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一、課程建設的要素課程建設的要素有兩個:
一是:規劃設計,二是:實施過程。課程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解決設置什么課程、課程如何排序、課程標準是什么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課程規劃模式建設;
二是: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解決怎樣教才能實現培養目標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教學模式建設。
因此,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于工作過程”;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準。
教學模式建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標及教學理論指導下,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手段方法、教學評價等因素進行簡約概括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系統。
二、關于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精選20篇)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精選2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按照縣教研室的要求,我們在客觀、全面分析本園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遵循《課程指南》的原則,以課程的園本化實施為基本原則,以教師為主體,對現有的課程梳理、歸并、整合,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監控、課程保障以及評價等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形成能全面體現課改理念和本園特色的園本化課程體系,為全體教師提供開展保教工作行動指南,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一、課程背景
(一) 概況
XXXX幼兒園是國家20XX年投資200多萬元新建的一所縣級二類幼兒園,占地20XX平方米,建筑面積903.78平方米,個學班,60名幼兒,5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她們有著豐富的幼教工作經驗,有著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養。家長、社區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大補充,我園成立了家長發展委員會,家園、社區一體化,增強教育合力。
(二) 優勢
1、依法辦學、以德立園
近年來,我園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落實《規程》、《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和縣、鄉的工作要求,堅持以德立園、依法辦學,結合本園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為抓手,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反思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強研究,切實提高辦園質量和教學水平。
2、保教質量不斷提高
根據《幼兒園工作綱要》開設有“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特色課程。利用繪畫、游戲、手工比賽、文藝展示等活動形式充分展現幼兒在眾多領域的學習成果。同時堅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積極開展園本培訓,不斷轉變教師的理念,將新課程與“娃娃軍校”緊密結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積累了一定的園本資料,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園本課程。
3、探索多樣化的辦園形式
教師隊伍團結協作、務實進取、開拓創新,有相應的教師培訓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開展入園前幼兒的家長輔導工作,探索多樣化辦園形式,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理解和不同層次的需求,在家長工作上做到家園攜手,共同成長。首先在真誠的溝通中達成共識,其次召開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從而達到家長、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
(三) 問題
1、幼兒家長文化素養、教育觀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祖輩教養現象普遍,因此在家園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戰。
2、教師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缺乏。教師的創新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等較欠缺與新教材的有機整合較欠缺,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要進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保育員隊伍調整合理。對于保育員的保教觀念,也是需要指導和培訓。
4、對課程執行情況的督查、指導力度有待加強。
二、課程目標
(一)課程理念
1、注重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
2、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切合實際的課程選擇與調整,形成有效的課程運行機制。
3、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構建具有滲透共融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目標
1、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
2、主動地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養成守紀律,講文明的習慣,培養真誠友愛、堅韌勇敢、團結協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質。
3、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4、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三、課程結構
(一)課程的結構
我園招收3~6歲幼兒,全日制,按幼兒年齡設大、中、小三個班,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本園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課程。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實施課程園本化。 以游戲、生活、運動、學習為活動板塊。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基礎性課程的四種課程類型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得以實施。
四、課程安排
(一)作息表
XXX幼兒園冬季一日活動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周活動安排表
五、課程的實施
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充分考慮課程的平衡性問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課程的保障。選擇性課程的開發與擇定,既要綜合考慮本園的條件和特點,也要能充分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
園長負責指導教師制定和落實班級課程內容的計劃。其中把握三個核心要素:
1、教師的預設計劃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進行應基本一致,但是隨著實踐活動的有序展開,原預設的計劃應隨著幼兒行為變化不斷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2、教師在設計計劃時的關鍵點應聚焦于活動教育價值的分析、幼兒經驗的分析以及開展活動的主要形式、資源挖掘等。
3、班級課程計劃要體現當前主題活動開展的線索,活動之間要承上啟下、互為關聯。內容的選擇與開展符合幼兒年齡段特點:小班——以點為主、中班——線形推進、大班——呈網狀結構。
六、課程的評價
評價包含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教師發展三個部分。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2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搞好專業建設的基礎工作。其宗旨是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了加強和指導課程建設的組織與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課程建設的組織
(一)院教學工作委員會是課程建設與評價的組織決策機構。院教學工作委員會的課程建設職責是:
1、審議課程建設有關規章制度;
2、審議學校課程建設規劃和發展目標;
3、審議課程建設項目和計劃;
4、審定課程建設年度經費投入方向和重點建設項目;
5、檢查課程建設項目實施和執行情況;
6、組織課程建設項目評估和驗收;
7、評定并推薦課程建設的獎勵項目(包括精品課程、優質課程、合格課程等)。
(二)各系(部)成立相應的組織,負責本單位的課程建設組織與領導工作。系(部)的課程建設職責是:
1、確立課程建設規劃和發展目標;
2、申報課程建設項目和計劃;
3、組織課程建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
二、課程建設的規劃
(一)對于課程建設,各單位要統籌安排、總體規劃,提出近期和遠期的目標。學校要制定5-10年的課程建設規劃,1-3年的課程建設實施計劃。各系(部)也應制定相應的規劃與計劃。各門必修課程要制定本課程建設的長遠規劃與近期計劃,并按照課程建設指標體系進行建設,使各級的課程建設工作有明確的階段性和長遠目標。
(二)課程建設規劃的內容
1、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
2、課程建設的近期規劃,包括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實驗條件建設規劃、教材建設規劃、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規劃等;
3、為達到目標而制定的切實可行的措施;
4、需要系(部)和學校提供的條件(含經費)。
(三)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的課程建設規劃報教務處,合格課程的課程建設規劃報系(部)。教務處根據課程建設規劃,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學資源,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課程建設工作。
三、課程建設的內容
(一)制訂科學的建設規劃;
(二)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三)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四)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五)重視教材建設;
(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
(七)教學文件齊備。
四、課程建設的實施
(一)我院課程建設分為合格課程、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三級:
1、合格課程:合格課程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達到合格課程標準是對課程建設的最基本要求,各專業必修課程必須全部達到合格要求。合格課程由系(部)負責建設。
2、優質課程:優質課程建設的目的是以合格課程建設為基礎,使達到合格課程標準的課程進一步提高建設質量。優質課程由學校和系(部)兩級共同負責,重點建設。
3、精品課程:啟動精品課程建設,是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提升我院課程建設水平,帶動其他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要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體現先進性、科學性和示范性,精品課程以優質課程為起點。精品課程由學校和系(部)兩級共同負責,重點建設。
(二)課程建設是每位教師的重要職責,必須層層發動,調動全體教師重視并積極投入課程建設工作,對課程的教學文件、師資隊伍、教學條件進行建設,使該項工作在面上逐步展開,并取得較大的成效。所有課程尤其是必修課程,開課前必須按照課程建設基本條件調查表進行評價,不合格的課程要查找原因,限期整改。
(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課程建設,以點帶面,在抓好面上課程建設工作的同時,應確定部分課程分期分批重點建設。
(四)每門課程均配備課程負責人,負責對該課程的教學組織、課程的建設與管理工作。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的職稱(學歷)必須符合課程建設要求,并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掌握本學科的發展前沿、最新學術成果及與相關學科的交叉和應用,制定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的長遠規劃與近期計劃,并能夠組織貫徹落實。其中,優質課程負責人應具備副教授職稱;精品課程負責人應具備教授職稱。
(五)系(部)各教研室負責本單位合格課程的建設、指導和檢查,組織申報院級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院教學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合格課程的驗收和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的評選,對各類課程進行檢查、指導和評估等工作。
(六)院級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申報程序
1、院級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采用以合格課程為基礎、系(部)先行建設、擇優推薦、學校組織評審、授予榮譽稱號、后補助建設經費的方式進行。
2、申報院級優質課程的課程必須已連續開設2輪以上,主講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網絡教學資源庫已基本建成;申報院級精品課程的課程必須已連續開設3輪以上,主講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且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均已上網。同時,為評價主講教師個人的授課效果,申報院級優質課程或精品課程,需提供不少于45分鐘的現場教學錄像。
3、院級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申報由各系(部)統一向學校提出,每年評審一次,申報截止時間為當年的4月30日。申報受理機構為教務處。
4、評審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資格審查,教學資源評審,教學效果評價(系(部)舉證、審看錄像、現場復審、學生評價等)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請表格、說明材料、上網資源、系(部)舉證、教學錄像、學生評價意見等)20天。公示期內如無異議,由學校授予“滁州學院優質課程”和“滁州學院精品課程”榮譽稱號。
五、課程建設的經費管理
(一)為大力支持并保證課程建設的質量,學校設立課程建設專項經費,專門用于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的建設。前期建設補助在評審結果公布后撥付,后續建設經費在年度檢查通過后撥付。其中,優質課程建設費為3000元(前期建設補助2000元,后續建設經費1000元);精品課程建設費為10000元(前期建設補助6000元,后續建設經費4000元)。被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的,學校按1:1比例給予配套經費。
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對經費的使用狀況和實際效益進行監督和檢查。經費的使用管理由教務處負責。
(二)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節約使用項目經費。課程建設經費可用于與課程建設有關的資料購買、復印、實驗的小樣制作、易損易耗品的購置、試題庫、教具等。其它如儀器設備、教材建設、師資培養等經費,須按專項建設向相關部門另行申報,不在課程建設經費中開支。經費使用應有記錄,提供給院教學工作委員會作為檢查依據之一。
六、課程建設質量的評價
(一)合格課程、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原則上每年檢查一次。其中合格課程檢查工作由系(部)教學工作委員會負責,學校組織專家進行抽查;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檢查工作由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委托有關專家進行。檢查不合格的取消其稱號,停撥后續建設經費,但保留其兩年內申請復查的資格,復查合格的恢復其稱號,但不補撥后續建設經費。被取消“滁州學院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稱號的課程,兩年內不得重新申報優質課程與精品課程。
