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傳播》大班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種子的傳播》大班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種子的傳播》大班活動教案1一、設計意圖:
種子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隨著秋天的到來,很多的種子都成熟了、豐收了。同時針對秋天這個季節幼兒園也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如:《各種各樣的種子》等,幼兒已經接觸過很多的種子,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各種各樣奇特的種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這對于幼兒來說相對就比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為幼兒在這方面經驗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兒產生更濃厚的探索興趣。農村幼兒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可以供他們去探索。《種子的傳播》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關于種子的圖片,通過各種途徑積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錄像資料,讓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秘密。并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熱情。根據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把這個活動放在大班上學期結合秋天主題進行。
二、活動目標: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對自然現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們對于自然現象的變化卻不一定有了正確的認識,這次活動,主要讓他們通過親自細致的觀察和動手操作,來加深對種子傳播的認識,而在操作中,我們需要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在合作中體驗活動的樂趣,并且學會更多的動手操作能力,制定有以下3點活動的目標:
1.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并根據不同傳播方式進行分類。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了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并進行分類。因為對于很多幼兒來說并不明白什么是種子的傳播,更不知道是如何傳播的。對于他們的生活還是比較的遙遠。而對于這個重難點的突破需要課件的支架構建,幫助幼兒清楚的了解這個過程。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等各種種子,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探究的對象、展板。為下面的分類活動做好準備。
3.課件準備:網上搜集到了《種子的傳播》。
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對教學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絕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尋找能夠直觀演示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視頻,通過截取整理,蒲公英種子的滿天飛舞,鳳仙花、噴瓜的勁爆彈射,蒼耳種子的勾掛之旅,椰子、蓮蓬的隨波逐流以電影的方式清晰直觀的展示在孩子們面前,尤其是一些極具代表性植物的種子傳播讓孩子們興致極高驚嘆不已,紛紛感嘆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過觀察孩子們輕松的總結出植物果實或種子在形狀結構以及種子傳播方式
四、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導入談話。
教師:你們見過植物的種子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和關于種子的資料。我們一會去看一看,這些種子是長什么樣的,你還能發現哪些關于種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講一講。
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或關于種子的資料。
(2)觀察后談話。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種子和關于種子的資料。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是什么樣子的?關于種子,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帶毛的,有的是帶鉤的,還有長刺的呢。種子有什么用呢?
教師:種子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種植,傳播,長出新的植物來。那野地里的植物,沒有人去種植,它們的種子是怎樣來傳播的呢?
(收集種子的過程為幼兒做好了課前知識準備。而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在第一環節中老師讓幼兒從感知中激發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通過觀察了解一些種子的'特征,為下一環節中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作好了鋪墊。)
2.觀看錄像,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錄像,幫助幼兒了解幾種種子傳播的方式:①風力傳播(蒲公英);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③水力傳播(蓮蓬);④彈力傳播(鳳仙花)。觀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說一些種子的名稱。
(2)教師通過提問,出示相應的種子圖片和傳播方式字卡,并讓幼兒學做動作。開始的風力傳播可以跟老師做,水力、動物和彈力傳播可以讓幼兒自己創作動作。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是靠什么來傳播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樣子。風來啦,小種子快飛起來吧……(其他種子同上。)
師幼小結:植物的種子一共有幾種傳播方式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3)了解種子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教師:為什么蒲公英的種子會隨著風兒去旅行呢?(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借助風力傳播。)
教師:為什么蒼耳的種子能靠動物來旅行呢?
教師:為什么蓮子的種子能靠水來旅行呢?
教師小結:原來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它長的樣子有很大關系呢。
(種子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傳播的含義,我從網上下載了現成的錄像。幼兒觀看了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之后提問,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傳播方式圖卡,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它會用這種方式來旅行呢?從而初步解決了形態與方式之間的關系問題。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在了解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時,教師借助動作幫助幼兒記憶,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識,了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幼兒討論。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象。
教師:除了錄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靠什么來傳播的?
