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財務工作
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利用專門的方法和程序,對各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和提供經濟信息的管理行為。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會計信息的質量,可靠的會計信息能幫助領導選擇決策方案,作出正確的決策。會計工作的任何失誤,都會影響基層單位開展正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特別是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機構設置相對簡單、專職會計人員少,會計人員普遍存在著學歷不高、專業知識貧乏,甚至還存在部分人員無證上崗的現象。這樣必然影響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會給單位的正常工作帶來諸多消極影響。如何搞好基層財務工作,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筆者認為:
一、選好會計人員
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為社會提供會計信息或鑒證服務,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經營者、投資人或社會公眾的利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會計人員在經濟運行和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經濟因素之一。為此,一個合格的會計工作者,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立體的經濟知識和內外協調能力。
會計職業道德,就是指在會計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概括的講,就是要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原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職業道德之所以重要,還在于它并不是突出地表現在日常工作中和會計業務處理中,而往往體現在“一閃念”之間。有多少年輕的會計工作者,在“一閃念”之間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有多少兢兢業業干了幾十年的老會計工作者,在“一閃念”之間晚節不保。
基層單位人員相對較少,從事會計工作的一般都是兼職人員,少有專職會計,因此在選擇會計人員時,應當選擇那些事業心和責任心較強,且工作細心的同志擔任,同時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相對固定,避免頻繁更換。特別是對未取得從業資格的會計人員,單位領導應鼓勵其參加從資格考試,對通過資格考試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報銷相關費用。上級主管部門也可以將基層單位會計人員是否取得從業資格納入目標管理,進一步規范基層財務工作。
立體的經濟知識,就是會計人員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熟悉業務,會記賬、算賬和報賬。其次還應熟悉財經法規和各種會計準則,了解經濟法、合同法、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在處理各種經濟業務事項中必須合法、合理、規范和具有約束力。再次,會計人員還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相關行業的知識和技術,熟悉會計準則和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在會計電算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會計人員應具備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會使用財務軟件。只有具備了這些立體的經濟知識,才能從較高的視角上把握財會工作的運行規律,才能根據客觀環境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做出合理的會計估計,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
基層會計人員多數為兼職,在從事會計工作的同時,還從事有其他業務工作,加之,基層單位業務量小,會計人員處理經濟業務的時間相對較少,這樣,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在工作中就很難得到提高。為此基層單位應重視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通過繼續教育來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內外協調的能力,就是指一是對內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二是外部協調和溝通能力。由于會計的職能作用和會計部門的特殊性,會計人員要與基層單位打交道,要確認、計量、記錄、跟蹤各方面的會計信息和會計資料,要與采購、保管、銷售以及其他部門的人員來往,要全面、系統、總括地了解單位的經濟狀況情況,要通過對經濟活動的處理、分析和匯總,向決策層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信息。
二、規范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和規范基層單位財務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依法理財能力,規范管理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根據《會計法》等法規制度,制定出符合本單位業務開展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體現以下兩項原則:
1.適應性、可操作性原則。適應性是一項制度的生命。制度的制定必須結合單位實際,不能照搬硬抄《會計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或其他單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要與單位其他管理制度相銜接。內部財務制度的條文在表述上應盡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與日常會計核算的實務緊密聯系;要按單位實際對有關內容、程序、權限等作出明確規定,使單位會計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規范有序。
2.監督性原則。對每項重要經濟業務都要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式,便于及時掌握和歸集所需要的信息。對會計賬目列示方式、財務報告的披露方式要進行具體詳盡地規定,如單位財產盤虧或盤盈、重大資產處置、大項經費開支事項等財務處理前,必須履行的審批手續,需要的支持文件等。
其次,要嚴格執行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有明確的工作重點和工作程序:
1.重視部門預算管理,強化資金使用的計劃性。部門預算編制,應著重對行政事業單位收費、罰沒收入等非稅收入、單位專項工作支出等進行詳勁細化的預算,編制年度預算方案,提交單位領導同意后,作為資金管理的依據。
2.在堅持“一支筆”審批的基礎上,重大支出實行集體決策程序。應著重明確有關接待費、差旅費、會議費等控制標準,以及超支審批程序。
3.固定資產管理著重要對單位價值、購置簽批、處置報批、年度清查等環節明確標準或操作程序,并指定科室負責資產的日常集中管理工作。
4.根據內部會計控制“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分設崗位,做到不相容職務互相控制。
三、強化費用管理
一是要合理分配費用指標。根據上年財務開支管理狀況,結合當年工作的實際情況,合理預算全年的費用支出,將各項財務指標細化、量化,層層分解落實,做到既確保監督管理工作業務的必要費用開支,又厲行節約。
二是落實費用報賬制。嚴格財務收支審批手續,加強自身廉政建設,對大額費用開支實行事前申報、會議研究等辦法,小錢辦大事,確實把有限的經費用在該用的地方,同時要接受全體干部職工的監督。
三是加強監督和檢查。明確財務人員的權限和職責,層層把關。會計每月對費用開支情況進行自查,重點查看原始票據的合法性、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審批權限的有效性。財務人員應聯合辦公室每年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檢查,核對賬、簿、卡、實是否相符,有無存在固定資產流失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糾改。
【如何搞好財務工作】相關文章:
1.如何搞好班組安全工作
2.怎樣才能搞好財務工作
3.如何搞好安全生產工作
4.如何搞好鄉鎮工作
5.法院如何搞好宣傳工作
6.如何搞好學校安全工作
7.如何搞好同事關系
8.怎樣搞好煙草財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