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經驗總結
1、高中文科包括: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2、文科課程和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記憶量大。由于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采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這里僅講述它們的共同特點。
3、文科課堂要訣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么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
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后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
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么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4、文科課外要訣
(1)作業特點
文科的作業分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助記型的作業。如語文中的抄寫詞語,英語中的抄寫單詞,政治、
歷史等中的抄寫名詞解釋等。這類作業主要幫助你記憶。
第二種是整理型的作業。如各科中的回答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課本中,做了作業后,等于把它們整理在作業本上。這類作業可作為以后的復習材料。
第三種是分析型的作業。這類作業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課或平時積累的知識來完成。如寫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較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等等。
第四種是拓廣型的作業。這類作業一般同課本沒有直接聯系。如語文課后,老師叫你去找出10個歇后語;歷史課后,老師叫你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等等。這些其實是你平時積累知識的好途徑。
(2)課外知識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學好課本知識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課外的知識。如果一個人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課外知識懂得很少,那么他就沒有達到學習目的。
課本的知識是基礎,而課外的知識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的知識。你的課外知識豐富了,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也就上去了。
你可以看課外書,看報紙和雜志,看文科類的,看自然科學的,什么都看(但千萬不要看壞書噢。什么是壞書?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為考試機器的等等都是壞書)。有的同學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只看文科的課外書,不喜歡看理科的課外書。時間長了他的理科知識會相當貧乏,導致寫作文時缺乏材料,議論時論據不足,閱讀時理解困難,對學習歷史、地理時碰到的常識問題模糊不清。
(3)談古論今
平時多和別人談古論今。和同學談,和家里人談,和鄰居談,和親戚談,和伙伴談,和陌生人談,和老師談。把你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也從別人那里聽別人說的東西。
多和別人談論,你會首先發現你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你能講出你腦子里所想的東西。
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你的知識面加寬了,你從別人那里“交流”到很多知識。
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
但要注意到一點,談論時力爭做到:談論要有主題,談論要深刻、生動,在高手面前要大膽地發表你的意見,發現疑難問題要及時設法解決,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要積極維護,當然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多練習。
數學:
課本上講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試著自己去推理。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證明能力,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還有就是大量練習題目。基本上每課之后都要做課余練習的題目(不包括老師的作業)。
數學成績的提高,數學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分不開的,因此.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聽講、閱讀、探究、作業.
聽講: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后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
閱讀:閱讀時應仔細推敲,弄懂弄通每一個概念、定理和法則,對于例題應與同類參考書聯系起來一同學習,博采眾長,增長知識,發展思維.
探究:要學會思考,在問題解決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規律.
作業:要先復習后作業,先思考再動筆,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作業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
總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的細節注意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把數學學好.
語文:
學習實際上就是提高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一個過程。那就是他們閱讀量大、閱讀范圍廣,而且一邊讀一邊寫,經常寫讀后感。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干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寫,在作文方面。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么,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云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么。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后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么”“怎么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后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 綜上所述,我想只要堅持了讀和寫,一定可以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英語:
一、嚴肅對待課本規定的內部實質意義,大略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單詞。
二、課下完成作業后,挑選一套英語灌音帶來聽,它應當是讓你在隨心中就能輕松聽下去的灌音帶,它不會給你增加太大的壓力,但卻能讓你把課本上學過的句子、單詞、語法獲得迅速而管用的溫習和強化。就是迅速學習法中的“儲存、記憶、拿獲”三過程中的關鍵過程:拿獲。
三、在完成了“學好課本”的目標以后,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就是挑選一條適應于你自個兒的學英語的近路、譬如利用做完課業閉目養神的歇息時間訓練聽說,在沒察覺中便會說眾多地道的英語句子。一年后你忽然發覺你已遠遠走在其他同學前面了。
四、為了對付考試,你要常常多做幾套試題。你會認識到,你會說的那一些句子能非常管用地幫你應對五花八門的考試題。
五、務必具備自覺實踐的認識,捕獲一切機緣多聽多說,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正確,并堅持不懈,水準能力增長。
六、額外多看課外讀物也不失是為一種好辦法。
政治:
1、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后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后收”。
3、簡要概括,把課本由厚變薄:
這要求學生建立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基礎上,領會其精神實質。可先對一節或一段內容進行歸納,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字概括。隨著學習歸納能力的提高,逐步發展為對一課,一章的概括。