(2)拓展介紹。出示幾種典型傳播方式的種子圖片(噴瓜、椰子、無花果種子等)。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傳播方式嗎?老師進行適當講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老師在此環節中提出發散性的問題來聯系生活:你還知道種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嗎?讓幼兒回憶生活經驗,通過討論交流、幼幼互動,說出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為了拓展幼兒知識面,教師還準備了一些比較奇特的種子傳播方式圖片,來激發幼兒對種子傳播現象的興趣。)
4.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老師先讓幼兒認識展板上簡筆畫的傳播方式標記圖。)
教師: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然后按照它的傳播方式貼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將小圖片在展板上按標記圖分類粘貼,最后師幼共同進行講評糾錯。
(老師在這一環節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拿著圖片說一說、分一分、貼一貼,通過動手動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5.延伸活動。
教師: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嗎?
(最后的提問:你們知道種子為什么要去旅行嗎?引導幼兒懂得種子的旅行是為了繁殖后代,同時讓幼兒知道很多種子是依靠人類來傳播的,通過這個問題和活動延伸自然銜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及觀察。)
《種子的傳播》大班活動教案2活動目標:
1、發現植物的種子,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方式。
2、對種子的傳播方式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加尋找秋天的遠足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窩”、臭草、紅菱、牛膝、薊……)
2、多媒體課件。
3、幼兒有一定播種的經驗。
評析:教師能根據幼兒園所處環境,選取鄉土教材作為活動內容,活動內容來源于幼兒生活,體現了活動生活化的原則。
評析:活動準備既有教具等物質材料的準備,又有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能考慮讓幼兒在已有經驗上獲得發展,符合維果茲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受好玩。
1、談話導入,那天,我們去田野里尋找了秋天,你看見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窩……
回來時你帶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窩、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們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評析:當幼兒回答田野里時,(而實際上是在活動室里)教師沒有作出恰當的反應,可見教師對幼兒回答的傾聽、及應變能力還較弱。
出示蒼耳、蒲公英、麻雀窩。
2、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麻雀窩。玩過后教師提問:
⑴剛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窩
幼3:蒼耳
⑵它們長什么樣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窩為什么飛起來,還有什么也飛起來了?為什么蒲公英也會飛?
為什么蒼耳可以粘在頭發上?
評析:“你看見些了什么?”“回來時你帶了些什么?”“剛才你玩了什么?”這三個問題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語過于羅嗦,應注意提問語的準確性、科學性和精練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發現種子。
1、引導幼兒發現種子。蒲公英、蒼耳和麻雀窩的種子在哪里呀?
2、幼兒發現種子。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每人找一粒種子,找到后放進盤子里。
3、幼兒互相交流。
⑴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⑵蒼耳的種子藏(麻雀窩的種子長)在哪里?它們的種子是什么樣的?(咖啡色的,橢圓形,扁扁的……)
⑶那他們的種子為什么長得這么特別呀?
4、逐步展示課件。
⑴看第一段。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為什么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后怎樣了?
⑵經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⑶看第二段。師:蒼耳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教師出示相應(動物)的標志。
評析:教師原想借助于視頻展示儀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種子的特征,但視頻儀調的顏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擾了幼兒觀察,給了幼兒認識錯誤的認識。充分的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但在選擇時應考慮到課件是為了活動服務,該課件制作較粗糙,與活動的配合不夠緊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植物。這里還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活動反思:
如何通過教學學生們了解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并找到果實或種子形狀結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規律,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我思考良久的問題。雖然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過《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短文,但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對很多種子的傳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對教學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絕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尋找能夠直觀演示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視頻,通過截取整理,蒲公英種子的滿天飛舞,鳳仙花、噴瓜的勁爆彈射,蒼耳種子的勾掛之旅,椰子的隨波逐流以電影的方式清晰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極具代表性植物的種子傳播讓學生興致極高驚嘆不已,紛紛感嘆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了解了植物果實或種子的形狀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有切的關系。
【《種子的傳播》大班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1.紙大班活動教案
2.大班寒假安全活動教案
3.大班音樂活動《歌唱春天》教案
4.大班數學計算活動教案
5.大班數學活動6的加減教案
6.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會長魚的樹》
7.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漂亮的皮鞋車》
8.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發芽》
9.大班健康活動芝麻開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