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生產線的運行效率工廠對生產線 為了提高生產線的運行效率

為了提高生產線的運行效率工廠對生產線 為了提高生產線的運行效率

日期:2023-02-19 03:20:5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為了提升生產線智能化水平鼓勵本地員工參與管理  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往東42公里,就是位于寧布爾克市的長虹歐洲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歐洲”)。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中

為了提升生產線智能化水平鼓勵本地員工參與管理

  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往東42公里,就是位于寧布爾克市的長虹歐洲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歐洲”)。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中國在捷克已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制造型企業。憑借信息化管理戰略和本地化經營理念,長虹歐洲深深扎根捷克市場,其生產的平板電視成功進入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市場。

為了提升生產線智能化水平鼓勵本地員工參與管理

  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企業,來到人工成本很高的歐洲國家,如何站穩腳跟并培育出市場競爭力?長虹歐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生產線效率提高了,員工不加班也能按時完成任務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幾乎看不到24小時便利店,下午六七點,很多商店就關門了。這不僅因為歐洲實行嚴格的工作時間規定,也與人工成本較高、商店很難負擔員工加班成本有關。

  勞動人口少、員工不愿加班,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企業來到歐洲,要如何生存?1995年,為了避開歐盟對中國彩電企業征收14%的關稅和44.6%的反傾銷稅,而決定在歐洲直接建廠的長虹,就面臨這個現實難題。

  2006年,長虹歐洲捷克負責人廉永平琢磨出應對之策: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生產銷售信息化,加強生產線的智能化管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管理系統簡化工作流程,合理降低崗位門檻,擴大用工范圍。

  他帶著捷克本地員工一起,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動手設計并建造生產線硬件設備,開發管理所需軟件,并參與編程,花了3年時間,才把這套管理系統搭建起來。

  如今,走進長虹歐洲的生產車間,處處都能見到智能化管理的蹤影。墻上的幾塊屏幕顯示著各式圖表,每周訂單完成比例、生產計劃信息、產品質量達標情況,甚至每條生產線的員工及管理人員的姓名都一目了然。各生產崗位的工作實時量化,準確、高效,大大節省了管理時間和成本。這套系統,也安裝在每一位管理人員的手機里。外出時,廉永平會不時拿出手機,看看生產線的運行情況。

  該生產車間綜合管理經理李一洪告訴本報記者,現在可以對各生產線當前每小時產量與期望產量進行實時對比,當屏幕中出現紅色的預警性方塊,就表明生產效率偏低,跟不上原本計劃進度。

  由于捷克的就業比較充分,企業以前請的員工一半以上都是臨時工。如今有了這個智能化管理平臺,他們可以從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烏克蘭等周邊國家招來員工,即使人員流動頻繁,企業也不受影響。而生產線的效率提高了,員工不加班也能按時完成任務。

  打破原有成功經驗,放手讓本地員工參與管理

  實施智能化改造以后,長虹歐洲的人均生產效率提升一倍,管理效率提高4倍,管理精度也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連同自主品牌和代工,長虹歐洲一共銷售了近100萬臺平板電視。

  不僅如此,長虹歐洲還能對電視機的生產進行全程追溯,每臺電視機的后蓋上都噴上了一張條形碼。“這張條形碼是這臺電視機的'身份證,里面包含著電視機的屏幕、主板、電源板等所有零件的信息。”廉永平介紹說,“只要掃描一下,就知道這臺電視機是在哪條生產線上、經由哪幾位工人裝配而成,便于分析故障原因,以及對員工績效進行量化考核和公平獎懲,可以有效避免勞務紛爭。”

  然而,在海外建廠,管理理念不同導致的溝通障礙,是更大難題。廉永平意識到,必須把以前的成功經驗全部推翻,放手讓本地員工參與管理。如今,長虹歐洲在捷克共有員工約300人,只有5名中方員工。

  “工廠剛建立時,所有數據都用手工記錄。如今,我們把所有的處理數據都全部信息化,不僅可以適時評估工廠里的所有工作進程,包括生產線的運行、維護,以及雇員的工作效率等。故障分析報告還可以直接發回長虹總部,也可以應歐盟的要求,隨時提供電視機的相關數據報告。因此,我們所有的客戶都很滿意。”該公司的捷克籍員工帕維爾·卡夫卡告訴記者。

  自2006年以來,長虹對捷克項目的累計投資額已高達3816萬美元。2015年,長虹歐洲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億美元。2016年5月,長虹宣布在中捷克州寧布爾克市成立歐洲研發中心。

  苦練內功,通過一點一滴打拼化被動為主動

  “齊心協力爭上游”“擼起袖子加油干”——墻上貼著的中文和捷克文標語,與車間內隆隆作響的機器聲交相輝映,彰顯著中國制造業的活力與生機。

  回首來時路,由于和國內迥異的企業文化和競爭環境,長虹在進入捷克初期,碰過不少釘子。“長虹來到捷克之后,苦練內功,通過一點一滴的打拼和堅持,不斷和當地商業伙伴、主流經銷商建立聯系,才慢慢打開了市場。”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王勁松對本報記者說,長虹歐洲能在歐洲市場堅持10多年,并取得成功的發展,和它對捷克市場的持續投入、耐心培育,以及信息化管理平臺和高效的管理模式,都密不可分。

  近年來,中國對捷克的投資呈現井噴式發展,總投資額從2013年底的累計不足3億美元增至2016年底的20多億美元。2016年,中國在捷新增投資11億美元,同比增長130%。在捷中資企業也從2013年的幾家增加到近40家,除了汽車、機械、家電、化工等傳統制造業,中企在捷克的投資領域擴大到通用航空、信息技術、新能源、高鐵、電子商務、旅游等新興領域。

  中捷兩國貿易額已連續兩年超過110億美元,占中國與中東歐16國貿易總額的近20%,機械、電子及高科技產品所占份額逐漸增大。中國連續多年是捷克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伙伴,捷克則是中國在中東歐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王勁松告訴記者,捷克工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機械制造水平很高。近年來,捷克實行工業4.0戰略,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中國制造能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扎下根來,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