4、抓住線索,清晰知識的發展脈絡:
如果知識是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學生要去發現所學知識的線索,抓住了線索就抓住了所學知識的脈絡。在自學中要注意“三大問題”,即先講是什么,后講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講怎么樣。
5、劃出關鍵詞,突出知識核心結點:
線索是學習內容的“網”,關鍵詞則是這張網中的“結點”。在知識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6、寫讀書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
學生自學完一節或一課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如果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學生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地理:
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思維方法。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
中國地理:可看這幾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游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問一個為什么?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干,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并學好地理的。
生物:
對生物課的學習不能按照數理化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習方法上應該和地理有點類似。數理化一節課上講解的知識點不多,對一個重點知識會反復的在課堂上做題訓練。而生物一節課上的知識點很多,可以不夸張的說,老師說得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一個考點。而且課時緊張,不能在課堂上鞏固練習。所以課后的練習一定要認真做,有不懂的要馬上問。
生物的題目從一開始就比較具有綜合性,一個題目會涉及到許多知識點。這種知識點的聯系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強調的或者是補充的,很多學生不聽課,自己看書,結果書看了,題不會做。也有學生上課只聽課本上有的內容,課本上沒的以為是不重要的,就沒聽。這些都應該避免。
學習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1.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視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真進行觀察和實驗 。
3.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
歷史:
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后都發生了些什么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么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么異同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么。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就可以較準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么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絕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方法。
祝學
一、高中文科科目
高中文科包括:高中文科科目:語文、文科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二、明確目標
我曾經對高中學生的文科學習方法問題搞過專題調查,總的感覺是學生們尚未能很好地“學會學習”。主要表現為:
第一,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安排缺乏科學性,如睡眠時間不能保證,文體活動時間被擠占,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這當然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第二,學習過程缺乏主動性,如過份地依賴對教材的閱讀而很少采用做筆記、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學習方式;很少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變成了閱讀就是背書,這顯然不利于歸納、比較、分析和概括等學科能力的培養;對考試麻木不仁,消極應付而很少進行研究,積極應對。這種被動學習的態度與行動,顯然與“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第三,記憶方法尚未優化。調查表明,無論是識記的內容還是識記的方法,文科生們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這當然不利于知識的鞏固,也不利于備考。
簡言之,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不少學生離會學習尚有不小差距。顯然,誰首先在“會學”方面取得突破,誰就更有把握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更關鍵的問題是,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最后。
三、學科特點
文科課程和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記憶量大。由于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采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
四、文科課堂學習要訣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后或復習時拿來用。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五、學好文科必須重視的基本環節
1、教材的閱讀
閱讀是“學習之母”。它既是學習的開端,也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從學習文科的角度看,應該怎樣閱讀文科教材?從閱讀的技巧看,要特別注意四點:
(1)是要重視關鍵詞(又稱段落主題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撐它的依據是什么?
(2)是要善于把標題變成問題對自己提問。如歷史課本“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就可變為:中共為什么要組織戰略決戰(背景)?戰略決戰是怎樣進行的(過程)?戰略決戰產生了什么影響(意義)?
(3)是如需對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瀏覽—自我提問—閱讀—復述”的程序進行閱讀。
(4)是如需較長久地記住的知識,可使用“考試通過器”(又稱三r體系):閱讀----逐段閱讀,弄明白作者在這一段中講了什么,重點是什么。這是關鍵一步,必須弄懂。記錄----對所閱讀的教材有選擇進行劃線,或歸類制表。背誦----對所劃的東西掩卷回憶并背誦,最好是出聲地背誦,背對為止。在時間分配上,背誦時間占50%較為適宜。
2.課前預習
(1)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并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
(2)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么?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么?并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
(3)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
3.專心聽課
聽課,是指傾聽,是指在聽的過程中用腦吸收詞或句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理解事實和概念,并盡量將它轉化為記憶。
4.做好筆記
記筆記有助于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多種器官刺激大腦,有助于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強化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5.加強練習,及時復習。
在高中階段,復習是學習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這里的復習主要是指課后的復習。高中文科的課后復習應該怎樣進行?
