以便生成教育智慧,構建活力課堂。
黃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個教師在講四大發明中紙是什么時候、誰發明的。當然大家都知道,紙是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的。這時就有一個學生就問了:“東漢之前人們上廁所用什么擦屁股?”當然,老師對孩子的問題不以為然,大加批評,你聽了一定也會以為這個孩子在存心搗亂。孩子回家后就把這事給爸爸講了。而正是兒子的這個問題,在爸爸這里卻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他開始研究中國的廁所文化,當然這種事是不會有人專門研究的,于是爸爸就從考古發現中進行研究,最后填補了考古學的一項空白。同樣一個問題,怎么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呢?關鍵是教師缺乏資源意識。其實,學生也一種有用的資源,學生之間的差異、課堂上的錯誤等都是寶貴的資源,怎么捕捉、利用需要教育的智慧。但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兩種錯誤做法:一是抱住預設不放,錯失精彩生成,二是拋開預設不管,課堂隨意生成。
5、實現育人的課堂
“考生”還是“學生”?“標準”還是“個性”?“模仿”還是“創造”?外國友人曾直言我們中國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太標準化、太僵化、沒有靈魂。所以,無論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有一種基礎即個性、做人的底線非常重要。由此不難看出,教育就是通過教書實現育人,不但成才更要成人。黃教授還讓我們觀看了交大附小贈送給孩子的畢業禮物:記錄孩子五年小學經歷的光盤。一些瑣碎的學校生活小事,卻讓人看了深深感動,這就是孩子的小學生活,孩子就是這樣慢慢長大的。這與我們學校的畢業典禮類似。多年以后,再看當年的幼稚,孩子會對學校、老師、對孩提時代的朋友懷著怎樣深厚的情感啊!是的,像這樣有活動,有展示,有記錄,有反思,活動就有了育人的價值,學校、課堂、成長就這樣成為孩子成長中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修煉品行
這只是范教授給我們列舉的一個小例子。他說,在援助西部的工程中,最讓他痛心的是捐助的電腦堆放在那里全都爛掉了,因為沒人會用,甚至是因為那里不通電。而也有一個另人感動的例子,一個自然老師,將他看過的科教頻道的節目全部用老式的錄像帶錄了下來,放了整整一屋子,所有的老師要用都來他這兒借。這是學校要求他做的嗎?是職業的使命在感召著他呀!我們條件比他好的多,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他那樣呢?范教授講“教育信息化”這點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技術是為內容服務的,怎么用取決于我們的思維。”我覺得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我們“教師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怎么拓展它的外延、豐富它的內涵取決于我們的態度。”
是的,我們很清楚自己的射程有多遠,我們無法做到讓射程無限延伸,但總能努力通過修煉,讓自己的射程遠一點、更遠一點。【共同體學結】相關文章:
對學結06-03
日語學結11-25
對標學結06-03
對excel的學結06-03
蹲點學結06-03
俄語學結06-03
法規學結06-03
法語學結06-03
翻譯學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