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家園共育:家園溝通,幼兒進步心得體會 小班家園共育:家園溝通,幼兒進步教案

小班家園共育:家園溝通,幼兒進步心得體會 小班家園共育:家園溝通,幼兒進步教案

日期:2023-03-01 04:16:0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小班家園共育:家園溝通,幼兒進步 時間:2017-11-02 家園互動 我要投稿
小班家園共育:家園溝通,幼兒進步 時間:2017-11-02 家園互動 我要投稿 時間真的過的很快,這個學期也已經悄悄過半了。開學初,帶著班上所有家長和我們3位老師共同的愿望,我們展開了一個全新的與這些小班孩子們在一起的工作和生活。是緣分讓我們和當初陌生的孩子、家長們緊緊走在一起。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始終相信只有和家長達成一定的共識,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新發展。

因為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養方式,每個孩子的成長情況都有很大的差別。而家長們也是形形色色的,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起初有些家長都有著自己執意的觀點,為了孩子能有新的發展,如何讓我們老師真正與家長成為朋友,而讓我們與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能真正地磨合呢!我們從多方面做了很多和家長互動、溝通的工作,同時,溝通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更是對我們提出了很大挑戰!

同時,我們也采取了很多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比如隨時更換家園一線牽的信息,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電話交流,網上交流等等,而這本每個孩子都有的、每兩周發放一次的家園互動手冊,就成了我們和家長溝通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次發放互動手冊,在有同一要求,比如通知呀,溫馨提示啊,統一填寫一到兩條老師的話后,我們老師再對每個孩子進行仔細斟酌,有針對性地加幾條孩子近段時間在幼兒園的突出表現、或進步或目前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有就是接上兩周家長在留言欄里填寫的話,比如家長對教育孩子有了困惑向我們咨詢時,我們便會一一解答,對家長們一定會盡力配合老師工作的意愿我們會表示真誠的感謝等等,而在評價每個孩子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時,我們也是認真細讀每條內容,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從起初的需努力或是較好,到現在某些方面孩子們都能達到好的評價,我班大部分家長都很細心,關注到了孩子們在園的較快進步,從而表達了他們看到自己孩子某些進步而高興萬分,很多家長還一再地把這些功勞歸功于我們老師的時候,我們頓時有了一種莫名的小小的成就感,為孩子們有了新的發展而和家長同樂,為家長真誠的謝意而深深感動。

我們非常欣喜——家園互動手冊帶來的有效作用,帶著讓每個孩子進步的愿望,這本小小的互動手冊架起了家園溝通的橋梁。瑩瑩今年4歲,在我班個頭算是高的了,但各方面的發展,并不是特別快。有一次放學,瑩瑩在幼兒園門口大發脾氣,又蹦又跳,不肯上奶奶的三輪車回家,奶奶對她也沒撤。后來金老師打我電話,我下去看了,什么事也沒有,她就是不中意奶奶帶來的牛奶。瑩瑩的爸爸也在互動手冊上向我們反應:“孩子在家時不時鬧情緒,愛挑衣服呀,不稱心時就發脾氣。”瑩瑩的個性很急躁,和孩子們相處起來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和諧。瑩瑩在園的起初一段時間,就暴露了她的這些習慣,她特別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是動動這個小朋友,踢踢那個小朋友的。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她會把不愉快歸結于其他孩子的錯。他的爸爸也在留言欄里說:“瑩瑩說有一個大胖子打她了,請老師關注孩子嘴里的大胖子”。看到瑩瑩對小朋友的描述,我們班沒有所謂的大胖子,我想可能是歆歆嗎?就好像歆歆臉大一點而已。根據我們對歆歆的了解和關注,她并沒有主動去招惹瑩瑩。倒是在排隊時,瑩瑩踩了歆歆一腳。又有一次,瑩瑩的奶奶對我們說:“放學走在樓梯上時,瑩瑩說我們快走,怡怡會打我的。”連續兩次從瑩瑩嘴里說出同伴會打她,其實我們老師很清楚問題就在她自己身上,通過觀察瑩瑩和其他孩子相處的情況,多半時候是瑩瑩的言語不多,但性子比較急,經常是動作多于言語,久而久之其他孩子也不肯讓步了。在經過一段時間與瑩瑩奶奶的交流,其實我們也發現了家長的一些做法:每天回家,奶奶會不厭其煩地問“今天在幼兒園,小朋友有沒有欺侮你呀?”或是瑩瑩有一點小咳嗽,她就不來幼兒園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和瑩瑩的爸爸進行了開門見山的交流:“孩子們經常在我們老師的眼皮底下,瑩瑩所謂的“打”,是否有點夸大其詞呢?我們是否不要糾結于是哪個小朋友和孩子不愉快了,如果要避免我們是有方法的,比如我們多多保護瑩瑩,或者直接告訴其他孩子減少和瑩瑩玩的機會?”接著,我們讓瑩瑩爸爸思索這樣的方法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過多的保護和刻意的避開是否會影響孩子交往的能力,這樣做對孩子究竟有利嗎?瑩瑩的爸爸當然能夠分清事情的狀態,表示要和我們合力,堅持送孩子來園,幫助孩子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一本本家園互動手冊,都記載了每個孩子在園或在家的成長點滴。浩浩的媽媽一直感覺自己的孩子在園一定很老實,直到有一天我向他媽媽反饋道:“有時,孩子說我不想畫畫呀,我不想做某樣事情了。”浩浩的媽媽得知就說一定好好教育他的,第二天我就領略了這位媽媽的威力。那天我們是要畫蘋果,浩浩剛拿到本子和油畫棒就著急的哭了:“老師,我不會畫呀。”“沒關系,老師幫你。”我及時地給予他幫助。“老師,能不能就這樣好了呀。”其實我知道浩浩的媽媽沒有給孩子應對困難的信心而是給了他無形的壓力,我們在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穿脫衣褲時,浩浩在家要求媽媽買那種有拉鏈的毛衣,這樣的毛衣有助于孩子的穿脫,而浩浩的媽媽也在為哪里買這樣的毛衣而犯愁,幸好是互動冊讓我們得知了浩浩和他媽媽目前遇到的困難,我們及時反饋“讓家長教教孩子穿脫衣褲的能力,孩子只有自己學會了,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信。”是呀,這樣的能力對成人來說再簡單不過,可對孩子來說,無疑就是培養自信開始的那一刻。風風的吃飯慢,棟棟的語言表達障礙,還有更多孩子的問題,都是這一本本互動手冊見證了孩子成長的進步,也給了我們和家長交流切磋的一個平臺,讓我們共同努力,繼續發揮好互動手冊的作用,和家長們交流孩子更多的成長情況,探討孩子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孩子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