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
當前,許多孩子缺乏感恩意識,認為吃父母的、用父母的、拿父母的都是理所當然。這主要是由于父母平時的寵愛、溺愛,造成孩子由嬌而橫,唯我獨尊,由愛生恨,甚至有的還恩將仇報。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如何喚醒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學會感恩,明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 篇1一、重視感恩意識教育啟蒙,開啟孩子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家長平時注意利用各種場合或時機在孩子的心底播種善的種子,好讓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孩子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老師要及時點拔學生,參與感恩意識教育的實踐活動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學校要創設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接受洗禮。可以通過在班中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故事會,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語言進行演講,使學生們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可以用新穎的排版、立意鮮明的內容,定期出刊有關“感恩”的個案,使學生親眼目睹“孝星”的形象,從而受到感染;可以設計“感恩”的廣告,編排“感恩”的節目。讓學生將文化藝術融入“感恩”活動中,從中得到熏陶;可以經常問候,讓父母舒心。古人云:“言為心聲”,鼓勵學生經常對父母說說體貼或感激的話。如“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也可以將“感恩”遷移到愛社會,愛黨愛國上。開展“團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活動,為孤兒院小朋友們送溫暖,課余時間清掃“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廣告紙等等。以此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社會、愛黨愛國的情懷。
三、體驗“感恩”的真實情感
學校可以結合節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如:國際“三八”節、母親節,通過這些節日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教育;也可以讓學生學做父母,體驗辛勞。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動。讓學生們從真實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并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
身教重于言傳。相信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配合,以及孩子的親身參與體驗,一定可以將“感恩意識”植入孩子們的內心,讓孩子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 篇2家庭教育的偏差,學校應試教育的流行,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是造成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重要原因。
孩子天性是向善的,并不是生來就缺失感恩的意識。
筆者認為,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了解國情,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父母、老師和社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所做的種種努力。家長要接受科學的育兒思想和理論,在教育子女成長時更多地教育子女學會做人,做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社會宣傳要有科學的正面的導向性。學校要提倡和突出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將,道德為首落在行動上,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在評價學生時,既要注重所謂的主課成績,更要建立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的衡量標準。
在感恩教育上,應該以學生由內而外的內省為突破口,將感恩思想在學生內心中激發出來,變“要我學好”到“我要學好”,找回學生內心人性的東西,真正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的發展。讓學生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哀別人之所哀,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體諒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愛護他人,從而形成學生的道德觀。這樣,教育就不會停留在靠紀律制度來強迫維持,而是從學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學生的感恩意識上升到心靈的自覺要求。
感恩教育要實實在在。比如在教育學生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時,可以采取這樣一些具體的措施:布置一篇作文《父母愛》,要求寫出真情實感;讓學生給家長寫一封感恩信;每月實踐一次感恩行動(為父母洗一次腳等);召開感恩主題班會,學習報刊上的一些有關感恩父母的報道和文章,并進行討論。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感恩之情就會真正留駐在學生的靈魂深處。
感恩教育應該分層次來實施。首先教育學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受到是父母讓我們有機會來到和看到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并撫養我們成長;其次是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感受到是各位師長嚴格要求并培育我們成長成才;最后是感恩社會,感受到是社會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美好時代和自由生活的空間。由近及遠,由小及大,分層次實施,效果會更好。
感恩教育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感恩教育應該和其他思想教育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于發現美并欣賞美的能力,更是一種責任意識,一種精神境界。“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讓我們一起唱起這首《感恩的人》。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 篇3一、對當前青少年感恩現狀的調查
2013年2月19日晚上8點,我組織部分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播出的“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當時,孩子們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綁著”母親上班的大孝子――陳斌強老師。陳斌強,38歲,是浙江省磐安縣冷水鎮初中語文教師,在他9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媽媽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孩子撫養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常言道:忠孝兩難全。可陳斌強既沒有耽誤工作,更沒有丟下媽媽。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媽媽,他用一根布帶把媽媽綁在自己身上,每天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連續五年,風雨無阻。
是啊,羔羊尚知跪乳,烏鴉懂得反哺。陳斌強不正是在反哺嗎?然而,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身邊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感恩的,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學生,感恩意識嚴重錯位,只知索取不懂回報的現狀令人擔憂:
