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讀書筆記摘抄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2000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摘抄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2000

日期:2023-02-20 04:46:2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窗幽記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1

  與狼共舞,與狼同寢,與狼共食,與狼為友,一切看似奇跡,卻在“狼女”李微漪身上一一實現。

  《重返狼群》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只草原上的小狼,和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姑娘李微漪。她在一次寫生中,偶遇影響她一生的小狼——格林。

  小狼一點點長大,高樓上的天臺早已拘束不住小狼日益膨脹的野心。沒辦法,李微漪只好孤身一人陪伴格林到草原的養獒場,野化小狼!

  野化小狼看似簡單,實則難如登天,小狼已十幾次死里逃生,李微漪也幾次生死難料。在死亡威脅下,“狼媽”李微漪卻鋌而走險,將根據地立在荒無人煙的狼山上!

  歷經9個月的野化訓練,格林早已長成威風凜凜的大狼,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的“狼之柔情”。在“狼媽”生病時,格林把自己珍藏的食物送給了她,還一次次覓食支撐這個“家”。在受到三只藏狗追逐時,格林挺身而出,不惜負傷累累。

  這一首首溫情贊歌,讓狼的細膩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拍案叫絕。

  出人意料的是,格林野化成功,回歸山林。狼媽飽含淚水,望著格林遠去的背影……

  圖騰仍在飄揚,狼已成為傳說……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2

  《小窗幽記》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眉公)讀史論經之余,編著的一本關于修身處世養性的格言小品集。書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經史雜著,以及民間俗諺。它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之書,也有人稱之為“處世三大奇書”。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內容涉及了修身,養性,經商,從政,處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流露著“好為清態而反濁者,好為富態而反貧者,好為文態而反俗者,好為高態而反卑者,好為淡態而反濃者,好為古態而反今者,不如混沌為佳”的一種無所拘束,高遠超脫的”難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聲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稱譽《小窗幽記》的作者陳繼儒是能夠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的智者。陳繼儒在集中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這充滿智慧的格言,如一縷清遠氣息,在這初夏的涼爽中縈繞著我。

  掩卷遐思,在這幽緲的氣息里,仿佛看見一個智者的模糊輪廓,顫動在歷史長河的粼粼波光中。書卷里除了高蹈超脫的哲性,還存有某種雋永、慎密的理性思維。

  品讀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其實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內在的精神形態。《小窗幽記》這本書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其所言訴的思想有著深蘊的文化內涵。直至今天,仍發人深省。它猶如一只遙遠年代里斑駁的青銅器,泛著詩意的蒼綠;又如同一個瀟逸之士,著一襲禪者的布衣,披著清冽的寒輝,嘯吟,且徐行,在歲月深處吟唱著烏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歡的是陳眉公輯錄在《小窗幽記》中的這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這是明人洪應明的一副對聯,洪應明是《菜根譚》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處,應是《菜根譚》。

  一直以來,就喜歡這幅對聯,在年少懵懂的時候就喜歡。這幅對聯典雅華麗,看似淡然卻深奧,一讀起來便會蔓延一種心緒和情懷。人生山長水長,需要一種空靈的東西來給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飛舞,不覺人生苦寒。

  “閑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之意,閑字又有一種隨心的不經意。而“漫隨天外”又顯示了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之妙。

  一副對聯,短短二十四個字,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達觀取舍,笑看人生。

  現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與心靈不堪重負。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欲望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內心的調試來平衡,從而達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自在狀態。

  當代大德趙樸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寫了幾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掛牽。

  ——三十二個字,充分體現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精神內涵。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花開則榮,花落則敗。不以一時榮耀而忘形,不以一時屈辱而自棄。淡泊名利,無欲則剛。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禪悟生死,逝水無痕。生亦樂,死勿悲。心如流云,順其自然。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所處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在急速變化中。面對這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不禁要喟嘆,現在不僅做事難,做人更難。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于社會,就得先從如何做人開始。明白怎樣做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才能通達合理。《小窗幽記》極具內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3

  《小窗幽記》是一部流傳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覺,言進旨遠,益人神智,可謂古今敦品一大奇書。