(二)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負責人要在規定時間內填寫、提交《優質課程(精品課程)年度自檢表》,具體時間另行通知。院級優質課程(精品課程)內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
(三)啟動課程建設三年內,各系(部)課程建設合格率須達到90%以上,各專業必須有1-2門優質課程、1門以上院級精品課程,各系(部)必須有1門以上省級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3學校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頒布的課程計劃,根據《溫州市教育局關于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的指導意見》,制訂本方案:
一、課程設置
學校認真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開好各門課程,制訂了課程管理的相關制度每學期初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擬定課程計劃執行方案、制定總課程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程表,為學期開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認真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優化教學過程,著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促進有效教學”課堂變革的教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教改教研活動,積極組織觀摩課、示范課、研究課。努力上好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為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效的內容和空間。
本學期,我校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學校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其中學校課程主要以寫字教學為主;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勞動技術、環保教育、課外閱讀以及數學與科學的課外拓展等。所有課程、課時,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要求設置,無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現象。重視開展好一年一度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和讀書節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課時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學,每課時40分鐘。
一、二年級每周:語文(9課時)、數學(5課時)、品德與生活(2課時)、體育(4課時)、音樂(2課時)、美術(2課時)、地方和校本課程(2課時),共26課時。
三、四年級每周:語文(7課時)、數學(4課時)、品德與社會(2課時)、英語(3課時)、體育(3課時)、音樂(2課時)、美術(2課時)、科學(2課時)、信息技術(1課時)、綜合實踐和學校課程(4課時),共30課時。
五、六年級每周:語文(6課時)、數學(4課時)、品德與社會(2課時)、
英語(3課時)、體育(3課時)、音樂(2課時)、美術(2課時)、科學(3課時)、信息技術(1課時),綜合實踐和學校課程(4課時),共30課時。
三、學校課程管理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課程是指為了實現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育內容及其結構、程度和進程,是把教育目標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的橋梁,是培養目標的載體和實現培養目標的手段,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課程設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新課程設置方案的制訂與實施,對于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認真研究課程設置方案,進一步提高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認識,并以課程改革這契機,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加強管理,科學設置各類課程
嚴格執行新課程設置方案,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指令性內容按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在課程管理上轉變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充分發揮學校在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主體作用,保證足夠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開發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時間表和空間。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小組,成員包括教研組長和部分骨干教師。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4一、園所分析
我園是一所20XX年獨立辦園的年輕學校,是上海市二級一類幼兒園。生源充足,設施設備先進,適應教改需求。20XX年至今,我園在音樂教學上進行了較深入的實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適應農村幼兒發展需求的音樂教學經驗,并向音樂藝術的整體化的辦園特色努力。
二、課程組織及任務
1、課程組織
我園成立課程部,下設課程領導小組、基礎課程部和特色課程部。課程領導小組由園長、課程部長、教研組長等組成,主要負責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制定、評價、調整及師訓等。各教研組在課程部的指導下負責本年級組課程的組織、實施。
2、職責任務
規劃幼兒園課程設置框架,科學制定各類型活動的時間和比例,制定和調節不同季節的作息時間安排表,負責課程和教學評價,定期組織課程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會議,負責幼兒園課程資源庫的建立和補充完善等。
三、課程理念
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并提供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需求,尊重并提供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尊重并提供幼兒地域文化發展的需求。
四、課程目標
仁愛之美:感恩、關愛、欣賞、
個性之美:大膽、勇敢、自信
禮儀之美:潔凈、禮貌、謙讓
創造之美:想像、創造、審美
具體目標: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生活的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初步的審美情趣。
6、積極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和方式進行表達和表現,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7、喜歡傾聽音樂,對音樂藝術敏感,積極參加各種音樂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表達,有初步的劇院文化修養和藝術形態。
五、課程特點
生活性、藝術性、本土性、
1、生活性
以二期課改理念為指導,尊重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生活,尊重幼兒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指南》),圍繞幼兒生活(農村典型生活場景和事物特征)選擇課程內容,設計課程方案,提升幼兒生活經驗,拓展幼兒的視野。
2、藝術性
《指南》中指出,要從生活習慣、規則意識、學習能力、情感與自我意識及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藝術審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農村幼兒普遍拘謹、不自信、氣質欠佳,缺乏明確的精神需求,而音樂藝術教育則從外在的藝術環境、內在的藝術熏陶、直接的藝術體驗、間接的藝術欣賞陶冶著幼兒的藝術情操,提升著幼兒的藝術情趣、改善著幼兒的藝術氣質,逐步形成用“藝術的、審美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核心價值觀。
3、本土性
《指南》中強調課程內容具有地方或幼兒園特色(P9),白鶴是上海市有名的滬劇之鎮,白鶴孩子們的生活中時時彌漫著濃郁的滬語戲曲。因地制宜地將滬劇引入我園的課程,凸顯了課程的地方色彩,也是尊重幼兒生活經驗的直觀體現。
六、課程設置及組織形式
(一)課程設置
1、課程結構
我園全日制招收3-6歲幼兒,按年齡設置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年齡段,并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和身心特點及發展水平設置相應的課程。
基礎課程:生活運動游戲學習
特色活動:音樂活動滬劇欣賞
生活活動:
幫助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培養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安全、愉快、健康的生活環境中成長。主要內容有生活自理、文明交往、自我保護、環境衛生、生活規則等,為幼兒的后續生活奠定基礎。
運動活動:
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安全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為幼兒的健康體質奠定基礎。主要內容有形體操、徒手操、律動、體育游戲、器械運動、利用自然因素鍛煉等。
游戲活動:
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的健康發展,主要內容有角色游戲(我愛我家、理發店、肯德基、小商品市場、汽車站等)、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大、小舞臺)、自由活動等。
學習活動:
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促使幼兒在認知態度和認知能力等方面不斷進步,為幼兒的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學習活動主要以主題形式推進和以各類區域活動輔助。各個主題活動計劃還在不斷的實踐改進中。
2、課程分配
3、課程組織
七、課程資源
1、二期課改配套教材(生活、運動、學習、游戲)——上海教育出版社XX年版;
2、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少年兒童出版社XX年版;
3、“嫣紅姹紫開遍”幼兒園綜合性主題教育新創版——百家出版社XX年版;
4、白幼園本音樂教材推薦;
八、課程實施的保障
1、教師專業發展和園本研修推進策略
根據二期課改精神和教師專業現狀及特色構建需求,以《文學藝術室》、《技術開發室》、《道德風尚室》、《課堂實踐室》為載體,以“個人原創、自主推薦、課堂實磨、全園展示、分層研討、現場解惑、經驗共享”為白幼園本研修的一般流程,逐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術。
2、課程評價與調整策略
通過每月常態幼兒發展水平評估(癥斷性評估)、每學期期末的專項評估(結果性評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隨堂聽課、園本教研、組長例會等收集課程實施效果的信息。
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礎上,每年暑期由課程領導小組進行課程信息的分析、課程內容的調整、課程實施策略的完善等。
3、行政支持和社區支援策略
不斷完善幼兒園教育環境,專業設計和創建,融入更多“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和“生活性、藝術性、本土性”的課程特點。
通過家長會、幼兒成長手冊、家園聯系欄等各種途徑向家長宣傳本園的課程理念、課程結構和實施途徑及方法,擴大家長對課程的了解,增進其對課程實施的關注和支持,使家長成為有效的課程資源。
歸納學校周邊社區的可利用教育資源納入課程,擴大新課程在社區的影響力。
九、幼兒一日作息安排表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5為加快濱州學院數字教學資源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改革,打造一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并實現教學應用與共享,助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進我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規范在線開放課程管理工作,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XX-20XX)》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XX-20XX年)》戰略部署為指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滿足人才多樣化和個性發展的需求,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立足校情,注重特色培育,建設高水平在線開放課程體系,規范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建設目標
通過引進、改造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力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推進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現以學為主、線上線下、課內外結合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引領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到20XX年,引進由名校專家學者講授的在線開放課程20門左右,改造、自主建設80門左右在線開放課程;打造美育教育通識課程群,建成在線開放課程3-5門;打造特色課程群,建成特色在線開放課程3-5門;力爭建成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8門,獲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3門。
三、建設方式
(一)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購買和校外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引進,以專項方式進行。
(二)校內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以先建設后認定的方式進行,課程建設初期,二級學院負責籌集資金,組織、支持教師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建設參照《濱州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評價標準》(附件)執行。
(三)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由教師個人自主申報,二級學院負責參照《濱州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評價標準》(附件)審查推薦,學校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認定。
(四)原有部分已建或立項課程(省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通識核心課程、在線開放課程、全英文課程)均須按照學校統一安排,保證質量按時搬遷至在線平臺,完成改造。學校組織專家參照《濱州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評價標準》(附件)對搬遷課程進行驗收認定。
(五)校內在線開放課程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建立課程教學團隊,授課教師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學術規范,講授內容等適合網上公開使用。視頻課程的所有權歸屬建設課程所在二級學院,課程的非商業性使用權歸屬學校。
四、建設要求與內容
(一)建設的在線開放課程須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獨特風格,教學理念先進、方法科學、質量高、效果好,得到廣大師生以及行業企業專家的好評和認可,在同類課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較強的示范性。
(二)在線開放課程(包括改造課程和新建課程)需在我校在線平臺上線,提供授課視頻、課程標準、授課課件、參考資料、思考練習題等網上授課所需的所有資源,具備在線學習、作業、考試、答疑和討論等功能。
新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申請認定時:
1、需在網站上發布課程標準、授課課件、參考資料、思考練習題等學習課程所需的圖文資料。課程標準應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程進度及課程考核方法等。
2、授課視頻符合《濱州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評價標準》(附件),要求使用普通話授課,語言精練,教態端莊自然,授課內容須具備基礎性、科學性、先進性、針對性等特征,視頻短小精悍,趣味性強,能吸引學生觀看學習。
五、課程管理
(一)在線開放課程管理及運行由教務處負責。在線開放課程,均在選課時向學生開放,供學生選修學習。
