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如何與父母溝通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青春期如何與父母溝通,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青春期如何和父母溝通【1】招式一:主動交流 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后,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招式二:創造機會 每周至少跟爸媽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飯、田里的勞動、打球、逛街、看電視。邊做事情、邊交流。
招式三:認真聆聽 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說不定你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動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對,學習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動道歉,往往會取得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體諒 可能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要去爭辯。也許父母過于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招式六:控制情緒 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動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或去用涼水洗把臉。
招式七:承擔責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農活等。趁機還可以跟老爸老媽聊聊天。
招式八:討論問題,達成一致 學會遇事與父母討論,并就如何行動達成一致的意見。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計算機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計算機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作出討論并達成一致,問題和分歧就能解決。
心動不如行動!想想看,在未來的一個月內,你跟父母溝通時可以嘗試用哪些“招式”呢?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需要時間的。從自己做起,慢慢學習,不輕言放棄。如果你還有什么新的招式,千萬別忘了與大家分享。
青春期如何與父母溝通【2】試著與孩子交朋友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頑劣叛逆,家長們常常懷念他們幼年時聽話、乖巧的模樣。隨著心理的成熟和發展,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將人際關系的重心逐漸轉移到同輩群體中。為了顯示自己的成人感,他們往往會疏遠父母。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往往一時難以接受孩子因為成長而對自己不再那么依賴。與此同時,思維方式的差異等客觀原因,也使得兩代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彼此缺乏互相的理解和認同,溝通起來困難重重。
周燕江建議,青春期的孩子自主、自尊、自立意識明顯增強,父母要想與其進行良性溝通,必須將其作為成年人加以對待,并給予足夠的信任和尊重,運用共情的能力,以朋友的姿態與孩子平等交流。
關鍵詞1:信任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前提,它具有雙向性。父母要想獲得孩子的信任,最有效的方式是放低姿態,坦誠自我。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關系中,父母往往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權威形象出現。這種傳統延續至今,大多數的父母自我壁壘性強,不愿意向孩子敞開自己,習慣用“你不能做”、“你應該做”的句式教育孩子,這種強硬的命令式口吻,往往會帶給孩子一種被打擊、被輕視的不平等感。
要想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父母應抱有一種與孩子平等做朋友的意愿,以開放、民主、自由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時遇到的困惑、做過的傻事、遭遇的壓力,甚至心儀的異性,展現一個真實的、不完美、可親近的家長形象。
美國經典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中,母親麥琪為了拉近與女兒卡蘿爾的關系,主動坦白了年輕時做過的囧事,順利地讓女兒接受自己成為朋友。可見,蹲下來與孩子處于同一高度,以平和的姿態與其交往,將真實的自己呈現在孩子面前,這才是信任之道。其實,父母敞開自我,也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與支撐,獲取愛的力量。
關鍵詞2:尊重
信任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但是作為獨立個體,每個人都希望保留自己的空間。
青春期的.孩子都愿意將自己想象為成人,父母要理解這種心理,并像對待成年人一樣給予其充分的尊重,相信他們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不是真正的成年人,為人處世的稚嫩與不足必然存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適當觀察,從側面感受孩子的情感、行為,再給出自己的建議。任何強行干預、直接侵入的行為,比如翻動日記、偷看手機等,都會讓孩子覺得被輕視、被侵犯,從而失去對家長的信任。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要做到客觀評價孩子行為的對錯,不能簡單地將錯誤都歸咎于孩子,類似“都是你的錯!”、“我覺得你不行!”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極度反感。
關鍵詞3:共情
“共情”是指一種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在青春期教育中,父母也要做到共情,即理解孩子當時當下的情緒。
比如說,孩子向父母抱怨“這道題目好難啊,我怎么做也做不出來!”這個時候,父母的回答可以有兩種:一種是:“肯定是你沒動腦筋,自己再去好好想想!”另一種是:“是的,這些題目確實不容易,你再嘗試著動動腦筋,好嗎?”在前一種的回答中,父母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無視他們的苦惱,將問題推回給孩子,使其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而后者,則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的困難,安慰并鼓勵他們再次進行思考,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
兩種立場和態度完全不同的回答,孩子由此得到的心理感受自然也會不同。顯而易見,充滿同理心的回答,容易打破與孩子的隔閡,有利于雙方進行深度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易怒的心理特點,一旦他們在家庭無法得到理解和認同,那么他們會漸漸向父母關閉心門,轉而選擇向同學、朋友甚至陌生人、網絡等傾吐自己的痛苦,由此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典型案例
如何將以上的親子溝通原則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周燕江結合青春期“偶像追星”和“網癮”兩個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
案例一
偶像追星
我們的身邊不乏一些癡迷的粉絲,他們在機場徹夜等候為偶像接機,在偶像見面會上瘋狂尖叫,掏錢支持偶像的演唱會……其中,青少年無疑是粉絲群體的主力軍。相較于成年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熱情來追星。
通常,父母大多不會支持孩子的追星舉動,還常常導致家庭矛盾的不斷發生。事實上,偶像對于孩子具有特殊的意義,偶像是孩子理想中的自我,他們通過偶像來標榜自我。當孩子的追星不可改變的時候,父母不妨嘗試著去接受,并加以利用,引導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崇拜偶像一定是有其原因的,父母可以嘗試加以了解和理解。除了美麗和帥氣的外表,偶像吸引他們的一定還有其人格特質和個人魅力。比如,有的明星堅持夢想,非常敬業,熱衷公益……這些都是值得青少年學習的品質。家長可以加以利用,引導他們學習偶像的良好特質,并找到在學業內外的成功動力。
總之,在孩子追星的問題上,父母需要利用偶像的積極面,鼓勵孩子學習偶像的優點,完善、發展自己。片面的打擊或是禁止孩子接觸偶像,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只會引發反叛心理。此外,父母還可以通過及時了解孩子的偶像,從側面掌握孩子的價值觀、審美觀和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和孩子拉近距離。
案例二
戀網成癮
網絡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與網絡的頻繁接觸,使得青少年中戀網成癮的比例居高不下,有的甚至投入了大量的金錢,還荒廢了學業,使得家長憂心忡忡。
事實上,要想完全阻斷孩子與網絡的接觸并不現實。避免戀網成癮,控制青少年的上網時間成為必要的手段。建議在孩子上網之前,父母就可以與其就上網時間做好事先的約定。因為對于預設的規則,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如果等待孩子上網上到一半再加以制止和限制,通常孩子很難聽進去。
網絡是把“雙刃劍”,通過網絡,家長也可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其實,可以嘗試運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與孩子形成積極的互動,不僅可以關注孩子的動向,家長也可以寫下自己對于生活點滴的感受,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從而產生親近感。此外,父母還可以多逛逛孩子喜歡的網站,了解他們的關注熱點,在親子的互動中激發共同語言,深入孩子的世界,實現無障礙溝通。
【青春期如何與父母溝通】相關文章:
1.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
2.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3.如何與父母有效溝通
4.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5.青少年如何與父母溝通
6.父母如何與老師溝通
7.我們如何與父母溝通
8.為人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