(1)重視考綱,要抓住“學科主體知識范圍內”的主要學習目標(也稱學習重點或主干知識)。
(2)構建知識網絡。隨著學習的推進,構建知識網絡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的復習方法。
(3)在復習時要把教材、參考書和練習冊結合起來,在掌握教材的基本原理、概念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做些練習。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并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6.考后的總結
(1)是要總結考試成績。
(2)是要總結考試得失。
(3)是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選定文科就必須要轉變過去的思路,因為文科(尤其是史地政的文綜)的學習方式與理科是迥然不同的。每個文科生都會經歷由理科式學習方法轉換到文科式學習方法的過程。例如,二者最大的差異就是理科式的學習強調方法的熟練運用,因此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大量鞏固練習;而文科式的學習偏重知識的熟練再現,因此要在理解基礎上回歸書本循環復習。實事求是地說,我在學習方法上并無奇招異法,一下僅僅是分科說說我的一些經驗,而這些經驗都是經過實踐而證明至少對我是行之有效的——實際上,有不同情況的不同人都是應當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的。
語文
基礎知識的提高必須用基礎的方式。在高三的沖刺階段,可以嘗試進行一些強化練習,質量第一而數量其次,以常用字、常用詞為主,不要盲目追求偏僻字詞。尤其在最后階段,關鍵的是滾動復習過去的不熟練字詞,而不要繼續做新的練習。(寶貝兒,這并不是要你不做你們學校的考試卷子,因為學校的卷子也許就是這種出題的思路,只是告訴你在自己復習時要這樣。懂了嗎?!)
寫好作文也非一日之功,但是提高作文成績卻的確是有捷徑的。這里的提高成績,是指從40多分提高到50多分——分數如果更低就應當考慮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文字不跑題;分數更高則需要錘煉語言和精細思路,但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的,在還有其他科目的成績有較大提升空間的情況下應考慮優先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績。借鑒是提高作文成績的最佳方法。文字
可以借鑒,思路也可以參考。所謂“借鑒”絕非抄襲,而是在理解的層面上升華內化,然后以自己的風格寫出。可行的方法比如拿來高分的應試文章,細讀后用自己的話復述,之后對照原文,看看自己的差距究竟在何處。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以及對這類儲備材料的應試提取訓練后,作文成績應有較大的提升。
數學
在高考中,文科數學難度的確要較理科數學低,因此文科數學考試更要求基礎知識扎實和做題時的認真細致。數學要求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熟練靈活運用,因此在做題時需要“題感”。這種感覺是一定就要通過練習訓練的。平時的訓練以分章節的練習為主,在臨近考試時則應做一些完整的試卷以訓練自己應對考試和把握時間的能力。數學學科對舉一反三的能力要求很高,絕大部分題型都是老師在課上的習題演變轉化來的,因此重點是在課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后回顧以至擴展聯系。在考試后要正視自己的分數,而數學學科又容易出現馬虎粗心一類的錯誤。切忌忽視粗心一類的失分,實際上考試中最易拉開差距的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失誤。馬虎粗心等并非根本原因,比如,考試時不正確的心態就可能導致馬虎粗心,而更危險的是一些不牢固的知識點。它們雖然在平時很清晰,但是在考試時由于不熟悉會出現錯誤,而這種錯誤往往表現為類似粗心大意的錯誤。這時就必須仔細分析粗心背后的原因,并找出解決對策,爭取會做的題不做錯。
英語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很難依靠短時間獲得能力上的突飛猛進的。英語考試考查的是學生的英語基本儲備。應對考試,熟練掌握考試大綱中要求的單詞。詞組是必要的,而在閱讀上,詞匯量大些是絕對沒有壞處的。
語法點多而零碎,永遠不可能完整覆蓋,因此做單選題和完形填空題對英語能力的提升作用是遠不能和閱讀相比的。每天應維持一定的英語閱讀量,多數是泛讀,有一些可以精讀,揣摩好詞句。
英語作文分數的提升有些像語文作文,可以借鑒參考答案和其他同學文章中的好詞句,這樣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僅僅借鑒是遠遠不足以應對考試的。每周至少要有一篇練筆。練筆無需規定字數,無需規定題目,可以寫周記,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盡量用英語思考,盡量用英語直接成篇,而最重要的是盡量用學過的好詞句來寫,最終習慣并喜歡用英語寫作,自覺地挖掘更好的表達方式。另外,所謂好詞絕不等于復雜的大詞,越簡單越精辟的詞越好,而且適當的時候應用一些同義的短語,效果會比單詞更好。
文綜
文綜三科的學習一定是分開的。因此學習方法因各科的具體情況而不同。
歷史學科以史實為基礎,重在對歷史事件的原因、背景和結果、影響的分析解讀。歷史學習可以分為橫向和縱向。橫向一般是指同一時期的不同方面;而縱向一般是指同一領域在不同時期的情況。為理解時代特征,橫向的記憶是必不可少的;為搞清事件間的因果關系,縱向的理解和總結是很重要的。教科書受編排方式的限制,對歷史事件多以橫向方式呈現。而我們要做的是先在橫向上把事件記憶清楚,再將它們打散,重新按照豎線整理。
地理學科以規律和信息為基礎,重在靈活運用解決問題。因此要對規律作透徹的理解,搞清應用的范圍。另外地理的信息很多是與歷史、政治不同的,它們可以用規律推導,而不一定要死記硬背。這時要關注的是不合乎“大規律”(通用的規律)的特殊情況(非地帶性的),注意解釋不合乎“大規律”的原因。考試中的問題一般是講某地區的某一問題,而這通常是書上和課上沒有講過的,這時就要注意知識的遷移。
