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論文 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

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論文 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

日期:2023-02-28 17:38:1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

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上的專業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商物流包裝存在問題與對策,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隨著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和國際物流標準化進程的加快,規模化、集裝化和標準化已成為現代物流運輸的發展趨勢。如何利用標準規格的集裝容器、增加器具的利用率、在運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成本,便成為了物流界中一個重要的課題。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包裝箱尺寸、規定其堆碼方式以及集裝容器在運輸設備上的堆碼高度等。可見物流包裝尺寸的制定不僅僅與內裝物的屬性有關,更重要的是要與整個物流系統相協調。因此如何進行包裝尺寸的制定和集合包裝的優化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重要課題。

  一、 物流包裝標準化存在問題

  概括起來,在物流包裝標準化方面目前存在如下問題:

  1、包裹包裝雜亂無章

  在物流配送的包裝方面,尤其是電子商務物流的包裹包裝方面,存在著有標準,不統一,包裝規格雜亂無章,帶來了物流配送效率下降、物流成本上升和包裝垃圾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據專家介紹,在電商物流包裹包裝方面,有國家的標準、包裝行業的標準、郵政快遞行業的標準和快遞企業的標準,典型的有標準、不統一,更難以貫徹實施。

  據專家反饋,電商包裹的包裝規格太多也是一個嚴重問題,需要大幅度減少標準規格,全面規范和統一包裝標準。

  2、產品包裝與物流不匹配

  在物流系統上游,生產制造企業在產品包裝設計上缺乏標準意識,常常不按產品包裝標準模數進行設計,造成產品包裝規格與物流系統不匹配,給商貿物流標準化推進工作帶來了困難。

  3、電商物流包裹過度包裝

  在電子商務物流領域存在著嚴重的過度包裝現象。企業反饋:因為中國快遞企業存在野蠻裝卸,作業不規范等現象,電商企業為了保證貨物在配送中的安全,寧可增加包裝費用,對包裝箱(袋)層層纏繞,添加很多填充物,來保護物品在物流配送過程的安全,以免產品破損引發客戶索賠。

  4、缺乏標準,難以回收

  目前電商物流包裝回收成本高、回收體系不健全等因素是電商物流企業不愿意回收包裝箱再利用主要原因;缺乏安全標準、材料標準、強度標準和環保標準,也帶來電商包裝箱難以實現循環使用。由于缺乏標準規范,企業用釘箱方式封箱,回收再利用時鐵釘往往不好處理,建議用粘箱方式封箱;這方面“一撕得”開箱新技術值得推廣。

  近年來,1號店、菜鳥物流、中糧我買網等企業在包裝箱回收與循環共用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同時也普遍存在回收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

  另據企業調研,由于缺乏環保標準,有快遞企業在包裹包裝中使用醫療廢品生產的再生塑料包裝袋,帶來環保問題。

  二、 解決方案

  針對物流包裝標準化工作中存在問題,建議采用如下解決方案:

  明確標準先行、頂層設計的綜合治理原則;規范和統一包裝標準,完善物流包裝標準體系,通過標準引導和鼓勵試點企業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推進物流包裝標準化;

  在物流系統上游,引導生產制造企業產品包裝設計,讓產品包裝規格與周轉箱、托盤等標準相協調,與物流系統相匹配,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托盤與周轉箱的循環共用系統建設。

  在物流系統下游,以托盤標準和產品包裝模數標準為基礎,規范包裝規格,在最大化滿足需求的基礎上,盡量減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包裝箱規格尺寸數量;

  通過重點落實《全國倉儲配送與包裝綠色發展指引》中綠色包裝三大解決方案,推動物流包裝箱(袋)的可循環使用,推進電商物流包裹的減量包裝,推動產品包裝代替包裹包裝,推動易降解和環保無害的包裝材料應用。

  三、 創新模式

  1、包裝標準創新

  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精簡包裝箱規格標準,這方面菜鳥網絡、順豐速遞都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較大成績。蘇寧半年做一次選型,用大數據分析測算來遴選9-15種包裝規格,推進包裝標準化也取得較大成績。

  在包裝安全方面,有的企業采用聯邦快遞的安全測試標準來解決國內相關標準缺乏帶來問題;包裝供應商企業需要積極參與全國包裝標準研發,在智能包裝、環保包裝等方面開展創新;

