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南有两个秀才一起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糊糊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这下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口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升“官”发“财”,这是一个好兆头!看来我今天要鸿运当头。于是,他心里十分高兴,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果然金榜题名。
我国著名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买了他一幅牡丹画作。这个人的朋友说这幅牡丹花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部分是“富贵不全”,不吉利。俞仲林听了此事后告诉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是“富贵不全”,而是“富贵无边”。
有人说人生是痛苦,有人说人生是快乐,关键是你怎么看。其实,快乐是一种角度,从这边看是痛苦,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幸福。因此,遇事要学会换个角度去看待,换个角度,海阔天空。这时,你会变得更睿智、豁达,你会活得更洒脱、快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来看风景,风景便会有不一样的风采,而换个角度看人生,人生便会有不同的景致。
猜你也喜欢:勿求面面俱到,否则,你将一事无成(弃置,自
勿求面面俱到,否则,你将一事无成(弃置,自己的,的人,时会,选择) 我十分了解那些见异思迁的人。他们一会儿觉得“我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一会儿又认为“办企业对我来说易如反掌”,一会儿又说“我若涉足政界,准能一举成功”。请相信,这类人终将只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破产的工厂主和失败的政客。
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
生活的艺术则是选择一个进攻的突破点,全力以赴地进行冲击。
职业的选择不能听任自然,初出茅庐者都应该扪心自问:“我干什么合适,我具备什么能力?”如果力所不及,强求也是徒劳。
如果你有个大胆又果敢的儿子,与其让他去坐办公室,倒不如让他去当飞行员。而选择一旦做出,除非发生错误或严重意外,你万万不可反悔。
在已确定的职业范围内,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选择。哪一位作家也不可能各种小说全写,哪一位官员也不可能改革一切,哪一位旅行家也不可能走遍天涯海角。你还得绝对顺从天意,摆脱权力欲。给自己一点必要的选择时间,但是有限。军人在充分考虑了一道命令的后果之后,他们习惯于在讨论中一语定夺:“执行!”请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你的自我讨论吧。
“明年我干什么?准备这门考试,还是那门?是去国外深造,还是进这家工厂?”对这些问题,反复考虑是自然的,但是为自己限定一定的时间也是必要的。时间一过,就应当做出决定。
“执行”的决定既已做出,后悔是没用的,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在千变万化。为了保证忠实地执行自己做出的决定,经常制定既能体现长远规划,又能显示近期目标的工作计划是有益的。
几个月之后,几年之后,再回头看看当初的计划,我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产生信心。但是,在计划内众多的项目中,分清轻重缓急十分必要。在这方面,应该倾注全部的心血,全心全意干你该干的事。
让你的思想和行动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你达到目的地仅仅拥有机智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拥有足够的机智来使自己避免拥有太多的机智。
安德烈·莫洛亚箴言录
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
漂亮的人怀疑自己的智慧,强有力的人怀疑自己的魅力。
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靠着忠诚,你能与伟大的心灵为伴,有如一个精神上的家庭。
人人能因被人认识而得益。
人间没有一样东西能在遗忘弃置中久存的,房屋被弃置时会坍毁,布帛被弃置时会腐朽,友谊被弃置时会淡薄,快乐被弃置时会消散,爱情被弃置时亦会溶解。
友谊与爱情一样,只有生活在能够与之自然相处,无需做作和谎言的朋友中间,你才会感到愉快。 猜你更喜欢:娘做的那碗面条(面条,母亲,看着,让我们,
娘做的那碗面条(面条,母亲,看着,让我们,兄妹)
那天,我决定亲自下厨房,问问母亲今天最想吃什么?母亲说,就吃面条吧,省事又好做。我知道作为吃了一辈子面食的母亲,今生最喜欢吃的饭食莫过于面条了。于是,我决定要做一次纯手工的面条,让年逾花甲的老人家好好的饱上一顿口福。
在母亲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一番和面擀面切面煮面后,白滑滑粉一嫩一嫩的面条算是做好了,母亲在一旁着实把我夸了一遍。她说我的做面条手艺有很大长进,可以 赶上她年轻的时候了。在母亲的盛赞中,我给她老人家盛了满满一大碗,端放在她面前。看着母亲津津有味的吃着我做的面条,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到了从前,飞到了 曾经艰难的沧桑岁月。
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天,母亲将刚刚做好的面条端上来。母亲说:“听话,孩子,先别着急吃,等一小会。”此时已经饥饿难耐的我们兄妹三人眼馋馋的看着香喷 喷的面条,好想立即吃下满满一大碗,但此时,母亲却不让我们吃,心中难免产生疑惑。我们忙问母亲:“娘,为啥不能吃啊?”母亲小声说:“现在吃烫嘴,好孩 子,娘知道你们饿,但要稍等一小会就可以吃了。”我们瞅瞅瓷盆中盛满稀稀疏疏的面条冒着腾腾热气,感觉真的很热。
于是,三兄妹要做母亲听话的好孩子,乖乖的坐在餐桌一旁,傻傻的看着面条慢慢变凉。此时我把眼睛转向母亲,年轻的她才刚刚三十岁,脸上却爬满了细细的皱纹。我知道,这是艰辛生活和岁月沧桑的具体体现,让眼前这位慈祥和敬爱的母亲过早的变得更加苍老。
其实,此时我们兄妹三人除了不时地看看母亲之外,更多的是眼睛直直的盯着那面盆中的面条,盯面条是想让它快快凉下来,看母亲是想让她答应我们尽快好好 的享用面条。而此时,我的母亲也在不停的盯着那盆面条,直到那盆面条由稀少几根变得饱满膨一胀显得较多。母亲才给我们每人各盛了一碗,让我们慢慢吃。
说是挺满一碗,其实并没有多少,不一会,我们风卷残云般,就把面条吃个精光。之后我看看只剩一点汤水的面条盆,又看看母亲,这时的母亲一直在看着我 们,她那充满爱抚的目光,嘴角挂着一丝满足的笑容。事实上,母亲就连面盆中剩下的一点面汤也没舍得喝掉,而是分别给我们兄妹三人乘在碗里,让我们快快喝 掉。
母亲在收拾碗筷时看见桌子上有一小段掉下的面条,只见她小心翼翼的捡起来将面条送到嘴边,想用力吸进嘴里。此时有些湿粘的面条沾在母亲干裂的嘴唇上, 并没有让母亲顺利的吸进嘴里,母亲只好用舌头把那段面条卷进嘴里慢慢品尝。然后,母亲自言自语的说:“娘早晨吃的多,不饿,下次给你们多做点。娘知道你们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吃饭。”
其实我们都知道,家中已经好几天没有“白面”了,那天中午,是母亲跑了好几家才借了半瓢“白面”给我们做的一盆面条。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她不让我们马上吃面条,是想让面汤把面条泡膨一胀,这样会显得更多一些,希望我们都能吃饱。
现在生活好了,当年懵懂的三兄妹在经过多年的辛苦奋斗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过上幸福生活的我们,没有忘记把父母接到城里共享天伦之乐。然 而,辛劳了半个世纪的他们却总想找些活做。母亲在照顾年幼的孙子之余,也不忘给我们做些家务。当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回到家时,总能吃上母亲做的可口饭菜,尤 其是能美美享用母亲善做的拿手好饭——面条,而这时的母亲也总有种非常知足的幸福感。
那天,母亲细细品尝我做的面条,品味曾经的岁月沧桑,感受今天美满生活,幸福溢满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