(二)校內新建設的在線開放課程,需在獲批的學期內完成全部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任務,并在學期末向學生開放選課;改造搬遷課程,需在規定時間,完成全部網絡教學資源搬遷,并在下一學期向學生提供全部開放資源。
(三)課程運行期間,授課教師應及時發布課程信息,適時更新教學資源,發布、批改作業,在線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等。同時做好過程考核,按照考核要求給出期末總成績。
(四)在線開放課程須由學生進行網上評教,連續兩學期網上評教成績未達到良好及以上者,取消其在線開放課程資格。
(五)評估認定
1、在線開放課程建成上線運行1輪后,即可申請認定,由課程負責人自愿提出認定申請。
2、學校每2年組織1次認定工作,按照《濱州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評價標準》(附件)對所建設課程進行驗收認定,驗收結果分為精品、優秀、合格、不合格。
3、教務處組織專家對各教學單位推薦的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評估認定,經學校研究同意后公布認定結果。
六、課程修讀
(一)學生每學期修讀在線開放課程不得超過2門,選課后應認真研讀教學目標、學習要求等,為修讀做好充分準備。
(二)學生按照要求學習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內容,獨立完成在線作業、考試等教學環節,并積極參與在線開放課程討論。平臺根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度形成量化數據計入課程成績。
(三)教師通過課程平臺監控學生在線學習狀況,并及時取消學習不認真學生的修讀資格。
(四)授課教師按規定的比例計算出學生的期末總成績,考核成績合格的學生,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
七、保障措施
(一)學校負責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總體規劃,并按照教學要求和在線開放課程特點制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實施方案、建設和評價標準,分類指導和組織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使用。
(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運行期間工作量核算執行《濱州學院工作量量化核算辦法》。
(三)經學校認定為合格的精品、優秀課程分別可視為校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重點和一般項目,并推薦參評省級、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
(四)經學校驗收為合格及以上的在線開放課程,學校根據課程認定情況予以一定的經費資助用于課程的后續建設與維護。
八、附則
(一)本方案僅適用于我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二)省級及以上層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按照上級部門的相關文件進行。
(三)本方案由教務處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6一、幼兒園發展現狀
優勢:
1、附近農村外來務工人員及同住子女較多,入園困難,本園解決了外來民工同住子女入園特別困難的問題,讓外來人員安心上班、學習。
2、我園地處浦東新區與奉賢交界處,資源較豐富,交通便利。
3、幼兒園周邊有警署、消防站,對幼兒園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
4、在同類幼兒園中室內外活動場所地很寬敞,室外是鋪有塑膠的寬敞、安全的活動場所;室內活動室環境優美整潔,玩具、教具豐富,各班有電視機、DVD等配套設施齊全;并有獨立的午睡室。
不足之處:
1、由于家長大都是外來人員,文化層次較低,對子女的教育缺失。
2、本園新教師較多,教育經驗缺乏,要加強對新教師的業務培訓。
二、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編制理念與原則
(一)編制的理念:
圍繞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個體差異,滿足發展需要,符合年齡特點,關注經驗水平;挖掘優質資源,體現師生共建,凸顯多方參與,構建園本課程。
(二)編制的原則:
豐富多樣:創設富有變化,支持性的環境,選擇多元化的內容,開展多樣式的活動。
合作互動:開展有效的幼兒園,社區,家庭互動,師生,生生互動。
自主選擇:在提供教材的同時賦予教師有合理進行課程選擇,重組和拓展的自主權。
特色探索:開發我園教育特色,開展“動手樂”特色教育。
三、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目標和內容
我園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以《規程》、《指南》為基礎,以“讓每個幼兒充分發展”為核心,通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形成身心健康有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主動探究樂表現,積極動手善操作的兒童。
(一)課程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八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主動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為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二)幼兒園學年目標:
本園的學年目標與內容基本以《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以及《課程指南》為基礎,并組織教師結合本園的教育發展需要,幼兒活動需求和原有特色,進行了擴展,加寬,以及進一步具體化。
四、幼兒園課程結構與教材使用
(一)課程結構:共同課程和園本課程相結合。
(l)80%的課程是參照上海市二期課改,以運動、游戲、生活、學習四大板塊為主,以幼兒發展為本,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求,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了解孩子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
(2)⒛%采用園本課程“動手樂”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把嘗試和操作的主動權給幼兒,通過富有啟發性的開放式問題引導、鼓勵幼兒動手探尋,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充分體現了“教而有學、教學相長”。教師學會了觀察、傾聽、欣賞、積極回應幼兒。
(二)我園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市幼兒園二期課改新教材,這套教材涵蓋了運動、游戲、生活、學習四大板塊,使幼兒教師們能更有效地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更方便地操作與實施教材,讓幼兒在新教材的沐浴下健康快樂智慧地成長。
五、幼兒園課程相關資源及對幼兒發展的評價
(一)本園各類課程教材的開發范圍及方法
1、本園共同課程以新教材為基礎,可以進行適當的改編、合并、篩減、增加,且注意課程中幼兒基本經驗的完整,平穩。
2、本園的特色課程:“動手樂”課程
我園的特色課程為“動手樂”課程,以幼兒的`動手活動為基本學習方式,以激發幼兒“樂于動手”、“樂于學習”、“樂于探索”的興趣為宗旨,充分挖掘、利用外來農民工家長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和老師預設的課程并開展結合本地區周圍農村實際情景進行園本特色課程,旨在通過系列化的適應不同年齡幼兒的動手活動項目的實施。使幼兒在思維、能力、情感、社會性和個性等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并能初步感受父母章年的生活,起到親子互動的效果。
(二)由教研組負責,建立課程配套資源庫
1、對新課程中涉及的錄音機、錄象帶、多媒體軟件等進行分類收集和整理,形成盡可能完整的配套。
2、集中整理來自家長的教育資源。
3、建立教育基地整合社區教育資源,以課程開發為實施所需。
(三)幼兒發展評價
建立以“多種來源”為向導的課程反饋;開展以“整體結構”為導向的課程實施調控;形成以“多方參與”為特點的課程評價。
1、由教研組承擔幼兒發展評價,定期針對課程的內容選擇,組織形式運用,幼兒需求資源準備,師生互動特點與教育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作為課程調整和評價的參考,并組織教師參與評價。
2、以“多種來源”為導向的課程反饋:經常通過非正式訪談,問卷表等形式收集來自于幼兒,幼兒家長、社會熱心人士、專家對課程實施方案與實施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并進行分析,思考,以求有效的對幼兒發展進行過程性的評價。
3、重視特色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幫助教師、家長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的落實,指導教師、家長能尊重幼兒發展規律,體現幼兒發展需求和要求的落實,從促進幼兒素質啟蒙教育出發,為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六、各年齡段幼兒作息安排
小班夏令作息時間安排表
小班冬令作息時間安排表
中大班夏令作息時間安排表
中大班冬令作息時間安排表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7課程教學是決定學校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根本性體現。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繼續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英語專業決定將語音、國際貿易函電建設為校級精品課程。具體建設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經濟;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突出教學過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推動理論與實踐、文化基礎與專業技能、學習做人與學習做事的結合。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精品專業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精品課程建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優化原則:要立足于專業建設,從課程體系的整體角度出發,優化結構,精選內容,突出個性,注重實踐,形成特色。
2、協調發展原則:要把素質教育置于課程建設的核心地位,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科學知識、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的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
3、以人為本原則:要強化學生在課程建設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4、輻射示范原則:要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與輻射效應,帶動其它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二、建設目標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我校教育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校整體戰略目標,結合學校現有條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建成兩門校級精品課程,一門省級精品課程,并力爭創建達到國家級標準的精品課程。
三、建設內容
1、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著力培養思想品質好,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的精品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精心打造工作責任感強、團結協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
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應達到30%以上。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做到規劃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顯。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專業類課程“雙師型”教師應達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進行業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并逐步達到符合課程性質與教學實施要求的比例。加強實踐指導教師的培養,提高實踐指導教師的操作能力與指導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使精品課程主講教師能夠承擔教育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并取得市級或市級以上成果。
2、強化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內容建設
以應用性職業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入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在貫徹執行相關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課程標準。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專業課程要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要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3、注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
進一步深化教學模式改革,逐步適當地采取有明確針對性的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現代教學手段的合理有效調度,在正確處理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關系的基礎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4、加強課程基本建設與網絡教學平臺建設
進一步完善精品課程相關的課程標準、教案庫、課件庫、習題庫、試題庫、實驗指導書、資料庫等課程基本資源。創建網絡教學平臺,建立精品課程專門網站與教學資源庫,突出精品課程的開放性與示范性。種類教學文件、教學資料、文獻目錄以及教學錄像等要網上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校內共享,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輻射功能與帶動作用。
5、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
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建設要與精品教材建設有機結合。精品課程應選用國家優秀教材或省級優秀教材,進一步加強符合我校教學實際、反映我校學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設,推動開發由文字教材、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案例匯編、習題庫、試題庫、系列參考書和輔助教材等構成的立體化教材。學校鼓勵并支持精品課程主講教師與行業企業合作編寫工學結合的特色教材。
6、大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精品課程建設要遵從職業教育規律,高度重視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力開展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盡量結合企業在生產和設計過程中的具體要求,開設綜合性、實用性和探究性實驗或實踐,開展研究型教學,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小型科研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繼續加強情景教室和開放實訓中心建設,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或仿真實訓的需要,并且做到設備完好率與實驗實訓開出率高。學校與行業企業要大力開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做到布點合理,功能明確,能夠滿足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的需要。
積極鼓勵、指導學生考取課程對應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努力提高證書的獲取率;積極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活動,擴大參與面,提高獲獎率。
7、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業考核模式
精品課程要以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考核為目標,積極開展考試內容改革,不斷改革考試、考查的傳統模式,探索符合教學內容特點,切合學生學習實際,既有利于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發揮考核的反饋功能,又有利于通過考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技能的新辦法、新方式,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業績,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8、以研促教,進一步推進教科研工作