  2、封箱模式創新

  物流包裝的封箱模式與配送交接、綠色環保、產品保真、減量包裝、循環共用等密切相關。

  一撕得包裝箱用粘箱方法封箱,不用鐵釘,不用膠帶,便于回收和循環利用,開箱一撕即開,大大方便了客戶拆箱。

  包裝企業可以通過與知名品牌企業合作,從源頭開始,按照標準的產品包裝模數設計包裝箱(盒),對產品實行一次性封裝封印,中途無法拆箱換貨,并通過一箱一碼和智慧追蹤技術,實現了產品從源頭到最終客戶的保真,提升產品的品牌價值。

  此外,一些企業在推進周轉箱循環共用中,借助不可逆的鎖扣鎖住箱子與配送單據,通過防拆箱實現物流配送中防盜,實現不拆箱交接貨物。

  3、減量包裝創新

  通過產品的差異化分析,對易碎和不易碎的產品,根據產品特性選擇不同的包裝,實現了包裝減量;如:京東等企業在物流配送中對部分物品直接使用產品包裝代替物流包裝;順豐通過包裝材料改進,大大減少包裝紙箱與包裝袋的厚度,實現減量包裝等等;

  4、物流周轉箱循環共用

  根據調查,菜鳥、京東、1號店、順豐、拉夏貝爾、蘇寧、中糧集團等企業都介紹了標準物流周轉箱循環共用的模式及相關技術創新。其中菜鳥準備在全國各地落地配企業實現公共周轉箱的循環共用;拉夏貝爾利用物流周轉箱在自動化流水線上實現快速分揀。

  5、可降解包裝創新

  目前菜鳥物流委托相關研究機構開發的可降解包裝袋、可降解膠帶等產品,可以實現快速降解;京東正委托研究機構積極開發可降解包裝材料。

  目前企業在開發可降解包裹包裝方面遇到最大問題就是成本上升,目前企業在物流系統使用環保降解包裝袋均給予了一定的補貼。這方面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四、 政策建議

  專家認為:在推進物流包裝標準化過程中,政府政策的頂層設計應該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一是要解決物流包裝標準化和綠色化發展中市場失靈問題;二是要解決企業自身難以協調的問題;三是要能夠找到關鍵抓手,啟動市場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四是要政策效果要可評估、可認證、看得見、摸得著;

  根據以上原則,結合企業發言中提到的問題與建議,國家政策應重點支持如下方向:

  1、包裝標準體系的統一與規范

  應該支持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調查分析中國目前物流包裝標準體系,對目前包裝國家的標準、包裝行業的標準、郵政快遞行業的標準和快遞企業的標準進行系統對比分析,以托盤標準為基礎,以國際通行的產品單元化包裝標準模數為準則,歸納出適合于物流配送的包裝標準規格,作為試點示范企業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的參考依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行業包裝標準的修改和國家包裝標準的修訂。

  2、產品包裝與物流系統匹配

  根據企業反映,產品包裝與物流系統不匹配會帶來很多問題,更改產品設計包裝又會給企業帶來成本的上升,因此需要政府支持。

  鼓勵商貿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生產制造企業結對子,通過市場需求推動制造企業改進產品包裝設計,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推動產品包裝與物流系統匹配,推動物流標準化發展。

  3、物流周轉箱循環共用

  推進標準物流箱循環共用是眾多企業都提到的共性問題,專家建議:大力推進商貿物流的上游系統周轉箱與托盤的循環共用,從農超對接開始推進生鮮蔬果物流系統的周轉箱循環共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物流運作效率,減少物品損耗。

  4、標準包裝紙箱回收和循環使用

  1號店、中糧我買網、蘇寧等電商物流企業介紹,企業回收并重復使用包裝紙箱,需要補貼快遞員和采取電商平臺積分獎勵措施,承擔了物流包裝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建議政府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5、電商物流與快遞企業標準體系建設

  專家建議,根據試點的規范要求,按照重點宣貫和推進的標準,鼓勵電商物流與快遞企業精簡包裝尺寸規格,建立企業標準化體系;