政治學科以知識點為基礎,重在對知識點的篩選和區分。選擇題相比起來對知識點的區分有更高的要求,而在高考中這些分值很大的選擇題是應盡量避免出現錯誤的。政治中有很多易混的知識點,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聯系,作明確的區分,搞清各個知識點的內在含義。政治學習中最重要的是知識點的記憶,對于大量的知識點,遺忘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滾動的復習,每天要見面。
實際上,不論學習文科還是理科,取得好成績的唯一來源都是用科學的方式加上踏實的努力并能持之以恒。文理科的選擇注定是艱難的,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學習的過程注定是艱辛而漫長的,認定目標,步步為營,這樣才能享受到最終的喜悅。讓我們在這條路上堅實地走下去,讓燦爛的高中生活無悔。
高中學習經驗總結 [篇2]
地理學習中的方法總結
一、地理學習中的方法
1.手腦結合,速見成效:要勤于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制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興趣+天賦+地圖+記憶+總結=成功。
2.研究生活地理,激發學習興趣:在生活中學習地理,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善于發現身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3.五點要求:緊扣教材,總結方法;文理交融,學法兼用;聯系生活,輕松學習;圖文結合,易學好記;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4.用聯系的方法:縱向聯系法,即沿一定的思路使知識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知識的縱向聯系;橫向聯系法即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系,反映地理事物的廣延性;多項聯系法即對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
5.明確目標,講究策略:有盲點不要繞開,有難點不要走開,是重點一定要層層剝開,讓知識變得清晰明了,不在鞋子里留沙子。
6.熟讀教材,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學習中要跳出教材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要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7.重視鞏固課堂成果:下課后,不要急于放松,回顧思考學習過的內容。遺忘的過程總是先快后慢,記憶后的最初時間遺忘得最快。課后一定要及時安排復習,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使知識真正地歸自己所有。
8.認真聽講很關鍵:學習過程中,老師的授課很重要,所以上課不可以不聽,即使對老師不滿意也要認真聽課。有選擇性地做適當的筆記。
9.定期整理筆記:要定期整理筆記,進行刪剔與補充。在階段考試前將筆記拿出來看,將不扎實的知識夯實,而且要將新舊知識穿線,不要讓知識結構發生斷層。
10.巧用計劃出高效:學習計劃是高效利用時間的保障。學習計劃應該具有短期適用性。目標是長期的,計劃卻是短期的。學習計劃要靈活機動,要能夠與當時的學習狀況相協調,規定的太死會使學習計劃缺乏實際操作性。
11.堅持,直至成為自然:把學習變成興趣和習慣的竅門之一就是把學習當成“洗手”和“刷牙”。堅持一天、一月、半年,堅持中形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功到自然成。
二、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區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規律原理都可以在詮釋區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并能反映出學生基本的地理思維能力狀況。同時區域地理也是難點,知識點繁、雜,只要是地球上的區域都有覆蓋。再加上課堂時間緊張,補充的課外知識有限,所以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區域地理學習到位。
考試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征、比較區域差異、解決區域問題和分析區域發展條件來考查地理學科特點之一——區域性的。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是我們要抓住區域“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
1.“在哪里”,即是準確的區域定位,這是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也是很多學生學習的難點。培養讀圖、識圖能力的措施:
(1)掌握絕對定位:根據經緯度分布規律來確定該區域的大致范圍;或根據地理坐標來確定該地理事物的區域位置和占據的空間。
(2)掌握輪廓特征:包括國家、大洲、省區輪廓、河流、湖泊形狀輪廓和鐵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陸位置:了解海陸位置,更好地定位。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區域典型特征來定位。不同區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或特殊性,這些典型特征是區域判斷的重要線索,在學習中應特別的重視。
1
2.“有什么”,即通過地圖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等事物狀況,并以此推斷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說,學習區域地理特征時,可以把區域當做一個大籮筐,然后分成兩格,一格裝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裝人文地理特征。
(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范圍(主要的地理界線)、地形、氣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動物)、自然資源等。