精品課程建設須使教育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邊科研、邊建設,以建設拉動科研,以科研促進建設。獲準立項的課程,在建設期間,應有校級以上科研課題或項目成果,力爭獲得市級以上成果。
四、立項辦法
1、立項的準備
各教學部要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和精品課程建設方案要求,認真制定相關專業的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對現有的文化類課和專業類課程,逐門對照精品課程建設的相關要求,從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材建設、教學條件等方面著手,充分論證,精心選擇,從而確定精品課程備選課程。
選擇準備申報立項的課程時,一般應考慮如下內容:
(1)課程在專業及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作用。
(2)相關課程師資隊伍現狀。包括現有教師年齡、學歷、職稱、特長等;課程建設負責人情況;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
(3)課程建設的現狀。包括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是否完備及完善程度;選用或自編主要教材及輔助教材情況;實驗、實訓等實踐性課程開設情況;課程教學內容、教育方法改革情況,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及效果,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等。
(4)課程建設的目標與預期成果。
(5)課程所需教學條件現狀及改善構想。
(6)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及實施步驟。
2、立項程序
(1)申報:英語專業填寫《語音精品課程建設申報表》、《國際貿易函電精品課程建設申報表》
(2)評審:學校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的精品課進行評審。
(3)立項:對通過專家評審的申報項目,學校與項目負責人簽訂《精品課程建設協議書》,正式立項。
五、課程管理
1、實行課程負責人制
精品課程建設以課程為管理對象,采用“項目管理”的模式,實行課程負責人制。課程負責人全面負責精品課程建設的各方面工作。
課程負責人一般應由具有講師以上職稱及三年以上擔任本課程主講的教學經歷,且學術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師德高尚的教師擔任。
課程負責人應對課程建設工作有明晰的構想,根據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規劃》的要求,擬訂《精品課程建設規劃書》及《精品課程建設實施方案》,并負責組織建立課程建設小組,領導建設方案的實施,接受評估檢查與驗收。
課程負責人要組織小組成員全程開展深入的教學研究工作。如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需求的研究;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術的研究;相關政策的動態研究;其它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的研究等,以保證課程建設的質量。
2、突出建設過程的管理
精品課程建設一般以三年為一個建設周期,學校于每學年結束前組織中期評估檢查,如果建設項目出現進度遲緩、發生重大教學事故、建設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限期整改、減少建設經費、或撤銷建設資格等處理措施。
3、實行項目評估驗收與項目復評制度
精品課程項目建設結束后,學校組織專家根據《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進行評估驗收,項目小組應提供下列材料:
(1)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總結。
(2)精品課程建設自查報告及相關資料包。
(3)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科研成果。
(4)具有代表性的課堂教學錄像。
(5)精品課程建設經費具體使用情況報告。
(6)能夠反映精品課程建設的其它材料。
六、建設經費預算
設立精品課程建設專項經費,經費主要用于下列事項:
(1)教學大綱的修訂,各種文字、聲像教材的編寫、出版、印刷,試題庫建設。
(2)課程建設方面調研活動的差旅費。
(3)小型教具、模型、掛圖、教學資料、課程軟件購置與開發所需費用。
(4)項目驗收和鑒定所需費用。
(5)主辦或參加與本課程相關的教學改革研討會、教學經驗交流會的會務費用。
(6)精品課程建設期間的部分勞務費用。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8為推動我校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改革,將慕課(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實現曲阜、日照兩校區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現制定我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一、建設目標
(一)通過引進和自主開發在線開放課程,推進全校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以結果評價為主向結果過程相結合評價的三大教學轉變。
(二)引進由名校專家學者講授的在線課程10門左右,計劃用5年時間自主建設30門左右我校教師授課的在線課程。
二、建設辦法
(一)校外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引進,以專項方式進行。
(二)校內在線課程建設,以立項課程建設項目的方式進行。按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分批次開展。
(三)在線課程建設項目由教師個人自主申報,教學單位審查推薦,學校審批后每門課程撥經費1萬元資助建設。立項的課程作為課程建設項目,其性質與精品課程相同。
(四)校內在線課程視為教師職務之作。授課教師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學術規范,講授內容等適合網上公開使用。視頻課程的所有權歸屬建設課程的教師,課程的非商業性使用權歸屬學校。
(五)教務處組建教學視頻錄制團隊,負責立項課程的授課視頻錄制及后期剪輯制作等工作。
三、建設內容
(一)課程網站:立項課程需在我校網絡課程平臺上建設課程網站,提供授課視頻以及各種文字形式的教學資源,并建設網上授課所需的所有資源,能夠開展在線學習、作業、考試、答疑和討論等。
(二)授課視頻:在線開放課程或18學時(1學分),或36學時(2學分),前者提供教師本人授課的至少6個視頻,后者提供至少12個視頻,每個視頻的時長為25分鐘左右。授課視頻與以往精品課程授課錄像有別,不采用隨堂錄制方式,而是針對網絡修課學生授課。要求使用普通話授課,語言精練,教態端莊自然。授課內容須具備基礎性、科學性、先進性、針對性等特征。視頻短小精悍,趣味性強,能吸引學生觀看學習。
(三)圖文資料:立項課程需在網站上發布教學大綱、授課課件、參考資料、思考練習題等學習課程所需的圖文資料。教學大綱應明確教學目標、難點重點、課程進度及課程考核方法等。
四、課程管理
(一)在線課程管理及運行由教務處負責。引進和我校教師建設的在線課程,均在選課時向學生開放,供學生選修學習。
(二)我校教師建設的在線課程,需在獲批的學期內完成全部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任務,并在學期末向學生開放選課,成為下一學期開設運行的課程。
(三)課程運行期間,授課教師應及時發布課程信息,適時更新教學資源,開設聊天室,在線解決學生提出的疑問。答復學生的在線提問,應不超過三個工作日。
(四)18學時的課程應至少有兩次在線作業,36學時的課程至少應有三次在線作業,同時進行在線期中,期末考試,并按照平時占20%、期中20%、期末60%的比例,形成期末總成績。期末考試由教務處統一組織,學生到指定的計算機房做題答卷。
(五)我校教師建設的在線課程,由學生進行網上評教。連續兩個學期網上評教成績未達到A級者,取消其在線開放課程資格。
(六)工作量和課時酬金計算,執行《曲阜師范大學教學工作量計算及酬金劃撥辦法》和《曲阜師范大學公共選修課管理辦法》。
五、學生修讀
(一)學生一次修讀在線課程不得超過兩門,修讀伊始應認真研讀教學目標、學習要求等,為修讀做好充分準備。
(二)學生按照要求學習在線課程的教學內容,獨立完成在線作業、考試等教學環節,并積極參與在線課程討論。平臺會根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度形成量化數據計入課程成績。
(三)教師通過課程平臺監控學生在線學習狀況,并及時取消學習不認真學生的修讀資格。
(四)授課教師按規定的比例計算出學生的期末總成績,考核成績合格的學生,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9一、課程背景
(一)概況
1、實驗幼兒園擁有杏山、陽光兩處園舍,現有32個班級,收托從18個月~6歲的嬰幼兒共計940余名。
2、實幼地處普陀區的中部,地理位置適當。尤其是世紀之初,由區政府投資3800萬元在原址重建的園舍,無論是外觀和內部設備配置,均達到了上海市同類幼兒園中的較高水平。
3、在編在崗的專任教師56名,其中:本科學歷28名,占專任教師50%(其中有1位教師研究生在讀),大專學歷28名,占專任教師50%(其中有10位教師本科在讀)。幼高職稱25名占專任教師的44.6%;幼一教師27名,占48.2%;未評4名占7.1%。35歲(含35歲)以下青年教師37名,占66.1%;5年(含5年)教齡以下的教師17名占30.4%。保健教師全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學歷占50%。后勤“三大員”全部持證上崗,中級保育員比例占50%,在訓高級保育員1名,獲得營養培訓高一級別資質的1名。擁有市、區級骨干教師10名(其中特級教師、高級指導教師各1名,教學能手5名,教壇新秀3名),占專任教師16.1%;園級骨干教師28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
4、幼兒園地處全國文明社區——曹楊社區。該社區是當年上海市第一個工人新村所在地,現是涉外開放單位,文化積淀豐富,信息渠道多元,開放程度較高,且“朝春中心小學”、“曹楊二中”等一批名校均集聚于此,是普陀區優質教育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
5、家長多為高學歷、高收入者,因而對孩子成長的期望值也高,對學校管理、教學要求、教師素質的總體要求更高。然而,由于家長的工作十分繁忙,故隔代帶養的狀況居多。且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家長雖在道理上懂得全面發展的重要,但重知識、輕能力;重智育,輕其它方面發展的情況仍普遍存在。
(二)優勢
上海市實驗幼兒園的課程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80年代思考幼兒園“整體教育”的實施,對“整體教育”的概念、形態和實施進行了實踐探索。該課題曾獲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
90年代,以“幼兒健康人格”建構為主線,開展了建構幼兒健康人格的課程構架研究,提出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并按學科分別設計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案例。
21世紀初,開展了以“0~3歲嬰幼兒健康人格初始構建”為抓手的課程實施研究,形成了《家園養育指導手冊》、《嬰托班教養——教師指導手冊》等實踐成果。
近年來,著力開展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已形成了課程實施和管理的框架,在“一線兩翼”重點研究項目統領下展開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
0~3歲早期關心與發展研究進一步深化。“艷陽早教指導中心”成為區的早教分中心。不僅傳承了原有的早教服務項目,而且在覆蓋面、輻射力上得到很大的拓展,形成了以市級立項課題《協商式早教指導方案研究》,在新的早教指導理念下進一步優化早教指導工作。
幼兒園的組織氛圍良好,注重民主管理,群眾的工作主動性,群體智慧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揮,教師間基于工作的合作、分享、交流、互動日益頻繁和自覺。
(三)問題
師資隊伍發展的實幼的師資隊伍雖然具有一批骨干教師,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目前尚無中高及以上職務的教師,專任教師中有26%的新教師處于不到三年教齡的職初期,需要全面、全程地進行任職基礎的帶教和培養。一部分教師對幼兒園一般的常規性工作還是能夠基本完成,但個人專業發展的主動性、迫切性及對專業的敏感度、課程的執行力尚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保教質量的提升。另外,實幼作為一所上海市的示范性幼兒園,教師中的領軍人物在全市尚未達到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課程的研究和完善需要進一步著力深化。課程的規范化實施、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課程內容的選擇、各課程板塊之間的關聯、課程的管理和評價研究等問題需要深入推進。
現有的資源與老百姓享受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與幼兒園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發展的品質。
二、課程目標
(一)課程理念
滿足嬰幼兒歡樂地享受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幼兒園健康生活保障和健康服務;為嬰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實施快樂的啟蒙教育,為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基;著眼于嬰幼兒的終身發展,為其健康人生提供支撐。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嬰幼兒身體結實、情感真實、經驗扎實、行為篤實,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索、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三)課程的內涵
健康的教育:是全程的教育(0—6歲嬰幼兒的全程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涵蓋生活、運動、游戲、學習全面的教育內容);是全員的教育(園內的教師、保育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園外的家長、社區人員等)。
健康的生活:是指優質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質的教育的有機整合。
健康的人格:每一個嬰幼兒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智商與情商的健全。
(四)課程的特色
重在“健康”:
滿足每個孩子享受健康服務、健康環境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權力。
保障孩子與其年齡段相應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為孩子現時和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凸現“兒童”:
每一個的兒童——指每一個兒童獲得的機會是均等的,是符合他(她)們這個年齡段身心發展規律并兼顧不同經驗水平的。
不同的兒童——尊重兒童與生俱來的諸多差異,注重環境及教育的影響給兒童帶來的適宜發展。
未來的兒童——謀求為兒童的未來發展、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既建立在兒童自身經驗基礎上的情感、認知、能力、社會性的建構和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強調“綜合”:
“健康教育”是全面的、全程的、全員的、全方位的。
“健康教育”的內容應綜合幼兒生活經驗、追隨幼兒生活經驗又螺旋型上升、回歸幼兒的健康生活。
“健康教育”的學習,是在主題背景下,采用“融合式、體驗式、田野式”活動相結合,以生活、運動、學習、游戲的形態交互、交織呈現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三、課程結構(含內容)
(一)課程系統
(二)課程內容
(三)服務體系
(四)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
共同性課程:遵循《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的要求,體現確保基礎,重在保底;面向全體,覆蓋全日;著眼累積,重視體悟;全面發展,和諧進步的原則。(具體目標、內容及操作方案詳見附錄)
選擇性課程:以本園“健康教育”為特色,體現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人格的綜合內容。(具體目標、內容及操作方案詳見附錄)
四、課程安排(見附錄)
五、課程實施
(一)實施框架
(二)實施的主要特點:凸現主體性、堅持活動化、注重體驗式凸現主體性(孩子、教師、家長、園所自身各為主體或互為主體)持活動化(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走向自然與社會)注重體驗式(尊重興趣、鼓勵探索、培養合作)
(三)共同性課程
(教材使用、操作要求(組織形式、方法、途徑等見附錄)
(四)選擇性課程
(教材使用、操作要求(組織形式、方法、途徑等見附錄)
(五)其他
(資源、家園、信息技術等見附錄)
六、課程評價
(一)評價體系
(二)評價原則
課程評價的依據: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P8~P18
《上海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指南》
《上海市嬰幼兒生長發育指標》
《本園課程實施質量指標》(見附錄)
課程評價的要點:
以人為本、關注過程、多方參與、促進發展
(三)評價內容
教師執行課程情況的評價
幼兒發展的評價
對本“方案”的評價與調整
(四)評價方法
文本評價
現場評價
問卷評價
幼兒發展評價
七、課程管理
(一)基本要求
“實幼”課程管理的理念
追求和諧,追求民主,追求發展!