  6、企業減量包裝技術與管理創新

  專家建議,鼓勵企業通過包裝標準化推動包裝新材料與新技術應用、專業包裝設計、智能化包裝、一體化包裹包裝等技術創新,實現減量包裝;鼓勵企業通過電子面單、訂單合成、粘箱封箱等技術實現減量包裝;鼓勵企業通過標準化作業、包裝安全標準化檢測等手段實現包裝減量。

  鼓勵企業開展第三方的減量包裝認證

  7、企業環保綠色可降解包裝

  鼓勵電商物流企業積極推進環保可降解包裝箱、包裝袋、膠帶等產品開發和技術應用。

  附件1:電子商務物流包裹包裝重點推進的標準目錄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主要內容建議

  GB/T 4892-2008硬質直方體運輸包裝尺寸系列本標準規定了用紙、木、塑、金屬等各種材質包裝的硬質直方體運輸包裝最大的平面尺寸。本標準適用于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單貨物的運輸包裝件。非單貨物的運輸包基礎性標準,重點宣貫其中符合600X400模數的系列

  GB/T 19946-2005包裝 用于發貨、運輸和收貨標簽的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本標準規定了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的運輸單元標簽設計最低要求;提供了運輸單元唯一標識符,實現運輸單元跟蹤;規定了標簽中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或供人識讀字符中的數據表示格式等;宣貫標準之一:條碼識別是包裹跟蹤的基礎

  GB/T 16716.1-2008包裝與包裝廢棄物 第1部分:處理和利用通則本標準規范了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通則,是包裝垃圾循環利用的標準、宣貫標準

  GB/T 16716.3-2010包裝與包裝廢棄物 第3部分:預先減少用量本標準規范了如何減少包裝廢棄物的原則,符合減量包裝發展方向。宣貫標準

  GB/T 16716.4-2010包裝與包裝廢棄物 第4部分:重復利用本標準規范了如何重復使用包裝與包裝廢棄物的要求,符合可循環包裝方向宣貫標準

  GB/T 13757-1992袋類運輸包裝尺寸系列本標準規定了紙、麻、布和塑編等材質的袋類運輸包裝滿裝平臥時的底平面最大外廓尺寸及托盤碼放模式。本標準適用于單貨物的袋類運輸包裝。宣貫標準

  GB/T 19785-2005拉伸纏繞包裝本標準規定了拉伸纏繞包裝的分類、要求、包裝方法和標志。本標準適用于采用拉伸纏繞的方式將單件、散件或組合好的產品纏繞裹包或固定在托盤上形成搬運單整體的貨物包裝。宣貫標準:本標準是托盤包裝纏繞標準,需要制定包裹拉伸纏繞和膠帶使用標準

  GB/T 16470-2008托盤單元貨載本標準規定了托盤單貨載的基本要求、堆碼方式和要求、固定方法、防護加固附件和試驗方法等內容。宣貫標準

  GB/T 13201-1997圓柱體運輸包裝尺寸系列本標準規定了鋼、紙、塑料等各種材質圓柱體運輸包裝的最大外廓直徑。本標準適用于圓柱體運輸包裝。一般宣貫標準,電商物流應用不廣

  GB/T 16471-2008運輸包裝件尺寸與質量界限本標準規定了經由公路、鐵路、水路、航空運輸的運輸包裝件外廓尺寸和質量界限。本標準適用于公路、鐵路、水路、航空運輸的運輸包裝件的設計和運輸。一般宣貫標準,電商物流運輸領域GB/T 6388-1986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本標準規定了鐵路、公路、水路和空運的貨物外包裝上的分類標志及其他標志和文字說明的事項及其排列的格式。一般宣貫標準,電商物流運輸領域

  GB/T 6543-2008運輸包裝用單瓦楞紙箱和雙瓦楞紙箱本標準規定了運輸包裝用單瓦楞紙箱和雙瓦楞紙箱(以下簡稱瓦楞紙箱)的分類、結構形式、要求、試驗與檢驗方法等。本標準適用于瓦楞紙箱的設計、生產制造與檢驗,其他類型的瓦楞紙箱可參照本標準的有關規定。主要宣貫標準之一

  BB/T 0057-2010運輸用可充氣填充袋本標準規定了運輸用可充氣填充袋的術語和定義、規格、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宣貫標準