(2)人文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歷史文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區位條件、地域類型、主要農作物等)、工業生產(區位條件、工業類型、工業基地、工業部門)、交通、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
3.“為什么”,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聯系和差異,這是學習區域地理的難點所在。掌握了區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決了“有什么”的問題,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決地理特征“為什么”的問題,如資源與工業生產;地形、氣候與農業生產;氣候、地形、河流、工農業與人口、城市的分布等,它們之間多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和影響。
“為什么”也是學習區域地理中較難的一關。所謂“地理”,除了有“地”(地理位置——在哪里),更重要的是還有其“理”(形成原因——為什么)。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其各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經濟、人文地理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故學習區域地理的時候應該把這一思想貫穿全過程,如學習中亞地區時應將“干旱”這一特征貫穿其自然、工農業。
4.“怎么辦”,即區域的環境與發展問題。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要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生產、生活中的地理”。了解一個區域的地理特征后,最終目的是探究該區域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怎樣的開發利用既有利于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從而走向經濟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該地當前和今后的發展重點、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及環境保護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即解決“怎么辦”的問題。例如中亞地區,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大力發展灌溉農業,導致土地鹽堿化和湖泊萎縮,生態環境惡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適當放牧,退耕還草,合理利用水資源,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
5.針對多數同學反映的知識點太多,記了就忘,上課提到的地理事物,一時半會找不到等問題,建議: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地圖,做到腦中有圖,腦中有網。這樣不僅可以將紙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而且可以恒久記憶。
6.學習單獨的地理區域時,可以按照記憶把該區域的大體輪廓畫下來,然后在地圖上標注應重點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經緯度。世界地理學完后,也可以把各個單獨的地理區域綜合在一起,畫一張完整的地圖來幫助復習鞏固。在自己畫圖的過程中,勢必要高清該區域的輪廓、位置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已達到掌握區域特征的目的。
三、地理學習中地圖的使用
1.善用地圖,事半功倍: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善于讀圖、用圖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把地理事物落實到圖上,形成空間觀念,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圖文結合,高效學習: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
3.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力。
4.學會讀圖,注意順序: (1)讀圖的主題,即圖名;
(2)看清地圖三要素:圖例、比例尺和方向; (3)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內容、范圍;
(4)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個信息; (5)聯系實際,學
2
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圖文轉換等。
5.運用政區圖記國家、省區、市縣等的空間分布及相對位置。讀政區圖,要注意觀察國家、省(區)的輪廓特征、境內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礎上多次重復閱讀,逐漸地在頭腦中形成國家或地區的政區圖。
6.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來學好地理這門課。在復習中要記憶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為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借助示意圖,寓文于圖就能在一張十分簡單的示意圖中,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
3
【高中學習經驗總結】相關文章:
學習經驗總結06-17
高中畢業生學習經驗總結范文07-02
學生學習經驗總結08-28
英語學習經驗總結08-28
學習經驗總結初中08-28
我的學習經驗總結08-28
學習經驗總結范文08-28
高中教學經驗總結09-30
教師暑期學習經驗總結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