叢飛,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常說這樣一句話:“我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他捐款300余萬元資助了180多個山區貧困孩子,可是,在叢飛病危期間,讓人心寒的是很少收到被資助孩子的感恩之言,更有甚者,還有沒良心的家長和孩子抱怨叢飛不繼續資助他們,說他的資助行為是為了自己出名,與他們沒有關系。
以上事例令人深思,由此折射出我們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感恩教育”的嚴重缺失。這些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冷漠、自私,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中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師長以及社會給予的關愛,感恩意識淡薄。因此,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二、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可以通過品德與社會、語文等各學科,挖掘教材里蘊含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重現、故事講述、內容回顧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感恩,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地球只有一個,她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要珍愛她、保護她;《桂林山水》又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并針對課文有關知識與內容開展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活動。從《秋天的懷念》、《詹天佑》等課文,讓我們體會到什么才是祖國的優秀兒女。從課文《畫楊桃》中,我們感受師恩,從課文《她是我的朋友》中,我們感受友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滲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感恩信息,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使學生從中理解感恩的真正含義。
(二)校園文化中的感恩教育
1.注重宣傳。
利用升旗儀式、廣播,櫥窗、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大力宣傳。注意捕捉校園中出現的好人好事,并及時表揚、報道。在班級中,成立由學生自己組成的感恩行動評價小組,由小組成員來評價每一個人的日常表現,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
2.開展活動。
在班級開展各種形式的具有感恩意識的活動項目,如:感恩知識競賽;感恩大行動中,評選“孝心少年”等。各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爭做文明人的積極性。
3.感恩日記。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寫感恩日記做起,教會學生寫感恩日記的方法。我讓學生每天堅持從寫一句話到寫一段話。比如:感謝媽媽的一日三餐,感謝老師為我批改作業,感謝同桌給我帶來快樂等等。督促學生每周至少為班級、家里做2至3件好事,把時間、地點、經過、感受寫在感恩日記中,師生、家長一起參與評價,及時表揚、鼓勵。
(三)家校協同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緊密結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首先,老師和家長的觀點要保持一致,并能做到率先垂范。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很多家長在孩子對物質的要求上總是盡其所能,給予滿足,但如果不加限制地滿足孩子的欲望,結果只會助長孩子的自私與貪欲,自私的孩子不會體諒他人,更不懂得感恩。
在學校活動中,老師要利用校信通、家訪、家長會等與家長緊密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通過親子感恩互動、家校感恩快遞、感恩演講比賽、感恩征文比賽、感恩畫廊展覽、感恩行動倡議書、感恩成果匯報等形式,與家長溝通、交流,促進家校協同開展系列活動,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感恩教育
利用社會實踐活動課及節日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系列實踐活動,我校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去盱眙縣鐵山寺素質教育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走進國家一級原始森林鍛煉生存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還要定期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為老人送溫暖。走進社區、街道,進行環保宣傳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的教育,使學生能正視個人價值,學會關心別人,認識感恩,學會感恩,懂得感恩。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 篇4感恩自古以來是人類社會道德的基本范疇,是人類文明最基本、最恒久的內容,也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為真誠的道德情感和為人處事的道德準則。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提升孩子的道德素養,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質,不僅僅是一種意識,一種行為,更是一種責任。讓中華兒女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僅僅是每個家庭的需求,也是全社會的需求,更是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迫切需求。小學生教育,知識是一方面,一個人從小應該有的基本道德、體貼、感恩、善良和愛心等等,是小學生必備的品質。那么,作為社會、家人、學校,我們如何具體地培養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呢?
一、通過一些活動,啟發學生的感恩意識
學校是學生成長、學習、受教育的主要平臺,學生的大部分意識啟蒙和思想認識的形成,都與學校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老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習慣,為學生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各種有關于感恩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常懷感恩之心,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他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春節臨近,我們可以讓學生開展一場演講活動,如何對待父母親和親朋給予的壓歲錢和禮物,是需要表示衷心的感謝,還是理所當然地收著,亦或是一邊玩著手機,一邊頭都不抬的形式化地說聲:“謝謝!”。以此為主題內容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通過演講,增強學生面對別人給予東西時的感恩意識,面對別人的好意和祝福時,懂得感謝。在國慶、教師節、父親節和母親節來臨之前,都可以借此開展一系列感恩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學會感恩中感受到成長的真正快樂,無形中也養成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對于一個人來說,感恩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想讓人與人之間有溫暖、有關心、有幫助,那么感恩就是不可缺的連接紐帶、從小事入手,從教育中的點點滴滴入手,讓學生學會珍惜、學會感恩,他們就會懂得回報他人無私的幫助,對遇到困難的人肯伸出手,給予其希望和溫暖。這不但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連接起來,還能把愛與關懷相互傳遞下去,更能從小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塑造小學生的完美品格。