“實幼”課程管理的目標
實現共同的發展——
每一個幼兒的發展;
每一個教師的發展;
每一年幼兒園的發展!
(二)“實幼”課程管理和實施的職責
園長是幼兒園課程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依照法規和本園課程方案實施有效管理。負責建立完善各項課程管理制度,領導課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對課程資源進行統籌協調,組織課程評價,并在動態的過程中,形成適合本園和幼兒發展需要的課程運作流程。
幼兒園基礎保教部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職能部門。負責對整個幼兒園共同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的日常實施進行觀察、統整、協調和測評;建立并制訂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基本規范和要求并落實到位;定期與園長一起對課程計劃、課程內容、教材選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難點、重點問題等展開研究;組織教師開展“問題改進”的園本研修;并就課程資源的常規配置、課程實施中的相關配合與其他部門建立暢通的聯系。
幼兒園研發部是課程質量監測、研究、評價和開發的職能部門。負責對幼兒園課程方案的整理、篩選、修訂和更新,對課程實施形式和策略進行改進等展開研究,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和推廣,以推進課程的有效實施和健康運行。
幼兒園后勤部是課程有效實施和運行的保障機構,負有對“三大員”的培訓和履行、完善健康保障、服務制度的職能。對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后勤人員、經費、設備、設施、食、衛環境等進行全面維護和管理,確保課程實施的健康、高效和優質。
幼兒園教師是課程有效實施、開發和改革的主體力量,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參與課程和執行各項課程制度的自覺性,把課程實施作為自身專業化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研究,敢于創新。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0一、 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地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學前教育課程理念,致力于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積極構建“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完善”的課程管理模式與探索幼兒園個性化、園本化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模式,為幼兒園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開創新局面、明確新方向,特制定《黃土坡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作為幼兒園課程設計、教材選擇、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的依據與指導。
二、課程理念
幼兒園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為每個幼兒提供充分、和諧、健康、快樂發展的教育機會與條件。
1、注重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于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2、重視早期幼兒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
3、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切合實際的課程選擇與調整,形成有效的課程運行機制。
三、課程目標
以培養“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特點的在情感、態度、認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諧發展的新時代兒童”的目標為核心,通過幼兒園課程實施,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課程的具體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7、能積極關注周圍事物中的科學現象,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課程階段目標
4-5歲
1) 學會正確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紙等,對自己能做的事表現出自信。
2) 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責任意識,關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3) 愛父母、老師、長輩。了解他們的職業和自己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4)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規則,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宜行為。
5) 了解人的身體和年齡的變化,能配合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危險的標志和信號能及時地做出反應。
6) 通過嘗試、模仿、練習,使動作輕松、自然、協調。
7) 親近自然,學習簡單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圍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初步發現自然的變化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
8) 結合日常生活,學習并識別數字,初步理解數量、重量、顏色、質地、距離、方位和時間等概念,學習比較和測量等方法。
9) 學會用結伴、輪流、請求、商量等方式與人交往。注意傾聽、理解他人意思,積極的表達自己的主張。
10) 喜歡閱讀,初步理解其表達的內容。學習欣賞各種中外兒童藝術作品,初步留意周圍符號的意義。
11) 愿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拼裝、拆卸、制作和繪畫,有初步的想象能力,體會成功的快樂。
12) 在游戲中愿意用動作、歌聲、語言等表現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角色。
13)有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有初步的觀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6歲
1)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習慣,獨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 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規則意識、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
3)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大膽嘗試新奇、有野趣的活動,獲得身體活動的經驗,動作協調、靈活。具有安全意識和初步自我保護的能力。
4) 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 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依存關系,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6) 了解社區內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設施、景觀,參與民間節日活動,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7) 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來源和接觸到的科技成果感興趣,接觸與運用多種媒體,學習多途徑收集和交流信息。
8) 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識。
9) 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
10) 能從多方面感知周圍生活中的美,能大膽用唱歌、舞蹈、演奏、繪畫、制作、構造、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想象與創造。
11)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會主動用語言與人交往。
12) 關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簡單標志和文字,嘗試用圖像、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13)喜歡探究,學會觀察,敢于問題,樂意與人協商、合作,有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常見的自然現象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四、課程設置
構建幼兒園課程體系,加強課程的啟蒙性、整合性和開放性,以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1、課程體系
建立共同性課程、選擇性課程與輔助性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共同性課程面向全體幼兒,體現促進幼兒基本發展的課程。選擇性課程是以共同性課程為依據,以幼兒園辦學目標與培養目標為方向,帶有幼兒園自身的特點,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硬件設施,環境資源,師資條件等),又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園本化課程。把握好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關系,選擇性課程占總課程的20%,二者相互補充、不斷完善,使幼兒園逐步形成科學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適合幼兒發展的園本化課程。
2、課程結構
(1)共同性課程
以“生活” 、“運動”、“游戲”、“學習”為幼兒園一日活動最基本的活動形態,強調一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滲透,有機整合,關注幼兒自身的興趣、經驗和需要,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生活 旨在幫助幼兒形成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交往行為,使幼兒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長。
運動 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健康的體質奠定基礎。
學習 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使幼兒在認知、態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發展,為幼兒后續學習打基礎。
游戲 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
(2)選擇性課程
選擇性課程內容主要以科學啟蒙教育為主線,根據幼兒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以趣味性、啟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滲透性為原則,其目標是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多形式、多途徑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激發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情感和探究科學的欲望,積累關于周邊事物粗淺的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具備良好科學素養的新一代兒童。
五、課程管理
課程安排的原則。
(1)選擇性原則。幼兒園對各年齡段一日活動中的各類課程配比,規定了一個大致的、原則性的范圍和時間,各班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組長的協調下適當調整一日活動的課程安排。
(2)開放性原則。各年齡段可根據主題教育實踐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會實踐活動。
六、課程的評價
1、課程的適宜性評估指標體系
2、幼兒發展水平觀察評估指標體系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1課程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決定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基本標志。為加強課程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市教委關于課程建設,特別是精品課建設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特制定我校優質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一、優質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
優質課程建設的目標是:建設具有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具有高職特色的示范性課程。
優質課程建設的立項由學校統一組織,原則上按課程在專業培養計劃中的課程類別、對專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及自身的特色來選擇。
優質課程建設分為立項資助項目和立項無資助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再從優質課程中選擇優秀者推薦申報市級精品課程。近三年,全校在每個建設期,選擇10門左右課程作為立項資助的重點建設課程,立項無資助的重點建設課程數量可適當放寬。
二、優質課程建設的立項條件
在教材建設、實訓條件、教學效果、教學研究等方面基礎較好,在校內有良好的影響,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課程。
具有兩名以上校內任課教師,課程負責人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課程負責人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
課程負責人教學效果良好,在近一年課程教學檢查與評教中達到良好及以上水平。
三、優質課程的建設目標
師資隊伍在職稱、年齡、專兼職等方面有較為合理的結構,并形成梯隊;課程建設組成員在課程建設期內有相應的教研、科研成果。
有高水平的教學大綱、教材、完備的'教學輔助資料(課程介紹、主講教師介紹,學習指導等)。
有高水平教案(講稿)及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含素材庫、試題庫、試卷庫等。除試卷庫外,各項建設內容要掛在學校教學平臺上。
教學內容具有先進性、適應性,能反映相關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發展動態。
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體現“以能力為基礎,以應用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提倡用計算機管理試題庫組成試卷,并針對學生能力培養與提高,形成比較穩定、成熟的、形式多樣的與課程特點相適應的考試形式。覆蓋面較大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理論部分的考核應積極采用教考分離的考試形式。
有實踐環節的、或以實訓為主的優質課程必須相應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建設好實驗室或實訓室、實習基地,配備好相應的師資與技術人員隊伍。
四、優質課程建設的管理
優質課程建設的申報和審批
(1)申報申報工作由各教學單位組織,教師個人申請并填寫《天津職業大學優質課程立項申報表》,學院評審、簽署意見后交教務處。優質課程立項每一年申報一次。具體申報時間由教務處確定。
(2)審批審批工作由教務處組織,學校教學科研工作委員會審定。本著統籌兼顧重點突出的原則,每一年審批10門左右課程為學校重點建設資助的優質課程,并確定若干門立項無資助課程。
優質課程建設的日常管理
(1)對已審定的重點建設優質課程實行學院系部負責人、課程負責人二級負責制。
(2)優質課程建設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學院系部負責,教務處對優質課程建設的進展實行目標管理,并以學期為單位進行階段性檢查。課程負責人在每學期末要做出書面總結,在放假前兩周交教務處。
(3)在優質課程建設階段檢查和評估中,對工作突出、成果顯著的課程將予以獎勵,對組織工作不力、建設工作起色不大的課程,學院系部必須及時整改以確保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對建設遲緩、無明顯起色的課程將中止建設工作,停止經費投入,并暫停該課程下一批優質課程立項資格。
(4)教務處將定期組織優質課程建設的成果交流,以促進全校的課程建設。
優質課程建設的經費管理
(1)學校將建立優質課程建設基金。
(2)校級優質課程建設經費申報由教務處受理。
(3)課程建設經費主要用于重點建設課程必需的資料費、少量急需的教學器材設備購置費(小額)、調研費、教學研究及學術活動費、編制試題庫和習題集所需經費,以及必要的印刷費等,不能用于購置獎品、禮品、非教學用品,不能作獎金或酬金。所有經費開支須經課程建設負責人驗收同意,主管院長簽字后,方可報銷。
(4)各學院系部應在每學期末的書面總結中對經費使用情況做出匯報,并隨時接受教務、財務部門的檢查。對課程建設基金有濫用或浪費現象的,要追查責任;對在資金使用期限內課程建設由于客觀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者,由課程負責人申報延期,延期后仍不能完成者,將停止資助,并追回剩余基金。
優質課程的驗收
(1)優質課程的建設以一年為周期,建設期滿,由課程建設負責人填寫《天津職業大學優質課程建設結項審批表》,學院系部完成初審,達到建設標準的,報請學校進行終審。教務處組織進行評審和驗收。
(2)評審過程分為答辯審查、網上教學資源評審、教學效果評價、校內公示四個階段。公示期內如無異議,經主管校長批準后以學校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評審結果,授予“天津職業大學優質課程”稱號,享受相應待遇,并優先推薦申報市級精品課。
(3)優質課程每兩年接受一次復評,依據優質課程的建設目標,重點考察優質課程在教學中的實際效果。復評仍能達標者,繼續保持“優質課程”稱號;復評不能達標者,取消“優質課程”稱號。