  “修身、養性、齊國、治家、平天下。”是古人一直追求不停的目標,當今社會處于改革轉型期,社會問題頗多,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提高國人的道德素質亟不可推。通過讀此書不但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更能學會處事的方法,此書可謂修身一大益書。

  “立國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此書是幾百年來古人為人處事的經驗精華,此書問世300多年來再現中華文化的博大,闡釋中華文化的精髓,追求的是無拘束的自由人生,高善的審美人生。

  《易》中說:“勞謙,君子有終,吉。”通過讀此書可以讓國人在立德的基礎之上,勤勞,謙虛,不斷的追求,自強不息,勇敢追求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讀此書后會讓人找到成功大道和途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讀此書會讓人厚德、勤勞、誠信,會讓讀者大有裨益。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4

  近一個月里似乎有了許多閑暇的時間,也可以做些閑事。《小窗幽記》也算得上常記心頭,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時在書院雜志上看到本書的選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頗合當時處境,似有所感。之后看過電子版之后,覺得還是紙質的舒服,就打算買本書,到書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譯、評注太啰嗦了,還是看原本有味道。準備打印下來,但也沒有打完,放假時間也多了,就抄寫下來吧,也可以邊抄邊讀。這段時間過年回家一趟,看書抄寫的時間也被分割開來,加之有時游戲也耽擱了許多,五萬余字竟然抄寫許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寫點感想。

  首先從體裁上劃分,該書屬于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小”當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為句子短小吧,少則幾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積少成多,全文五萬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讀中篇或者長篇小說,還好是小品。“品”則是因為其中滋味需要細細琢磨,不是草草看過就能理解。這也符合閑暇時的讀書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讀,一心一意的仔細品,以此消磨時光,但不至虛度時光。然而縱觀抄寫讀取的過程,其實是相差許多,為了趕進度,句子多是快速看過,至于味道,除極少數有所感觸,大多是淡淡的,這也符合常規:越是心動,越是不得到。

  雖然該書分為12卷,每卷都有個題記,但卷題和正文的關聯總是顯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牽強附會形容。這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理解其內在的聯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為了不使抄寫僅僅是抄寫,下面勉強對每卷做作個小結和分述。

  卷一集醒

  題記中“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也是相當程度的刻畫了人的原動力:欲望。大一學管理學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也是相當細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說欲望。而以六根六塵六識也很精到。

  該卷中,“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饑餓;構千楹而招徠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講“財”;“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勢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光景,則利欲之心自淡”講“權”,“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會心之語,當以不解解之;無稽之言,是在不聽聽耳”、“寒山詩云:‘有人來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等句講“言”;“智者不與命斗,不與法斗,不與理斗,不與勢斗”講“智” ……紛雜的欲望處處是陷阱,人也時常落入其中無法自拔。道教名宿王家佑先生曾有聯“酒色財氣,有度皆可養生;貪嗔癡慢,無著便是菩提”可以在理論上了卻世間的許多痛苦。但是如何“有度”、“無著”卻是非常難以把握的問題。個人以為,對于世味太濃的人,多多親近自然,或者了解不同領域、涉足新的環境,還是很有幫助的。人大多是落在一邊,以為那就是全體,因而沉迷其中了。感到困苦時,看看對面的光景,也可有個更寬廣的視野吧。當然這也不夠徹底啊。如何才是徹底法呢?

  “寒灰內,半星之活火;濁流中,一線之清泉”句,可作集醒的點睛之筆。

  卷二集情

  題記中“既云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終不透徹耳”可是回答了如何透徹的方法?死,難以一遇,而一遇足矣。“韓翃之柳,崔護之花,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飄梧”可作縮影:景致如山水、風月、云雨、花鳥、草木,人物有李白、蔡文姬、阮籍、費長房、西子,而“世無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癡情非常,可作該卷的核心思想。花月美人固然可作生此世界的足夠理由,但也可成痛苦之源,甚至離此世界的原因。看了電影《太行山上》中日本媒體為其中將戰死擬的新聞標題是“名將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我居然聯想到“名花凋落”。美,必然是逝去的'人,不可及的景,愈是不可得、不可見、不可說,才愈是心神蕩漾,這篇小品文本身就是例證啊!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在親見山水后能看到該文中山水的意境么?在看文中山水的意境時又可遙想親臨那山水的景致么?

