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9月2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王玲主任的“如何進行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我認真地聽著,詳細地記錄筆記。王玲主任深入淺出對課題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導講解。聽完講座后,我感受頗深,受益非淺!
一、我明確了什么是“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就是一個以教育教學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臺。”這就是王玲主任通俗易懂的解讀。
二、如何讓課題研究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
三、應找準課題研究的“點“。這是王玲主任在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也是給我啟發最大的一句話。王玲主任深入剖析我們小學的課題方案,具體的事例,一針見血地指明了撰寫課題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引以為鑒,少走彎路,明白了寫好課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寫好課題方案。
四、如何做到扎實研究。在這方面,王玲主任講了三個方面:1、研究方法的選擇。在于文獻研究,敘事研究,行動研究,實驗研究。2、工作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工作計劃分為實驗計劃,學期工作計劃。一定按照計劃進行。3、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資料應當體現真實性,典型性,充實性,特色性。要有針對性設計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表格。要有標準性地分類整理材料。
這次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意義重大,為我們今后申報課題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聽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2]
2015年4月27日,我很榮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三名”教師培訓,有幸聽了涂煥應副局長的專題講座《把上好每一節課作為自己從事教育事業一生的使命》,使我對教育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我認真聽課,勤記筆記,積極思考,受益匪淺。涂老師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對于教育規律的深入探索,對于工作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以及他那淵博的知識、和藹的態度、謙虛謹慎的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一直在思考,我什么時候才能達到像涂老師那樣的高度。他的見解是那么的深邃,他的想法是那樣的恰到好處,他的課給我很大的啟發。
一、教師要優秀,就必須注重細節。
涂老師在講座時強調:老師要講好每一節課,因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在課堂上要注意每個細節的把握,譬如:上課板書的位置、板書所寫的內容等。今后,我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多讀書、多請教,爭取不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細節上出問題。
二、教師是主主導、學生是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要準確定位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老師要充分發揮起主導作用,不能放任學生自由學習,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代替學生學習,也不能進行填鴨
式的滿堂灌。
三、師生人格的平等。
雖然師生在學識、年齡、經驗等上存在不對等,但他們的人格是對等的,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絕不能做出有損學生人格的事情,譬如:體罰、侮辱學生。教師一定要謹言身行,別傷害他們幼小的脆弱的心靈。
四、對教育的`態度要端正。
涂老師說,現在教師對教育存在著三種態度,即把教育當作事業做,就能做出成績,是成為專家、學者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把教育當作職業來做,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還有一種把教育當作產業來做的,那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犯罪,是對教育的褻瀆。我一定要把事業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認真對待學生,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對教育始終抱有一種敬畏之心。
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涂老師講到,新時代的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對歷史和現實能正確地看待,具有敬業精神,較強的競爭意識,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素質,這是對教師基本的要求,作為一名“三名”培養對象,我要多讀書、多請教,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
六、教師要勤思考,勤動筆。
教師要想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就必須在自己的
教育教學工作中,勤思考,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把自己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記下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
七、成為名師的方法。
涂老師在講座的最后,給我們這些“三名”培養對象提出了一些成為名師的建議:要多觀察,勤反思、多換位思考、多尊重學生,做到教學相長。
通過這次涂老師的講座,給我很深的觸動,讓我明白了我離名師的標準還差很很遠很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盡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力向同行學習請教,多讀書、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更加進一步接近名師的要求。
聽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3]
10月26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南寧市教科所耿春華主任關于《研究小課題 成就大課堂》講座,頗有感觸。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這個講座的心得體會。
一、關于教師成長的類型。講座一開始,李主任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讓我們試圖暢想以后的教師生涯:三年后的我會有什么變化?十年后的我會有什么發展?二十年后的我又會有什么成就。李主任在他的講座中將教師專業成長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簡單循環,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再備課——再上課;第二類改進循環,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反思——改進設計——教學活動;第三類研究循環,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反思——科學研究——改進設計——教學實踐。聽了他的這個分類以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細細一想,過去自己的教研意識很薄弱。
總是認為,“研究”應該是專家們的工作,是理論工作者的工作。我們作為一個教師,教好自己的書,學生們能夠不斷進步,也就夠了。聽了李洪山主任的講座后才頓悟,其實可以研究就是研究我的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比方說研究一下近些年來期末考試問題中某一類題型如何設題,實際的知識點哪些,如何規范作答,學生在答題時常常出現哪些問題等,而這些,本來就是我們日常工作中做的事情呀,所以,我 們不必把這些課題研究想得那么神秘,我們要做到這些事情僅僅是,拿起筆,把我們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展示給公眾而已 。 在講座中,李洪山主任給我們明確了教研的概念及其意義。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教師要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懂教研,會教研。因此,李洪山主任提到教師應該樹立五大科研意識:
一)任務意識。李主任在講座中談到任務意識,認為必須把教研當成一項任務,結合研究目標與內容分解任務。
二) 節點意識。所謂的節點意識,是將研究任務分解到各階段,確定完成子任務、子目標的時間節點。
三)數據意識。數據意識就是能想到用數據來處理問題,通過用數據來進行推斷。這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
四)案例意識。李主任在講座中提醒我們注意積累研究實驗中的具體案例,用案例來說明自己的實驗或研究效果。
五)成果意識。成果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具體展現。作為教師的成果通常展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果;
第二,教研方面的成果。對于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果,教師普遍都很關注。
二、關于課題研究靈感的積累 李洪山主任在講座中提到了要注意收集平時實踐中的案例,而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不能說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沒有靈感,而是缺乏收集,沒有把靈感變成智慧的火花。今天聽完報告,心里深感愧疚, 時間不都是擠出來的嗎,很多同事都可以做到,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
三、關于課題研究的選材 聽了李洪山主任的講座以后,我終于豁然開朗了:原來,課題研究不是一件非得要醞釀琢磨很久的事情,就如課題的選材也可以研究我們自己在平時教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且課題選題范圍越小,越容易切入,越容易寫到點子上,當然也可以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來分析。
聽了李洪山主任的專題報告后,在我提高了對課題研究的意義后,在我掌握了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法,具體步驟后,在以后的課題研究工作中,我相信,我一定會學以致用,把在聽報告中學到的東西都用到實踐當中來,做好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聽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聽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2.聽韓小雨師德師風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3.聽《骨干教師成長》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4.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5.語文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6.數學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7.師德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8.精選專題講座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