(4)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為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等人身權,其他權利由學校享有和行使。
(5)經驗收,對尚未達到標準的重點建設課程,將責成相關學院系部分析原因,做出計劃,限期(一般為三個月)達標。若到期仍不能達標,則取消“重點建設優質課程”的資格,并在相關學院系部考核中扣分。
(6)立項無資助項目中建設成效顯著的,也可申請參加“優質課程”評審,通過學校評審和驗收,也可授予“天津職業大學優質課程”稱號,并由學校和相關院系部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作為獎勵。
五、政策支持與工作量認定
國家級、市級精品課程及校級優質課程在教師崗位聘任時按相應級別的科研項目對待。
獲得一門市級精品課程命名的,獎勵課程建設組5000元;獲得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命名的,獎勵課程建設組10000元。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2一、指導思想
以襄陽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人社部《關于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人社部發[20XX]57號)》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院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依據一體化課程建設原則,結合學校專業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整體規劃,分步推進,系統建設,建立與襄陽地區先進制造業實際需要相適應的整體優化的一體化課程結構體系,使專業建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形成自身特色。
二、建設目標
到20XX年,學校“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的三個專業全部完成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資源包建設工作,其它專業至少完成三門以上的專業核心課程一體化課程資源包建設工作,同時學校初步形成適應一體化課程建設與實施要求的專業動態管理與調整機制。
三、建設內容與要求
(一)一體化課程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以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工作任務分析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和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內在結構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并安排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
(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1、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
依據一體化課程開發原則,在行業調研及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最后形成《人才需求分析報告》、《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表》、《課程框架整體設計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等課程建設文件。
2、一體化課程資源包建設
一體化課程資源包是輔助師生進行課程教學與學習的相關資源的集合,具體包括:
(1)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學實施的重要依據。要依據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基本原則,設計一體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開發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統一規范專業課程名稱、培養目標、職業能力要求、課程結構與內容、教學安排和教學保障條件等。
(2)課程教材:一體化課程教材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利于課程教學改革。教材內容要按照崗位需求、課程目標進行選擇,理論與實踐融合,體現必需和夠用,對接職業標準,易學易懂。教材結構反映工作邏輯,載體選擇適當,內容編排合理,適合學生認知。要鼓勵行業專家共同參與教材開發。
(3)課程電子教案:課程電子教案是課程教學活動的整體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學習成果,靈活采用“項目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過程性考核與發展性考核相結合。
(4)課程系列化課件:課程系列化課件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后,經過素材收集、處理,交互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其功能首先要滿足教師教學需要,其次要考慮為學生自我學習提供幫助。課程系列化課件要體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兩方面內容,要避免“教材內容簡單復制”,要充分利用課件的多媒體特性來突破課程的重點與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5)課程考核方案與題庫:課程考核方案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課程考核方式與標準進行規定的教學文件。與課程考核配套的題庫需具備一定的題量,應知與應會各有二套以上。
(6)教學指導手冊:教學指導手冊的主要作用是指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主要包括明確教學目標、提示重難點突破方法、提供教學參考信息等內容。
(7)學習手冊:學生手冊是學生學習的指南與指引,包括學習目標、學習資源、學習任務及記錄、學習評價等內容。
3、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
一體化師資隊伍是實施一體化課程的保障。其基本要求是具備現代職教理念,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精湛。要通過“外引內訓”、組建教師教學小組、引導教師參加一體化課程建設等手段培養一體化教學師資,學校負責現代職教理論和課程、教學方面的培訓,專業系負責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通過共同努力,使一體化教學師資比例達到國家示范性中職學校建設要求。
4、一體化學習場室建設
建設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具備技能訓練的一體化教學場地,將傳統理論教學教室和實訓場地合一,力爭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合進行,為學生提供體驗實際工作過程的學習條件。
5、專業動態管理與調整機制建設
一體化課程建設工作要有相適應的專業管理與調整機制進行支持。學校要建立專業開發決策、專業調研、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與改進等過程的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學校專業的動態調整。
四、建設措施
(一)以校級課題立項研究促進一體化課程建設工作
各專業負責人要根據學校一體化課程建設目標與要求制定本專業的一體化課程建設計劃。每年初按建設計劃申報校級教研教改課題,經教學部審核報學院審批立項。每年底教學部組織學術委員會委員對各校級教研教改成果進行評審,對通過評審的一體化課程建設成果依《教研教改課題經費標準》支付成果經費。
(二)建立專業負責人制度,保證一體化課程建設工作有序進行
學校建立專業負責人制度,制定專業負責人評選管理辦法,遴選具備相應資格的骨干教師負責一個完整專業的規劃、建設、教研教改、實訓場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等工作,年底按專業負責人任職要求考核。
(三)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一體化課程建設成果
教學部與各系共同研究一體化教學改革下新的專業管理制度,完善專業建設的相關制度,建立學校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一體化課程建設成果。
五、建設進度
(一)20XX年,學校各專業根據本方案要求制訂本專業20XX年—20XX年一體化課程建設計劃并按校級課題工作要求啟動課題立項實施一體化課程建設工作。教學部完成“專業動態更新機制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形成專業動態調整方案并應用于學校專業建設工作之中。教學部根據一體化課程建設需要完善現有的專業建設與管理、課堂教學評價等相關制度。初步設計形成學校一體化師資培訓系列化課程同時啟動學校的專業負責人工作。
(二)20XX年,各專業繼續按本專業20XX—20XX年一體化課程建設計劃開展一體化課程建設工作。教務部與各系共同落實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的運行并對該工作及時評估、優化。
(三)20XX年,各專業繼續按本專業20XX—20XX年一體化課程建設計劃開展一體化課程建設工作。重點建設專業一體化課程建設系列成果全部集結成冊。教學部對本方案落實情況進行評估,提出改進建議并落實到新的三年一體化課程建設方案中。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3一、精品課程建設指導思想
精品課程建設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通過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充分發揮精品課程建設的示范作用,逐步提高我校課程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精品課程建設目標
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全面提升我校課程建設水平,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形成特色,培養一支結構合理、整體素質較高、課程改革與教學研究成效突出的教師隊伍。在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申報一批省級精品課程。
三、精品課程建設遴選條件
1、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特色,課程標準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具有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同步提高學生素質緊密結合的課程特色,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2、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學基礎設施條件良好,實驗、實習條件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校生規模較大,畢業生就業率高,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3、精品課程建設負責人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水平,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專業結構較為合理,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水平高,教學效果好。
四、精品課程建設申報遴選程序
1、系部申報:各系部根據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遴選條件組織申報,填寫《精品課程建設申報書》。
2、初步審查:教務處組織專人對各系部申報材料進行初審。
3、專家評審:學校教學委員會及相關專家組成評審組,依據精品課程建設遴選條件,通過審查申報材料、聽取精品課程負責人匯報、集體討論等方式進行篩選,擇優遴選出擬建校級精品課程。
4、審批公布: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報院長辦公會議審核批準后,正式發文公布。
五、精品課程建設管理
1、精品課程建設負責人負責主持擬訂建設目標、制訂建設規劃、落實建設方案。對照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要求和驗收標準,加強課程、教材、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改革。
2、精品課程建設的建設周期為1~2年。
3、學校對批準的精品課程建設,在人才引進、師資培訓、教學設施配置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建設經費予以保障。
六、精品課程建設的評估驗收
1、精品課程完成建設目標后,由負責人和系部向學校提出書面驗收申請,并對申請驗收課程的建設、改革情況進行全面總結,提交自評報告。
2、學校教學委員會組織校內外專家組成驗收委員會,對申請驗收的精品課程依照《精品課程建設驗收標準》進行驗收。
3、驗收合格者,由學校授予“精品課程”稱號。優先推薦省級精品課程遴選。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420XX年來,善嘉中學特長教育發展項目總體實施情況良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20XX年在年終考評中被評為學校的特色項目。2浙江省普通高中正在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善嘉中學積極爭創省級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善嘉中學20XX年被確定為嘉興市通用技術學科基礎,作為學科基地發展方面應該為市域范圍學校學生提供優質課程群。基于這三個方面的考慮,學校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以技能特長特色項目的基礎上,組織符合學校實際,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以與學科基地的作用相符合的技能特長課程群建設作為20XX年學校發展性評價項目。
一、現狀分析
浙江省二輪高中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實施,深化課改是目前普高的核心工作,根據“減總量、調結構、優方法、改評價、創條件”的總體要求,加快必修、選修二大課程體系建設。學校根據要實現學生在共同發展基礎上有選擇學習和個性發展的需求,確立善嘉中學“人嘉學善”為核心育人理念,以培養“三嘉五善”學生為育人目標,嘉木、嘉石環境育人,嘉言、嘉禮習慣育人,嘉訓、嘉愿理想育人,實現善學、善思、善行、善進、善和的育人特色。以市級學科基地為依托,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既符合學校特色,又能促進技能特長發展的課程群。構建符合學校特色的選修課程體系,以最大可能滿足不同潛質的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在共同基礎上的選擇性學習和個性化發展。
二、發展目標
1、以通用技術市級學科基礎為依托,整合課程資源,利用學科基地,人才資源開發等優勢建設技能特長類課程群,為縣域、市域普通高中學校和學生提供優質的技能特長選修課程。包括實用家電常識、家電的使用與維護等。已經為學生開設的課程有:ZYIS02Photoshop從入門到精通、ZYIS03電工基礎、ZYIS07機械基礎、ZYIS08電學儀表使用、ZYIS11測量的技巧、ZYIS19電子控制技術、ZYIS22工業產品設計、ZYIS23三維制圖、ZYIS25CAD二維制圖、ZYIS26建筑與設計、XQIS09動漫制作技法入門、ZSIS043D眼鏡的制作與應用等。
2、強化普職合作之路,以幸福生活為主題開發提高生活質量課程,做優生活技能類課程群。包括家政服務技能課程、家庭理財、投資等家庭經濟類課程。已經為學生開設的課程有:ZSFL10自然災害與防治、ZYIS01服裝的學問、ZYIS05面點制作、ZYIS09家庭葡萄酒的釀制、ZYIS14輕松學理財、ZYIS21初級毛線編織法、ZYIS25洗滌劑中的化學、等。
3、開發與縣域經濟特色機構結合的地方特色類課程群,包括“黃酒”子課程群、地方農特產子課程群等,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特色,為今后服務當地經濟社會做好必要準備。已經為學生開設的課程有:ZYIS04善嘉農特產資源、ZYIS10常見食用菌栽培技術、ZYIS13黃酒的品鑒、ZYIS16黃酒與化學、ZYIS20花卉栽培等。
4、借力學校特色優勢,開發健康文化類課程群。包括體育系列課程、美術(攝影)系列課程、音樂系列課程。讓每一位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培養一項屬于自己的,能受益終身的體藝特長。已經為學生開設的課程有:XQIS02攝影入門、ZYIS15校園花樣趣味跳繩、ZYIS17形體舞蹈練習、ZYIS18寫字與書法、XQIS01興趣素描、XQIS03合唱藝術與實踐、XQIS04圍棋入門、XQIS05羽毛球入門、XQIS06籃球裁判實踐、XQIS08色彩、XQIS12校園定向運動與拓展訓練、XQIS13禪繞畫等。
在以上四個“課程群”建設中力爭開發40門課程,并力爭有20門及以上課程獲縣級精品課程,15門及以上獲市級以上精品課程。
三、保障措施
1、成立學校技能特長拓展教育及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設立專職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組織實施工作。
2、成立課程資源中定評價委員會,負責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3、成立選課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學生的選課指導工作。
4、積極籌措課程開發資金和實訓設備基地投入保證資金,拓展與職業中專的普職合作機制,整合普職資源,豐富技能教育的內涵。
5、建立選修課程開發教師培養、促進機制,通過課程開發的基本范式培養,提高教師課程開發能力。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5一、微課題目:
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致、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說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里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背負著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結著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復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樸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著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布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后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6一、指導思想