  “當為情死,不當為情怨”,不甚理解。

  卷三集峭

  “峭”,本意是指山又高又陡,表示嚴峻,也形容詩文立意或語句奇特、挺秀。該卷開篇就感嘆“今天下皆婦人矣”,國運衰微,歌舞猶喧,而寫書的目的是“一片報國之忱,惟于寸楮尺只字間見之;使天下之須眉而婦人者,亦聳然有起色”,這就是書生的報國方式。須眉與婦人有何差別呢?當今國運昌盛,還是陰盛陽衰。在社會上其實男女已經相當平等了,所謂的不平也是習俗的殘留吧,經濟的潮流會將其清洗。從微觀上看,也就一口“氣”的差別。我個人的悲觀情緒比較濃吧,陰氣也有點重,又自以為有點認識力,在一般的不痛不癢的話失去效用的時候,就需要嚴峻的語言刺激,達到“聳然有起色”。“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句中,僅“擔當”二字,就有此功效吧。

  卷四集靈

  題記“風雷雨露,天之靈,山川名物,地之靈,語言文字,人之靈”,然而風雷雨露可親觀,山川名物可親臨,語言文字可抒發自如,但誰又感覺到什么在“靈”呢?我在琢磨許久之后,還是沒有發現這卷靈在哪里。“胸中有靈丹一粒,方能點化俗情,擺脫世故”,因此,在自己有了慧眼,得了真識之后,才能見得天地人三才的“靈”。又去哪里找慧眼、真識呢?就這卷啥。“半塢白云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對仗工整,景色可餐。“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也只有心境通達的人才能感受,我呢,按“讀書如服藥,藥多力自行”的規律,繼續琢磨吧。“天下可愛的人,都是可憐人;天下可惡的人,都是可惜人”,好絕,故能“百世如見”啊。我常自詡可愛,也就是單純,癡呆,愚笨的意思,固然可憐。如果上街去,也可伸手說“打發點咯”。可惡的人,首先是因為自己的心不平,所以才會惡他人。如果追溯前世今生,誰又是生來就可惡的呢。孩子的眼睛,確如一潭碧水,蕩去許多污濁啊。隨著閱歷增多,心不那么純,眼睛也沒那么凈,更增添了道道傷痕。誰愿意傷人?誰又愿意被人惡?雖然這個身體可以被我稱作“我”,但“我”是個傀儡,假的,念頭、語言、行動,哪樣是我能夠控制的呢?曾經的癡語、誓言,此刻都已化作塵埃飛逝。有心重來,無可追尋啊。因此,真人永遠是那么高、那么遠,trueman都只能翻譯成也門了。“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世界注定了滿是悲劇,既然都滿是悲劇了,又“靈”在哪里?

  卷五集素

  政治課上反復強調的“一個中心”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謂的建設在硬件上就是造房子、造公路、鐵路、機場,人稱“水泥澆大地”,軟件上有制度改革,科技創新一類。得益的是社會現代化,受損的是自然生態。在水泥的城市,泥土許多變成了灰塵,而移植的大樹都得用架子撐起,甚至打點吊針,怎么看都有點別扭。因此,“松間明月,檻外青山,未常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這樣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已不是問題,或是不存在的問題。

  現實就是這樣,以前還念叨著家頭有幾畝地,成都混不下去了就回家種地吧。說來輕松,因為沒有真正的辛苦過,也就感嘆下土地的偉大:生發、承載、包容,其實根本不知種子如何埋進去,糧食如何收回來,還有那光、那水、那人的呵護。現在還就得為了那么點錢,感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既名肉就是葷菜了,“素”的又在哪里?這卷描畫了許多的場景,以“凈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只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閑云”最為明確。這樣的環境在城市定然是相當的奢侈,也不素了。其實更重要的是心境的素。正如“鄙吝一銷,白云亦可贈客;渣滓盡化,明月自來照人”,處事上如“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則“素”的氣質自然流露。