二、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
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感動中國晚會”的視頻,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從小處入手,從身邊入手,教育學生認識感受父母、老師、同學、身邊人對自己的關愛和幫助,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樹立學生的感恩情懷,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圖報,從而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人,進而發展為愛家鄉、愛自然、愛祖國等,使感恩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終身存在的良好人格和高尚品德。讓孩子們從那些人的故事中,感受他們高尚品質,學習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其心靈深處受到感動懂得理解、寬容、體貼和關愛他人、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長輩是為人之本。老師還可以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或者學校公眾號,向學生推薦一些感恩的好文章,讓學生閱讀,并發表評論或者表達自己的看法,等等。只要社會風氣、網絡環境得到了有效的凈化,對于學生的感恩意識,思想品德的培養都會是一種極大的促進,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三、從感恩父母開始,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天下最無私的愛和奉獻恐怕就是父母親對子女的愛,那種愛是無私的,是發自內心的,灑滿孩子的成長之路。教育需要有方,愛也需要得法,作為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有意無意地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父母對他們的付出,讓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知道感恩,并且學會感恩,把感恩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課程,需要孩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學習。
總之,感恩教育既是一種情感教育,也是一種德育教育,加強小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小學生首先需要學會感恩,才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創造價值。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時刻要注意從點滴入手,從小事做起,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擁有一顆溫暖的愛心,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 篇51.言傳身教,學會發現和表達感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家長要做到在生活中不抱怨,不患得患失,以感恩之心面對自己的生活。
首先,我們要珍視孩子的付出,并及時感謝孩子。例如,當孩子幫我們倒水、拿拖鞋、買東西、給爺爺捶背時,我們要對孩子說一聲謝謝。
其次,要發自內心地感謝他人的付出。家長對幫過自己的人充滿感激,真誠地感謝生活和身邊的人,孩子心領神會,自然也就懂得感謝爸爸媽媽的付出了。例如,生活中因為感謝清潔工人把街道打掃干凈,所以我們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不隨手丟棄;因為感謝農民伯伯辛勞播種蔬菜和瓜果,所以我們吃飯絕不浪費;因為感謝交警叔叔辛苦指揮交通,所以我們更要遵守交規……感恩的心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被傳承。
另外,當孩子對我們表達感謝的時候,我們應該坦然接受,并且表達自己聽到孩子的感謝之后,感覺到的快樂。
比如:爸爸出差回來為媽媽和孩子都帶了禮物,拿到禮物之后,媽媽可以帶著孩子給爸爸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甜甜的吻,并對爸爸說:“謝謝爸爸的禮物。”那爸爸就可以對孩子說:“不客氣,看到你喜歡這個禮物爸爸非常開心。”
2.學會放手,讓孩子承擔家庭責任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舍得“用”孩子,是我們為人父母要學的第一課,要讓孩子在付出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學會感恩父母,更要在實踐中獲得成長,培養出適用一生的能力和責任感。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體驗越多,感悟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長盡可能不要替孩子做。
父母愛孩子,要有分寸,應該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不包辦一切,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同時在家庭事務中承擔起一部分責任;不無底線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鼓勵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拿筷子、掃地、整理自己的的玩具等,讓孩子感受到這個家的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爸爸媽媽認真經營的結果。當孩子能夠共情父母的辛苦,自然也會感激父母的付出。
3.及時表揚和鼓勵,嘗試“睡前的感恩儀式”
當孩子對別人表達感謝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孩子感覺到這樣做是正確的,是快樂的,是會得到鼓勵的。那么,這樣的行為就會逐漸增加,慢慢變成一種習慣。
“睡前的感恩儀式”這是積極心理學里面提到的一種方法:每天睡覺之前,和孩子一起利用幾分鐘回想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各自說出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比如:我在幼兒園表現好,老師給了我一朵小紅花;今天媽媽做的雞蛋餅特別好吃;奶奶帶我玩了特別喜歡的搖搖車……
這個感恩儀式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發現身邊的美,懷著滿足和感恩的心情進入夢鄉。同時,我們會發現,哪怕一天大部分的事情都很糟糕,但至少還有三件小事是暖的,那么明天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4.共讀有關感恩和愛的繪本
和孩子一起共讀有關感恩和愛的'繪本也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方式。通過閱讀繪本,聆聽故事,一起感受來自家人、老師、朋友、生活和自然的愛,在濃濃的愛意中體驗快樂與溫暖,也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希望”和“善良”的種子。
這幾本關于感恩和表達愛主題的繪本,例如,《艾薇的禮物》《愛是一捧濃濃的蜂蜜》《我愛媽媽》《奶奶的護身符》《感謝的味道》等,通過一個個溫馨動人的小故事代替正面的說教,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體會到什么是感恩并學會感恩。它會告訴你,如何才能找到尋常生活里的那些令人感到幸福和滿足的小細節。在生活中,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感恩的心,你就能遇到幸福,擁有快樂和滿足。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提問意識06-25
如何培養服務意識10-19
如何培養創業意識06-20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06-25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感恩意識06-25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06-25
如何培養幼兒的群體意識06-25
如何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06-25
如何培養員工服務意識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