交互式電子白板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更為強大的交流平臺,為師生提供和展示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和發展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式 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教學更加精彩。根據我校電子白板配備實際情況,特制定此培訓方案。通過此次培訓,教師將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有意識地將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中,豐富教師的備課方式和備課內容,改變了傳統多媒體教室環境的種種弊端,技術真正融合于課堂之中得以實現。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培訓目標
1、對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中,使大多數學科的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效應用,把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支持教學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實現交互式電子白板和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而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是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師基于互動技術的教學技能
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電子白板及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的操作技能,引領教師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學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學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組協作活動的'開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學科教學資源的建設、改進教學觀念、探索信息技術支持條件下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3、促進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培訓的引導和支持,幫助教師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課程整合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一線教師的研究技能、教學技能、基于電子白板的信息技術操作、交互式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備授課系統應用等專業技能。
三、培訓對象
全體教師
四、培訓時間、培訓地點:
培訓地點: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室
五、培訓內容
1、為了確保培訓過程順利實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個方面的培訓內容:
(1) 交互式電子白板基礎功能培訓
意在通過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讓教師對電子白板應用有一個細致的認識,產生興趣。在演示型培訓的過程中,講師會逐步滲透電子白板初級使用的基本功能,如產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養的培訓。
(2) 交互式電子白板基礎知識和教學應用技巧培訓硬件基礎知識
軟件安裝及設備調試,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軟件開啟方法。版面快捷鍵的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四種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學資源應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注功能。
3、介紹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資源庫使用。
4、如何利軟件的脫機使用進行備課。白板與學科巧結合案例,學科組進行。
六、培訓方式
1、教務處全面負責,各分管領導協同落實。
2、主要形式
(1)指導教師開展講座,講述使用技巧。
(2)教師聽取講座,并做筆記。
(3)教師間充分討論解決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師做一份課件,作為本次培訓考試的作業,作業要求打印上交。
3、關于電子白板培訓的視頻與相關的資源的下載地址:紅原縣龍日鄉小學校園qq群
七、培訓要求:
1、提高電子白板運用的意識,真正使電子白板技術與學科整合。
我們就是要通過電子白板的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電子白板運用能力,將電子白板運用與學科的教學有機的融到一起。
2、加強技能學習,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礎上,熟練運用電子白板也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關鍵。在此次的培訓中,我們結合學校教學和教師實際,主要培養教師電子白板的基本運用及課件制作。
3、參培教師要遵守請假制度,有事履行請假手續。
4、按時出席,不遲到,不早退。
5、集中培訓時,關閉手機,在老師授課過程中,教師之間不準互相說話,要求教師認真做好筆記。
6、進行計算機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按要求進行練習,不要做與培訓無關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實行三級管理:即行政、教務處、教研組共同管理與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包括考勤、考核、獎懲等。各培訓項目要管理到位,保證校本培訓的學習研究有序而高效地開展,提高培訓的整體質量。
2、為使校本培訓逐漸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規定每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時間不得少于規定學時,將學時數分解到每個培訓項目上,根據出勤率、考核成績等實際情況評定最終成績。
3、教師請按活動安排及時上交培訓材料。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歷程,作為評優及期末考核依據。
九、培訓獎勵機制
1、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歷程,作為評優及期末考核依據。
2、相關資料未按時上交者、未完成聽課任務者扣相應考評分,具體辦法見《紅原縣龍日鄉小學教師考評細則》。
十、培訓組織
領導小組
1、組 長:日科 副組長:齊美奪吉組 員:貢布三周 董緣強高江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7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指導思想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以教學大綱和河北省新課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為指導,結合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及可利用或開發的資源,以創辦特色學校為目標,以提高文化素質和發展個性、發揮特長為核心,以教務處策劃、年級組組織、教師申報、學生自愿相結合為形式,開展旨在滿足學校、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需求的各種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從而實現學生個性有發展,學校特色有體現,教師專業素質得到提高的目標。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1、成立校本課程領導小組
組長:魏國強副組長:于雷
成員:李金香、齊芳、何俊、學科主任、校本課程老師
2、實施過程
(1)由教務處摸底、調研,確定大體思路,明確工作要求。
(2)結合本校教師特點、學生特點、學生家長特點,形成老師教學生、學生教學生、家長教學生的模式來確定開發校本課程,形成計劃方案。
(3)年級部根據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體情況,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根據學校擬定開發的校本課程填寫志愿。
(4)本著教務處會同年級組在校長室領導下進行調整,最后形成固定的校本課程。
3、開設校本課程的科目:見附表一。
4、校本課程上課時間:嚴格按照課表上的課時計劃執行。
5、課程的開設要求
(1)每門課在開設前要擬訂并上交課程開設計劃和每次的具體安排(時間、地點、類型、內容、指導教師、所需設備與物品等)。
(2)過程中要有教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和規模等)。
(3)做好考勤和記錄。對無故不參加校本課程的學生,上課教師要及時向值勤檢查領導或班主任反應。
6、教材建設
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7、本學期重點推進:團體心理輔導、數學訓練、寫作。
三、校本課程的實施評價
1、對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對學校課程實施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并根據了解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明確課程要求、改進過程管理。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訪問等形式對教師考核,記入業務檔案。
教師學期綜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評分
B——年級考核組評分(年級組長、備課組長)
C——學生評價分(每班抽取優生、中生、后進生進行評價,取平均分)
D——教導處學期教學常規工作評價分
E——教學成果評價分
3、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創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質配備:上課所需的各種學習材料、器材、設施按時足量配備和安排。
2、制度與政策配套:建立制約與激勵機制,推動校本課程工作的全面開展,鼓勵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完善評估評價制度,把校本課程列入工作量,按課時計課時費。學校將校本課程工作的開展情況列入對教師的業績考核。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8一、課程管理的含義:
課程管理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有領導、有組織地協調人、物與課程的關系,指揮課程建設與課程實施,使之達到預定目標的過程。廣義而言,課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內的整體上對課程編制、實施、評價等工作的組織與控制。狹義而言,課程管理指對課程采取的經營管理措施,是學校內全體教師對學校內課程系統進行調節控制的過程。
二、課程管理的內容:
課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課程編制、實施和評價的管理,它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領導的重要管理活動和職責。
從課程行政管理角度來說,課程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關于課程計劃:主要包括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與課時的規定等的管理。
(2)關于課程標準:主要包括對于國家課程標準、地方標準、學校評價標準、教科書擬定標準、教科書標準等的理解與探討。
(3)關于課程編制:主要包括對于學校教育目標的制定、年度教學計劃的擬訂、教學日數與課時的確定、課時表的制作等。課程編制是課程管理的核心部分。
(4)關于課程實施:主要包括教材研究、教學目的的確定、教材教具的檢點、教案的編寫、班級管理的指導等。
(5)關于課程實施的條件:主要包括教材教具的整頓、設施設備的整頓、教科書和參考資料的選擇等。
(6)關于課程評價:主要包括學習指導、測驗管理、課程的改進等。
三、課程管理政策:
20XX年6月8日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三級課程管理是一個管理層面的概念,從課程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基礎教育課管理的主體由單一的國家管理擴大為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共同管理,地方和學校也參與到課程管理中來,地方和學校從原來對課程的機械接受、被動執行,轉變為分別從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發,根據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下所享有的課程管理權限,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和義務,與中央一起共同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創造性的管理。
四、學校課程管理目標:
(1)嚴格執行國家的課程文件,開齊開足課程,確保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
(2)在正確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間的關系,保證國家課程質量的前提下,逐步優化學校課程的結構,獨立或合作開發有特色的'課程,穩步推進課程校本化的進程,以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3)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革教與學的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爭取更高更優的教學質量。
(4)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組織教師廣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
(5)根據本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資源狀況,了解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安排的課程。
(6)確保學生享有必要的課程管理的權利,創造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范圍與程度內參與課程決策與教學活動。
(7)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培訓,給予教師參與開發課程的機會。
五、學校課程管理原則:
1、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與經驗,科學設計課程與教學方案,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積極推進學習方式的改革,實施發展性評價,為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在課程上給予保證。
2、尊重學生選擇課程的權利,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自我選擇課程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校長應明確在學校課程管理中的相應角色,履行所承擔的課程職責,確保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有效實施,合理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4、立足學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
六、實施過程:
新一輪課程改革推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辦法。給新時期學校課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XX]21號)、教育部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XX]17號)及《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教基[20XX]28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對國家課程的管理。
1、根據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均衡設置課程。各門課程比例適當,總課時數和課時比例均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以保證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整體設置義務教育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對新型人才的要求,課程門類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增加。
2、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各門課程都應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象。設置綜合課程。一至二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課,三至六年級設品德與社會課,旨在根據兒童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把課程內容逐步從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使之生活經驗不斷豐富,社會性逐步發展。