  如果某一天某人送我幾片白云,當如何答謝?拿下來看看啥。

  卷六集景

  如題記,美景當前,“可以詩,可以畫,而正恐詩不盡言,畫不盡意。而高人韻士,能以片言數語盡之”,我讀這卷感覺相當的淡啊,想必高人韻士才能會意。

  卷七集韻

  題記,“人生斯世,不能讀盡天下秘書靈笈。”然后呢?“有目而昧,有口而啞,有耳而聾”,尋常事。“而面上三斗俗塵,何時掃去?則韻之一字,其世人對癥之藥乎?”以韻治俗。“雖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涼在口,塵俗在心,儼然自附于韻,亦何異三家村老嫗,動口念阿彌,便云升天成佛也。”呵,心口不一,無法感應。同樣是喝茶,有幾人兩腋生風?同樣念阿彌陀佛,誰又生凈土成佛道?其中的滋味應該自知吧,所以,“韻”在此處可解作情趣,有了情趣,陳慥與妻妾的俗事也稱作“花媒”。“情因年少,酒因境多”,可多多玩味。“觀山水亦如讀書,隨其見趣高下”,大而無用。“山以虛而受,水以實而流,讀書當作如是觀”,可是知行合一的含義?“有花皆刺眼,無月便攢眉,當場得無妒我;花歸三寸管,月代五更燈,此事何可語人?”情趣之濃。

  卷八集奇

  呵,不僅這卷是“奇文怪說”,全書滿是啊。為何?既然“寂處窗下,視一切人世,俱若蠛蠓嬰媿,不堪寓目”,那么名利場中人對窗下的你也另眼相待了,或諷刺,或欣賞,或靜觀,都是一雙冷眼。“點破無稽不根之論,只須冷語半言;看透陰陽顛倒之行,惟此冷眼一只”、“一段世情,全憑冷眼覷破;幾番幽趣,半從熱腸換來”,奇處不勝寒,能夠承受外界如此寒冷的人,胸中必定有一口熱氣。非獨行無以冷酷,非痛苦無以深刻。回到社會人事,還得和光同塵,那么又奇在哪里呢?冰炭不言,冷暖自知。

  “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簾影”,佳人看背影。

  卷九集綺

  “綺”本義是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美妙、美好。與卷七集韻對比,感覺這卷更注重外在的形,而許多句子和卷六集景的相通,當然也有特別處。“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感覺相當巴適。“武士無刀兵氣,書生無寒酸氣,女郎無脂粉氣,山人無煙霞氣,僧家無香火氣,換出一番世界,便為世上不可少之人”,也都是通達之人。

  卷十集豪

  題記“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家徒四壁,一擲千金,豪之膽;興酣落筆,潑墨千言,豪之才;我才必用,黃金復來,豪之語”讀來驚奇,但沒有言盡。程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就足夠震撼,這卷又有“不恨我不見古人,惟恨古人不見我”,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豪氣與否,其實不是由膽、才、言決定,而只是豪的表現。我曾聽許多人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感覺都是大言不慚,我則是從不敢說這句話,因為自知自己是個什么光景。這段時間又對“英雄尚不肯以一身受天公之顛倒,吾輩奈何以一身受世人之提掇?是堪指發,未可低眉”句中的“指發”和“低眉”有了興趣,可以仔細體會。

  卷十一集法

  “夫迂腐者,既泥于法,而超脫者,又越于法,然則士君子亦不偏不倚,期無所泥越則己矣”中的不偏不倚就是“中”,雖世無定法,但都是要保持在泥越之間的中道,這對我也是理論宣傳,還是謹記“志不可無一日墜,心不可無一日放”,在生活中練習世法,待能體會“入心處咫尺玄門,得意時千古快事”,則有所受用了。

  卷十二集倩

  這卷似乎與景、韻、綺三集都有聯系,竟不可分。唯一句“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銘記。至于“細燒沉水,毋令見火”,完全不懂,網上還查不到,看來書還是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小窗幽記》的味道有點閑,感覺有點冷,但曬著太陽,抄寫幾行,還有熱茶在旁,感覺還是蠻不錯的。末了,可贊句:好書。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5

