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 個人
我們認為21世紀扶貧工作要做到八個結合:
一是農民脫貧與財政相結合。一般說來,經濟扶貧地區都是財政困難地區,地方財政保證一般公共支出需要的壓力都很大,安排扶貧開發投入的余地非常狹校提出“兩個脫貧”相結合,既能增強地方財力,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又能增大地方對扶貧開發的投入,為解決剩余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已經解決溫飽的人口向小康邁進務實基矗
二是資金到戶與收益到戶相結合。拒資料,到本世紀末,全國生活在缺乏基本生活生產條件的特困地區貧困人口尚有1000萬人,對他們扶貧的最佳方法是移民扶貧,這顯然不是資金到戶就能解決的。到本世紀末,全國有弱智、殘疾和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約1000萬人,他們主要靠社會救濟來解決溫飽問題,但其中一部分弱智、殘疾和有半勞動能力的,卻能通過發展集體經濟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羅田縣大河岸鎮閔家河村的做法是將3名弱智者安排到村板栗場,由場家帶領他們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并在板栗場食宿,年終同等分配。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讓半勞動力戶為鄉鎮企業搞些初加工等方式,羅田縣使一批這樣的貧困戶解決了溫飽。
三是項目扶貧與發展農業產業化相結合。大別山區扶貧開發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發展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產品為原料,以加工或銷售企業為龍頭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通過拳頭產品帶動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建設聯系千家萬戶,從整體上解決貧困農戶溫飽問題。在21世紀扶貧開發中,仍要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為主要途徑,通過提高拳頭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增強龍頭企業的實力,進行多層次的深加工,依靠科技發展優質、低耗、高產、高校農業,來實現農民脫貧和財政脫貧。
四是扶貧開發與改革開放相結合。我們的思路是“以四換促兩開,以兩開促發展”。“四換”即:以原料換技術,以項目換資金,以存量換增量,以產權換資本;“兩開”即開放開發。通過這種開放式的市場化措施,來加速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盡快達到小康水平。
五是政府扶貧與市場扶貧相結合。扶貧主要是政府行為,開發主要是市場行為,因此,在扶貧開發中應將政府扶貧與市場扶貧結合起來。我們可以把步子跨大一些,不僅在扶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要采用招標投標制,還可以采用BOT方式,即由一個投資者(可以是聯合投資)進行投資和建設,竣工后由他經營管理和收費。50年后將該設施的所有權無償地交給當地政府。政府扶貧與市場扶貧的結合點,在于如何激勵非國有投資參與扶貧開發,其關鍵有三點:提出多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供投資者選擇,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和給予政策優惠。
六是扶貧開發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在這點上應突出小城鎮對農民分化分流的作用。如果有10%的農民變成了小城鎮的居民,他們脫離了原來承包的`農業資源,那么,即使在同等生產力水平上,還留在農村務農的農民,由于人均資源占有量的增加,其收入將增加11.1%。同時,這部分新居民,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然會自覺地去經商、務工、投資、創業,這樣既發展了經濟,又增加了財政收入,還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七是物資扶貧與科技扶貧相結合。我們想強調的是實施“五良配套”的科技扶貧。“五良”是指:良田良舍(豬舍等),良種良苗良仔,良肥良藥良料,良管良防良養,良收良貯良加工。一些地方科技扶貧效果不顯著,關鍵在于五良不配套。五良配套了,就能產生優質低耗高產高效農業,科技扶貧就落實到了實處。
八是直接扶貧與間接扶貧相結合。這里說的直接扶貧指注資發展生產經營、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間接扶貧指制定配套政策、整頓市場秩序、減輕農民負擔、扶志氣等,從一定意義上講,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選自《中國貧困地區》李正剛阮接芝)
【扶貧工作 個人】相關文章:
個人扶貧工作匯報10-20
個人對扶貧工作匯報10-20
個人扶貧工作計劃10-20
扶貧工作 個人材料08-22
個人扶貧工作匯報材料05-05
個人扶貧攻堅工作總結06-23
相關的個人扶貧工作總結10-19
個人扶貧工作總結體會10-19
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10-19