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特點與作用
中國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當時獸多人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原始人為了生存,出于本能必須與自然界、禽獸進行搏斗,在生產、狩獵中練就了拳打腳踢、指抓掌擊和使用工具的技能。下面是小編推薦的武術的特點與作用文章,歡迎閱讀!
(一)武術的特點
1、技擊的特點
武術是由人的技擊自衛術發展起來的,無論是套路和搏斗,單練與對練,無論什么民族使用何種器械,都保留了攻防技擊的技術特點。
2、文化的特點
(1)武術產生、發展于中國,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
(2)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的心理要素,體現于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兩個方面。
(3)注重和諧。追求人己物我的和諧,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及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
(4)注重形神兼備。武術在技術上不僅重視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內在神的美。
(5)注重整體的思維方式。武術不僅注重單個動作與單個動作之間的銜接,而且要求整套的演練氣韻生動、氣勢磅礴、一氣呵成。
(6)既重外練又重內練。外練指人體骨骼、關節、肌肉所組成的運動系統完成的各種動作;內練通過調整呼吸,掌握運氣調息的方法,達到精、氣、神、力、功的更高境界。
(7)多種拳種并存。武術是個多拳種、多流派的傳統體育項目。
(二)武術的作用
1、健身作用
中國人歷來重視運動,重視生命,注重養生之道,所以在武術的發展過程中與中國養生導引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如輕柔緩慢的太極拳運動,不僅對心血管、呼吸系統有良好影響,而且對調節神經系統、陶冶性情、緩解壓力都有其獨到之處,因此受到海內外人群青睞。
2、技擊作用
在以冷兵器為主要兵器的時代,武術的技擊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到了現代,武術技擊作用雖不如古代那樣突出,但在戰爭中仍不可避免會遇近距離的搏斗,尤其在公安戰士執行公務時,嫻熟的格斗技能對完成任務的作用更重要。
3、觀賞作用
武術既是人的身體活動,又是一種武技,尤其是現代的套路運動:高、新、難、美的技術要求,使武術運動的觀賞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即使在人們進行攻防技擊時表現出的神態與神秘技擊色彩,也同樣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4、教育作用
武術教育作用主要體現在學校教育。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教育家顏元,他主持的漳南書院里就有武備課。現代學校體育課程中的武術課,其功能是通過武術向學生傳授武技,更重要的是灌輸武德思想,提高民族意識,激發圖強精神。
5、經濟作用
武術同其它體育運動一樣,本身就是一種產業。如對國內外武術愛好者進行教學、訓練,開辦武術館校,舉行武術表演、比賽,這些活動,使武術以勞務的形式為社會提供了服務,加上武術器材、服裝、教材、音像資料等用品的消費,充分發揮了武術的經濟作用。
武術的特點與作用
武術的意義在于武術是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也是中國獨特的民族體育項目。格斗體現了武術攻防格斗的特點,目的在于戰勝對手。雖然武術運動在技術規格、動作幅度等方面,已經從攻防技術的原始形態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保留著技術進攻的特點。踢、打、扔、抱、打、刺是套路運動的技術核心。
武術作用是具有強身防身、提高素質等功能。系統的武術訓練,可以全面鍛煉身心,對外強健筋骨,益關節,強身健體,練武多方面考驗意志品質,鍛煉不屈不撓、勇敢無畏的戰斗意志。
武學本身也是知識體系,學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所有關節技都是對稱的,有膝十字固就有肘十字固,有仰臥位木村鎖就有仰臥位腕緘;同時地面有的站立都有相應的對稱變形運用,比如地面木村鎖與站立外側臂鎖,再對稱一次,外側臂鎖對稱站立內側臂鎖。
中國武術的.特點:
1、動作具有攻防及技擊性,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動作構成套路。
2、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運動特色,既究形體規范,又求精神傳意,將內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成整體。
3、內容豐富多采,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不同的拳種和器械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分別適應人們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需求,武術能在廣大民間歷久下衰,與這一特點不無關系。
中國武術的作用:
1、提高防身自衛能力,掌握防身自衛的知識和方法,提高人體的靈活性和對意外情況的應變能力。
2、壯內強外的健身作用,中國人民千百年的習武實踐和多年的科學研究證明通過內在神情的貫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體各個器官的參與對人體的反應速度、力量、靈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培養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習武以德為先”,說明武術練習歷來十分重視武德教育,同時還能培養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