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后感悟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讀后感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悟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讀后感

日期:2023-03-18 23:17:3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時間:2021-10-26 08:38:58 專題讀后感 投訴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時間:2021-10-26 08:38:58 專題讀后感 投訴 投稿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7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7篇)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

  魯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后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這篇讀后感的讀后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魯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話運動的領袖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正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沖擊,闡明先生對于白話運動的立常為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懂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文找出,加以對比閱讀,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達的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這些所謂的“孝”實在是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謂至孝,家里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贊,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封建時代的信仰與理念并非都是要繼承或拋棄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確地進行理解才是最正確的。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這些的披著羊皮的衛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2

  魯迅先生為什么說,童年時請人講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二十四個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因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實在荒謬。

  比如《嘗糞心憂》說:“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其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醫學上只聽說有觀糞便看病情的,而沒聽說過嘗糞便的。父親病重,兒子嘗糞便,難道是為醫生提供配方根據嗎?父親病重,兒子拜北斗星辰又有何用呢?

  魯迅認為,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學,有些實在難學或者說不能去學。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3

  魯迅先生寫的很多文章都帶有諷刺意義,這篇《二十四孝圖》也不例外。中國自古以來就把“孝”做為百善之首,民間也流傳著許多孝子的故事,而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卻頗有深意,耐人尋味。

  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于白話文與文言文的交替的時期,可當時的中國但凡需要變革就會有一群“正人君子”和“紳士”們跳出來抵觸,“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魯迅先生不止一次的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那些企圖阻止中國前進和變革的人的憤恨,他渴望中國進步,更希望中國的下一代可以接受全新的知識和了解這個世界,他希望中國的教育能夠得到全面的改革,而第一步就是推廣白話文,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讀到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我仿佛可以體會魯迅先生的憤慨和期許,他想通過自己手中的筆為孩子們的未來撐起一片天空。

  整篇文章寫的是《二十四孝圖》,乍一看,這應該是一本頌揚孝道的書吧,其實不然,魯迅先生對這些所謂的孝子故事卻是十分反感的,尤其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這兩個故事:“我至今還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生不同的感想呵。……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里的,他應該扶一枝拐杖。裝佯,侮辱了孩子。”我的腦子里似乎也閃出了這樣的畫面,一個滿頭華發的老爺爺,卻穿著小孩子的.衣服,躺在耄耋之年的母親的懷里,母親手上還拿著“搖咕咚”,那場景著實讓人可笑。“”郭巨埋兒“就更讓我不能理解了,郭巨因為母親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為了對母行孝,就永定埋掉自己的兒子,節省糧食供養母親,當挖地三尺多時,發現了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黃金,郭巨孝子,官司不能奪,民不能取。這故事乍一看,覺得匪夷所思,為了養母親竟然要埋了自己的兒子,埋著埋著竟然還挖出壇金子,可細讀后我才了解魯迅先生的用意,《二十四孝圖》上的故事看似都是頌揚孝道,勸人為善的,可實際上這些故事全都是封建社會用來禁錮老百姓思想的工具,“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者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來。”而這一禁錮就是幾百年,如此根深蒂固,不得不讓人感嘆呀!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封建社會的愚昧和封建教育的落后,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孝道虛偽兇殘的本質,也給活在當下的我們予以警示。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4

  孝是什么?孝是寬容:寬容老人總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爛";寬容老人的嘮叨;寬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孝是報答:是母親節的一束康乃馨;是父親生日時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湯喂藥。孝是耐心的陪伴:耐心聽取老人的話;耐心向老人解釋做工作;耐心說服老人。孝是善意的欺騙: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訴老人只花了幾十元。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給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閑暇之余,翻閱朋友的空間時偶然看見《二十四孝圖》這本書,看后感受頗深!《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

  縱觀《二十四孝圖》這本書,孝子們有為父母舍利的,有為父母舍身的,有為父母舍妻子、兒女的,可以說無一不能舍!甚至自己的生命。舍身、舍心,完全是無我的盡孝。

  吳猛《恣蚊飽血》,王祥《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丁蘭《刻木事親》,郭巨《埋兒奉母》 …… 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

  今天,孝敬父母不僅要養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一個孝子該如何行孝呢?孔子從居、養、病、喪、葬、祭五個方面告訴我們具體的做法。

  首先"居則致其敬"。"致"就是盡心盡力切實做到,而且做得圓滿。就是說對父母要發自內心,完全真誠,沒有絲毫保留。虛偽。對父母由衷的尊敬,這樣的一種敬意就叫"致其敬"。二是:"養則致其樂"。孝親有三個含義: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關鍵是要做到,讓父母歡喜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三是:"病則致其憂"。就是在父母生病時,做兒女的心中要憂心忡忡,問寒問暖,盡快為父母檢查治療,早日痊愈。四是:"喪則致其哀"。就是說如果父母過世了,做兒女的要知恩圖報,盡其哀情,這是兒女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要注意節哀。五是:"祭則致其嚴"。是講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莊嚴肅穆,恭敬,追憶感念父母祖先的恩德。

  如果一個人對父母的居、養、病、喪、祭五個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基本責任已經盡到,可以說是個大孝子了。

  最后,我將引用網絡最近走紅的一篇《媽媽》,與大家共勉。這是新華社解放軍社社長在母親追悼會上的祭文:"苦日子過完了,媽媽卻老了。好日子開始了,媽媽卻走了。媽媽生我時,剪斷的是我血肉的臍帶,這是我生命的悲壯。媽媽升天時,剪斷的是我情感的臍帶,這是我生命的悲哀。媽媽在時,‘上有老’是一種表面的負擔。媽媽沒了,‘親不待’是一種本質的孤單。再沒人喊我‘滿仔’了,才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飄渺。再沒人催我回家過年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無了。媽媽在時,不覺得‘兒子’是一種稱號和榮耀。媽媽沒了,才知道這輩子兒子已經做完了。慈母萬滴血、生我一條命、還送千行淚、陪我一路行、愛恨百般濃、都是一樣情、即便十分孝、難報一世恩、一聲長嘆、嘆不盡人間母情……"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5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于《二十四孝圖》中對于“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么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于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于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6

  先來說說什么是《二十四孝圖》吧:它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魯迅先生著重描寫了他對"郭巨埋兒“的反感。也難怪,郭巨竟然為了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挖坑要埋剛生下來的孩子,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這是多么迂腐的行為啊!!!百善孝為先,但是殺了自己的兒子來盡對母親的那份“孝心”,不能說是“善”。他這么做一來是 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來陷老母于不仁。

  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并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小時候我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看了《二十四孝圖》我心中不免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我的父親也學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要知道我父親也是一個孝子,但是他不是那種“愚孝”。他每晚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奶奶,為她老人家做做家務捶捶背。這雖然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但是奶奶能體會到爸爸的關懷。“孝”字是放在心中,用心去書寫。而不是整天掛在嘴邊,甚至犧牲家庭去盡責。如果能成為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這才是作為一個母親最希望他兒子做的。

  其實婆媳關系的破裂的主要責任應該歸罪于兒子。如果兒子能在中間起到橋梁作用,婆媳應該會相處得很融洽才是。盡孝的方式不止一種,只是看你會不會罷了。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7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實在沒有什么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么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后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子路負米”并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里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后的高貴與堅強,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7篇)】相關文章: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11篇)10-3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8篇)07-12

《二十四孝圖》優秀讀后感(精選10篇)10-3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600字08-28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800字11-19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500字03-29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300字03-28

魯迅《二十四孝圖》優秀讀后感(精選7篇)10-3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200字(精選10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