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訓練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觀察力的意義
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是一項既重要又艱巨的工作,觀察力是人們認識事物辨別事物的一種能力。通過觀察認識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就要具有正確細致的觀察力,所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不僅是小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他們智力的基礎。沒有觀察力,也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性的思維。小學生的口語,文字表達能力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缺乏觀察事物和關于觀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忽視了培養觀察力這項工作。
當然,學生年級有高低,年齡有大小,智力有差異,性別有不同,愛好不一致。要針對這些情況,去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并使他們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是存在著一定困難點。如果不在教學中做大量細致,艱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學生的特點,按照規律辦事,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
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必須針對他們的特點,注意積極引導。
唯物辨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告訴我們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不可忽視“培養”二字。這里據說的培養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實際上就是善于積極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事物。
小學生喜新奇,但觀察事物時往往籠統,不精細,不注意事物的特點,不善于區別事物之間的差別。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注意積極引導,逐步培養他們觀察事物的興趣,提高其觀察能力。
二、小學作文觀察能力的內涵
那什么是觀察呢?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法國作家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因此可見,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同時還要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通過對生活的留心觀察,學生們就能夠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就會對人生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寫出具體、生動又有較深思想內涵的好文章。作文教學不就是要培養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嗎?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入手,正是達到作文教學目的的好方法。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和養成良好觀察習慣呢?
三、培養小學生作文觀察能力的策略探討
(一)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于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小學生雖未具備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可他們往往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欲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好奇心是學生向未來探索的起點,因此抓好興趣與好奇心這兩把鑰匙,盡然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從學生喜歡做的事入手。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我們生活的世界都在發生變化,從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從花草樹木到蟲魚鳥獸,就是連我們自己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教師要善于揣測學生的心理,把握契機,將他們引向感興趣的事物面前,引導他們主動自愿的觀察,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會取得良好觀察效果,久而久之,學生的觀察與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才會得到培養與提高。比如:學生們喜歡做游戲,不妨有目的地設計一些精彩的游戲,學生們興致勃勃做游戲,在玩中觀察,玩中求樂,同時觀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孩子們喜歡玩具,況且玩具的種類頗多,各具特點,那么在寫類作文時,讓學生把玩具都拿來,開個玩具展示會,各具觀察自己的玩具并向別人做精彩介紹。孩子們喜歡戶外運動,那么不妨試試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觀察事物的萬千氣象,發現季節的不同變化,景物的變化。五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里有一篇習作練習,寫一處家鄉的風景。在此次訓練中,我改變了教學方式,由室內課堂搬到了室外課堂,帶領學生們走進了家鄉一處有名的風景區,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學生在觀察中不時用筆記下自己眼中的景物。這樣,學生在觀察中,有了收獲。下節課學生們就把觀察到的景物都迫不及待的表述出來,好詞好句也就呈現出來了:一排排梧桐樹就像守護家園的士兵;走進風景區就迎面撲來一陣清香,哦!那是桂花樹散發出來的;一片綠茶就像染上綠色的地毯;你看,小麗同學快樂地
《小學訓練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共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