  WB/T 1029-2006裝載單元和運輸包裝的條碼符號本標準規定了對裝載單元和運輸包裝上條碼符號的要求。宣貫標準電商物流運輸包裝標準

  GB/T 31550-2015冷鏈運輸包裝用低溫瓦楞紙箱冷鏈運輸和生鮮食品電商包裝標準制修訂標準

  待定電商物流包裹包裝綠色環保綜合要求對電子商務物流綠色包裝提出總體的和規范的要求,作為電子商務物流綠色包裝的綜合指導與規范標準關鍵的制修訂標準

  待定電子商務物流可循環包裝要求與評價對電子商務包裹可循環包裝提出要求,包括包裝紙箱可循環使用,包裝標準塑料箱可循環使用等。關鍵的制修訂標準

  待定電子商務物流減量包裝要求與評價對電子商務物流包裹減量包裝和減少二次包裝提出規范與要求關鍵的制修訂標準

  待定電商物流包裹材料環保要求從無污染,可降解角度進行規范關鍵的制修訂標準

  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前景

  一、跨境電商站到新的風口

  近日,阿里研究院發布《貿易的未來:跨境電商連接世界——2016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

  報告指出,2015年,全年中國跨境電商(包括批發和零售)交易規模達4.8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9.5%。其中,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達到7512億元,同比增長69%。阿里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將達到約2.16萬億元,年均增幅34%。

  2016年5月,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規模達4.49萬億元,跨境進口交易規模達9072億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分析認為, 隨著2015年“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跨境電商已經站到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上。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比例中出口電商占比83.2%,進口電商占比16.8%。

  從結構上看,跨境出口電商的比例將長期高于跨境進口電商的比例,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將始終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國家近年來力促跨境電商的發展,更多旨在扶持傳統外貿企業借助互聯網的渠道實現轉型升級。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比達到88.5%,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據絕對優勢,跨境電商B2C交易占比11.5%。

  從商業模式上看,跨境電商B2B模式將長期占據主流,并且已經處于成熟階段,未來行業發展格局趨于穩定。

  跨境電商B2C模式受降低交易成本、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驅動,以及互聯網技術、物流支付環節的支持,近年來迎來較大成長空間。

  未來中國跨境電商重點將從B2C轉向B2B,電子商務的B2B具有更大發展潛力。特別是通過推動制造型企業上線,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從生產、銷售端共同發力,成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策略。

  跨境電商經過了漫長探索,在2015年終于迎來了爆發。

  二、外貿電商為何重新火爆

  國務院在其下發的關于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若干意見里再次提到了要加大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力度,開展并擴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試點,并進一步提到了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等措施。

  今年5月6日,《中國(合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方案》中提出,將創新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依托“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直達中亞、歐洲的通道優勢,充分利用各類專業市場,加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培育力度,挖掘家電、汽車及零部件、平板顯示、光伏等產業優勢,通過跨境電商開辟沿線國家市場,打造“好產品、合肥造”品牌,探索完善B2B出口模式。

  其他幾個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也紛紛在方案中提出了將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從進口為主向進出口并舉、以出口為主轉變的思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未來中國跨境電商重點將從B2C轉向B2B,電子商務的B2B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通過推動制造型企業上線,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從生產、銷售端共同發力,成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策略。

  而近期系列跨境電商新政變革的重點,是從過去鼓勵所有類型的跨境電商,轉變為鼓勵跨境出口電商和對實體經濟促進作用較大的B2B模式跨境電商。

  三、外貿電商火爆的幾個表現

  1.出口企業受到挑戰,外貿電商迎來機遇

  機后,出口導向型的中國生產型企業受到了很大挑戰,出于他們自己的壓力和他們生存的愿望,他們愿意和新興的銷售渠道進行配合。而這個新興的銷售渠道就是當時所謂的第一波外貿電商企業。

  在零售行業當中永遠不變的最重要的競爭力就是品類、商品的選擇以及供應鏈的管理和配合。在同一個時間點上還出現了另外一波影響重大的事情,是內貿的電子商務,就是阿里巴巴、淘寶和京東發展最快的那幾年,同樣出于供應鏈或者產業鏈原因。本來外貿企業可能生產的比較好,對于一個新興企業配合度是非常高的。