3、設置綜合與分科相結合的課程,根據本地的實際和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分科課程或綜合課程;同時,為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留有一定課時,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學生的適應性,辦出有課程特色的學校。
(二)加強對地方課程的管理。
1、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省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2、加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充分反映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優化義務教育課程結構,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
3、加強校研究、開發基礎教育課程的隊伍建設,提高我省管理與開發地方課程的能力。
4、地方課程的實施。
地方課程是必修課程,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加強地方課程教師的培養和培訓,發展和提高教師參與地方課程實施、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5、地方課程的評價
學校落實地方課程計劃,切實開好地方課程;將地方課程的教學應納入教師的工作量,并納入教師考核、評聘和晉級的內容。
地方課程的評價。建立以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機制。采取考試、考查、演示、競賽、成果展示、論文、檔案袋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方法要多樣化;重視對地方課程實施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積極探索便于教師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法,提高教育評價的有效性。
(三)合理開發和管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管理是本次國家課程改革中的一大創舉,它賦予了學校在培養學生成長上極大的責任和一定的自主權。我校根據現有條件和資源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實踐。
1、完善組織。
建立完善組織是有效開展活動的基本保證。為了確保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和領導工作,制定管理辦法,并由教導處落實具體計劃和管理工作。
2、制定方案。
我們根據校本課程所具有的服務學校、依靠學校、植根學校的特征,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研究制定了《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科研等作了周密而又長遠的部署。
3、編寫教材。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9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國家課程計劃,建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體系,促進我校課程規范有序的發展,根據我校具體情況,本著有效和用學校現有資源,依靠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開發的原則,經討論與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結合學校已有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圍繞“學生喜歡的、學校想要的、教師能做的”,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整體優化課程資源和課程實施過程,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的,以學生活動為主,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真正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讓教師成為學校課程實施的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整體性原則: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可變性。
4、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5、民主性原則: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充分體現人本思想,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創造機會,積極倡導社會各界和家長的參與。
三、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長。
2、發展教師的專業水平,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熱愛祖國、適應社會。
四、整體思路
1、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協調發展,階梯發展和循序發展,分為三個學段,一二年級為一學段,三四年級二學段,五六年級為三學段,三學段各有特色,而且內容進行再分工,形成即時、并進、整合的學習鏈。
2、教學策略上,必須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意愿,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和交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視活動的結果。
3、考核方法上,通過對課程實施的過程效果的考察和測量,反思課程方案和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應多種多樣。
五、內容規劃
我校的學校課程將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它們分別是:
(一)傳統文化:古詩文誦讀、名言成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誦讀、禮儀教育。
(二)民族藝術:中國書法、手工制作、繪畫。
(三)口語表達:民間故事、演講交流。
(四)傳統體育:跳繩、羽毛球、乒乓球。
六、課程管理
1、建立學校課程組織保障機制,實行校長負責制,保證課程的實施,加強對課的指導和監控。
2、建立學校課程審議報告制度。
3、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與改進機制,及時評價,做出總結。
七、課程評價
1、學生評價
(1)學校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轉差”記錄。
2、教師評價
(1)任課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取得的成績。
(3)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記入教師業務檔案。
八、保障措施
1、統一認識,加強學習,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2、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科研、活動經費的支持,確保圖書室、網絡、計算機室、活動室的建設。
3、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與實施學校課程提供保障。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20摘要:為了切實保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安排、教學組織、教學資源建設和管理機制等方面通過幾年不斷的實踐證明了,我院學生參加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通過率普遍高于全市其他高職類院校,20XX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該文就課程安排、教學組織、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實踐談些體會。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上海市
計算機一級等級考試從高職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來講,通過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是為學生對將來的學習打下計算機技能的基礎,考證通過率是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之一。為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為后續課程奠定基礎,我們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同時把提高考證通過率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
1、我院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
我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差異性很大,這為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知識薄弱,office軟件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基本技能不高,距離計算機應用教學目標差距較大,因此教學任務很繁重。
2、課程建設的實施
2.1改革學期課程設置,制定課程新標準
在綜合考慮了課程學習目標、學生現狀以及設備資源等問題后,對120課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安排為:44+64+12課時,分別在三個學期進行。明確了教學目標:把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作為對學生的應知要求;把office軟件操作、網頁制作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技能作為對學生的應會要求。
2.2圍繞任務組織教學,完善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確定了學什么,接下來的教學方案設計則是解決怎么學、如何教的問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該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突出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小的實體案例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設計教學任務時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有些任務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模仿學習,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檢查指導,重在熟練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些任務是開放性的創新任務,學生的創造力得以發揮,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全程都在機房進行教學,實現了更加充分的實踐教學,邊講邊練、邊學邊做,有利于實現雙向互動。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利用廣播功能,教師把授課內容與操作步驟實時傳送到每臺學生電腦的屏幕上,清晰直觀,學生一目了然;教師利用監控功能,則可以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利用錄屏軟件將實例的整個操作過程完整清晰的錄制下來,使學生在自己操練時可以重復觀看;利用文件傳輸和作業提交等功能,極大的方便了師生交互,提高了教學效果。針對部分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差的問題,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學校專門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礎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以便他們跟上課堂教學水平。在第二學期組織學生參與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設計、動畫設計,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里的這些操作軟件。在第三學期,除了正常的12學時的課程外,為了不影響其他課程的排課,老師們犧牲課后時間,留下來為學生開放機房安排課后輔導,每班每周有一次課外上機時間,在參加市統考前每班能有4次課外上機練習,每次2小時。這些措施對課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保障與促進作用。
2.3設計與開發教學資源
2.3.1選取教材
依據課程標準及上海市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大綱,選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組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指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指導》,同時補充自編的上機習題集一本。
2.3.2制作課件
通過多年的授課實踐,通過集體備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課件,所有課件均由題目、素材、樣張、操作視頻組成。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考試環境,在平時上課時,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案例轉成電子版教案,讓學生一邊看電子教案,一邊做實驗操作。
2.3.3開發試題庫與學生練習軟件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不僅有操作部分還有理論部分,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題的知識,我們開發了web版的理論題考試系統和單機版的試題庫,讓學生能夠隨時練習和自測。
2.4建立相對公平的考核機制
2.4.1嚴抓平時成績,合理組合總評成績
平時成績由出勤、紀律分與練習、測試分組成,每次上課老師都需要點名,每次課結束都需要學生提交當天的作業計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中還有一部分的懲罰和獎勵機制。學生學期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40%)、期中考試(10%)和期末考試(50%)成績三部分組成,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在45分以下的,總評直接定為不及格。
2.4.2堅持教考分離、交叉閱卷的考核模式
統一出卷:由任課老師輪流出每年的期末試卷,每年由4-5位老師組成一個出卷小組,每位老師出同類型的試題12份,然后由組長將試卷再重新編排。這樣能夠確保12份試卷在難度上相對統一。規范考場:每個機房作為考場時,安排25-30人一個考場,以確保學生之間相互隔離,考前30分鐘監考人員到場做好考前準備:開機、發放本場考試試卷、控制學生機。考場中都安排一名擔任該門課的老師在場參加監考,以便回答學生合理問題、解決試卷錯誤或電腦故障。考試結束要做好相應記錄并備份數據,整理上傳學生考試數據,最后清理每臺電腦上的本場考試的數據,為下場考試做準備。交叉閱卷:每位任課老師在考試結束以后都將按照規定拿到非自己班級的學生數據,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閱卷,并將成績交給任課老師,由任課老師完成最后的學生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總評成績錄入并打印,再完成試卷分析表,對自己班級的學生做出一個整體評價。這些試卷分析和成績統計信息會公布給所有任課老師和相關班級的班主任,通過這些信息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并在后續課程里加以強化訓練。
3、總結
在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中,運用了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期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深化和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制訂統一的教學大綱、考核評價方案,編寫配套的教案、學習資料、試題庫,編制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教風與學風相互促進,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并且保證了學生在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通過率,在20XX年度上海市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幾年我院與全市高校的數據比較: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老師在課程上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離不開學院領導的支持、教務部門的協作、各班輔導員的配合。社會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技術技能的要求發生著不斷的變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必然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必須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關于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1.學校章程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范文
2.小學古詩詞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5篇)
3.關于《背影》課程教學實錄
4.關于背影的課程教學設計
5.關于觀潮課程的教學設計
6.關于學校建設的提案
7.關于民生建設的提案
8.關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議案
9.關于生態建設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