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孩子上學的唯美句子 目送最經典的一句話

目送孩子上學的唯美句子 目送最經典的一句話

日期:2023-02-25 16:04:1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  龍應臺,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國臺灣高雄大寮鄉眷村,當代作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歡迎大家分享。  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  1、

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

  龍應臺,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國臺灣高雄大寮鄉眷村,當代作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歡迎大家分享。

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

  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

  1、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3、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4、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里。

  5、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

  6、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7、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8、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9、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作最后的轉身離開。

  10、人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里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11、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1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母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13、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14、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15、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16、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目送的經典名句。

  17、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18、我的人生里沒有那么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

  19、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20、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后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21、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22、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后,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

  23、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24、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25、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26、想想看,你用什么東西量時間?一只漏沙里細沙流完是一段時間。一炷馨香裊裊燒完是一段時間。一盞清茶,從熱到涼,是一段時間。鐘表的指針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時間。

  27、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28、他的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

  29、思想需要經驗的積累,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30、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31、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32、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33、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34、在暫時里,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35、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龍應臺《目送》賞析

  喜歡看龍應臺的散文,特別喜歡看她的《目送》,淡淡的文字,淡淡的憂傷,深深的情感,深深的認識。

  作者的筆下,淡淡的文字里詮釋的是母親目送著孩子、與女兒目送著父親的深深的情感,在這些一個個與自己距離得越來越遠的背影,我們看到的不是別離時難分難舍的憂傷,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淡淡的無奈,這些淡淡的失落與淡淡無奈里寄托著的不僅是她對兒子與父親的骨肉之情,更是她對這人生必經一幕的理性思考。文章中的骨肉之情很深很深,深到足以讓每一個母親,每一個女兒熱淚滿流,但最讓我心底一震的是,《目送》里,她注視著兒子和父親那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的背影,而對于那內心世界里距離越來越深的背影,作者有著的卻是深深的理解與欣然接受的曠達情懷,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自然的,別離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讓他飛,讓他走,不必執著的不放手。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里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鉤到過路行人的頭發。”作者一開始似乎預示著這樣的結局:孩子總有一天是會長大,會成熟的,那個時候,孩子的人身到他的內心,已完全不再屬于母親了,總有那么一刻,他會因為自己的成長而越出母親的“樹籬”,走向屬于自己的世界。也許這對無數的母親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打擊,深深的付出,換來的結局居然是離自己越來越遠的背影。或許,天底下所有的母親,都永遠無法忘懷孩子小時候幾乎完全依附著自己關愛的時刻,這一時刻,孩子的人身,孩子的內心,幾乎都是屬于母親的,他受母親的支配,他心底里緊緊藏著的是母親。文章中,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是孩子與媽媽之間的第一次離別,孩子“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經歷了這人生的第一次離別,孩子已漸漸適應了沒有了依靠的日子,他一步步的走向成長,一步步的遠離母親的懷抱,一步步的走向屬于自己的世界。這個時候,母親已不再是他心里的依靠,甚至成了與他再沒有了共同語言的代溝,于是,十幾年前的分別一幕是孩子依戀著母親高大的身軀,委屈的不愿意離開他這把生命的保護傘,十幾年后,卻成了“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而兒子,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母親還是那樣癡情的目送著兒子的背影,她“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母親看到的,是兒子“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兒子與母親的心靈距離已走得遠遠的,送孩子上學的時候,“他也不愿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如果說,母親曾經深深的植根在孩子的心底,那么,在兒子長大的瞬間,孩子已經把母親從他的內心世界里不自覺的趕出來了,并且加上了一堵厚厚的墻,一堵有門而母親卻打不開的墻。那仍然還是母親的孩子,可是,孩子更是孩子自己。母親再也無法猜透孩子的心,再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心了。

  母親與兒子的送別,女兒與父親的送別,這兩者似是截然相反的,對比于兒子的“殘忍”,女兒似乎是時時刻刻的愛著父親,對比于正為兒子疏離而無奈的母親,父親似乎曠達的接受著,甚至,父親還刻意的提醒著自己與女兒之間的距離。“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而此時此刻,這本應由女兒擔憂的問題卻由父親首先想到了,而且,他說得那么的曠達,走得那樣的瀟灑,仿佛這并不是一件什么傷感的事。“我”去看醫院里的父親,“趕回上班的時候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父親并沒有回頭,而默默注視著的,是“我”,默默依戀著的,還是“我”。

  面對與親友之間的別離,我們有著的放不開的依戀;面對孩子心靈的疏離,我們感到的是酸酸的楚痛;面對至親之人的死別,我們心頭上涌上的是無盡的悲傷;面對這一個個遠離的背影,有誰能做到欣然的接受?如果將文章里的兒子與母親,女兒與父親串聯在一起,那就成了一個人必經的人生階段,很小的時候,你往往會依戀著父母,他們幾乎已是你心底唯一的愛;長大的時候,你與父母有了自然的精神疏離,你不由自主的遠離了他們;老了的時候,你心底還是愛戀著孩子,但你已經不想要去依戀他,而是希望他不要顧念著你,所以,你選擇了瀟灑的走,不需要回頭。文章里,母親目送著的是兒子與父親的背影,同時她目送著的也是一個人的人生。這人生的規律是自然的,不是孩子已不再愛你,也不是父親不接受你的愛,只是,愛的深度不同,愛的方式也不同。而你最應該做的,就是曠達的理解,曠達的接受。正如龍應臺告訴我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不必追,真的不必追了,面對他們的背影,淡淡的憂傷是自然的,只是,不必執著的不放手,既然他們選擇曠達來愛你,那么,你也曠達的愛他們吧!

【龍應臺目送的經典名句】相關文章:

龍應臺經典語錄摘抄10-26

《目送》經典語錄02-08

龍應臺語錄11-05

經典名句08-12

生日的經典名句01-20

目送經典名著讀后感02-13

元曲經典名句12-18

勵志經典名句09-01

李清照經典名句08-18

經典的時間名言名句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