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怎么寫 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范文

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怎么寫 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范文

日期:2023-03-18 14:59:2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在教育工作方面,我們可以提一些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教育方面的建議書,歡迎大家

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在教育工作方面,我們可以提一些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教育方面的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于加強教育方面工作合理化的建議書

  教育方面的建議書篇一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政府要認識到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性和嚴峻性,要給予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設立一定的專門管理、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機構,借鑒和推廣外省留守兒童與父母定期或不定期免費電話聯系制度,協調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從宏觀上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充分發揮第三部門的職能,加快當地經濟的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減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

  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關心協作共同完成。一是應大力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寄宿條件,保證農村外出務工者子女“不但有學上,而且能夠上好學”。二是要建立明確責任機制。要堅持政府積極主導、部門分工協作的原則,共同擔負起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重任。

  教育方面的建議書篇二

  學生學習、掌握知識主要是通過學生本身的心理活動實現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順應心理過程規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心理學在教育中對于出現的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通過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1、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往往會引起對方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這樣會事與愿違,就象馬克·吐溫一樣不僅不捐錢,反而還從盤子里偷走了2元錢。 2、超限效應反應了幾個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

  2)沒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沒能注意“度”的把握;

  4)沒有換位思考。

  同時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后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因為孩子一旦受到批評,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衡,受到重復批評時,他心里會嘀咕:“怎么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反抗心理就高亢起來。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可見,在教育中老師和家長在任何方而都應注意“度”。如果“過度”就會產生“越限效應”,如果“不及”,又達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這樣才能”恰到好處”,才能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

  教育方面的建議書篇三

  現代教育,用同樣的方法,同時普及經驗知識,又用同樣的判斷標準來判斷普及經驗知識的結果,這樣,在所有人的'思維中,經驗知識高度的統一,形成了完整的統一的主觀概念,這就標致著人類這一階段的思維意識延伸的想象力沒有了空間,這一階段,由起初的新的思維意識,已經發展到了老的,開始成為阻礙新的產生的保守因素。

  所以,現代教育的具體做法,正在完善并加速對人類的進步所需要的新思維方式的阻礙作用。、

  教育的誤區,以中國最為嚴重,中國自古至今,不論是舊的教育還是現代教育,用于勉勵教育的詞匯連到一起,那是一本看不完的書,世界上無人能比。我們對學習的刻苦,隨便拿出幾種精神來就足以讓別人不可思議,我們這樣無以倫比的教育,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教育結果。原因何在?正是這個無以倫比的教育造成的。而且世界也正在走向誤區。

  現代基礎教育的理念,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就是誤區。孩子的思維,我們常稱為童真,而這種天真的、幼稚的、簡單的思維意識,恰恰存在著人類要找到的新思維意識的方向,因為孩子沒有接受系統教育之前,他的思維沒有受到主觀概念的影響,他存在脫離主觀概念的思維意識。我們對幼兒的教育,是啟發、誘導、培養他走向一個習慣過程,其實這樣做,是在抹殺人類思維中存在的新的思維意識,是將幼兒統一引領到已經是老的主觀概念中。對于幼兒的教育,不要去啟發、誘導、培養所謂的習慣,在不影響他存在的沒有主觀影響的思維意識狀態下,告訴他,經驗知識的作用——用以表達,這就足夠了。而且,幼兒的這種童真,到他完成了一生的全部的教育,還必須保證存在。

  人的思維,除了在教育方面受到的影響,還有來自環境、社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現代教育,統一的方法、完善的形式、嚴謹的制度,都是在將不同的影響因素走向統一,

  這是在加快經驗知識的集中,形成主觀概念。

  一間不如意的教室,或一間悶熱的教室,會引來孩子們的抵觸,在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克服接受,剩下個別的孩子,會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下接受,這就是綜合教育中常出現的那句話:“人家都能克服,你為什么不能克服。”最后接受的孩子,也是我們認為培養的結果。然而,可能改變環境,或發明空調的人往往就出在他們中間。

  一個班級,老師往往偏愛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老師容易認為不積極的孩子反應遲鈍,這恰恰是教育中抹殺天才的可能,因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孩子都是非天才,非天才一出生他就具有非天才的固定思維模式,所以非天才對事物的判斷很快就從固定思維模式中做出反應,然而天才,他具有天才的無限的思維空間,他對事物的判斷要經過無限想象,一旦他做出判斷,那說明他已經進入事物內在空間。在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最活躍的,往往是非天才,遲遲不舉手的孩子中間有可能存在天才。

  現代教育整個過程,就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完善形成主觀概念的過程,一旦形成了主觀概念,完全失去思維意識延伸出的思維空間存在的想象力,整個人類,一旦形成統一的主觀概念,那么經驗知識集中統一完善的主觀概念,就已經成為了阻礙人類產生新思維意識的最大障礙,這個統一的主觀概念里,沒有任何的想象力空間,我們在這個主觀概念里,所有的思考,最終都會走回出發點,就如這場工業革命,我們按照現代教育,形成主觀概念,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從機器還要走回當時瓦特的那壺開水。

  現代教育所培養的結果,天才出現的機率和教育深度成反比,通俗的說,由于現代教育的弊病,已經造成沒有天才可言。但是,凡是更高級的教育結果,可以說絕對不可能出現天才。

  這種主觀概念對人類進步的阻礙作用,翻開歷史看一看,凡是阻礙歷史前進步伐的,都是那些高度集中教育結果形成主觀概念的勢力。

  接下來,筆者想談一下自己的個人經歷,這和文章主題沒有必然聯系。不是在這里炫耀自己,只是寫出來僅供大家參考,我覺得說出來對大家非常有必要。只說內容,不詳敘過程。

  我小學完整的來說就上了三年,初中上了一年半,然后上技校,完全玩了三年,由于我的性格好,技校老師比較關照我。曾有這樣一幕,一學期下來,班主任找到我,我一學期的出勤只有三分之一,問我怎么辦,當時我的答復是“你看著辦。”畢業后,工作了一年,辭職,又上了一個中等專業學校,這兩年期間,雖然出勤率是滿的,卻沒做過作業,上課是看課外書過來的,能讓我完成學業,靠的是,我最大的一個優點,那就是超群的記憶力,我能用一晚上時間,保證第二天的考試及格,加上偷看的補貼,一般考試成績中等偏上。從此也再沒有參加過工作,也沒有接受過單位的再教育。以至于現在想當一位老師,也成了一件非常難的事。

  其實,我也并不是不學無術,只是沒有默守陳規,我的知識來源就是書,我可以把看書當成生活中的任何需求,甚至在飯桌上,拿著包裝盒也要看一遍,就是什么都不想看的時候,我也得拿著一本兒子的看圖識字書。

  所以,我的整個接受經驗知識的過程,沒有受到現代教育的影響,使人保持了起初的童真,讓我擁有脫離主觀概念的思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