  《小窗幽記》是一本以古文寫成的道德故事,每個故事都會有一句表達中心思想的名言來作為題目,而遇到古文中不懂的字,旁邊的注釋會告訴你答案。古文下還有譯文和評析,它們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處世之道,真正讓你成為一名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本書節選醒、情、峭、靈四篇內容,共約十五萬字。全書始于“醒”終于“靈”,雖然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讀軒快之書,聽透徹之語”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找一本好書,讀幾篇好的文章,能讓我們心有所悟,或是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或是增添了智慧,或是鑄造了意志。所以空閑之余,讀讀書,看看報,都會受益匪淺。讀書要用心專一,不可以朝三暮四,心不在焉;也不可以死讀書,不求甚解。只有靈活地掌握讀書要領,才能領會好文章中無窮的意趣。

  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于社會,明白怎樣做人,與人和睦相處。這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值得我們終身學習。而在如何立身處世方面,明代作家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光明之路。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6

  很久沒動筆寫點東西,今天看看,上篇文字已是去年金融風暴之前,回首顧之,避風求存,心勞體疲,偶翻書架雜書,見明朝.陳繼儒著:小窗幽記。書中文章簡且美,言近旨遠,深有哲理,對應這幾個月的狀態,頗合書中所語:“心為形役,塵世馬牛”。感而察己!

  【原文】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意譯為:心靈如果被外在的事物所驅使,那么人就如人世間的牛馬,形形役役。如果人被名聲所束縛,就如同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失去自由,為名所縛。

  人們常感到辛苦,老覺得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來的工作,心煩意燥,自己常在認為是社會的原因,競爭的結果,自己要上進才能適應社會,沒有其他選擇,沒法逃避。其實,這真是全部的原因嗎?真的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需要什么?有時間讓自己慢下來,靜靜的思考下嗎?

  我們都希望快樂,追求幸福,快樂是來源于外在的因素的嗎?幸福是一個量化的指標嗎?要達到什么程度或標準才能擁有的嗎?

  個人感覺:快樂和幸福,屬于感性的感覺,不是可以理性分析的量化指標,窮的可以很快樂,清貧的可以很幸福。同樣,有錢的未必很快樂,富有的未必很幸福。唯心所感,為認知所礙,我們習慣于將眼光投向遠方,未來,常常忽略了當下,目前自己擁有的東西,過度留戀徘徊于過去,易生抑郁,過度的擔心未來,焦慮就易產生。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是:貧而不清,富而不貴。心障繁多,快樂感缺失。

  佛學很多東西很有道理,平常心、無常、常,有時間試試寫寫、聊聊,靜靜、證證,希望擁有“般若”。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7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惕,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內容涉及了修身、養性、經商、從政、處世等多方面的處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作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

  若要細賞其內容,從“醒”篇來看:抒發的是豪情空有、壯志未酬的末世情懷,僨世嫉俗,奇謀妙策,只有寄托于文字之間;從“情”篇來看:則標舉美人名花、青山綠水、秘書靈籍為安身立命之場,體現的是方外之致和隱逸幽趣;從“峭”篇來看:警示世人欲成就人生大業,必要有超凡脫俗的心態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時也要有積極的入世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從“靈”篇來看:張揚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和出世的情懷,看透世間人情冷暖,尋求與大自然的山水為伴,享受無盡的生活。

  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對人生的體會,是觀世的真理。這種真理是以一個人所達到的顛峰狀態來評定其價值的,而不是將他的顛峰和他的深谷持平來綜合他的價值。

  在當今這物欲橫流的年代,人們更多的是看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顯得極度匱乏,總是埋怨生活的無聊與苦澀。如果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去靜心閱覽一番此書,可能會給你的生活帶去一些歡樂與充實,讓你領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緣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變形記讀書筆記03-29

古風·碧荷生幽泉閱讀答案06-03

【熱】《昆蟲記》讀書筆記04-05

《昆蟲記》讀書筆記【熱】04-02

【推薦】《昆蟲記》讀書筆記03-30

竊讀記讀書筆記精選03-03

丁丁歷險記讀書筆記02-16

昆蟲記讀書筆記【薦】02-10

昆蟲記讀書筆記【熱門】02-04

【精】昆蟲記讀書筆記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