  而回到今天是,同樣在現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當中,又出現了一次所謂出口導向型、生產加工型企業的'挑戰,作為供應鏈重要的一個部分,他們同樣需要這樣的新興渠道,這是歷史上循環了八年或者循環了九年之后共同的一個節點或者一個現象。

  與此同時,社交網絡的發展使得中國企業有了塑造品牌的可能性。

  而歐美國家正處于經濟復蘇的時期,中國企業有機會觸達非價格敏感型的主流消費者。這些都給了外貿電商發展的機會。

  2.社交媒體的發展讓“品牌化”成為可能

  在上一波外貿電商出現的浪潮當中,還沒有出現所謂的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絡,那時所有外貿電商,基本上都是通過搜索引擎來獲得用戶,通過搜索引擎獲取用戶有三個特點:

  第一, 獲取用戶成本比較高;

  第二, 很難傳播品牌,原則上是透過關鍵字的組合拿到用戶的消費流量;

  第三,通過搜索引擎獲得用戶競爭壁壘不容易積累。

  但這種方式不一定能獲得主流用戶,因為把許多關鍵詞組合起來搜到一個從未去過的網站,看到一些產品,但并不了解這些產品的情況就下單購買,一兩個禮拜收到產品后用戶不一定會滿意。而在李豐看來,這是上一波跨境電商典型的情況。

  但現在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為跨境電商提供了更好的機會,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站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利于“品牌的塑造和傳播”。在中國也一樣,中國與之對應的現象叫網紅電商。因為有社交媒體和網站的出現,能夠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還有一點不同,雖然中國有這一輪經濟周期的挑戰,但在歐美這樣的國家,尤其是美國,正好趕上經濟復蘇的階段循環。所以境外消費者購買時,未必完全傾向于性價比和便宜,需要更強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塑造。

  與之對應的歐美主流市場,出現的是利于品牌塑造和傳播的社交媒體和網站,湊巧又碰到了歐美主流用戶——這里的主流用戶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流,而不是八年前用搜索引擎淘貨的極客。這是外貿電商、出境電商在過去這兩個循環當中的相同和不相同。

  相同的因素包括產業鏈環境和經濟形勢。不同之處在于消費者的需求和驅動力有所變化。因此,雖然兩次風口誕生的企業都被叫做“出境電商”,它們最終采用的商業模式并不完全一樣。

  3.未來的機會在新經濟模式

  中國在經濟調整中面臨的挑戰是史無前例的。降低負債、去產能、刺激經濟,這3個目標互相之間都有一定程度的矛盾。

  如果要讓這3件事都需要發生、也必須發生,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集合全社會的力量,包括政府、企業、個人,以投資而非借貸的形式提高實體經濟,將提升實體經濟效率和毛利作為發展目標。

  而所謂面向未來“新經濟”的商業模式一部分就包括了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或者是毛利,一種措施可以是重新打造品牌,借此提高毛利與效率。另一種就是所謂的新經濟模式——通過 “減員增效” 來提高傳統經濟的效率和價值,也就是更IT化、更數據化、更信息化。

  四.市場火爆仍有痛點存在

  1.物流渠道的限制

  除了增長雖快但發展時間累計不夠等客觀因素外,信息流、金融流、物流服務鏈都是制約跨境B2C電商業務還不能更快的瓶頸。例如出口電商涉及到跨境物流,零售散單沒有配送能力。美國消費者一般能接受貨物交付期為5~7天,因為絕大多數外貿企業沒有海外倉,貨物送達受到限制,售后服務也難以跟上。

  2.法律知識與知識產權存在漏洞

  以美國為例,美國是個高稅收,嚴稅收國家,而且各州商法和稅法都不同,各個稅種相當的復雜。

  尤其是近幾年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迅速崛起,影響了很大一部分傳統商業的利益,亞馬遜和多個州稅務部門的官司一直沒有停過。

  一旦我國的跨境電商們在阿里巴巴的帶領下去大規模搶美國人的蛋糕,他們的議員,行業協會,稅務部門很難會袖手旁觀。

  以前沒有落地倉也就罷了,現在有貨在美國,很容易受制于人。何況中國產的很多商品在知識產權,產品安全等方面的漏洞很多,美國人要找麻煩也很容易。所以沒有十二分的把握,把貨搬過去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